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打造特色農場及田園綜合體

2021-02-19 田園綜合體怎麼搞

輕井澤,一個聽名字就讓你覺得文藝、清爽、怡靜的地方。當今的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就是在輕井澤相識,他們在這裡邂逅了一生的伴侶。位於日本長野縣,從東京市區往西北方向150公裡處。

早在江戶時代的輕井澤,只是中山道上的一個驛站,為翻越東側碓冰嶺的往來旅人提供休息。如今,它是「世界頂級度假勝地」的代名詞,是全世界「自然、樂活、文化」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輕井澤佔地165萬平方公裡,分為五大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成體系的項目吸引不同層次的觀光者,均已自然景觀為主,衍生購物、休閒運動、農業、名勝古蹟、藝術活動等主題。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小鎮中心分為兩部分:新輕井澤和舊輕井澤。三條主幹道連接整個區域,周圍分布自然景觀、購物街、餐廳、住宿、歷史建築、文化藝術場所和生態公園。景點分布緊湊,動線流暢,一路風景甚美,很適合步行或自行車。旅遊服務中心和自行車出租點就在新幹線站臺附近,方便遊客規划行程。

從最早鹿島建設、野擇組等房地產企業開發舊輕井澤開始,到西武集團二次開發輕井澤,大批的房地產公司在這裡修建度假村、別墅、酒店、商場,吸引了東京的人前來度假購物,成為著名的東京後花園,日本最大的奧特萊斯,就坐落於此。輕井澤由舊輕井澤,新輕井澤,中輕井澤,南輕井澤,信農追分,鹽澤湖5大區組成,極具特色的古建築貓頭鷹街就在其中。也是日本最有名的豪華別墅區和上流社會聚居地。年遊客850萬人次。

我們可以學什麼?

輕井澤是如何充分利用在地文化,當地資源,構建新型文化旅遊產業形式?

度假產品如何進行頂層設計和產品定位?

如何借勢周邊的項目作為配套,形成一體?

度假區裡的軟體部分怎麼做?通過什麼留住人?

小布施町位於日本長野縣北部,距長野市區約18公裡,佔地面積19.07平方千米,是長野縣最小的鎮,人口僅1.1萬左右,卻創造了100萬的年客流。追溯其歷史,小布施町亦如輕井澤一般,經歷了從繁盛到衰弱再到復興的軌跡。

小布施町是日本最成功的通過傳統小鎮街區的修景規劃,來實現旅遊鄉村的建設。通過街景的整體規劃,文創產業的導入,以及特色商業的導入和當地特產的品牌化後,讓默默無聞的傳統小鄉村打造成每年訪問人數達150萬人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小布施町的轉型升級對於中國小鎮的發展,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經驗。

小布施町是以板慄為產業打造出了上萬種文創商品,以及衍生產品,布局很多產業,做到真正的一二三產融合,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的附加值,讓農業實現盈利,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是日本6次產業的典範 也是美麗鄉村經典案例,目前國內做休閒旅遊 農業 田園綜合體想讓農業產生盈利和打造文創產品是去日本必須考察學習的項目。

母親牧場位於日本千葉縣的鹿野山,佔地 250 公頃,約有 130 名工作人員。1962 年由「產經新聞日報」和「東京塔」的創始者前田久吉先生為了紀念母親和發展日本的畜牧業而創立。每年來牧場參觀的人數達 85 萬人次,訪客平均消費 240-300 元/人,年收入達 2.1~2.6 億元人民幣,是東京周邊乃至整個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

母親牧場位於東京大都市圈裡的千葉縣,在鹿野山的腹地中,群山環抱,距離東京市中心只有不到2 個小時的車程。東京大都市圈3000 多萬的人口,為母親牧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流。

佔地250公頃的母親牧場,擁有8種核心體驗內容—動物、賞花、採摘、動手體驗、遊樂園、美食、購物、露營。走進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感受其是如何通過體驗式農業打造田園綜合體。每年,母親牧場吸引100萬遊客的來訪,年營業額達到37億日元,是東京周邊乃至整個日本最好的親子牧場。

茨城農場是日本近期備受矚目的體驗型農業主題樂園。其設施是將當地廢棄的學校進行重新裝修建成的。整體園區的面積有66萬平米,年遊客數量達到70萬人。茨城農場是白鴿食品工業和行方市和農協三方合作的體驗型農業主題公園。將當地的特產紅薯作為核心IP進行打造,設立了紅薯博物館讓孩子們學到紅薯的相關知識,並且能夠體驗收穫紅薯的樂趣。不僅如此,還將當地的蔬菜很好的利用起來,打造餐飲等一系列產業。通過1產+2產+3產的6次產業模式打造最具盈利能力的農業觀光設施。 

                       

對標國內的項目國家級首個田園綜合體無錫田園東方和這個項目是比較相似的。做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是一定要去這裡學習的,無錫田園東方負責人張誠總在做項目前期,包括做項目中都也是去到日本考察 、學習,做農業一定要產業化、品牌化、文旅化,這個項目都有很好的體現。

農業法人和鄉園是一家日本6次產業的標杆企業,是日本最大的經濟農業體,是「公司+和鄉園+農戶產業」一體化模式的典型示範,是日本6次產業的最具代表的項目企業。追求的是自然循環型農業。

從種植(1產),到加工(2產),再到銷售(3產),以堆肥技術和資源回收為特色,將動物的糞便以及蔬菜的殘渣進行發酵,用於植物種植的土壤栽培種實現農業內部循環,完成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將產品利潤留在農業內部,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如何提高產業效益,提高農民和農業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

如何培育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

如何發揮地域優勢,發展循環農業?

農場成立於1917年,是日本最大規模的山葵(芥末)園,圍繞山葵產品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活動、美食、旅遊項目,每年吸引120萬人次的到訪。因為風景優美,還曾是國際知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夢》的取景地,日本皇太子、太子妃也曾來這裡參觀。

農場總面積15公頃,以種植山葵為主,每年可收穫150噸的山葵,以打造特色活動及山葵特色美食吸引遊客。

從1915年開始,大王葵農場創始人,用了兩年時間,在當時只是碎石的荒地上,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泉水資源。修建以芥末為主的農場。

農場是一大片連綿不斷的山葵園。那圓圓葉片、長著小白花的芥末,不是種在泥土裡,而是長在水裡。山葵植物對水質要求較高。大王山葵農場具有山谷清澈見底的河流,常年流動的清潔水源,晝夜較大的天氣溫差。這些優越條件使得那裡出產的芥末非常優秀。農場由初期的山葵種植,逐漸發展成如今以山葵為主題的休閒農場。

相關焦點

  • 大連田權農場:打造生態田園綜合體
    瓦房店市老虎屯滿族鎮馬圈子村田權家庭農場,在各級黨組織、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和支持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貫徹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以培育高素質農民、適度經營規模和綠色農業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著力打造集循環農業、經濟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生態田園綜合體,通過禽肉類養殖、農業綜合開發
  • 大通農場,邁向田園綜合體的產業模式
    在各級供銷社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農場發展取得一些成效。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個孩子,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為我們現代農業產業和「四季仙果之旅」,提供了成長發展的樣板。當前,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順應農業農村發展趨勢和歷史性變化,贏得社會普遍關注。大通農場對照標準、細細衡量,離「田園綜合體」尚有較大差距,只能算一個「準田園綜合體」。
  • 阿蘇農場——養生田園綜合體的標杆
    阿蘇農場成功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以溫泉、作物種植打造的養生田園綜合體,每年500萬遊客阿蘇農場年接待遊客
  • 特色小鎮 |生態農業與休閒旅遊延伸發展,田園綜合體橫空出世
    「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那麼問題來了,田園綜合體到底是什麼?怎麼搞呢?
  • 桂林高新七星區打造「漓韻僑鄉」田園綜合體項目
    隨著近年來鄉村文化旅遊的興起,桂林高新七星區趁熱打鐵,結合轄區農村發展實際,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迅速啟動幸福鄉村建設,打造「漓韻僑鄉」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創建「灕江山水之風韻、華僑文化之特色」的集吃喝玩樂住為一體的特色田園綜合體,弘揚僑民特色文化,推進轄區農旅品牌建設,實現農旅結合、村民受益的發展目的。
  • 吉水打造首個田園綜合體旅遊項目
    中國吉安網訊(胡淑蘭)遊客服務中心主體完工、飛牛牧場、農事採摘、水上運動、彩虹花田、牧野風情等項目正在加緊推進,環湖民宿木屋正在做樣板房……近日,吉水春天文創觀光農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設。這是該縣推進全域旅遊打造的首個田園綜合體旅遊重點項目。
  • 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開工
    9月30日,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開工儀式在花田林海生態旅遊景區舉行,前期工作已初步完成,將打造鄉村特色旅遊、田園旅遊度假體驗,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特色品牌。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是頭屯河谷文化旅遊體育休閒森林公園項目之一,規劃面積約6000畝,總投資約1.5億元,是定位於觀光旅遊、農業風情、鄉野休閒度假等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集散地。
  • 桂林高新七星區今年將打造「漓韻僑鄉」田園綜合體項目
    隨著近年來鄉村文化旅遊的興起,桂林高新七星區趁熱打鐵,結合轄區農村發展實際,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迅速啟動幸福鄉村建設,打造「漓韻僑鄉」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創建「灕江山水之風韻、華僑文化之特色」的集吃喝玩樂住為一體的特色田園綜合體,弘揚僑民特色文化,推進轄區農旅品牌建設,實現農旅結合、村民受益的發展目的。
  • 打造溼地田園綜合體 再現魚米之鄉
    規劃明確,將西青區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簡稱西青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建設成為展示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再現天津魚米之鄉風貌,集生態環境保育、綠色農業示範、生態旅遊休閒三位一體的衛南窪溼地田園綜合體。西青綠色生態屏障區主體範圍東至西青區、津南區交界,南至馬廠減河,西至獨流減河,北至寧靜高速規劃線;南北向長約9公裡,東西向寬約12公裡。
  • 美美與共,看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用美學打造經濟共同體!
    擁抱自然,親近萬物,晴耕雨織,化繁為簡,最終自由來去城野間,稻鄉漁歌,重新定義詩酒田園。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看她如何用鄉村美學打造經濟共同體?一、項目概況1 項目區位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位於成都市大邑縣東部的董場鎮祥和村,距縣城25公裡,具成都39公裡。幅員面積1.8萬畝,擬投資20億元。
  • 惠 說 | 農業,田園綜合體的「內生原動力」
    想當初,田園綜合體的攀比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大大小小的田園綜合體規劃紛紛落地。遺憾的是,大多數項目以不了了之而告終,如今能看到項目實體的更是寥寥無幾。令人焦慮的是,縱然有眾多陷入僵局的「田園綜合體」在前,卻依然無法逼退房地產開發商對田園綜合體項目的熱情。
  • 廖樹宏:生活和生態 田園綜合體發展的臺灣借鑑
    關於大陸田園綜合體的發展,他以臺灣案例作為借鑑,發表了一篇《如何構建田園綜合體的新思維》的主題演講,跟記者的訪談期間也著重提到了在發展環節中有關產業鏈的問題。廖樹宏認為,資金鍊斷即資金流轉環節發生斷裂,導致整個項目擱置、癱瘓,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終端消費群,或目標客戶群。
  • 甘肅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生態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
    田園綜合體是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新支點, 是農村農業轉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是傳承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以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田園綜合體為例, 討論探究了田園綜合體的收益模式, 如何增加園區收入, 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的收入, 促進鄉村生態宜居的建設。
  •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朱家林」項目實踐分享
    2018年4月21日-23日,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新動能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峰會特邀20+國內頂級智庫專家,國內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標杆項目的一線操盤手,親臨現場解讀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的相關政策。
  • 130畝花海 5G智慧農場 七都田園綜合體扮靚美麗鄉村
    2019-05-10 10: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晴雯 陳慧鹿城區2019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體開工中,鄉村振興項目格外受人矚目,投資達5億元元的七彩僑都田園綜合體建設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七都街道依託七都島的區位條件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資源,著力打造具有僑鄉風情、田園風光特色的時尚旅遊景區。繼全省首批3A級景區村——樟裡村成為市民周末遊的「網紅打卡地」之後,如今前沙村也成為全省3A級景區村。
  •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浙江樣本:重塑鄉村,從產業開始
    核心提示:當下,田園綜合體被看作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產業發展,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以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模式。農村產業如何融合發展、新產業和新業態如何培育?鄉村的特色如何保留、活力如何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怎樣調動?浙江各地的探索早已開始。
  • 江心沙農場將打造「活力鎮區」「江海田園」 - 海門市人民政府
    江心沙農場將打造「活力鎮區」「江海田園」 新鎮區控制性詳規草案出臺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19-12-18
  • 百年時光打造的誠意之作——小巖井農場
    田園綜合體的打造,為鄉村旅遊項目的投資給出了新方向,例如涵蓋了花卉、蔬菜、水果、苗木四大產業,打造玫瑰產業園、採摘觀光園、科技示範園和核心休閒區的雲南保山市隆陽區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將產業多元化並伴隨著以旅興農的理念,讓整個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有了質的提升。
  • 田園綜合體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
    9月21日,農民豐收節前夕,無錫田園東方蜜桃村北區小鎮中心「蜜桃街」首次亮相,同期,作為北區主力業態的兩個自然樂園「植物大戰殭屍農場」「瘋狂拖拉機農場」也相繼開園迎客,這標誌著國內首家田園綜合體項目迎來了全面升級,田園東方將在田園綜合體領域創立新的標杆,繼續領跑行業。
  • 中國最成功的田園綜合體!打造了18個休閒農場,整合社會資本近20億
    正巧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於是魯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農場聚集區的理念在全村範圍內建設了十八家差異化的農場,其中包括了鮮花農場的6億資金投入的這個大項目。 同時我們著重關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正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打造屬於魯家自己的農業高新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