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田園綜合體怎麼搞?
這裡,有一望無際的牤牛海溼地,6.5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這裡,有臥居興安屋脊的老頭山,守望北方亮麗風景線,這個季節,寶石花海開得正豔,杜西溝風景如畫卷緩緩展開,這就是「春州醴泉」——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
讀道文旅集團受邀規劃的突泉縣「花田果原、醉美突泉」田園綜合體,在自治區財政廳組織的全區田園綜合體試點旗縣評選中嶄露頭角,在競爭立項評比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從總體規劃頂層設計的高瞻遠矚,到三年建設施工的循序漸進,再到修建性詳細規劃後的落地深入,看讀道文旅如何打造省級田園綜合體!
讀道文旅·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
農旅共生·景田共融
民企共建·居遊共享
總體規劃·高瞻遠矚
一、基礎分析
(一)區位分析
項目地位於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境內,縣城中南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的科爾沁草原,是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的過渡地帶。
旅遊區位上,項目地處於阿海滿旅遊輻射圈內,隨著阿爾山、呼倫貝爾、滿洲裡成為內蒙古旅遊熱點,突泉旅遊市場也得到快速增長,是京津冀至阿海滿自駕遊中線和東線必經地,也是沈大城市群自駕遊東線必經地。
交通區位上,突泉縣以G111/ 突洮公路等為主的交通四通八達,連接呼海、 京齊、佳沈、長白高速和通霍鐵路。縣城西南距通遼市飛機場230公裡,北距烏蘭浩特飛機場100公裡,東距吉林省洮南市110公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遊,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建設突泉花田果原田園綜合體正逢其時。
(二)五態分析
生態上,生態基底一般,農田為基,楊樹和沙棘點綴,水資源匱乏。規劃將大面積種植綠化性、景觀性、蓄水性植物種類,提高植被覆蓋率,同時注重色彩、造型、季節的搭配和更替,在改善生態條件的同時營造強蓄水性生態林景觀。
文態上,擁有農耕民俗、歷史傳說、智慧農業基底,規劃將以特色文化為依託,通過產業化、空間化、形態化、演繹化、旅遊化等方式實現文化兌現。
業態上,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主,間雜部分雜糧雜豆;牧業以肉牛養殖為主,間雜部分羊、驢;智慧農業上,擁有曙光村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然而產業內部封閉發展,對外聯繫空白;處於產業鏈下遊環節,產業附加值低;發展初級,綜合價值遠未發揮。為此,規劃將補充完善旅遊業態,完成旅遊業態三步走,實現農旅遊融合、景田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形態上,地勢以平原為主,村落呈點狀自然分布,地上構築物一般,無特色。為此,規劃上將依託平原地勢,道路串聯,片區聯動,整體盤活。
居態上,傳統民居為主,院落結構較好,適合改造特色民宿,構建特色人居環境。
二、戰略定位
(一)發展戰略
1、體化融合發展戰略
首先,發展「循環農業、科技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四輪驅動的形態升級模式。其次,依託農、林特色產業,發揮山水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同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發展理念。並且,推進從經營形態、從業主體、農業服務、產業經濟等領域的轉型升級。
2、空間平衡發展戰略
通過園區村莊、遊線三大貫徹工程,進行田園綜合體規劃,整合2個園區、三個行政村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通過遊線設計串聯5個節點,實現項目區域內現有散落資源點的化零為整,最終達到居遊共享的目標。
(二)總體定位
項目以突泉縣農業產業為基礎,以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賽銀花村、五三村、曙光村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園、曙光村為基本點,以打造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為目標,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旅遊項目植入、空間規劃布局重塑突泉縣農業產業結構,激活縣域旅遊經濟發展,平衡全縣旅遊發展空間結構的失衡,由此實現突泉縣「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訴求,轉變傳統的單一農業種植,延伸二產、三產,完善產業發展鏈條,提高產業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以實現「產業興、農民富、村莊美、環境優」的最終目標。
(三)目標定位
目標上,定位為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興安盟農旅融合發展示範樣板。即以突泉縣田園綜合體建設為基礎,為內蒙古鄉村振興發展打造「農旅共生、景田共融、民企共建、居遊共享」 的四個樣板示範工程。
三、空間結構
(一)結構模型
1R-產業支撐環:以產業的持續發 展和鏈式延伸為主線,成為項目的 主線支撐。
2R-空間聚集環:以空間的科學規 劃和合理布局為主體,成為項目的 人員自動導流分布系統。
3R-流量吸引環:以人氣聚集和人 流吸引為主要任務,成為項目的利 潤創收源。
(二)功能分區
構建項目空間結構,實現「一心、一環、三片區」的特色建設要求。項目空間結構中的一心即以綜合服務區為核心。一環即農業產業聯動環。三片區即陽光花田藝術公園、紫色田園生態種植示範區、智慧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其中,亦應注重田園綜合體的網絡信息化建設。目前部分施工項目在逐步展開。
「一心、一環、三片區」詳細的建設內容如下:
1、農業產業聯動風景環是指G111道路段4km、五三村到曙光村東西路段。
2、曙光循環經濟園包括園區採摘區公共廁所、園區花海停車場、園區打井、藥香花海、曙光樓公共廁所、曙光樓護坡工程、曙光園道路擴寬工程、遊客中心停車場。
3、賽銀花現代農業生態園包括賽銀花園區公共廁所、賽銀花園區亮化工程、賽銀花園區街道硬化、賽銀花園區標識系統、賽銀花現代農業園區提升改造工程、院牆改一期。
4、紫色田園產業示範基地包括五三村街道硬化、五三村道路擴寬、五三村文化旅遊廣場、五三村入口大門。
三年建設·循序漸進
一、三年實施規劃
項目打造田園綜合體,涉及農村人口4389人,東西跨度約8km,南北跨度約4.45km,規劃面積36000畝(24平方公裡)。同時項目得到相應的配套設施與資金等重要經濟基礎支持。2018—2020年的三年規劃項目,計劃實施項目85個,投入資金59380.65萬元,其中基礎配套——政府資金4461.45萬元;重點產業化項目——合作社(企業)49965萬元;其它旅遊配套項目社會資金4970萬元。
並逐漸實現如下目標:一是田園綜合體成功報批,按照田園綜合體規範要求編制申報材料,確保成功報批。二是調整縣域產業結構,轉變傳統發展方式,重塑縣域農業產業結構,激活旅遊經濟發展,平衡全縣旅遊發展空間結構的失衡。三是指導項目落地運營實施,合理利用國家政策資金,合理優化「六三三」利益分配機制,實現「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共贏。
二、產業規劃
(一)產業現狀分析
第一產業以玉米種植為主,淨利潤500元/畝,發展後勁不足。養殖業以肉牛、肉羊為主,其中肉牛西門達爾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汙染。三產有賽銀花和曙光兩個生態農業園區,以水果、蔬菜種植和牛羊豬雞養殖為主,水果主要用於採摘。曙光村以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為主,科技含量高,利潤率高,具備較強的帶動力。
(二)產業模型構建
通過花田果原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規劃建設,明確農業產業的主導地位,實現產業體系的提升和產業鏈的完整性。在核心產業體系、配套產業體系和延伸產業體系之間尋找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通過產業體系的調整進一步促進項目地的農業產業發展,最終實現田園綜合體的「三位一體」、「三生同步」和「三產融合」,樹立國家標準田園綜合體的樣板示範,成為以農業產業為主導,以農旅融合開發為導向的田園綜合體。
三、配套產業規劃
(一)核心產業體系
以當地已有紫皮蒜、特色經濟林果類設施農業為基礎,新植入向日葵陽光花田,構建以農業生產和農業活動為主要功能的核心產業體系。其中,農業生產體系以農業種植為基礎,集特色林果種植和現代農業種植示範於一體,休閒農業以農業休閒觀光、生態休閒度假為主,結合農業種植,通過果樹花期休閒觀光、「賞花踏青、攝影觀光」等節慶、果實採摘、農耕娛樂、鄉村風情體驗、文化情境感知、鄉村度假、民宿體驗等項目,延長核心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二)支持與配套產業體系
構築以農業產業為主導、優質品種培育—基地種植—採後處理—物流系統—品牌營銷為一體的農業產業一體化的支持產業發展模型。
配套上,以農業產業為核心,配套設置花海觀光、休閒運動、生態餐飲、主題民宿、文化體驗等旅遊產品,為核心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實現三產融合,打造農旅融合、景田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
修建詳規·落地深入
自行車綠道、營地公園、曙光樓亮化、五三村廣場提升改造、曙光園區牆繪、氣調庫選址、入口設計等重要景觀節點的詳細規劃,指導施工落地運營。
效果→落地
多功能綠道沿045鄉道,從井家屯開始途徑五三村、黃家屯、曙光村、牛家屯村。整體規劃自行車綠道長度約14.3km。規劃提供「標準段設計、分段詳細設計、道路節點轉換形式、綠化景觀設計、入口景觀、驛站設計、燈光照明、橋涵提升」等詳盡的設計圖與解決方案;設計上以「自行車綠道+休閒自駕+交通集散」為主要功能,以「綠道生活節+休閒自駕+交通集散+慢生活」為主要策劃思路,並策劃運用發光水泥、在瀝青中加螢光粉等技術手段,打造夜遊綠道,引爆旅遊熱點,發展夜遊經濟,作為項目重要節點率先落地實施運營綠道。
截止2018年年底,基礎配套項目已開工建設24個,開工率100%,已完成建設項目18個,完工率75%。未完工項目中,道路標識系統正在委託突泉縣旅遊局設計道路標識;街道亮化系統路燈安裝基礎已完成,2019年初開始陸續完成後續安裝工作;自行車道項目設計圖紙已完成,2019年初開工建設;信息化建設項目已於軟體公司籤訂合同,田園綜合體相關配套系統軟體正在研發中。
通過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90萬元。為曙光園區修建棧道530米、人行步道1000米,道路兩側彩磚人行道10700米,修建廣場4處4000平方米,建AA級衛生廁所3座,種植花海670畝。園區辦公樓投入使用,完成內外裝修及停車場建設。曙光樓全年對外開放,全年共接待採摘遊客7.5萬人次,中型旅遊團50餘次。
規劃成效·獨具一格
讀道文旅集團的規劃是突泉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加速器與助推器,規劃建設後的突泉縣以優異的承載力與接待力,成功承辦了中國氣象扶貧現場會、突泉縣首屆採摘文化旅遊節和突泉縣慶豐收暨第二屆格桑花海文化旅遊節,較好完成盟級以上領導視察調研工作任務50多次,先後被國家科技部、自治區農牧業廳命名為國家級「星創天地」、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示範園區,正在代表興安盟作為核心區爭創國家級示範園區。
這正是對讀道文旅集團以「不落地不創意」的理念一直以來的實際展現,對「不辜負每一位客戶的期望」的最佳詮釋!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行業相關的文章!不落地、不創意,您有好的素材、案例可以聯繫我們分享哦!歡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