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題:8年「死磕」 換來山路108彎
新華社記者謝佼、胥冰潔
「修8年路會脫幾層皮?」熊英洪問。
眼前一邊是滔滔金沙江,一邊是垂直落差近兩千米的懸崖。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大坪子鄉,一條公路頑強摺疊於懸崖間,從山腳通往各村民小組,108個回頭急彎。
陡!每一處拐彎,汽車都要小心翼翼地往回倒一點,才能勉強拐過彎;連續40度左右的上山坡,40多公裡沒有一處平路。
大坪子鄉黨委書記熊英洪記得,2011年自己來鄉政府報到,沒有公路,爬了5個多小時懸崖才到。
「什麼是汽車?」熊英洪剛到這裡時,79歲的村民能者作達曾經問他。老人腿有殘疾,一輩子從未下山。全鄉4個村517戶2260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451戶2032人。懸崖路上,一塊石頭蹬下去,人們要大聲喊著「啊……啊……」,提醒山下人們躲避。
農技員出身的熊英洪心被觸痛了,馬上修路,修路啊!前後奔走了一年,經過多方籌備,鄉黨委爭取到了資金支持。
「2012年10月14日下午4點6分40秒,我永遠記得。」熊英洪說,「修路炸響第一炮,好多老百姓走幾個小時山路,就為了親眼看修路。」
鄉幹部加上村組黨員,吃住在工地,帶著施工隊狠狠「咬」住了大山。懸崖沒平地,山石硬如鐵,炸山掏路基;工程要用水,他們一桶一桶從金沙江裡打水運上工地,遇到下雨拖拉機上不去,必須靠人背,一次背50斤水;大型機械無法作業時,靠人力挖,石錘、鐵鍬、鋤頭齊上;還要協調徵地,說服村民;夏日酷熱、冬日飛雪……
「別人一個月修十多公裡路,我們一年只能修五公裡。」熊英洪說。
2014年,路修到一半又沒錢了,雷波縣委書記王榮華現場辦公追加預算。就在忙得不可開交時,熊英洪母親病重。
熊英洪家不寬裕,弟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弟弟陪媽媽去宜賓動手術,一走9天,他們又沒有手機,我天天睡不著,害怕萬一媽媽不在了,我都見不上最後一面……」熊英洪告訴記者,自己永遠忘不了母親做完手術回來後對他說的話:「你放心為大家修路,我死不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人們更加一心一意地修路,整座山有好幾處同時施工。2019年8月11日全部通組公路貫通,8年苦幹,人們硬是從石壁上掏出一條條曲折通組「天路」!
一通百通,好政策一項項落實到村民身上。在山頂嶄新的大坪子村安置點,57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胡取者過去只能種玉米吃,如今大米能運到家門口,他把玉米地改種了青花椒,又養了10頭羊,家庭年收入超過一萬元。2019年,雷波全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踩著光潔的水泥路面,70歲的彝族老人陳史則熱淚盈眶地說:「這是我們第二次解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