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成功的田園綜合體!打造了18個休閒農場,整合社會資本近20億

2021-01-13 騰訊網

自2003以來,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要真正使鄉村富起來,僅靠國家政策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鄉村要實現自身造血,才能可持續發展。

魯家村,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引得副國級、部級領導批犯考察。

短短5年,它從湖州市安吉縣遞鋪街道一窮二白的山村,蛻變為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報導的創富明星村。去年10月1日,以「安吉魯家」為名的魯家村旅遊區將正式對外營業。美麗嬗變初見端倪。

一、魯家村是如何突破並創新的呢?

1.從村莊內現有可利用資源入手

村裡有許多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閒置土地、山林等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資源變資本,吸引更多外來的企業工商資金進入鄉村。魯家目前已引入外來工商資本近20億。

2.從村莊策劃規劃上突破

怎樣讓美麗鄉村轉發為美麗經濟呢?需要用活村內的舊屋、河道、果林、菜園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要按照村莊原有的脈絡進行梳理,策劃新產業,引進新思想,讓更多年輕人回到村莊,將規劃與運營有機結合,讓美麗鄉村產生美麗經濟。

要創新產業規劃設計,打造合理的鄉村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鄉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更多人愛上鄉村。所以當時魯家村花了300萬請設計公司對整個村子進行村莊環境規劃、產業規劃和旅遊規劃。

3.從產業融合創新上突破

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正巧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於是魯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農場聚集區的理念在全村範圍內建設了十八家差異化的農場,其中包括了鮮花農場的6億資金投入的這個大項目。

同時我們著重關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正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打造屬於魯家自己的農業高新產業園區。

孤立的農業種植不會提升土地的附加值,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變樂園,村莊變旅遊景區,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

孤立的加工生產也不會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要讓生產勞動更具樂趣、讓加工生產更具體驗性,就會提升產品價值。可開發伴手禮等土特產品,擴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補。

4.堅持市場導向為主體

魯家村堅持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走市場化道路,成立經營公司專注景區的管理和營銷宣傳。

通過市場化的機制讓農場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遊產品,各個農場內休閒項目通過有機組合而成若干條旅遊線。

旅遊休閒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遊樂、休閒、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休閒旅遊」,如開設垂釣、果蔬採摘、農事體驗等項目。

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5.「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

「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讓農田變農場、小村變景區、村民變股民!

「嗚嗚嗚」——伴著清脆的汽笛聲,「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滿載著遊客緩緩開動。窄窄的鐵軌伸向遠方,深深淺淺的綠,在陽光下更加詩意和耀眼。

小火車從中穿行而過,串起了綠意濃濃的靈芝農場、竹園農場、桃花農場、蔬菜農場、石斛農場……

浙江省安吉縣魯家村小火車

魯家村以「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建設,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2850元,村集體總資產超過1億元。

魯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績,得益於其開創性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畝低丘緩坡,建設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通過社會招商吸引外部資本和專業機構投資運營,帶來鄉村旅遊的繁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二、魯家村打造模式解讀

那麼,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究竟是如何打造的?這樣的模式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讓我們一一來解讀。

1.頂層設計

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家庭農場,魯家村不惜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按照4A級景區標準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

先期設置的18個家庭農場,則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製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個核心農場,位於中心村,其餘17家農場錯落有致分布在四周。

18家農場分別以野山茶、特種野山羊、蔬菜果園、綠化苗木、藥材等產業為主,沒有一家重複,這是魯家村家庭農場的特色。此外還設計了一條4.5公裡的環村觀光線,將分散的農場串點成線,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2.組織架構

魯家村採用「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組織運營模式,與安吉浙北靈峰旅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靈峰旅遊有限公司魯家分公司,前者負責串聯遊客接待場所、交通系統、風情街、18個家庭農場等主要場所,後者利用多年經驗和客源做好營銷宣傳。

後來又成立了安吉鄉土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為魯家村民、村幹部、創業者、就業者提供鄉村旅遊方面的培訓。三家公司均由魯家村集體佔股49%,旅遊公司佔股51%。

在農場的投資運營層面,魯家村引入外部資本對農場進行項目投資和運營管理。目前已有10多億的工商資本投資這些家庭農場。

3.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

魯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機制,使得村集體、旅遊公司、家庭農場主和村民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魯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紅機制,由村集體、旅遊公司、家庭農場主按照約定比例進行利益分配,村民再從村集體中享受分紅。

三、案例啟示

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是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膽創新,特別對於大型農業園區或村集體主導下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首先,它採取類眾籌的方式,藉助社會化的力量,突破了資金、人才的瓶頸,實現了資源資產資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決了規劃的統一性和定位的差異化的問題。美麗鄉村,規劃先行。早在2013年魯家村就啟動了發展藍圖的設計,18家農場的雛形已經躍然紙上。

再次,生態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贏的合作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魯家村注重生態圈的建設,18家農場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圍,分布著村民自主經營的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為農場提供配套服務。

此外,村裡還統一修建了遊客服務中心、風情街、10公裡綠道和4.5公裡村莊鐵軌等設施,為遊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樣化的選擇。在營銷推廣層面,村裡成立了旅遊公司進行統一宣傳;在人才培養層面,成立了鄉土職業培訓公司。這些力量為入駐的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環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資源稟賦較好,低丘緩坡地形適宜發展鄉村旅遊,土地較為集中,基礎設施較好,顏值較高(早在2011年就耗資1700多萬元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這些資源條件為家庭農場集群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魯家村正在以自身的不斷實踐為中國農村振興之路提供最前沿的思路和方向。我們倡導鄉村生活,將鄉村新生活發展成為所有市民的共同追求。

【版權聲明所有攝影作品及原創文字版權歸作者所有,本公眾號所有原創作品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歡迎讀者分享或轉發到朋友圈,任何公眾號、自媒體未經授權允許,不得私自轉載或抄襲。

相關焦點

  • 日本如何打造特色農場及田園綜合體
    也是日本最有名的豪華別墅區和上流社會聚居地。年遊客850萬人次。通過街景的整體規劃,文創產業的導入,以及特色商業的導入和當地特產的品牌化後,讓默默無聞的傳統小鄉村打造成每年訪問人數達150萬人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小布施町的轉型升級對於中國小鎮的發展,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經驗。
  • 2018文旅地產暨美麗鄉村、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及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專題研討會【5月18-19日·上海】
    由聯創智庫主辦的「2018文旅地產暨美麗鄉村、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及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專題研討會」將於2018年5月18-19日在上海舉辦。    本次休閒農業、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研討會將邀請到美國、大陸、臺灣等多名實戰專家,將從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打造和特色小鎮模式創新、規劃設計、策劃定位、運營管理、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打造、美麗鄉村振興、鄉村綜合體運營、文旅項目IP構建等多個角度,由一線操盤手結合經典案例實戰分享,並將對參會嘉賓項目進行深度研討對接交流。
  • 美美與共,看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用美學打造經濟共同體!
    擁抱自然,親近萬物,晴耕雨織,化繁為簡,最終自由來去城野間,稻鄉漁歌,重新定義詩酒田園。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看她如何用鄉村美學打造經濟共同體?一、項目概況1 項目區位稻鄉漁歌田園綜合體位於成都市大邑縣東部的董場鎮祥和村,距縣城25公裡,具成都39公裡。幅員面積1.8萬畝,擬投資20億元。
  • 惠 說 | 農業,田園綜合體的「內生原動力」
    田園綜合體,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徒有其表?一哄而上的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建設熱潮,也該減速緩行、多加思考了。田園綜合體成功與否,終歸還是要回歸產業本身。田園以「農業」為本,農業為旅遊發展提供經濟、產業支撐。農業作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積澱,是現在農業的精髓,農耕、農作、農息已自成體系。
  • 大通農場,邁向田園綜合體的產業模式
    在各級供銷社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農場發展取得一些成效。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個孩子,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為我們現代農業產業和「四季仙果之旅」,提供了成長發展的樣板。當前,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順應農業農村發展趨勢和歷史性變化,贏得社會普遍關注。大通農場對照標準、細細衡量,離「田園綜合體」尚有較大差距,只能算一個「準田園綜合體」。
  • 特色小鎮 |生態農業與休閒旅遊延伸發展,田園綜合體橫空出世
    近年來,休閒農業的理念開始盛行,並逐漸向產業化邁進,毋庸置疑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助劑,成為新農業人的「新寵」。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田園綜合體要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可以說,田園綜合體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閒旅遊的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能更好地體現鄉村獨有的美麗和活力,為新時代的都市人打造別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實現城市居民的田園夢。
  • 廈門最大的田園綜合體,大帽山鏡,昔日農場變身為休閒的世外桃源
    大帽山境,位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即將成為廈門最大的田園綜合體,是由原來的大帽山農場改造而成。四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吃喝玩樂配套服務齊全,由紅磚舊厝改造而成的民宿十分有特色。周圍可供遊客遊覽的地方有溪美水庫及三角梅園區、甘露寺等。
  •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大平臺大產業鋪就鄉村振興路
    精心打造全球最大的柑橘苗圃基地、全球最大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中心;完成亞洲首條10萬噸NFC派森百鮮冷橙汁加工生產線技改擴能;以柑橘產業為支撐,現代農業核心科技為引領,柑橘田園為本色,發展休閒觀光、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產業,描畫鄉村振興動人篇章……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作為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立足「
  • 吉水打造首個田園綜合體旅遊項目
    中國吉安網訊(胡淑蘭)遊客服務中心主體完工、飛牛牧場、農事採摘、水上運動、彩虹花田、牧野風情等項目正在加緊推進,環湖民宿木屋正在做樣板房……近日,吉水春天文創觀光農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設。這是該縣推進全域旅遊打造的首個田園綜合體旅遊重點項目。
  • 甘肅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生態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
    通過文化展覽、農業體驗、產品推銷和資源整合等方式形成田園綜合體的收益模式, 促進農民增收, 吸引資本, 人才回流鄉村。休閒農場模式的目標人群不僅是年輕人和兒童, 還包括老人, 通過滿足目標人群對生態旅遊和鄉村生活方式的參與體驗式消費需求, 以休閒農業為主題, 以特色構築物為核心, 再輔以花田、果園、菜地、牧場等農業生態環境[10], 為遊客提供親子互動、康體養生, 文化養老、採摘體驗、農耕文化學習等針對不同目標人群的活動, 實現休閒農場模式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
  • 8億資金打造「門頭溝小院 」田園綜合體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門頭溝將以「六四一」發展模式為基礎,以「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建設為載體,用3-5年的時間,在全區138個美麗鄉村中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門頭溝小院 」田園綜合體。青山環抱、綠水環繞,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具特色的生態山水、紅色歷史、民間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廟、京西煤業「六大」文化,無一例外地成為了門頭溝區精品民宿發展的有利依託。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全域景區化的田園綜合體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全域景區化的田園綜合體 2018年02月27日 10:31 來源:《 農民日報 》( 2018年02月27日 04 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僅僅用了6年時間,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就實現了脫胎換骨
  • 農業莊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未來30年房地產轉型的機遇
    田園綜合體是城鄉共享的開放型社區。尤其在城市病加劇的背景下,人們發現,身處田園才是最宜居的環境。三是功能整合的多元體。一個完整的田園綜合體應該包括六大功能:食物保障功能、就業收入功能、原料供給功能、旅遊休閒功能、生態保育功能、文化傳統功能。
  • ​臺灣這6大經典休閒農場若不去看看,必定終生遺憾!
    2018壹方城臺灣休閒農業與田園綜合體標杆項目考察創新之旅        2018年6月3-8日壹方城將開啟臺灣休閒農業與田園綜合體標杆項目考察創新之旅,本次遊學活動將實地深入>華山文創園 、宜蘭頭城休閒農場、華陶窯、卓也小屋、南投臺一農場、彰化鹿港小鎮、薰衣草森林、花露休閒農場、立馬工坊等近十幾個臺灣休閒農業與文創經典項目進行考察
  • 全球最火爆的「田園綜合體」,下個旅遊地就是TA了!
    有人說「特色小鎮」最好的可行模式,就是「田園綜合體」。易哥覺得這話不無道理,因為絕大多數鄉村地區,能夠發展且具有競爭力的普遍性的產業就是基於「特色田園綜合體」上的旅遊產業。        一方面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以文化為靈魂,把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挖掘出來。一段溪流、一座斷橋、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殘碑都有訴說不盡的故事。
  • 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開工
    9月30日,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開工儀式在花田林海生態旅遊景區舉行,前期工作已初步完成,將打造鄉村特色旅遊、田園旅遊度假體驗,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特色品牌。第十二師頭屯河谷文化旅遊體育休閒森林公園,26公裡的濱河步道貫穿河谷,沿途綠樹成蔭。屯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是頭屯河谷文化旅遊體育休閒森林公園項目之一,規劃面積約6000畝,總投資約1.5億元,是定位於觀光旅遊、農業風情、鄉野休閒度假等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集散地。
  • 休閒農場破6億的傳奇!把生意做成文化,把體驗做到極致!
    有調研顯示,中國目前有個奇怪的現象,種植面積幾畝到幾十畝的種植戶賺錢的比較多,上千畝甚至上萬畝的大戶,反而很多賺不到錢。理論上來說,按照規模經濟的效應,規模越大理應越賺錢,大戶賺不到錢,核心問題在哪呢?其中很關鍵一點,是農場盈利點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 ...財政部最近又圈定18省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這什麼意思?
    被寫進今年一號文件後,財政部最近又圈定18省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這什麼意思?  2017年,財政部確定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甘肅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方案指出,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要堅持以農為本,以保護耕地為前提,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 國家旅遊局拿3000億補貼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休閒農業成國家重點!
    農業部門負責重點村的特色農產品開發,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林業部門指導森林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打造精品景區。扶貧辦負責協調利用扶貧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支持重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項目。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旅遊扶貧的金融支持。(二)加強組織協調。
  • 2017年當休閒農業遇上田園綜合體標杆項目考察|臺灣站
    >10月22日—10月27日壹方城汗馬研習社企業家開展,壹方城當休閒農業遇上田園綜合體標杆項目遊學考察活動。臺灣休閒農業與文創的發展,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鄉村資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於大陸文旅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不同維度的項目都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和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