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財經網 蘇佳/文
2002年7月23日,河南鄭州一個加油站發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12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6萬餘元;
2007年11月19日,巴西聖保羅市西區一家加油站發生爆炸,起因是一名加油站工人卸油時接聽移動通信終端;
2015年6月4日,某外媒報導,非洲國家加納首都阿克拉一個加油站起火爆炸,造成超過90人死亡;
2016年6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援引《星州網》報導,馬來西亞吉隆坡文良港地區28日發生爆炸,1名25歲女子在加油站加油時,站在油槍前玩手機,突然發生爆炸,導致全身收到火舌及高溫正面擊中,全身60%灼傷。
兩個月之前,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一處加油站爆炸,造成6人受傷......
加油站爆炸已經變成了所有人聞之害怕的事情,在加油站不玩手機也成為習慣。但是加油站爆炸真的跟手機有關嗎?近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實驗室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對此作出了解答。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出具的《加油站內使用移動終端的安全性研究報告》顯示,通過大量試驗和調查的統計結果,正常使用手機本身沒有足夠的能量和方式引燃油氣混合物,手機會引起加油站爆炸這個結論沒有充分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尤其在試驗2油氣引爆試驗中,發射功率最大的GSM手機在振鈴狀態下浸在油氣混合物中,多次撥打手機,也沒有引爆油氣混合物,說明手機在最極端的工作情況下,自身也是不會產生電火花等爆炸觸發因素。
《報告》還指出,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終端發射功率從20年前GSM制式的2W逐漸變為現如今LTE的200mW,減少10倍,上述GSM手機試驗無法產生點火,現在的LTE手機更安全。
以前有研究表明,手機按鍵的結構也會存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細微電弧的風險,而現在手機將鍵盤結構減少到了最低限度,除了必須的電源開關、音量鍵等外,基本上沒有額外的案件,大大降低了產生電弧的風險。
人員在加油站不慎引起燃爆的最大可能風險是靜電放電所致,特別是冬天北方地區人體容易攜帶靜電,手握金屬類物體(如車鑰匙,有金屬塗層的手機等),引起尖端放電,同時遇有相關濃度的油氣混合物,極有可能帶來燃爆風險。因此在加油站應避免人體攜帶靜電並通過手機或車鑰匙等引起放電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