夏威夷下雪了,不是全球變暖嗎?

2022-01-31 卓老闆聊科技

雪後夏威夷

夏威夷在這個月迎來了風暴和降雪,而下圖是美國路易斯維爾動物園的北極熊。

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芝加哥風寒指數達到-52℃,明尼蘇達州風寒指數-70℃,突破美國最低紀錄。不是全球變暖嗎?為什麼芝加哥的氣溫會低過南極?

速凍後的芝加哥

關注全球的「速凍」問題,先看日常速凍以及感受解凍的發聲,及體會格陵蘭島冰川「解凍」的無聲吶喊。



速凍 / 解凍


全球變暖是持續性問題,它會以離奇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芝加哥的速凍。那與視頻中「冰川的解凍」有什麼關聯?

溫室效應是地球的饋贈,大氣層像溫室一樣,保存了熱量,即使不受太陽照射,也使得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15℃左右。但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造成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全球表面溫度升高,全球暖化。

NASA觀察地球的熱狀態,包括地球表面和大氣的溫度、海面高度、冰蓋及地球接受的輻射等等

北極的溫升幅度是世界其它地區的2倍,「北極放大效應」會擾亂極地渦旋,導致冷暖氣流的重新分布。海冰加速融化,極地海洋缺少冰層覆蓋,海面溫暖的空氣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將冷空氣團向南推移到歐洲、亞洲和美國,導致氣溫驟降。這正如「速凍芝加哥」。

另外北極冰蓋融化,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衝淡的海水密度低,很難下沉海底,這使得北大西洋暖流的補償流減弱,進而改變洋流循環體系。大洋環流是最受人類關注的全球恆溫功能,如暖流勢力減弱或停止,歐洲和北美東部氣候就會出現極端天氣。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是全球海洋環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AMOC作為全球熱量分配的調節器,將大西洋低緯度的高溫、高鹽水向北輸送至高緯度寒冷地區,即位於格陵蘭島東西兩側海域,這些溫度較高的表層海水向大氣釋放熱量後變重下沉,形成大西洋深層水團,並向南回流低緯度地區。

海洋翻轉環流將大量的熱量向北輸運至極地,意味著AMOC的任何變化都將影響冰架和北冰洋的海冰。全球變暖加劇下,AMOC會持續減弱。AMOC減弱或者停止會使北半球絕大地區氣溫急劇下降。因此,現在以及未來研究AMOC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AMOC本身的機制都是海洋和氣候研究領域急迫解決的核心問題。因為海洋環流的變化將有可能在未來再次造成全球大範圍的氣候驟變。

AMOC圖解

1. 平衡狀態下的AMOC

海水的密度主要受到溫度和鹽度控制,冷鹹的海水密度大,反之海水密度低。大洋環流正是因為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不同而驅動。北大西洋地區的水比較冷且鹹,水會下沉(紅轉綠),然後流向低緯度地區並上升到海表面(再變紅),最後通過表面的環流回到北大西洋。通過這個過程,環流會把低緯度地區多餘的熱量輸送到高緯度地區,所以它對於維護全球的熱量平衡有很大的作用。

2. 弱化或停止下的AMOC

當全球變暖時,冰蓋冰川海冰會融化,大量的淡水輸送到大西洋北部,這會導致當地的海水密度減小,從而不能沉入深海,於是環流就會減速或者停止。其結果就是全球的熱量平衡被打破,高緯度地區變的非常寒冷。

當然全球變暖下產生的極端天氣不僅包括「速凍」。

開水變冰霧的過程

全球天氣「爆表」還包含高溫,今年1月南半球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氣溫高達46.6℃,打破80年來紀錄;奧古斯塔港49.1℃,打破其歷史最高紀錄。

當然還有美好的!有人穿越了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那是世界上最深的冰封湖,平均水深7百多米。15釐米厚的冰面卻依然可以清楚地看穿湖底,冰面的透感有時就像直接行走在水面或玻璃上。那是陽光照耀下最美麗的景色了。

穿越貝加爾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氣候異常 東京創不下雪最長記錄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隨著全球變暖加劇,世界各地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氣候異常現象。美國紐約近日的連續降雪已經累計近3米,而日本東京卻創下了冬季最長時間不下雪記錄。 日本氣象廳2月11日表示,東京大都會區今年冬季到現在還沒有下雪,創下自1876年開始統計以來,冬季不下雪的最久記錄。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夏天更熱?這個物理現象可能是元兇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這些年,全球變暖的話題總是刺痛我們的神經,媒體總是說多少年以後哪些國家要被淹沒。無處可去的北極熊這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全球變暖了嗎?從物理現象看,全球變暖變暖是怎麼出現的呢?舉個例子,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下雪的時候相對來說並不是最冷的的,化雪的時候才是最冷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雪融化成水的這個物理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空氣中的熱量被吸走了,當然就更冷了。
  • 為什麼今年北方很少下雪,而南方經常下雪。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的,最近十年來,該下雪的北方特別是乾燥的西北,下雪越來越少,而本不該下雪的南方諸如湖南、江蘇、湖北、浙江等地的雪卻越下越大,甚至動不動就到了大雪雪的程度。最近,我國大範圍地區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雨雪天氣,有些地方呈現多年未見的雪景,更有不少地區大雪影響交通、車輛受阻.天氣持續陰冷,還造成了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頻發,人們普遍感到不適,由此心中不免疑惑:不是說氣候變暖嗎,怎麼今年來了一個「冷冬」?
  • 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2019年冬天是暖冬嗎
    以往的冬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每年都下雪了,但是據說2019年的冬天會比較暖和,那麼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2019年冬天雪量大不大?下面一起來看一下。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  專家稱,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19年冬天會是個暖冬,而雨雪天氣一般只會在氣溫很低的時候出現,所以今年辦法很可能不會下雪,北方則雨雪天氣比較多,更加有過年的氣氛。  春節的時候正好是六九的第一天,這個時候還沒有回暖。最北方的地區,比如說哈爾濱這些地方肯定是在春節會下雪的。
  • 科普|說好了全球變暖,怎麼天氣還要凍死人的節奏?
    這讓很多人免不了懷疑「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既然全球變暖,為啥冬天還會有極端冷天,要凍死人的節奏?實際上,這種懷疑由來已久,但要解釋清楚「全球氣候變暖而且是由人類過多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又非一篇文章可以實現的。但我們必須認定一個事實:氣候變暖已實實在在存在,需要做很多努力來改善地球溫升。轉發下文,供參考。
  • 夏威夷下雪並非不尋常去年也下過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以「熱帶風情」著稱的夏威夷竟降下了鵝毛大雪,島上有一些地方被厚達90釐米的積雪覆蓋。其中,夏威夷最高山上的兩座火山降雪量最大,著實讓火山化身為「雪山」,目前通往火山觀景點的公路已經被封閉。夏威夷下雪,這種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罕見嗎?為什麼會下雪?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嗎?科學家猜測,地球或將迎來「小冰川期」!
    如今的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地球的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國家的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也成為了如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進入到大氣層中,破壞了大氣層的結構,全球的生態系統也因此失靈。
  • 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有辦法阻止嗎?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的一個過程,要研究人類有什麼辦法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需要先來弄清楚全球變暖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們主要認為全球變暖的發生,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也就是人類一方面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另一方面人類對於地球表面的綠色植被進行破壞,從而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從而增強大氣保溫作用,使得全球變暖。
  • 物候對全球變暖的響應
    近100年來,尤其是在最近20多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出現了顯著上升,全球變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物候現象與氣候等環境因素息息相關,物候對全球變暖的響應研究正在成為物候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領域。
  • 全球變暖的環境下,未來東北是不是會成為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
    這些災難背後的根本原因都是全球變暖造成的,而從科學家發表的觀點中,我們能夠看到,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會停止,今年比去年溫度更高,那麼明年的高溫大概率比今年更加嚴重。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不斷變暖的地球,讓很多人想到了未來的生存之地。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科學家:不是好事!
    人們在破壞環境的同時,其實就意味著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了,如果地球沒有辦法進行自我修復,那麼就會向人類開戰報復,最明顯的便是全球變暖。特別是在2020年,全球的溫度持續升高,南北兩極雖然長年被厚重的冰川覆蓋,但是也都相繼打破了高溫記錄,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居民更是去到了水中遊泳,這幅畫面也算得上是活久見了。
  • 全球氣候變暖的指示器
    雅魯藏布江(39%)、印度河(28%)和阿姆河(10%)流域冰湖分布較多,冰川融水徑流補給湖比非冰川融水徑流補給湖面積擴張更快,冰川融水是冰湖擴張的主因;而全球氣候變暖是冰川融水增多的主因。研究冰湖的意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冰湖的潰決對於冰川下遊的影響,如1981年樟藏布次仁瑪錯冰湖泥石流造成了中國·尼泊爾友誼橋被衝毀及尼泊爾境內200多人死亡。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那麼,如果像人類夏天出行撐傘一樣,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會有用嗎?全球變暖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不僅全球平均氣溫比以前高,極端天氣也出現了,並且冬天比以前更加寒冷。據了解,因為全球變暖,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釐米,淹沒了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 都說全球變暖,今年冬天咋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全國多地氣溫創新低,對此,許多網友留言疑問:「不是總說氣候變暖嗎?為何今冬這麼冷?」 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回應稱:「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 全球變暖 今冬極寒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今年包括美國東部在內的全球多地都將度過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冷!中國中東部許多地區,24日集體刷新入冬以來最低氣溫紀錄;俄羅斯,籠罩在1938年以來的最強寒流之中,近10天來至少88人被凍死;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白天最高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  這個冬天特別冷?是的,寒冬才剛剛開始。氣象專家告訴我們,今年包括美國東部在內的全球多地都將度過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 全球變暖日益嚴重,在未來我國東北,會成為溫暖的居住地嗎?
    這些年來最為熱議的話題應該就是全球變暖了,雖然每個人都高喊要保護環境的口號,節能減排,真正又有誰能夠做到呢?地球是人類唯一生存的地方,即使是這樣,也沒有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尤其是在人類發展進入了工業時代之後,在工業生產的過程當中排放了大量的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導致地球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溫室效應日益嚴重。
  • 全球變暖與二十四節氣
    但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人們發現桃花往往在驚蟄節氣到來前就紅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遺產。它細緻地反映了我國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徵,含有時令順序、物候變化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方面的標誌性意義。兩千多年來,它為我國的農業發展立下了大功,至今仍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但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二十四節氣的一些指示效應似乎不準了。
  • 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2019年冬天是暖冬嗎
    以往的冬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每年都下雪了,但是據說2019年的冬天會比較暖和,那麼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2019年冬天雪量大不大?下面一起來看一下。2019年冬天會下雪嗎  專家稱,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19年冬天會是個暖冬,而雨雪天氣一般只會在氣溫很低的時候出現,所以今年辦法很可能不會下雪,北方則雨雪天氣比較多,更加有過年的氣氛。  春節的時候正好是六九的第一天,這個時候還沒有回暖。最北方的地區,比如說哈爾濱這些地方肯定是在春節會下雪的。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