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溜吸溜」吃麵嘍~
麵條起源於中國
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
麵條食用方便,營養豐富
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品嘗一下來自五湖四海的美味麵條~
老北京炸醬麵
炸醬麵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過水,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
老北京人,就愛這平凡的炸醬麵。它是北京人家常飲食文化的代表。非昂貴食材所燴,非獨特調味而制。但這醇厚的鹹香與豐富的菜碼,正是炸醬麵的精髓,也是北京人的生活縮影——風風火火,精彩萬分,不求獨味的極致,追求豐富的瀟灑。每次做炸醬麵,菜碼擺盤都要很講究,黃豆、紫甘藍、芹菜、胡蘿蔔、臘八蒜、豆芽、心裡美和蔥,八大菜碼,一應俱全。在北京人心中,最好吃的炸醬麵永遠是自家做的炸醬麵。家裡炸醬喜歡用黃醬混合甜麵醬,用五花肉丁提香,比起飯店黏稠偏鹹的炸醬,自家做出來的醬細膩爽滑,油汁多,拌麵更香。麵條一定要多過幾遍水,吃起來更爽彈入味,話不多說,準備吃炸醬麵啦~
西紅柿雞蛋面
西紅柿雞蛋是麵食屆最常見的滷汁。但想把常見的味道做到鮮香可口,也不容易。現在部分麵館為了追求口感會放番茄醬,其實大可不必。西紅柿的酸甜多汁和雞蛋的軟嫩可口本就各具魅力,只要做出香甜自然的口味足矣。
茄子面
茄子作滷也常見,一家一個味道。在外很少點茄子面,內心總覺得沒人會比父親更會做茄子面。父親習慣將茄子切成小塊兒,茄子容易吸水吸油,放點五花肉丁可以讓滷汁更香。好吃的茄子滷口感清爽,水分足,淡淡油香久久迴蕩。每次吃茄子面,我都會麵條沾滿滷子,鹹香口,肉香伴隨清香,吃下一大碗絕對沒問題。
素炒麵
素炒麵是夏日街邊小店菜單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味道有多贊,咱們品一品便知:撥開麵條,飄香氣;肉香蛋甜,齊上陣;一口悶入,「火上頭」。「呲溜」麵條,鹹香濃。
紅燒牛肉麵
每次家裡燉完牛肉,都會提前勻出一部分肉湯和牛肉,當晚或第二天就拿這些肉、湯做紅燒牛肉麵。自認為,自製紅燒牛肉麵比外面餐廳做得更實在、更清淡。畢竟,肉湯的鹹香程度還是自己把控最好,一碗麵自家肯定放足了肉。大塊的牛肉燉到軟爛噴香,既能品出纖維感,也能吃到Q彈的口感。這股肉香「傳遍」每一根麵條,吃著太帶感了!若是自己擀麵條搭配著吃更好啦~
蕎麥麵
近年來,蕎麥麵越來越受到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的喜愛。因為蕎麥麵熱量低、低升糖,越來越多的人平時會囤蕎麥麵在家做。其實,蕎麥麵的味道發苦,更適合炒麵或是涼拌。除此之外,蕎麥麵和各種海外醬汁也很配,一碗蕎麥麵也能做出異國風味,如泰式酸辣蝦仁、番茄肉醬、炒三絲、快手涼拌、黑椒香腸、牛肉丸酸湯、雞蛋青菜等。自己在家做一碗清香爽口的蕎麥麵,再熱的高溫也不怕~
莜麵魚魚
莜麥生命力頑強,相傳漢武帝時期在邊塞大量種植後因山西方言慣用疊詞,稱面魚為面魚魚。日久這種民間麵食傳遍了山西、陝西、河北、山東等地 ,成為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
莜麵魚魚是一道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麵食,可炒、涼拌、煮湯、筋道爽滑。經歷了「三生三熟」的莜麵魚魚,口感筋道,細膩爽滑,粗細均勻。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配上好吃的滷子,如西紅柿酸湯、蘑菇湯等。「吸溜」一口,爽滑過癮!
長壽麵
小時候過生日,總盼著吃一個又大又可愛的蛋糕。如今過生日,總盼著吃一碗又香又爽口的長壽麵。若是回家過生日,一定是家人備好長壽麵,若是在外過生日,一定向商家要一碗長壽麵。雖然,長壽麵不起眼,做起來也很簡單。但這碗面的意義不一般,要一口氣吃完,不能咬斷,再戳破荷包蛋,濃稠的蛋液甜在心裡。
油潑麵
油潑麵是陝西傳統的特色麵食之一,起源於明代,並以鹹陽油潑麵最為著名,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鍋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辣椒麵一起平鋪在麵條上,燒得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那一刻,與花椒麵和辣椒麵碰撞發出「滋啦滋啦」的響聲,香氣也隨之撲面而來,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拌勻即可食用。
用「熱辣」形容油潑麵,再合適不過了。寬面吃起來更帶感,每一根麵條都香辣味足,自家喜歡高溫熱油潑在辣椒麵和蒜泥上,一邊攪拌,一邊聞著香氣,真是太幸福了~
打滷面
打滷面是山西、山東一帶的傳統麵食。滷子是打滷面的靈魂,做法也很多種。
打滷面是花樣最多的麵食之一,每家做得都不一樣。但我最愛吃的還是姥姥做的打滷面。姥姥家的滷子總是細膩中帶著濃鬱,也只有吃姥姥做的打滷面,我才不怕吃肥肉,因為真的太香了。提前泡發好的香菇、黃花和木耳,散發陣陣清香,海帶吃著又嫩又鮮。就著鹹香四溢的滷子,吃一口爽滑的麵條,那就是幸福的家的味道~
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特色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刀削麵流行於山西及其周邊,據傳是唐朝駙馬柴紹始創。山西刀削麵中厚邊薄,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
遠近聞名的山西刀削麵不僅口感柔韌滑爽,製作方法也頗具特色。小時候,經常蹲在做面師傅旁邊,看著師傅迅速地片著麵條,覺得師傅一定是個「武林高手」。如今,再看師傅做刀削麵,更多的是敬佩,是對一種技能發揮到極致的欣賞。刀削麵吃到嘴裡很勁道,而且吃的就是薄透不均的口味。就著各種滷汁,一口氣能吃掉一碗。
手擀麵
家人一直愛吃手擀麵,有時間就在家自己和面擀麵切面。在外面飯館吃麵條,也喜歡點手擀麵。想想,家人不僅愛手擀麵柔韌而不失彈性的口感,更愛專注做麵條的愜意。一碗好吃的手擀麵都充滿了做面人對麵條的熱愛,再澆上芳香四溢的滷子,吃著就是舒心。
熗鍋面
關於熗鍋面的食譜,網絡遍布都是。但最美味的熗鍋面一定是用自己喜愛的食材,做出最適合自己口味的麵條。在正式吃麵之前,一定會將煎好的雞蛋分開,讓濃稠的蛋液緩緩流出,沾滿整碗麵條。其實這白菜也是熗鍋面的「一員大將」,甘甜軟爛,格外適口。一邊吃著自己做的熗鍋面,一邊追劇,應該是「社畜」下班後最舒適的狀態了吧~
陽春麵
陽春麵,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揚州的一大特色。
陽春麵,這種簡單到了極致的面,沒有其他配料,只靠面和湯就可以讓食客的味蕾得到滿足。但正是這樣一碗簡單到極致的面,吃起來卻是湯清味鮮,清淡但不寡淡,爽口怡然。一碗陽春麵的靈魂就是豬油,面和湯的香氣與回味都源自它。陽春麵看似簡樸,卻透著一份清香,一份醇鮮,一份矜持的懷舊,以及一份自賞的孤芳。
熱乾麵
熱乾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也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採用鹼水面,並以食油、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蘿蔔丁、酸豆角、滷水汁、生抽等為輔助材料。
熱乾麵纖細,口感爽滑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發棕且油潤,香而鮮美,稠而醇厚。顆顆酸豆角,酸辣痛快。一勺勺蒜汁,辛辣清爽。粒粒花生碎,香脆油潤。小蔥加香菜,提升口感。好想再去武漢,吃一碗濃鬱辛辣的熱乾麵~
蘭州牛肉拉麵
蘭州牛肉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
每次津津有味地看師傅現場拉麵條,感覺自己碗裡的麵條更香。吃一碗柔軟香甜的牛肉拉麵要選好面的規格和搭配的食材,包括毛細、細面、三細、二細、韭葉、寬面和蕎麥稜等。辣子蒜苗自然少不了,當然,薄嫩的牛肉才是這碗拉麵的「點睛之筆」。蔥花白蘿蔔香菜能加則加,這湯頭會更香。牛肉拉麵一定要儘快吃,以免久了麵條又軟又糟,
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成品的鍋蓋面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小吃。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
這鍋蓋面裡真的有鍋蓋!據說,師傅在做鍋蓋面的時候,會在鍋裡放一個小鍋蓋,即便鍋內水沸騰,湯水也不會因此而溢出。鍋蓋面常見的食材有肚絲、腰花、鱔魚和肉絲,頗具鎮江特色。湯底看似濃鬱重口,實則鮮美清淡,小刀面既勁道又入味,滷味飄散口腔。
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到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
奧灶面分紅湯和白湯,各具特色。紅湯口味調味重,白湯清澈帶油。當油潤的鱔魚爆發焦香,那獨屬鱔魚的鮮美便再也藏不住了,彈牙甘甜的蝦仁在齒間盡情舞蹈。奧灶面的麵條是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促使麵條軟硬適中。奧灶面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衝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依據來客現用現合,堅持原汁原味。所以這品嘗奧灶面,講究可多著呢~
空心掛麵
50
在我的記憶裡,掛麵是年少生病時家人常做的一道麵食。掛麵細若髮絲、潔白光韌,並且耐存、耐煮,一碗雞蛋西紅柿掛麵就足以刺激倦怠的味蕾。近幾年,張爺爺的空心掛麵通過《舌尖上的中國》火了起來,宣稱煮出來的麵條晶瑩透亮,細膩柔滑養胃。但無論酸湯底多具特色,我還是最愛家人為我做的那碗暖心的清湯掛麵。
沙茶麵
沙茶麵是一道著名的湯類麵食小吃。流行於福建閩南地區、臺灣地區、東南亞地區。沙茶醬主料有蝦幹,魚乾,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
不得不承認,人的口味會隨著時光流逝發生改變。早先無法接受的沙茶麵,如今卻成了心頭最愛。閩南沙茶對於沙茶醬的製作更有獨到之處,食材包括了蝦幹、魚乾、蔥頭、蒜頭、老薑等,再過一層油,香氣四溢。搭配嚼勁十足的鹼水油麵,被濃鬱湯汁浸透的麵條,鮮中帶辣,爽脆的內臟(豬心、豬肝、豬腰)帶來上頭的香濃,飽腹又滿足了味蕾。
羊肉燴麵
羊肉燴麵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其湯,濃釅醇厚;麵條,鮮香有韌勁;羊肉,鮮嫩酥爛。做羊肉燴麵有三要素,面、料、湯。和面的時候要放一些鹽,揉成團後醒二十分鐘,然後再揉十分鐘,醒二十分鐘,反覆3-4次,抻出的麵條才有韌勁。其配料豐富,包括羊肉、粉絲、木耳、黃花菜、豆腐皮絲、海帶、鵪鶉蛋等。最關鍵的是熬湯,選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種香料文火長年熬製,熬製湯白肉爛。
提起河南燴麵,腦海裡浮現的一定是又寬又長的粗麵條和濃濃的肉湯。河南燴麵可做成羊肉、牛肉和三鮮幾種口味,其中羊肉燴麵的支持者更多。上好的羊肉高湯馥鬱鮮美,抻出來的麵條口感筋道又有韌勁兒。每次吃羊肉燴麵,永遠都是先喝葷湯,濃厚醇香的味道,喚醒疲軟的身體,爽滑入味的麵條順著喉嚨入胃,滋補養生。
茄子雞蛋肉丁拌麵
帶雞蛋的麵條不少,有的是直接將滷蛋放在湯頭裡,有的是在做滷子的時候打蛋花,有的是將臥雞蛋放在上面,但很少有將雞蛋煎好直接放在麵條上的。不得不說,這煎好的雞蛋顏值就是高,色澤金黃,看著就軟嫩香甜。厚實爽口的雞蛋將蛋甜發揮到極致,此時炸過又重新炒制的茄子也變得不那麼油膩,反而帶來了恰到好處的油香,多彩的彩椒不僅模樣好看,這味道搭配起其他食材也是清香適口。不要嫌棄粗粗的麵條,浸滿湯汁後,麵條會越吃越有味兒。
蝦爆鱔面
蝦爆鱔面是浙江省杭州市奎元館的特色傳統名食。蝦爆鱔面烹調時,選用粗壯的鮮活黃鱔,斬頭截尾剔骨後切成鱔片,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直至鱔片黃脆;取鮮活大河蝦洗淨加蛋清上漿清炒至白嫩;精製麵條下鍋燒後,不粘不糊;用原汁煮麵,使麵條吸入鱔魚的香味,汁濃面鮮。
蝦爆鱔面好似一場群演戲。先說說,這細韌的麵條,口感清爽,每一根都浸滿了湯汁。再說說這湯頭果真是精華,看似油膩的肉湯,實際清冽香濃,淡淡的香味,讓肉汁似南方水鄉的水,舒緩清秀。
排骨麵
排骨麵是各大麵館裡壓箱底的麵條了。地道的骨湯,濃鬱味香,恰到好處的調味,鹹香而不油膩。排骨量給得足,大口啃排骨真的很爽~肉挺有嚼勁的,再燉煮一會口感會更好。爽滑有韌性的麵條,別提多入味了。要說這排骨麵真是解決了大家又想吃肉,又想吃麵的問題,吃起來還不膩。
大肉麵
蘇州人最愛的一碗麵,當屬楓鎮大肉麵。湯清肉白,肉香帶著酒香,唇齒留香。
湯清面滑應該就是大肉麵最好的形容詞了。油潤透亮的湯底,看著格外誘人,味不減,清爽爆發,每一根勁道的麵條都被湯汁浸染,濃鬱的鮮味,鹹而不膩。肥瘦相間的肉還帶著軟糯的皮和爽彈的筋,燉煮的火候恰到好處,酥爛嫩香,當入口即化的肥肉遇上清爽的麵條,撇開碗裡漂著的一層油,一股清香飄入鼻子,吃完一碗麵,通體舒暢。
片兒川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的名點,也是杭州的傳統風味小吃。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其特色在於倒篤菜和筍片的鮮美。
一碗片兒川裡有雪菜、瘦肉片和筍乾。面滑湯濃,肉片鮮嫩,筍菜爽口。鹼面看似厚實,其實爽滑易入味,筋道十足,一邊散發自身的清香,一邊舒展菜與筍的鮮美,一邊釋放肉的濃厚。
車仔面
關於車仔面,香港著名的美食家曾這樣描寫在50年代吃車仔面的情景:如果你曾經活在那個時空,你至少試過一次顫顫顛顛的手持一個碗口有少許磨損崩裂的描花公雞碗,碗中有一堆還未熟透的淡黃色粗面,幾粒咖喱魚蛋幾塊豬皮加幾段滷豬腸半束韭菜。你就像突然在鏡頭前做了主角的臨時演員,尷尷尬尬地站在那裡--因為你根本沒有筷子,老闆剛問你要不要加塊蘿蔔卻又聞風"走鬼"去了,小販管理隊和街頭小販在追趕跑跳。
每次吃車仔面都在港式復古的小店裡。通常,吃車仔面之前要選好面底,生面、油麵、米線、米粉、河粉,湯底可在咖喱、滷水湯、清湯和牛腩湯中做選擇,然後再選擇配料,如南乳豬手、淨牛腩之類的。當然還是要選擇生面,雖然有人適應不了鹼水面的味道,但口感確實很獨特,更富彈性,搭配香濃的湯底和充滿嚼勁的牛肉,整體味道屬於比較「重口」的面,但記得不要選太多配料哦,小心一碗吃不完~
蔥油拌麵
蔥油拌麵是一道以麵條、豬油、黃瓜絲、蔥、姜、鹽、雞精、醬油、白糖、料酒、桂皮、大料作為食材製作而成的家常麵食。通常是將煮熟的麵條放上蔥油一起拌著吃。
蔥油拌麵是一道在家就能簡單做出來的麵條。但家裡做出的蔥香味比麵館的蔥香更清淡一些,但也不容易膩。滋過蔥油的麵條,帶著香濃的油汁,席捲口腔,刺激味蕾,讓人胃口大開,麵條的柔韌使油香充分發揮實力,散發鮮美的味道。鹹香之餘還有一絲甜意,令人驚喜。
豆角燜面
豆角燜面,是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傳統特色小吃。燜面是利用水蒸氣將麵條、豆角燜熟,故稱燜面。該小吃麵條筋韌,豆角脆嫩,鹹香味濃,食之利口。
平時在家很少做豆角燜面,一是總覺得沒有大鐵鍋做出來的香,二是覺得吃豆角燜面一定要親朋好友一桌人吃才帶感。當服務員將燙手的鐵鍋放在桌子中央,期待值就越來越高了,此時鍋蓋縫隙裡散發出來的香味勾起了顧客的食慾。打開蓋子,金黃的麵條和多彩的蔬菜在熱氣中呈現,香濃之餘還略帶清香。這些味道來自新鮮的食材,綠油油的四季豆、紅豔豔的西紅柿、黃燦燦的菜花、黑白相間的香菇,構成一幅鮮豔又美味的視味盛宴。想要麵條的口感更有嚼勁,手擀麵確實是個好選擇。在湯中燜到香透,麵條就入味啦~湯汁收得足,仍有精華留在鍋中。多汁的西紅柿給濃厚的味道增添了酸甜,讓燜面不會過於幹硬難嚼。吃燜面,醋和辣椒油都不能少,除了燜面原汁原味的香濃,醋的酸爽和辣椒油的刺激,都是提香增鮮的「利器」,越吃越香。
麻醬麵
麻醬麵也是夏天必吃的一道麵食。稠厚的麻醬讓這碗不起眼的麵條變得濃鬱香甜,現在大家做麻醬麵都喜歡放花生醬,當麻醬香氣與花生的甘甜交織融合,帶來了奇妙的美味。如果怕油膩,可以放點辣椒油提味。每次拌麵的過程都充滿幸福與喜悅,經常拌不均勻被家人「嫌棄」。每一根麵條都裹滿麻醬,入口柔軟卻不失彈性,夏天就愛這種筋道清爽的麵條。
臊子麵
臊子麵是陝西省特色傳統麵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麵最為正宗。臊子麵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麵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臊子麵相傳是由唐朝的"長壽麵"發展而來的,是慶壽、慶生的待客佳品,寓意「福壽延年"。色澤鮮亮的臊子麵,一上桌就成為」哄搶「的對象。這臊子的香味真是迷人。豬肉、土豆、黃花、木耳、雞蛋、豆腐等食材在廚師的精妙廚藝下變得香濃四溢,酸鹹香美,微微的辣味起到了提香的作用,各種蔬菜的清香融為一體,精華都在這香噴噴的臊子中,帶來醇厚的美妙滋味。白淨細長的麵條在黏稠的湯中,靜待食客品嘗。撈起臊子中的麵條,趁熱乎氣兒,放入口中,筋韌爽口的麵條掛著香濃的湯汁,吃完心裡、胃裡都暖乎乎噠~
滷肉面
滷肉和滷蛋在這一碗麵裡平分秋色。滷肉肥瘦相間,油脂滿卻不油膩,醬汁沁入麵條,勁道的麵條也變得噴香可口,溼潤充滿香味。滷蛋增香提味,一口下去,半流心的蛋黃,流出甜甜的蛋液,多了一份濃鬱,帶來了無盡的甘甜。整體鹹甜適中,油潤有餘。
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屬於晉菜。"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鬥",民間叫"栳栳"。
嚴格來說,莜麵栲栳栳屬於麵食,而不是麵條,但作為一種山西特色的麵食,還是趁機介紹安利一番。莜麵可以重新加工成不同的麵食,其中栲栳栳的吃法最為特殊。需要提前做好滷,家裡最愛做西紅柿雞蛋口味的,喜歡一口氣把滷子連帶汁水一起澆在面上,酸酸甜甜的汁水流入「笆鬥」裡,陣陣麥香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雲吞麵
雲吞麵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是廣東省的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一般以雲吞拌麵,分為湯麵與撈麵。雲吞麵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古代雲吞很講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後剁。現今我們平常吃的雲吞麵多數是以鮮蝦雲吞製成,雲吞材料有雲吞皮、鮮蝦、豬肉。
好吃的雲吞麵既要求湯頭鮮美適口,麵條勁道,雲吞要夠香。每次吃雲吞麵,第一口都要留給雲吞!大顆雲吞吃著就是過癮!蝦肉軟嫩彈牙,皮薄餡多的雲吞帶來滿足感,鹹甜適中,肉汁混合油汁在咀嚼中爆出,融入湯底與麵條,香味更濃~
莆田滷麵
莆田滷麵是福建莆田的一道傳統美食,它和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西天尾扁食、泗粉、 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知名的美食,莆田滷麵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好友的一道必選佳餚。
衝著那麼多海鮮食材,也要點一份莆田滷麵嘗一嘗!一碗麵12種食材,蘑菇蟶子五花肉文蛤菠菜白菜豆泡蝦仁木耳瑤柱雞蛋。滷麵口感黏稠,即使放久了也不會坨,依舊很勁道。麵條本身口感柔軟而不失彈性,很容易入味。滷汁鮮,甜,香,鹹一應俱全。鮮味十足的滷汁底,混合爽口香甜的蔬菜,鹹香之餘,還有淡淡回甘。
豌雜麵
豌雜麵歸屬於重慶面的一種,是重慶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以豌豆與雜醬為主料,配以蔥姜蒜為輔料製作而成,口感潤滑,豌豆的軟糯與麵條的勁道以及雜醬的香甜,令人回味無窮。
重慶小面裡豌雜麵的人氣頗高。可以幹拌,可以帶湯吃。通常,雜醬是各家做面的「商業機密」,原本潔白泛黃的鹼水面變得油亮亮,香濃的醬汁「抱緊」每一根爽滑的麵條,肥瘦相間的肉醬遇到軟糯的豌豆,濃與淡的交融,再撒點蔥花,似乎品嘗的每一口能感受到味蕾幸福的跳動~
綠豆芽炒莜麵
在家做炒麵,最愛放豆芽,清香爽脆。滑溜溜的莜麵帶著十足的韌性,加點醋,酸酸的味道和甘甜的豆芽正好緩和炒麵的油膩。不過醬油放多了可就不好看了,想要味道更豐富,放點蒜末是個好辦法~
拉條子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麵的俗稱。製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製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眾都喜歡的一種大眾麵食,特別是維吾爾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條子別有一番風味。
拉條子是新疆菜館的招牌之一。吃過西紅柿茄子版的拉條子,也吃過洋蔥肉片的拉條子,但無論哪種滷和麵條都非常搭。香辣口味的拉條子更帶感,有滋有味。夏天,果然還是要吃油潤的拌麵。
皮肚面
皮肚面是南京的特色風味小吃,屬金陵菜、金陵小吃,湯料充盈,物料多樣,鮮美爽口。皮肚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促進新陳代謝,又能滋顏潤膚。
45.皮肚面
記得第一次吃皮肚面,被一份面的量嚇到了!皮肚看著誘人,吃著美味。先不說豬肉皮本身就油潤可口,滿滿的膠原蛋白,更別提炸過之後,油光鋥亮,又嫩又脆。除了油香可口的皮肚,還有豬肝、香腸、肉絲、西紅柿、雞蛋、青菜、木耳等多種食材,這一大碗皮肚面,透露著熱情與豪爽,吃完一碗肚子一定會變成圓滾滾~
番茄牛肋排面
番茄湯底的麵條是女孩子的菜!酸甜口,一點都不會覺得膩,非常爽口。麵條勁道有彈性,入味香氣十足,牛肋排柔韌肉質鮮嫩,牛肉的濃鬱香味浸滿口腔,一碗麵吃出幸福感。
草本湯豬軟骨面
最近吃了一碗草本味道的麵條。湯底濃厚發澀。雖然這面裡有柔嫩的豬軟骨,散發陣陣肉香,但夏天吃一碗草本面,確實去火不油膩,偶爾嘗試一下也很棒~
什錦蒸麵條
蒸面是平時家裡經常做的一種麵食。別看麵條乾乾的,這蒸面也很講究技術。好吃的蒸面蓬鬆柔軟,絕對不會讓人覺得硬。當然,這澆在麵條上的醬汁也要做得美味,油滋滋、鹹乎乎的醬汁浸透麵條,又綿又鹹的味道絕對滿足~
雞絲涼麵
雞絲涼麵是四川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做法是麵條入沸水中煮熟,但不能煮得太軟,撈出瀝水後放案板上趁熱灑熟油少許,抖散快速降溫至麵條互不粘連且冷卻,即成為涼麵。
雞絲涼麵是大家夏日最常點的麵食之一。勁道的麵條,清爽的醬汁,鹹香利口,吃在嘴裡,涼在心裡,著急上火沒食慾,來一碗雞絲涼麵,撫平躁動不安的情緒。
三鮮面
三鮮面的麵條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裡,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麵條入口有質感。主要以蝦仁、墨魚、海參、竹筍等做成。
用海鮮吊出鮮味,真是「奢侈」。鹹淡適中的湯頭,讓人吃了第一口,就有喝完整碗湯的衝動。面的香氣也在鮮味下襯託得更為清爽可口,每一根麵條都柔和鮮美,給自己做一碗暖胃又暖心的海鮮面,炎熱夏日也能吃得舒爽愜意~
肥腸面
肥腸面是四川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川菜系。酸辣可口,酸辣無比。用料酒、姜、八角、桂皮,肥腸等製作而成。
肥腸面的「C位」必須是大塊的肥腸!肥腸處理也是一道難關,好吃的肥腸一定處理乾淨且沒有臟器味,脆脆的口感,入味軟爛。肥腸面一定要有厚重的辣味鋪墊,伴隨細柔的麵條,一邊吃一邊出汗,這就是夏天吃肥腸面帶來的「刺激」吧~
豬肝面
豬肝面是由食鹼水麵條、豬筒骨、鮮豬肝等作為主要食材,熟豬油、醬油、澱粉等作為主要調料所做成的一道菜品。
爆炒的豬肝真是人間一大美味。嫩滑的豬肝爽口不粘牙,越吃越香。鹼面色澤發黃,彈性十足。撈一口,爽滑的豆芽帶著甘甜,緩解油膩。厚片豬肝和「利落」的麵條搭配起來也毫無違和感。
宜賓燃面
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名小吃之一。原名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
宜賓燃面看起來幹辣,實則油潤香辣,正宗的燃面著實能讓食客「燃」起來,金條辣椒和上等花椒帶來辣味暴擊,花生碎、黃芽菜、芝麻都是亮點,再加上特製醬汁,澆在麵條上的瞬間,香味在空氣中蔓延,又辣又爽快。
擔擔麵
擔擔麵,是一種廣受好評的麵條。這擔擔麵的湯是擔擔麵的靈魂,第一口是辣,第二口是香,第三口是麻。麵條上面的肉末和油菜一樣都不能少,一個帶來肉香,一個帶來清香,筋道爽滑的麵條粗細均勻,是一碗夏天開胃的川菜小面。
榨菜肉絲麵
榨菜肉絲麵也是一種易上手的麵條。備好涪陵榨菜和豬肉絲,用蒜蓉、生抽炒制,別忘了肉絲提前用料酒和生抽醃製一下,最後撒上蔥花,一碗鹹香鮮美的榨菜肉絲麵就出爐啦~
義大利肉醬面
義大利麵,也被稱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義大利麵條有很多種類,每種都有自己的名稱,長短有差,其空心的種類被部分漢語使用者稱為通心粉。關於義大利麵條的起源,有說是源自古羅馬,也有說法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經由西西里島傳至整個歐洲的。
小時候,最愛纏著家人帶自己去西餐廳點一份義大利麵。現在卻是喜歡自己在家做一盤濃鬱噴香的義大利麵。由於原食材的不同,義大利麵久煮不糊,口感緊實有彈性。除了肉醬,青醬、海鮮汁和奶油芝士也常作為義大利麵的搭配醬汁與通心粉「組合出道」,濃稠適中,絕對讓人食慾大開~
日式咖喱烏龍麵
每次去日料店,都習慣性找主食列表裡有沒有咖喱烏龍麵。爽彈的麵條泛著油光,辛香與甘甜的相遇,帶來咖喱的鮮美。每一根麵條都是咖喱的「結晶」,一口吸入,滿腔濃香,不經意間品出的香甜,大概就是咖喱烏龍麵的功勞吧~
日式拌麵
記得一碗好吃的日式拌麵是由「溫泉蛋+麵條+叉燒」組成的。沒有溫泉蛋,這碗面就是普通的乾拌麵。有了溫泉蛋,湯汁有了,油醋調味也更能突出香氣。溫泉蛋既發揮了自身的軟糯Q彈,又帶動了整碗面的味道。溫和的味道讓麵條變得香甜黏稠,溼潤的口感越吃越上癮。麵條本身挺勁道,不是軟趴趴的那種,也容易入味,一口鹹香的叉燒、一口濃鬱的麵條,真解饞~
炒烏龍麵
論烏龍麵的上百種吃法。炒烏龍麵也是日式麵條的經典款。配菜裡一定要有圓白菜、肥牛、木魚花。日式醬油在炒烏龍麵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口味酸甜又略帶鹹鮮,視個人喜好可以放辣醬、蛋黃醬。烏龍麵滑嫩中略顯嚼勁,每一根麵條都有滋有味,充滿肉的香氣和青菜的清甜,一盤炒烏龍麵下肚,飽腹又滿足~
日式拉麵
日本拉麵,起源於中國,在日本成為代表性的大眾麵食。一碗鮮湯,筋道的麵條,幾片燻制的叉燒肉,幾塊醃製的竹筍,再撒上一把香蔥,就是一碗地道的日本拉麵了。
日本拉麵是日本最草根卻也最受歡迎的一種美食。雖然其貌不揚,實則凝聚了日本歷代拉麵人的心血。日本街頭的拉麵小店多數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老店」,不僅有秘制湯底,還有不停更新的配菜食材,就連最普通的麵條也有自己獨特的做法,口感柔韌。吃日式拉麵,記得先喝一口膠質感濃烈的湯汁,再大口吸面,那滋味別提多享受了。
朝鮮冷麵
朝鮮冷麵(俗稱朝鮮面、韓國冷麵) 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民族食品。一般用牛肉湯或雞湯,佐以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梨條等。食用時,先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麵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
冷麵是一種容易「引發爭執」的麵條,就像螺螄粉一樣,愛憎分明,有人愛到不行,有人厭惡到不行。冷麵的特色就在於它的湯,有的店還會放水果,非傳統濃鬱入味的麵條。但你看,這接近透明湯裡都是水靈兒的麵條,一大碗端上來,看著就爽口,酸酸甜甜就是「我」,再高溫都不怕沒食慾,吃一碗朝鮮冷麵果斷解決問題!
方便麵
對,你沒看錯!最後介紹的面就是方便麵!這才是全世界「最愛」的麵條。每個國家都有各具特色的方便麵,或辣或甜或酸,畢竟直接泡還不用擔心調味的麵條吃著太省心了。每次聞到方便麵的味道,都覺得好饞,但其實自己泡一碗,又覺得沒什麼味道……總之,方便麵還是少吃為好!
夏日的麵條,吃的是細水長流,品得是百般滋味。
工作裡的一碗麵,吃的是沉穩、恆心,靜心品嘗,這面才能越嚼越香。
感情裡的一碗麵,吃的是細心、真心,慢慢品嘗,這面才能吃出精髓。
人生裡的一碗麵,吃的是灑脫、態度,細細品嘗,這面才能品到最後。
吃麵,是舌尖經歷的一場「盛宴」,
酸甜苦辣都在這一碗麵裡。
師傅做面慢一點,食客品嘗細一點,
做面的不急,吃麵的不躁。
一碗麵盛在自己的碗裡,香濃的滋味要自己體會,
好似戲曲中的某段慢板,滋味潤心,回味悠長。
部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 源:人生網微信公眾號
投稿郵箱:cfpa5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