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發展特點及啟示(上)

2020-12-17 化工網

  ——基於《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基本特徵

  大宗商品交易商(Commodity Trader)本質上是利用金融市場籌集運營資金,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實物大宗商品的交易、轉換、投資及做市活動,並對衝或管理風險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實物大宗商品經營活動的企業主要有兩類,分別是產業型交易商和投行型交易商。兩類企業大宗商品業務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的核心業務是大宗商品實物的買賣、加工或物流,後者的業務除自營商品及衍生品交易外,還涉及大宗商品實物的投資與交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加強了金融監管和商品交易審查力度,全球銀行業在商品市場的業務收入從2011年的83億美元縮減至2019年的40億美元,大型跨國投行紛紛剝離大宗商品業務。因此,本文以全球產業型交易商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產業型交易商具有以下幾個功能特徵:

  一是交易商是行業價值鏈的組織者。商品交易涵蓋大宗商品原材料從生產到最終消費的一系列過程,交易商在其中充當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將大宗商品轉移至需求最大的環節或地區,為價值鏈上下遊的生產商和消費者帶來最大收益。

  二是交易商能夠完成大宗原材料的空間、時間和形式轉換。一方面,交易商能夠以最具效益的方式匹配供需,填補地域間的鴻溝。例如,瑞士巧克力生產商所需的可可主要產自非洲、南美等熱帶地區,交易商則通過物流將可可原料供應商和歐洲的巧克力生產商串聯起來。另一方面,交易商能夠解決生產和消費時間不匹配的問題。針對季節性生產、全年消費的農產品,交易商可以通過存儲、遠期銷售等方式匹配供需。此外,多數大宗商品都需要經過加工、精煉和混合,才能滿足最終產品的特性以備消費,因此交易商在原材料加工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三是交易商的活動涵蓋大宗商品貿易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例如,在大宗商品的採購、生產環節,交易商自行或通過生產領域代理人完成大宗商品原料的開採和收儲;在購售環節,交易商通常採用FOB購買和CIF銷售的方式參與商品貿易;在物流運輸環節,交易商利用貨櫃班輪航線或租用船隻等進行運輸。此外,在倉儲和市場布局、加工處理、檢驗和認證、貿易融資、大宗商品交易以及資產收購等其他環節,都有大宗商品交易商活動的身影。

  四是風險管理在交易商運營中不可或缺。在參與商品活動過程中,交易商可能面臨價格、基差、利差、運營、合同履約、市場流動性等多種風險。為應對這些風險,交易商一般會採取三種方式:其一,分散經營與交易。由於不同商品市場之間基差風險的相關性較低,交易商一般會參與多種類型的商品交易,避免受到市場中特定事件的過度影響。其二,整合大宗商品價值鏈。例如,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壓縮生產環節利潤,交易商通過整合上遊原材料和生產環節資產,穩定整體利潤並控制風險。其三,參與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品交易,管理與大宗商品交易相關的風險。不同交易商在套期保值策略、風險評估標準和工具選擇上會有很大差異。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發展現狀

  本文以500強榜單為基礎,截取近四年榜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旨在對近年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發展現狀進行整體把握。根據500強企業所屬行業分類,煉油、採礦及原油生產、貿易、金屬產品等12個行業與大宗商品相關。經統計,2020年的500強企業包含102個交易商,近4年全球累計有118個交易商上榜。

  全球交易商數量2020年出現下降,只有中國保持連續增長

  從上榜規模看,2017—2019年500強中的交易商數量不斷增長。2020年上榜交易商102家,較2019年的108家下降5.6%。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上榜交易商總數保持連續3年增長勢頭。

  生產加工型和獨立貿易型交易商地域分布差異大,我國近半數交易商分布於沿海地區

  從地域分布看,佔全球交易商比重超過80%的生產加工型企業,在國別分布上較為分散。獨立貿易型企業則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等5個亞洲臨海國家。

  就我國而言,近半數交易商分布於沿海地區。獨立貿易型企業佔我國上榜交易商的40%,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貿易型企業集中在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內陸地區則鮮有企業上榜。

  全球交易商行業分布廣泛、能化產業佔主導,我國交易商行業分布與全球不同

  從行業分布看,近年來經營能源化工產品的交易商,其數量和總營收均超過上榜交易商的一半,在全球大宗商品行業中佔主導地位。礦石金屬行業和貿易行業的交易商,在數量及總營收上均較為接近,分別佔上榜交易商的15%左右。全球從事農副產品等軟商品經營的交易商數量最少,總營收在上榜交易商中佔比同樣最低。

  我國交易商的行業分布與全球整體狀況有所不同。第一,約有四成交易商集中在貿易行業,但其總營收僅佔我國上榜交易商營收總和的約25%。第二,約25%的交易商為能源化工企業,但其總營收則超過我國上榜交易商的50%。第三,礦石金屬行業的交易商數量近年來有小幅增長,已超過能源化工類交易商,但其總營收仍然較少。第四,長時間來我國僅有1家主營農副產品的企業(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上榜,數量和營收佔比均低於全球同行業水平。

  全球交易商經營增長整體放緩,我國交易商的盈利能力較弱

  從營收情況看,全球交易商的平均營收連續四年高於500強平均水平,但由於大宗商品交易規模大、利潤低,交易商的平均銷售收益率始終低於500強均值。從利潤情況看,2016—2018年全球交易商的平均利潤持續增長,但受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下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影響,2019年利潤增長乏力,較上年減少28.9%。然而,與3年前相比,全球交易商與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

  就我國而言,近年來全國上榜交易商的營業收入超過全球上榜交易商的平均水平,也超過500強總體和中國企業均值。然而,其平均利潤及銷售收益率仍遠低於全球交易商及500強企業平均水平。

  分行業看,能源化工行業的交易商企業規模最大,平均營收、利潤和資產水平最高,銷售收益率與全球交易商平均水平整體相近;農副產品行業的交易商營收和資產規模有限,平均收益率指標變化幅度最小,盈利能力相對穩定;礦石金屬行業交易商平均利潤波動較大,2019年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均大幅下降;貿易行業交易商由於較少受到生產環節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其平均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較為穩定。

  全球交易商多使用衍生品管理風險,我國交易商衍生工具運用有限

  全球範圍內,大型企業利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已經十分普及。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共有414家上市企業,其中使用衍生工具的企業達381家,佔比92.03%。根據2020年榜單情況,剔除未上市企業,全球上榜交易商中共有92家上市企業,其中84家在上一年度曾使用衍生工具,在上市交易商中佔比達91.3%。具體來看,84家企業中有7家未聲明所參與的衍生品交易類型;5家企業僅使用了外匯、利率等衍生工具;其餘72家利用了商品衍生工具管理風險,在84家使用衍生工具的交易商中佔比85.7%。

  目前,在參與商品衍生品交易的72家交易商中,有超過63%的企業(46家)綜合運用場內和場外衍生品工具,管理並對衝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各類風險,運用衍生品的熟練程度較高。此外,商品期貨是交易商首選的風險管理工具,在參與商品衍生品交易的過程中,超過八成交易商(59家)利用商品期貨進行風險管理。據統計,同時運用兩種及兩種以上商品衍生工具對衝風險的企業已經超過53家。

  從國內情況看,2020年我國上榜的23個交易商中,共有17家上市企業。在上一年度內曾使用衍生工具的企業共12家,佔我國已上市交易商的70.5%,低於全球相應水平。具體而言,我國使用衍生工具的上市交易商100%參與商品期貨交易,但與全球整體情況相比,我國交易商場外市場參與度較低,遠期、掉期等場外衍生工具運用範圍相對有限,參與衍生品交易的熟練程度不高。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在上演復甦
    長江有色金屬網訊:根據Bloomberg News報導,隨著全球經濟從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反彈,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在上演復甦。彭博商品現貨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Spot Index)上周四上漲1.3%,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距離新冠疫苗的使用越來越近,向美國新總統過渡的過程也越來越清晰。
  • 中億富融董事長張景:網際網路金融是大宗商品交易企業發展的機遇
    針對這些新發展的行業、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以會議內容對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可能帶來的影響,湖北中億富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新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華中運營中心執行總裁張景表示,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把握住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這一機遇,在規範運營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大宗商品交易線上平臺,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這才是大宗商品交易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 外媒:中國企業進駐新加坡 力爭大宗商品定價權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據路透社8月15日報導,中國金屬貿易商過去一年來在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開設辦公室並延攬高級精英,旨在把握由西方銀行退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業務所創造的機會。報導稱,中國是銅和鐵礦石等許多天然資源的最大消費國,但本國產量不足,必須按照全球價格進口,所以中國一直尋求在大宗商品市場擁有更大的定價權。如今,中資企業的目標是越過中間人,與更多生產商及用戶建立聯繫。據報導,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國家銀行因監管代價越來越高而放棄大宗商品業務。
  • 大宗商品盛宴
    大宗商品上漲體現的是再通脹的事實,但國內CPI、PPI仍處於負增長,表面上更像是通縮。是該相信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是CPI和PPI?這一矛盾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經濟密碼?  疫情背景下,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錯配,疊加弱勢美元周期和美國房市的火爆,催生了這輪大宗商品盛宴。雖然近期A股上遊周期板塊已經有所表現,但其本輪大宗商品漲價的反應並不充分,未來或仍存補漲的機會。
  •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30年簡史(三)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運營過程中,在市場坐莊進行空買空賣操縱交易,並多次更改交易規則,造成很多交易商巨額虧損,涉事主體包括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和嘉興市大江南絲綢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會員交易商以繭絲綢市場進行變相期貨交易為由將該市場告上法院。2006年1月,被業界廣泛關注的「變相期貨第一案」開庭,原告訴訟請求最終於2013年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支持。
  • 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中國大宗商品指數、中國公路物流運價...
    2020年1月全球製造業PMI回升1.4個百分點,初步出現止跌跡象,下行壓力仍存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2020年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較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至50%,升幅明顯。美國和歐洲製造業低位反彈,共同拉動了全球製造業的回升,亞洲製造業保持溫和趨升的走勢,非洲製造業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快發展。
  •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30年簡史(十六)
    這意味著,搭建了一個互聯互通、長期合作的共同平臺,架起了一條「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境內與境外」「線下與線上」的聯通橋梁,搭上了一根「實現油氣交易期現一體化」「構建多層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天地線,將共同為我國油氣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貢獻力量。
  • 與空頭們商榷——我對目前大宗商品市場的看法
    大宗商品市場真的處在熊市中嗎?  作為盤手,我們要捫心自問:  1、當前的市場結構是什麼?  2、當前的經濟是L底型呢?還是處在L底型結束,U型的開始?  3、當前的大宗商品市場的特點到底是什麼?  我們是盤手,盤手就必須要對以上這些問題有清醒的認識,邏輯思維要清晰,否則的話操盤就失去了方向。
  • 系列專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30年簡史(十六)
    這意味著,搭建了一個互聯互通、長期合作的共同平臺,架起了一條「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境內與境外」「線下與線上」的聯通橋梁,搭上了一根「實現油氣交易期現一體化」「構建多層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天地線,將共同為我國油氣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貢獻力量。
  • 中原銀行與瑞茂通籤署戰略合作 探索建立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平臺
    瑞茂通於2000 年進入供應鏈服務領域,深耕供應鏈管理業務近20年,通過構建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及平臺服務、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電商平臺三大戰略板塊,目前已成為中國A 股領先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平臺服務商。2015年瑞茂通建立了煤炭電子商務平臺——易煤網,從而完成了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及平臺服務、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線上線下的融合。
  • 中儲京科「貨兌寶」擁抱大宗商品「新藍海」
    我國大宗商品行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融資難題日益凸顯。中儲股份與京東數科聯手打造的中儲京科「貨兌寶」平臺,以電子倉單融資的形式為缺乏抵質押物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並有效避免質押欺詐,幫助金融機構降低對外放款的風險。業內人士表示,在區塊鏈等技術助力下,大宗商品行業數位化轉型有望進一步推進。
  • 靳國衛: 在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體系中提供更多「大連方案」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2月22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舉行的「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啟動儀式」上,大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靳國衛致辭表示,希望大商所以此次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棕櫚油期貨交易為契機
  • 日照大商中心:打造供應鏈服務平臺 定義大宗商品發展新模式
    隨著「網際網路+」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產業集聚、服務集成」正成為大宗商品平臺型經濟發展新模式。作為「網際網路+供應鏈」新興金融業態,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日照大商中心」)以日照港(600017,股吧)為核心,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物流配送服務、綜合口岸服務三個子平臺,提供經濟便捷、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集成服務,逐步實現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共創與共贏。
  • 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
    由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CDRC)主辦的"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將於2015年1月8日在上海隆重召開,本次活動也是生意社"大宗商品俱樂部"2015系列活動之一。  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呈下跌趨勢,競低時代已然到來。
  • 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和傳導
    近期動力煤、鐵礦石、玻璃期貨迭創新高,大宗商品漲價勢頭有增無減。而且,近期漲價品種開始深層次向縱深演繹,呈現出橫向擴散(可替代品/替代工藝受益)和產業鏈垂直傳導(原料成本上升驅動下遊產品漲價)特徵。氣頭化工、煤化工受益於油價上漲、油頭產品成本上移。
  • 大宗商品:從瘋狂的「石頭」到瘋搶的「煤炭」,商品大牛市已至?
    事情還沒有結束,到12月開始,關係並無緩和跡象繼續緊張,中國目前的能源狀況雖然經過多年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但是能源結構基本還是以煤炭為主,由於冬季來臨,全國各地供暖用電大增,再加上冬季水電枯水期發電淡季,雖然某洲煤炭在中國進口佔比並不高,但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資金永不眠,又開始瘋搶煤炭,黑色系商品全線大漲,再加上最近各地的因為環保政策等措施,更是加劇了商品的瘋勁,
  •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30年簡史(十)
    「回頭看」者的「火眼金睛」讓「七十二變」者無機可乘,「機械執法」又衍生出「水至清則無魚」的環境,拋開其他類型的交易場所不說,僅就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場所而言,大部分或被冷凍,或「死給你看」,或氣若遊絲,或命懸一線。2017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進一步改革。
  • 華爾街「各路神仙」盯上了大宗商品
    華爾街「各路神仙」盯上了大宗商品!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大宗商品市場都不怎麼受追捧。而現在,隨著通脹擔憂加劇,許多投資者認為大宗商品或將再掀一輪牛市。從Point72到Pimco的知名投資人,都已預期大宗商品價格將進一步走高。
  • 經濟每月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狀況及價格走勢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經歷了從暴跌到暴漲的大逆轉,去年中期以來,能源、基礎原材料、農副產品價格在全球範圍內不斷被推高,作為工業基礎原料,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攀升將引發和推動全球範圍內的長期通貨膨脹。石油是大宗商品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價格的上漲增加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壓力,增加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也給全球經濟留下了再度陷入危機的隱患。
  • 大宗商品的現貨貿易有了增信「彩虹橋」
    「本來我們經營大宗商品的現貨就風險點極多,貿易流程多,一旦貿易鏈條中有一家公司未能守信,會使得整個貿易鏈中的企業都面臨「錢貨兩失」的風險。」 上海中泰多經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困境之中,他們驚喜發現了一處幫助貿易型企業平穩度過疫情難關的增信「彩虹橋」。這就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標準倉單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