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之美,對外地人而言,美在太白山、紅河谷,而對本地人而言,還美在越來越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近年來,眉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規劃引領、淨化先行、分類治理、健全機制、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總體思路,紮實有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清除垃圾、農村改廁、汙水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
綠化美化靚家園
寧渠村村委會副主任王乖乾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村裡先後自籌500多萬元新建了兩處遊園廣場;在河營路寧渠段、中心路、宰相路及九、十組主幹路等處修建、粉刷花壇6000多平方米;對14個村民小組牆體進行塗刷翻新,新栽補栽喬木600多棵,種植花草1000多平方米,打造河營路示範園綠化景觀路800多米,全村亮化工程全覆蓋,讓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出門即入景」的優美環境。
「現在村子的變化可大了。」今年64歲的湯峪鎮梁村村民趙海波高興地告訴筆者,自從村裡有了理髮室,他每個月去理一次頭髮;村裡還建有公共浴室、洗衣房,中午他還可以在幸福院吃頓飯,閒來沒事在農家書屋看看書。梁村規劃了道路硬化、公共照明、鄉村綠化等7個項目,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村級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提升。
眉縣堅持「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動員農戶在門前院內種植花草,對破損的花壇、護欄、道沿等進行修補刷漆,達到通村道路兩側有綠化、村內街道兩側有花壇、農宅之間有綠化帶、農戶庭院有花壇的生態效果。同時,眉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結合,在15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成公共浴室、理髮室、洗衣房,使群眾真正享受到了環境整治帶來的實惠。
文化增色提品位
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如果說農村硬體設施提升和完善,使鄉村有了「面子」,那麼弘揚文明新風,留住鄉村的「魂」,才是使鄉村美到「裡子」的關鍵。
「以前這裡垃圾柴草亂堆,今年初,我們在這裡修建了農耕文化園,讓村民了解農耕文明的發展歷史。」範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閆宜生介紹,農耕文化園佔地2500平方米,分為休閒娛樂區、農耕展示區、農具收藏區,現在收藏有織布機、紡線車、鍘刀等農用工具30餘種。這些農具體現了祖先的勤勞和智慧,記錄了範家寨村人農耕文化的發展歷程。農耕文化園的建成,讓更多人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懂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真諦。
寧渠村的宰相路乾淨整潔,花壇前立著文化宣傳牌,每根電線桿上都有文明標語。為了宣傳文化培育鄉風文明,寧渠村投資40萬元在河營路、全村主幹路,製作黨建、法治、廉政文化、村風家風民風宣傳牌80面,牆體繪畫60多幅,打造文明文化建設宣傳「一條街兩條路」的格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梁村有2860年的歷史,村上建成了村史館,傳承好家風。走進村史館,展示鄉村面貌的立體沙盤,講述鄉村歷史的彩色展板,還有不同時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多角度地呈現了梁村的歷史文化,讓人們記住歷史,留住鄉愁。
眉縣早在2011年就在全省率先啟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以及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驗示範區。近年來,眉縣在鞏固前期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對標國家和省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和標準,強弱項、補短板,建立起綜合整治、標本兼治、村民自治的治理體系,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將眉縣打造成為鄉村振興「關中示範樣板」。(記者 張蓉)
來源:寶雞日報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