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柏林電影節紀錄片《人類向何處去》,沉浸在科幻的未來

2020-12-10 HYK傳媒在校生

這部片長70分鐘的紀錄片是由已故的曾獲得過奧斯卡獎提名的冰島作曲家約翰·詹森(Johann Johannsson,1969-2018)執導,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作為旁白進行講述。

約翰·詹森

影像上的參考是比利時攝影師Jan Kempenaers的著名作品「紀念碑」(Spomeniks),劇本旁白的來源則是由蒂爾達·斯文頓朗誦的同名科幻小說《人類向何處去》。雖然影片基本就是一個配樂詩朗誦(16mm+8mm黑白影像,以及製作的數字影像)或者音樂專輯的大型MV,但依然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

Spomenik的紀念碑直指天空,配合蒂爾達·斯文頓氣韻悠長地吟誦原著同名科幻小說的選段,加之詹森自己的配樂,哲學、詩意、未來、無限,是一場平靜又洶湧的視聽體驗。

它最初是在曼徹斯特國際電影節上與BBC現場樂隊進行交響樂表演,並以柏林電影節特別片的形式正式上映。

儘管該劇本基於科幻經典作品,並且可能會吸引某些類型的歌迷,但詹森的優美文字和配樂,以及純黑和灰色的圖像,都被指定為音樂節和博物館作品,供音樂會觀眾等有文化的觀眾和現代藝術愛好者使用。

科幻未來

敘述基於著名的英國科幻小說家奧拉夫·斯塔普爾頓(Olaf Stapledon)於1930年創作的開創性小說,講述了自20億年以來人類將如何進化超過18種不同的人類物種。來自第18個物種的聲音(可視化為綠色光線)針對我們自己的第一個物種。

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在急迫的畫外音中描述了她和其他在遙遠的未來中的人類如何以「集體思維」將他們的心靈感應大腦凝聚在一起。這是他們為解決天文學家的驚人發現而做出的最後努力,因為他們發現地球上的生命即將滅絕。儘管這個結果令人敬畏害怕,團隊最終還是得出沒有解決之法的結論。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呼喚他們的遙遠祖先——我們——作為他們智慧的繼承者仍然是具有價值的。

人類進化

不管是小說還是紀錄片,《人類向何處去都是一部關於人類末日的有遠見的作品,它使觀眾的想像力不僅拓展到數十億年的巨大時限,還有這些人類進化的巨大步驟。電影中沒有人,沒有演員。取而代之的是,紀念碑靜默地蹲在地上。影片從超現實的角度拍攝了巨像,並伴有約翰森的催眠管弦樂配樂。

這些巨大的鋼筋混凝土紀念碑在巴爾幹地區被槍擊。它們是在南斯拉夫總統狄托時期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遊擊隊戰士而設立的。這些巨大的貢物(位於山的深處,現在已被人們廣泛遺忘)再也不能代表紀念人類的虛榮心。它們無聲的抽象和普遍的醜陋似乎是個壞笑話,它們已成為毫無意義的象徵。

在我們的太陽與氣體雲層融為一體並消滅所有有機生命之後,它們將仍然是人類文明的最後蹤跡。相機慢慢繞著它們旋轉,因為難以理解的聲音在背景中唱歌和吟。其中最有趣的也許是齊夫科維奇的《蘇捷斯卡紀念碑》的雙爆炸形式。

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攝影在淺灰色的天空上大膽地切出了幾何形狀的混凝土,給了他們超然的,幾乎是精神的維度。斯文頓清晰、輕鬆的英語是一種真正的聆聽樂趣。她未來的智慧面向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是那些能夠朝著偉大的真理前進並改變歷史進程的「過去思想」。

她提醒我們,人類在我們宇宙的一生中只是光輝,我們最好從哲學的角度進入那個美好的夜晚:「恆星偉大,人類對他們不重要。」

(資料整理來源網絡,侵權即刪)

相關焦點

  • 柏林電影節來襲:你可以這樣玩轉柏林
    2020年的柏林電影節將於2月20日到3月1日舉辦,今年也是柏林電影節的第70周年紀念。風風雨雨走過70年的柏林電影節也和柏林這座城市一起,在經歷了苦難和迷茫後,向著更廣闊的未來前進。柏林電影節作為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歷來以它對社會議題的高度關注而受矚目。在柏林的舞臺上也湧出了許多優秀的導演和讓人無法忘懷的作品。
  • 「藍星球」柏林拓展中國科幻電影「朋友圈」
    新華網柏林2月24日電正在舉行的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再度使柏林這座城市成為全球影視行業的焦點。23日晚間,中國「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作為國內首個科幻電影主題的國際跨界文化活動,攜去年獲獎影片在此第一次海外亮相,「藍星球」的「朋友圈」新增了一大批科幻好友。
  • 柏林電影節"榮譽金熊獎"頒發
    時光網訊 柏林當地時間2月12日,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被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授予了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Honorary Golden Bear Award),這也是文德斯收穫的第一個終身成就獎。
  • 中國紀錄片阿姆斯特丹電影節獲獎
    《搖搖晃晃的人間》和《塑料王國》電影海報  時光網訊 2016年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以下簡稱:IDFA)剛剛閉幕,中國兩部紀錄片獲得大獎,範儉的《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IDFA主競賽單元評委會大獎;王久良的
  • 豆瓣高口碑紀錄片推薦十五:搭車去柏林,攀登梅魯峰,塵與雪
    豆瓣評分:9.3《搭車去柏林》一個美籍中國小夥(谷嶽),一個紀錄片導演(劉暢),在2009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從北京到德國柏林,用招手搭車的方式前進,共搭車88次,途經13個亞洲與歐洲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耗時3個半月,行進16000多公裡,最終抵達了德國柏林,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
  • 柏林電影節評委普遍看好中國電影未來
    原標題:柏林電影節評委普遍看好中國電影未來  當地時間2月6日晚7時30分,隨著韋斯·安德森新片《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電影宮的放映,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帷幕。   紅毯未見過多華語星蹤   雖說今次柏林電影節是華語片的「大年」,入圍作品多達13部,但來到開幕紅毯的華語影人卻還是很少。參演婁燁競賽片作品《推拿》的女星黃璐,著一身深V酥胸裝率先踏上紅毯,主動走到攝影記者面前,興奮地大幅轉動藍色裙擺。可惜,一些國外網站在隨後的新聞中,將她的名字說成了「餘男」。
  •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賈樟柯和他的電影
    北京時間2月21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盛大開幕。開幕當天,首場特殊展映的影片便是賈樟柯導演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說來,賈樟柯可謂說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1998年2月,初出茅廬的賈樟柯帶著首部長片《小武》來到第48屆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青年論壇首獎沃爾福岡·施多德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引發轟動,賈樟柯蜚聲國際影壇。
  • 柏林電影節|光有政客是辦不成電影節的
    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被稱為世界三大電影節。這三個電影節,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說坎城代表著藝術性,威尼斯代表著商業性,那麼柏林電影節就代表著政治性。2019年獲得金熊獎最高獎項的《同義詞》,就非常直接地處理著國家身份與歐洲難民問題,這樣的一部先鋒之作,如今或許只有在柏林可以拿到最高獎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標誌物是一隻抬起手臂向人們致意的柏林熊。)
  • 搭建「科幻谷」,打造科幻電影之都
    從「藍星球48科幻電影極限賽」到科幻電影產業論壇,從「賽博星球跑」到科幻電影展映……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為南京市民呈現出一周的視聽盛宴。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相關情況。本屆電影周在延續去年的基礎上,向科幻電影工業、電影產業化方向深化升級。
  • UCCA雲觀影|緊急中的沉思:人類的遷徙
    《最後一個柏林人》劇照。在現代化進程中,隨著人性、資本主義及戰爭所導致的城市景觀變遷以及人類的遷徙,進而引發人們對於城市未來和人類本質的思考。面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橫行的疫情,我們在大勢所趨的雲時代中啟動了另一個子空間,在大展「緊急中的沉思」開展之際,我們通過雲觀影得以在例外狀態中的「雲端」通過光影共同沉思影像給予人的思考。
  • 第70屆柏林電影節進行中,點擊了解「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當今,世界上有十五個國際A類電影節,分別是:其中,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坎城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鼓勵個性與創新的創作方向,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具影響力的類別,被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 時光早報:迪士尼前CEO或擔任駐華大使 柏林電影節做大調整 "北極星...
    02. 2021年柏林電影節因疫情做出巨大調整  據《綜藝》報導,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因德國近期新冠疫情嚴重反彈,原定於2月11日-21日線下實體舉行,現在不得不做出折中選擇,將推遲至明年3月初線上進行,同時歐洲電影市場會全部在線上展開。
  • 去香港第35屆國際電影節 看奧斯卡和柏林熱片
    第3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3月20日至4月5日在香港舉行。昨日下午3點,眾所期盼的本屆影展排片表在電影節官方網站上公布。本屆電影節將放映電影447場,來自56個國家的335部影片參加展映,其中59部為亞洲首映片。其中更包括在剛剛結束的柏林影展上收穫金熊的伊朗影片《伊朗式分居(別離)》。
  • 小田切讓全英文影片《大江》 參加柏林電影節
    小田切讓   日本29歲的英俊男星小田切讓,隻身赴美挑戰主演的全英文對白影片《大河》(導演松橋淳),將參加今年2月9日開幕的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電影單元由於參加該單元是以歐洲為中心向世界市場進發的好機會,小田切讓屆時也將出席此次盛會。  影片《大河》導演是在美國紐約學習的新人導演松橋淳。圍繞一個日本人在美國西部之旅展開劇情,他為了尋找自己的妻子,在美國西部旅行,卻意外邂逅了一個美國女人並一起旅遊。本片描述了壯大的河山以及恢宏的場面,更著重描寫了旅行途中人類尋求生存之路的各種精彩瞬間。
  • 柏林電影節在陰影中迎來七十大壽
    「原本,我還想要就柏林電影節七十周年這一盛大時刻說上幾句,但昨天發生在哈瑙的事,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深受打擊。柏林電影節象徵自由、寬容、尊重與好客。我們反對任何的暴力和種族主義。讓我們向哈瑙的受害者與他們的家人致以同情、慰問。」
  • 紀錄片推薦|搭車去柏林,多少年輕人的夢
    搭車去柏林第一集這是一部八年前的旅行紀錄片,至今再看,仍然令人熱血沸騰。《搭車去柏林》講述的是兩個「行者」--美籍華裔小夥谷嶽、紀錄片導演劉暢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幫助,搭便車,穿越16000多公裡,從北京到達柏林的故事。
  • 2020上海國際電影節SIFF紀錄片單元獨家推薦片單
    從發布的片單來看,這屆電影節囊括了眾多經典老片和新作,紀錄片單元更是精彩紛呈,30多部作品,每一部都值得推薦。其中,日本著名導演原一男的《水俁曼荼羅》是世界首映。凹凸鏡DOC為大家精心挑選了其中10部紀錄片,希望能在上影節的觀影現場與您相遇。
  • 連續三年,皆有華語紀錄片得獎 | 紐約紀錄片電影節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美國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紐約紀錄片電影節(DOC NYC)在疫情期間也選擇了線上辦展。今年,疫情主題的紀錄片《76天》入圍2020優秀紀錄長片評選,並獲最佳攝影獎。
  • 釜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入圍完全手冊
    第2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BIFF)將於2020年10月21日—10月30日舉行,來自約70個國家和地區的192部影片將上映。受疫情影響,影片(展映)數量較去年減少100多部,每部影片的放映次數也從往年的2至3次減少到1次,獎項評選活動全部改為線上進行。
  • 聯合坎城柏林威尼斯,「油管」線上電影節是什麼
    27日,YouTube和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將與坎城、柏林、威尼斯、多倫多電影節等世界各地20個電影節主辦方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在電影業的寒冬裡,線上電影節顯示出行業的探索與自救。「油管」線上電影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