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幻眺望未來戰爭,想像力成為未來軍事研究的靈感來源

2020-12-17 光明網

  「假如戰爭明天爆發,早在昨天就已經開打。」我們要想打贏「明天」的戰爭,就要做好「後天」戰備。包含軍事元素的科幻題材的小說、電影中出現的新武器、新戰法、人與武器裝備新的的結合方式可以說是對「後天」戰爭的反覆推演,雖然不能把軍事科幻當做對未來戰爭的精準預言,卻展現了未來戰爭樣式和軍事領域變革的無限可能性。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電腦特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軍事科幻小說被搬上銀幕:《眼鏡蛇部隊的崛起》中出現了武裝到牙齒的超級單兵裝備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武器;《絕密飛行》呈現了馳騁在未來戰場上無人戰鬥機的雄姿;《明日邊緣》展示了裝備機械動力外骨骼士兵的超強作戰能力。科幻與軍事在現實中交融,軍事科幻已經成為推動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理論研究、軍事機構、軍事學科創立的強大動力。

走出科幻的美軍武器裝備

  美軍的武器裝備具有典型的科學幻想性。電磁軌道炮、動力外骨骼戰甲、雷射武器、飛行悍馬、無人戰鬥機……這些似乎在好萊塢科幻大片《變形金剛》中才會出現的人們對未來戰爭極致想像的武器,都被美軍一一實現。

  不僅僅電影裡炫酷武器裝備逐步成為現實,甚至那些能隨意變形的「金剛」們也逐漸走進現實戰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進行的一項名為「可編程物質」的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可編程物質」不僅能夠增加裝備的靈活性並且降低重量和體積負擔,從而極大簡化士兵裝備。未來戰場上的士兵,再也不因為沉重的背囊顯得不堪重負,他們只需攜帶一定量的「可編程物質」,通過下達指令,將其變成所需要的武器或工具,包括軍械、智能軍服、可進入掩體內部的遙控攻擊型機器人、甚至是運輸載具等等。一旦「可編程物質」研製成功並應用於軍事領域,將成為革命性的新式武器。

  漫威漫畫裡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因被政府注射超人士兵血清而激發人體潛能,具有高度的智力以及超越常人的力量、敏捷和體格,可以將肌肉中造成疲勞的物質迅速代謝掉,時刻保持旺盛的戰鬥狀態。這不僅是漫畫裡對超級士兵的想像,早在2014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成立生物技術辦公室,開展了快速緩解肌肉疲勞、7天7夜不眠等研究,在阿富汗戰場上實驗藉助腦機接口技術提高士兵的認知能力,士兵在3秒內就識別出100個威脅性目標,極大提升了士兵在戰場上快速反應的能力。

走出科幻作品的戰爭形態

  1995年,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喬良出版長篇軍旅小說《末日之門》中體現了自己對未來戰爭形態的深入思考。洞見了未來恐怖主義使用信息技術為武器的攻擊形式;提出「飛行陸軍」的戰爭構想,即將大規模機降部隊作為戰爭主力。1999年,喬良在《超限戰》中提出「超限戰」理論,認為未來的戰爭不存在戰場與非戰場的區別,反恐戰、資源戰、金融戰和網絡戰都將出現,並在書中預言了兩年後「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這些科幻作品當中出現的新武器、新戰法的構想不僅具有前瞻價值,更具警世意義。

  2015年美國出版的一本暢銷軍事題材科幻小說《幽靈艦隊》,描寫「中俄聯手與美國之間未來的一場大戰」的幻想。作為一本「作者、內容、影響力」都非比尋常的軍事小說,這本書不僅入選美國軍隊的推薦書,而且為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決策參考,成為軍內研究,講座引用的參考資料。

  小說首先描寫的中美俄在太平洋的軍事狀況,中國的戰爭理念和開戰邏輯。中美俄大戰的戰場從陸海空調各個領域延伸到酒吧、大學、碼頭、光電領域。在書中作戰理念以「空海一體戰」為主,奪取戰爭「主動權」、「保持並開拓主動權」、「非對稱作戰」以及在太空領域致盲、遠程突襲、前線作戰支的設想、美軍的混合戰爭理論、無人機「蜂群作戰」、賽博空間作戰的戰爭理念都能在《幽靈艦隊》中找到蹤影。《幽靈艦隊》這一虛構的科幻小說,也是一本對未來戰爭的預言。

軍事科幻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手段

  美軍將軍事科幻遊戲作為練兵方式,推動武器裝備、戰法的提升,降低意外傷亡和訓練成本。美國陸軍作為遊戲產業中最具創新力的創造者,早在2009年美國陸軍就開發出軍用版《武裝突襲》電腦遊戲進行戰法研究、指揮決策和協同訓練。

  步兵攻守陣地,步坦協同;特種部隊的狙擊暗殺,偵察勘測,深入破壞;裝甲運兵車的機械化集結;後勤車輛的補給,航空兵的運輸;空軍戰鬥部門及炮兵的火力支援等等在實際的軍事演習中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訓練科目在《武裝突襲》這個遊戲系統中同樣可以達到近似訓練效果。遊戲中利用三維技術將整個作戰區域的所有有價值的建築及地貌特徵開發為地圖,為攻守雙方提供武器配置和數碼迷彩作戰服,平民的相關重要因素等等。全天候全方位的模擬現代陸戰戰場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讓每個參與戰鬥的個體單位都進一步提高協同作戰的經驗,遊戲還可以重播整個作戰過程,反覆研究作戰問題所在。

  美海軍也成立「戰爭遊戲研究實驗室」,其開發的各類海軍裝備操控遊戲,已經成為海軍部隊、院校訓作戰人員的重要手段。美國空軍方面積極與好萊塢和矽谷的電腦遊戲商合作,聯合開發了用於推進「航空航天領導者培訓計劃」的遊戲軟體。軍事科幻遊戲已然成為提高美軍「實戰」指揮能力和設計未來戰爭的重要手段。

從科幻作品眺望未來戰爭

  2016年美陸軍首屆「瘋狂科學家科創寫作大賽」呼籲軍人就「2030-2050年的戰爭」進行創意寫作,要求參賽者想像科技、社會、經濟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對未來戰爭環境進行描述,鼓勵打破常規思維,展望迅速變化的世界。美國軍事戰略學家約翰·科林斯對此次活動評價道:「從科幻眺望未來戰爭,非常有戰鬥想像力」。

  本次科幻創作不再是單純的文學創作,而是美國的軍事備戰活動,用軍事科幻文學研究未來戰爭,並非空想主義,想像力已成為未來軍事研究的靈感來源。正如今日許多科技成果,比如像潛艇、人造衛星、通信中繼技術,實際在一兩百年前的科幻小說上已經存在。科幻作品當中人與武器新的結合方式必然導致新式戰法戰術的形成,從而誕生新的戰爭形態。新武器和新戰法的運用,如索姆河戰役中的機槍和廣島上爆炸的原子彈,將大大影響戰爭的發展。

  從科幻作品眺望未來戰爭,以軍事科幻作家的創意結合現有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的最新技術成果,去研究未來的技術發展和預測軍事理論,這些幻想可以成為未來戰爭的研究方向。從軍事科幻出發準備「後天」的戰爭,超越了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進一步探索未來戰爭的各種可能性,從而為備戰「後天」做好準備。(光明日報客戶端 章文)

[ 責編:徐皓 ]

相關焦點

  • 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的「交鋒」:中國人缺乏想像力嗎?
    科學精神與想像力、創新和未來是相關的。他們的介入,讓科幻和科學兩個領域更多融合且相得益彰。 騰云:除了科學、科幻,這場活動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 「想像力」,這也是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重要的研究方向。您怎麼理解想像力? 吳巖:我在南科大成立了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也給學生開了一門叫《想像力入門》的課。想像力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思維等能力等其他能力是一樣的。
  • 為什麼沉迷科幻?李順:未來充滿著綠色的科技
    高校科幻:談到文化烙印,筆者想起一個詞:文化自信。科幻是種載體,以後可以成為中國價值觀輸出的一種載體。那在您看來,中國式科幻的前景如何?您以後的創作是否會考慮融入本土的象徵性元素呢?高校科幻:疫情期間,您有什麼參與的科幻活動、產生的創作靈感可以分享的嗎?李順:疫情正好處於畢業期間,主要是在搞論文(我一直很想把很多科學家都寫成像《天啟》這樣的科幻故事),我只是參與了小科幻平臺的稿子,還有練習一些平時小想法,現在我在寫未來科幻大師獎。
  • 寫給未來的科幻小說,日本高分冷門作品《來自新世界》
    其實我們經常會想像未來的生活,想知道在自己消失的幾百年後,人類到底會迎來怎樣的生活,對此有很多作者進行了合理想像,創造出了很多科幻小說。有的作者暢想先進的生活,但也有作者認為未來的生活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日本作家貴志佑介就以此為核心創作了科幻小說《來自新世界》。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漫畫家大塚英志說,日本人在中國科幻小說中受到心靈衝擊,是因為他們在中國的小說中看到了人類在漫長文明中的歷史想像力。  在《三體》日文版引起關注時,《三體》塞爾維亞語版也即將出版。中教圖出口綜合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三體》的海外傳播,還走到了中國圖書較少走進的一些小語種國家,如挪威、立陶宛、克羅埃西亞等。
  • 「專訪」陸川:我非常慶幸《749局》能拍出來,科幻就是未來的現實
    除了擔任評審工作之外,陸川也帶著自己的科幻電影《749局》入駐藍星球科幻生態谷,成為首個入駐的重點電影項目。在接受界面文娛獨家專訪的時候,陸川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歡科幻,接下來也會繼續創作科幻題材的電影,而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也需要科幻電影。「科幻背後是一個國家的科技文化,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在科技發展方面的不足。
  • 科幻電影成真?仿生「機器狗」巡護美軍基地,未來或成為「殺傷鏈...
    而這個看似科幻電影般的場景,實際上是美國軍方有史以來最大的高科技實驗之一。▲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一次演習中,美國空軍技術中士約翰·羅迪格斯為機器狗「Vision 60 UGVs」提供安全保障。據悉,ABMS是一個數字戰鬥網絡系統,利用人工智慧和快速數據分析來「探測、應對美國軍事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美國本土可能受到的飛彈或其他手段的攻擊」。 據美國TheDrive網站報導,ABMS是美國空軍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未來5年還將投入33億美元開發和部署該體系結構及相關系統。
  • 吉卜力動畫:《天空之城》超越時代的想像力宮崎駿用動畫引領未來
    天空之城特別是天空之城在所有動畫中帶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天馬行空的構想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其中浮空城以及懸浮石向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種飛行技術,用引力驅動的浮空城未來會不會出現呢?同時裡面的戰爭又讓人感到和平的可貴,愛是人類最原始的希望。劇情奇幻,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故事激發人們無限聯想在動畫中拉比達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古老帝國而且曾經擁有非常高的文明,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一座空城,傳說這座城堡之所以是傳說是因為沒有人找到過它,因為它漂浮在天空上。
  • 建築靈感|科幻未來風格如何打造?(下)
    原創Maer路過建築讓我們繼續上次關於未來建築的話題!——《銀翼殺手》本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上篇聊到了科幻未來風格中的高科技未來風格,側重建築單體異於常規和簡潔等等的特點放大。另一類同樣是表現未來,但展現出來的面貌是截然不同的,看過日本大友克洋系列漫畫《阿基拉》、電影《銀翼殺手》等類似風格作品的小夥伴就會有直觀的感受,那就是近些年依舊火熱的賽博朋克未來風格。
  • 中國科幻電影人籌謀《未來星球2049》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何自力)「中國科幻電影懇談會」26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來自電影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熱議正在籌劃中的科幻電影《未來星球2049》。他們紛紛表示,期待打造一部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將昂揚的中國展現給世界。《未來星球2049》小說。
  • 網絡靶場:未來軍事對抗新戰場
    網絡靶場已逐漸成為網絡軍事強國的基礎標配,其建設也將是確保國家網絡安全的戰略新高地。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如今,網絡空間與傳統陸、海、空、天等物理空間相互交織,網絡空間安全已成為關係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新戰場」。網絡靶場是進行網絡攻防武器試驗的專業實驗室,也是各國「網軍」提前演練戰術戰法的練兵場。網絡靶場通過虛擬環境與真實設備相結合,模擬仿真出真實網絡空間攻防作戰的戰場環境,可有效針對敵方的電子和網絡攻擊等進行戰爭預演,以迅速提升網絡攻防作戰能力。
  • 推薦:10部未來科幻電影 顛覆你的想像
    羅登伯裡在後來提到,他的靈感來自於範·沃格特的「獵犬號」(《獵犬號宇宙飛船》)、埃裡克·弗蘭克·拉塞爾的「馬拉松號」(《地球人、火星人和機器》)與1956年的電影《禁忌星球》;類似的還有1954年的一部科幻電視劇集《Rocky Jones, Space Ranger》——這部太空歷險劇的包含了後來形成《星際旅行》的很多元素:組織、船員關係、任務、艦橋的設計,甚至還有一些未來科技。
  • 鐵西區晨光小學舉行「科技暢想未來」主題科幻畫大賽
    為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使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有更好的發揮空間,鐵西區晨光小學開展了以「科技暢想未來」為主題的科幻畫比賽活動。同學們通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用自己的方式描繪著有關未來世界的奇思妙想,繪畫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每一幅作品都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發展的童趣思考和對自然、社會環境的深深期盼,蘊涵著孩子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和平、憧憬未來、追求美好、快樂成長的赤子情懷。
  • 科幻作品中的飛行器將出現在現實中,我們未來的飛船就是那樣
    科學家們表示,人類科技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部分的靈感來自於科幻作品,雖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作家們的幻想,但是也不乏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合理情節,未來的飛行器將會越來越接近科幻作品中的形象。與其說科幻作品成就了人類科技,不如說人類科技為實現科幻夢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宇宙飛船對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科學家們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靈感。比如,科幻作品中的重力鏈星際飛船通過特殊重力裝置不斷旋轉,可以為飛船的運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能夠有效保障太空人們在漫長的飛行過程中的安全,最大程度減少宇宙輻射。
  • 2020柏林電影節紀錄片《人類向何處去》,沉浸在科幻的未來
    ·斯文頓朗誦的同名科幻小說《人類向何處去》。Spomenik的紀念碑直指天空,配合蒂爾達·斯文頓氣韻悠長地吟誦原著同名科幻小說的選段,加之詹森自己的配樂,哲學、詩意、未來、無限,是一場平靜又洶湧的視聽體驗。它最初是在曼徹斯特國際電影節上與BBC現場樂隊進行交響樂表演,並以柏林電影節特別片的形式正式上映。
  • 玩具設計師的靈感源:20款未來交通工具欣賞
    【中外玩具網 · 工藝技術】與本網曾介紹過的《全球16款創意概念車》類似,以下為您介紹的,是CGSociety’s Accelerate大賽20份最為有趣和吸引人的參賽作品,這些作品要求數字藝術家以賽得·米德的設計作品作為靈感源泉
  • 科幻作品中的星際穿越方式,每一個都挑戰思維,未來我們或能實現
    科幻作品中的星際穿越方式,每一個都挑戰思維,未來我們或能實現以前看科幻電影中最喜歡看的就是星際穿越系列,那裡面雖然沒有精彩絕倫的星際大戰場面,但是它卻充分表達了人類對於外太空的好奇感。雖然技術力量達不到,但是科幻的想像卻永遠走在我們的前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科幻作品中有哪些星際穿越的手段。光速飛船光速飛船一直是人類所嚮往的理論,在科幻作品中一般都採用的是曲律和曲速兩種原理,他們都是根據宇宙空間波的震蕩產生的那種空間張力,進而提供超越空間承受的速度。
  • 「連接」藝術大師科幻與想像力作品展亮相深圳
    「連接」藝術大師科幻與想像力作品展(以下簡稱「作品展」)作為本次開幕式的重頭戲,吸引了廣大讀者群眾的目光,大家紛紛駐足觀賞。作品展集合了中外華人藝術大師的科幻作品、歷年晨星獎·中國原創科幻美術大賽獲獎作品,為大眾呈現了當代科幻美術創作藝術佳品,連接文化藝術與想像力的橋梁,讓大眾通過欣賞這些作品,激發無限的思考與想像。
  • 近未來,這些美好的科幻構想仍有可能實現
    科幻中描述的美好未來。2012臨近,各種末日鋪天蓋地砸下來。現如今,似乎很多科幻小說也在熱衷於描寫世界末日和可怕的未來。再者,許多過去的描述美好未來的科幻小說也未曾實現。看起來我們在消除戰爭、饑荒以及其他人禍的道路上,與我們的目標漸行漸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世界就不容樂觀。其實還是有不少描述美好未來的科幻故事,並未招來人們的異議。它們沒有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科學理論,也還沒有錯過發生的時間表。如果你需要什麼東西來相信我們的未來的話,以下這些內容積極的科幻故事應該可以成為你的精神支柱,而且在近未來,它們仍有可能成為現實。
  • 滬變身科幻大片未來城市
    幾個月前剛剛摘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科幻電影《觸不到的她》正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故事情節和上海完全沒有關係,但主要場景卻取自上海;《變形金剛2》柯柏文從高空跳下,背後就是東方明珠;《時空獵殺》中男主角的戀人身穿旗袍走在煙霧迷濛的外灘……上海,已經成為世界科幻大片重要的「未來」城市,好萊塢導演認為陸家嘴摩天大樓摩肩接踵的感覺充滿時代感,符合未來城市所需要的感覺。
  • 當科幻小說描寫的場景一步步成為現實,未來該如何突破?-虎嗅網
    時間分布於科幻性細節,有別於傳統小說的敘事性細節,它不再是奇幻文學不能釋明的時間關係,也不再是主流文學的意識流時間、無意識時間和心理時間,更不是敘事時間的歷史,時間以歷史的反面而存在,時間作為一種權力預示當下、指向未來,時間成為科幻文學的內容載體和表達方式。與傳統「時間」觀念迥異的時間分布,是科幻小說的三個核心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