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個韓國男人頻繁登上熱搜。
除了憤怒,網友們的反應只有兩個字——害怕。
他就是素媛案的兇手原型,趙鬥順。
12年前,只有8歲的女孩娜英被趙鬥順拖入廁所實施性侵。
在那個汙濁的地方,56歲的趙鬥順瘋狂毆打毫無還手之力的娜英,致使她腸道全部損毀,餘生只能帶著排便袋生活,子宮也遭受重創,終生無法生育。
可兇手卻以喝醉為藉口,僅僅12年就被釋放。
12月12日,趙鬥順出獄,憤怒的韓國民眾,紛紛聚集在警察局門口表示抗議。
回家路上,鄰居們不斷朝他扔雞蛋,高喊:「趙鬥順去死!」「趙鬥順下地獄!」
直至今天,許多憤怒的群眾仍圍繞在趙鬥順家門口,恨不得將他踹倒在地再狠狠地踩上一腳。
因為趙鬥順的刑罰與娜英遭受的痛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許多網友決定抵制一切與趙鬥順有關的事物,於是人們立刻將矛頭對準了他身穿的羽絨服品牌。
人們紛紛「起義」,表示拒絕購買該品牌羽絨服,當這場連坐運動浩浩蕩蕩地開始時,羽絨服廠家慌了,立刻表明立場,可無論說什麼,群眾似乎都不買帳。
但人們的怒火對於真正的兇手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趙鬥順毫不在意那一聲聲叫罵,甚至晚上還會用手電筒暗中觀察有哪些人圍堵在家門口。
在這場盛大的抵制趙鬥順活動中,受害者似乎只有無辜的羽絨服廠家。
真正的施暴者毫髮無損,與罪行毫無關係的人卻要為此買單。
這群人自以為是的正義,卻毀掉了真正的正義。
01
情緒的出口,往往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新冠病毒的出現,很多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得到了不小的虧損,但卻有一個企業,卻因為品牌名而瀕臨破產,那就是科羅娜啤酒。
科羅娜啤酒的英文名為Corona,寓意為皇冠,是墨西哥極具盛名的啤酒品牌,在美國、中國等國家都有十分亮眼的銷售量。
但由於疫情的爆發,科羅娜公司頭疼不已,因為造成2020年開年不利的新冠病毒,英文名就是Coronavirus。
當寓意美好的Corona遇見virus(病毒)就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新冠病毒。
這款曾聞名遐邇的墨西哥啤酒,在新冠疫情爆發的兩個月內,股價瞬間跌落谷底,銷量更是一落千丈,多年積累的好口碑立刻演變成人人喊打。
科羅娜啤酒不得不發布官方聲明:喝科羅娜啤酒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可恐慌下的人們已經顧不得理智,紛紛開始拒絕購買科羅娜啤酒。
網友紛紛用科羅娜啤酒玩梗:
有的人開玩笑說自己的冰箱感染了新冠病毒;
有的人給其他品牌的啤酒戴上口罩,宣布化身其他啤酒的守護者;
有的商家甚至趁機推出了科羅娜啤酒戴上口罩的衛衣,以此象徵預防新冠病毒。
人們對疫情的恐慌與焦慮,一瞬間全部轉化為對科羅娜啤酒的攻擊,仿佛只要科羅娜一夜消失,新冠疫情就能就此結束。
可他們卻忘了,苦苦支撐的科羅娜背後,是多少普通的工人,是多少個在疫情下奮力掙扎的家庭。
斯金納曾說:情緒發洩的產物,永遠會傷害他人,而且極有可能是一個無辜者。
深以為然。
抵制科羅娜啤酒,是在發洩對疫情的恐懼;
對親人語言犀利,是在發洩對生活的不滿;
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在發洩對競爭的焦慮……
但是我們沒有看見,這些負面情緒的出口,都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02
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往往是另一個加害者
有一種人,喜歡將他人的做法上升高度,然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指點點。
一旦被傷害的人清白且無辜,他只會輕飄飄地說一句:
誰讓你這麼做的,可不能怪我。
2012年,釣魚島事件發生後,群情激奮,不少愛國者提出抵制日貨,表明中國人的態度。
可有許多人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一切與日本有關的事物統統不該存在於這片土地上。
於是,悲劇開始了。
西安市民李建利,開著豐田車像往常一樣載著妻子回家時,突然遇到了一群人的襲擊。
襲擊者攔住了汽車,把李建利和妻子粗暴地揪了出來,還用一把U型鎖重重地砸向了李建利的頭。
豐田車也被群情激憤的人砸得稀巴爛,李建利的妻子無法上前,只能跪在一旁苦苦哀求:
車也是我們辛辛苦苦攢錢買的,別打了,別砸了,我們買日本車錯了。
沒人看到他們的呼喊,更沒有人理會他們的不幸。
中國人怎麼了?買日本車就是你活該!
當憤怒的情緒佔領了上風,他們竟然堅定地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愛國人士。
愛國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態度,但絕不是肆意傷害他人的保護傘,錯的不是他們,為何偏偏要讓自己的手足承受惡果?
用八竿子打不著的關聯,肆意傷害同胞,只會讓真正犯下罪行的人在背後偷笑。
7年後,當美國發起貿易戰,華為成為首個被制裁目標,孟晚舟身陷囹圄,不少人開始抵制蘋果,支持華為。
但仍有一些不理智的人,將用蘋果手機粗暴地和不愛國畫上等號。
殊不知,真正的愛國,是理性的,更是有格局的。
那些打砸日系車的人,和高喊著用蘋果就是不愛國的人,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用不合理標準要求著每個普通人,一旦有人不符合標準便會被瞄準、擊中。
當有人倒在血泊之中,開槍的兇手便走向了正義的反面,成為了另一個加害者。
03
苛責無辜者,是人性最大的惡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因為腎上腺素導致的一時衝動很容易,但能夠保持冷靜、理智思考卻很難。
「成都女孩」最近成為了2020年抗疫時期的特殊代名詞。
20歲的成都姑娘,不幸成為無症狀感染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多人密切接觸,甚至一天內出入多家酒吧。
一瞬間,仿佛平靜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顆小石子,人們紛紛開始攻擊這個頻繁出入酒吧的姑娘,認為她「不是什麼好人」、「浪得很」……
蕩婦羞辱鋪天蓋地般襲來,女孩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等信息全部被洩露,在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後,網絡暴力也逐漸演變為線下騷擾。
在隔離治療期間的成都女孩,不得不出面誠懇道歉,表示給大家帶來了麻煩,並澄清自己是出於工作原因才會頻繁出入酒吧。
事情似乎以一封道歉信畫上了句號,可是這個成都女孩又做錯了什麼呢?
不知情時被感染,無症狀時正常工作,認真接受行程調查卻被網暴,爭議紛紛時還要出面致歉。
一個苛責無辜者的社會是不幸的,一個讓無辜者承擔所有責任的社會是無可救藥的。
好在,寒夜裡總會有人點燃一支火把,驅走寒冷與黑暗。
在成都女孩信息被曝光時,很多人勇敢發聲,呼籲停止傳播,保護她的隱私;
在大家紛紛將罪責推到這個無辜女孩的身上是,有人表示她也是不知情的受害者;
在致歉信下,數萬人留言鼓勵:「你沒有錯。」
這對成都女孩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認可,更是在流言襲來時最溫暖的一面盾牌。
在恐慌中,人們往往容易指責那個看似是源頭的受害者,但這一切真的是他們的錯嗎?
無數人用支持的言語和行動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不是的!
他們用理智而清醒的頭腦給那些無辜的人送去了希望,更給了那些心懷惡意的噴子狠狠的一巴掌。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人們往往會被片面的事實所蒙蔽,頭腦發熱後便難以自持,可當無辜者代替施暴者承擔了太多惡意的時候,真正的壞人又會在哪裡偷笑呢?
社會日益進步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見很多時候,有些人承受著本不該承受的苛責,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卻可以在人人自危的時候用自己的理智點燃一支火把。
為他人的善良撐腰,為被譴責的無辜者撐傘,讓他們感受到正義的溫暖。
相信終有一天,黎明會驅走黑暗,陽光會灑進每一個人的心房,照亮每一個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