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井澤,一個聽名字就讓你覺得文藝、清爽、怡靜的地方。當今的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就是在輕井澤相識,他們在這裡邂逅了一生的伴侶。位於日本長野縣,從東京市區往西北方向150公裡處。
早在江戶時代的輕井澤,只是中山道上的一個驛站,為翻越東側碓冰嶺的往來旅人提供休息。如今,它是「世界頂級度假勝地」的代名詞,是全世界「自然、樂活、文化」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輕井澤佔地165萬平方公裡,分為五大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成體系的項目吸引不同層次的觀光者,均已自然景觀為主,衍生購物、休閒運動、農業、名勝古蹟、藝術活動等主題。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小鎮中心分為兩部分:新輕井澤和舊輕井澤。三條主幹道連接整個區域,周圍分布自然景觀、購物街、餐廳、住宿、歷史建築、文化藝術場所和生態公園。景點分布緊湊,動線流暢,一路風景甚美,很適合步行或自行車。旅遊服務中心和自行車出租點就在新幹線站臺附近,方便遊客規划行程。
從最早鹿島建設、野擇組等房地產企業開發舊輕井澤開始,到西武集團二次開發輕井澤,大批的房地產公司在這裡修建度假村、別墅、酒店、商場,吸引了東京的人前來度假購物,成為著名的東京後花園,日本最大的奧特萊斯,就坐落於此。輕井澤由舊輕井澤,新輕井澤,中輕井澤,南輕井澤,信農追分,鹽澤湖5大區組成,極具特色的古建築貓頭鷹街就在其中。也是日本最有名的豪華別墅區和上流社會聚居地。年遊客850萬人次。
我們可以學什麼?
輕井澤是如何充分利用在地文化,當地資源,構建新型文化旅遊產業形式?
度假產品如何進行頂層設計和產品定位?
如何借勢周邊的項目作為配套,形成一體?
度假區裡的軟體部分怎麼做?通過什麼留住人?
小布施町位於日本長野縣北部,距長野市區約18公裡,佔地面積19.07平方千米,是長野縣最小的鎮,人口僅1.1萬左右,卻創造了100萬的年客流。追溯其歷史,小布施町亦如輕井澤一般,經歷了從繁盛到衰弱再到復興的軌跡。
小布施町是日本最成功的通過傳統小鎮街區的修景規劃,來實現旅遊鄉村的建設。通過街景的整體規劃,文創產業的導入,以及特色商業的導入和當地特產的品牌化後,讓默默無聞的傳統小鄉村打造成每年訪問人數達150萬人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小布施町的轉型升級對於中國小鎮的發展,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經驗。
小布施町是以板慄為產業打造出了上萬種文創商品,以及衍生產品,布局很多產業,做到真正的一二三產融合,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的附加值,讓農業實現盈利,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是日本6次產業的典範 也是美麗鄉村經典案例,目前國內做休閒旅遊 農業 田園綜合體想讓農業產生盈利和打造文創產品是去日本必須考察學習的項目。
母親牧場位於日本千葉縣的鹿野山,佔地 250 公頃,約有 130 名工作人員。1962 年由「產經新聞日報」和「東京塔」的創始者前田久吉先生為了紀念母親和發展日本的畜牧業而創立。每年來牧場參觀的人數達 85 萬人次,訪客平均消費 240-300 元/人,年收入達 2.1~2.6 億元人民幣,是東京周邊乃至整個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
母親牧場位於東京大都市圈裡的千葉縣,在鹿野山的腹地中,群山環抱,距離東京市中心只有不到2 個小時的車程。東京大都市圈3000 多萬的人口,為母親牧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流。
佔地250公頃的母親牧場,擁有8種核心體驗內容—動物、賞花、採摘、動手體驗、遊樂園、美食、購物、露營。走進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感受其是如何通過體驗式農業打造田園綜合體。每年,母親牧場吸引100萬遊客的來訪,年營業額達到37億日元,是東京周邊乃至整個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
茨城農場是日本近期備受矚目的體驗型農業主題樂園。其設施是將當地廢棄的學校進行重新裝修建成的。整體園區的面積有66萬平米,年遊客數量達到70萬人。茨城農場是白鴿食品工業和行方市和農協三方合作的體驗型農業主題公園。將當地的特產紅薯作為核心IP進行打造,設立了紅薯博物館讓孩子們學到紅薯的相關知識,並且能夠體驗收穫紅薯的樂趣。不僅如此,還將當地的蔬菜很好的利用起來,打造餐飲等一系列產業。通過1產+2產+3產的6次產業模式打造最具盈利能力的農業觀光設施。
對標國內的項目國家級首個田園綜合體無錫田園東方和這個項目是比較相似的。做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是一定要去這裡學習的,無錫田園東方負責人張誠總在做項目前期,包括做項目中都也是去到日本考察 、學習,做農業一定要產業化、品牌化、文旅化,這個項目都有很好的體現。
農業法人和鄉園是一家日本6次產業的標杆企業,是日本最大的經濟農業體,是「公司+和鄉園+農戶產業」一體化模式的典型示範,是日本6次產業的最具代表的項目企業。追求的是自然循環型農業。
從種植(1產),到加工(2產),再到銷售(3產),以堆肥技術和資源回收為特色,將動物的糞便以及蔬菜的殘渣進行發酵,用於植物種植的土壤栽培種實現農業內部循環,完成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將產品利潤留在農業內部,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如何提高產業效益,提高農民和農業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
如何培育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
如何發揮地域優勢,發展循環農業?
農場成立於1917年,是日本最大規模的山葵(芥末)園,圍繞山葵產品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活動、美食、旅遊項目,每年吸引120萬人次的到訪。因為風景優美,還曾是國際知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夢》的取景地,日本皇太子、太子妃也曾來這裡參觀。
農場總面積15公頃,以種植山葵為主,每年可收穫150噸的山葵,以打造特色活動及山葵特色美食吸引遊客。
從1915年開始,大王葵農場創始人,用了兩年時間,在當時只是碎石的荒地上,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泉水資源。修建以芥末為主的農場。
農場是一大片連綿不斷的山葵園。那圓圓葉片、長著小白花的芥末,不是種在泥土裡,而是長在水裡。山葵植物對水質要求較高。大王山葵農場具有山谷清澈見底的河流,常年流動的清潔水源,晝夜較大的天氣溫差。這些優越條件使得那裡出產的芥末非常優秀。農場由初期的山葵種植,逐漸發展成如今以山葵為主題的休閒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