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7日,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迎來了他的84歲生日,這一天,他的妻子帶著兒女們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而儉樸的生日宴會。
老將軍特別高興,兒孫環繞膝前,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
更巧的是,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98年11月28日,又是楊成武將軍和妻子的結婚60年紀念日。
50年金婚,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都是奢望,更何況60年呢。能攜手共度60年,此生太難得了,這得是多大的福氣啊。
楊成武將軍的妻子,更是高興的不行。
她與楊成武將軍商量決定,要為他們的60年結婚紀念日舉行一個紀念活動。為他們60年來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夫妻之情,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妻子很早就開始準備了。她要給丈夫送一件禮物,以表達自己對丈夫60年來如一日的尊重與摯愛之情。
但在選禮物的時候把她給難住了。到底要送給丈夫一件什麼樣的禮物才能表達自己對丈夫60年來的愛呢?
為了選禮物,她絞盡腦汁,終於她想到了要送給丈夫的禮物:信!
一封她珍藏了60年的信!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這是60年前,楊成武將軍第一次寫給她的情書。
當時的她還是一位未滿18歲的花季少女。
這封情書她珍藏了60年,在戰爭年代無論槍林彈雨,飛機狂轟亂炸,不管轉移多少次,扔過多少東西,這封信她視若珍寶,緊隨其身,完好無損。
在紀念日當天,當她把這封信當做禮物遞到楊成武將軍手裡的時候,楊成武將軍打開一看瞬間愣住了,展信細讀,60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
「你還保存著!?」楊成武將軍既驚奇又詫異的問妻子。
「就是,還保存著。」妻子帶著幸福的笑容看著丈夫。
楊成武將軍都不敢想像妻子是如何完好無損的保存住這封信的。
60年走來,經歷了多少磨難?戰爭年代,一直在轉移作戰。和平年代,為了工作,又經常搬家。再加上十年「浩劫」時的抄家。
直到60年後,當這第一封情書遞到楊成武將軍的手裡時,看著被妻子保存的完好無損的信。他滿是感動。
但楊成武將軍畢竟是在抗日戰場上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大將軍。他寵辱不驚的性格在此時顯現出來,他看到這封信之後,一笑了之。
但很多人不知道,那一天,他的眼睛裡一直含著淚水。
楊成武將軍一生特別愛自己的妻子。
60年,彈指一揮間。
他感謝妻子的一路相隨。
他感謝妻子的不離不棄。
他感謝妻子讓他兒孫滿堂,擁有這常人不可比擬的天倫之樂。
而這封信的主人,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17歲結婚,與楊成武將軍患難與共,相濡以沫66年,先後為他生育了10個子女的趙志珍。
01
趙志珍,1921年11月3日出生於河北易縣西古縣村的一戶貧寒家庭。俗語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貧寒的她,從小就很懂事,為了減輕家裡的吃飯問題,很小的她就上山去撿柴,挖野菜,劈柴,摘棉花,地主秋收後, 她就去地主種的地裡拾紅薯,撿花生,瘦小的她每次都能拾好幾斤。
趙志珍10歲那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在中國大地上肆虐橫行。
到處是橫屍遍野,到處是顛沛流離,到處是家破人亡,到處是荒無人煙。
看著日本人的太陽旗,一個個在中國的土地上升起,猖狂的日軍肆無忌憚的站在城牆上,站在高樓建築上,舉手歡呼,以此來宣示他們的勝利。
同胞們在石碑上寫著「以血洗血」,以表示對日本人的憎恨。
日本人吹著喇叭,高頭大馬在中國的土地上高昂的抬著頭,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大跨步的向前進,如入無人之境。
他們那輕蔑無恥的微笑下,是對國民黨政府無能的最好展示,是對國民黨政府置千萬同胞的死活於不顧的最大諷刺,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屈辱。
所有的有志青年走上街頭,站在高臺上演講,大聲疾呼,告訴同胞們,抗戰的時間來到了。
為了三千萬東北父老,為了四萬萬全國同胞,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在這最危亡的時候,同胞們團結一心,一致抗日。
誓死不當亡國奴,亡國奴還不如喪家犬。
1935年,日軍的鐵蹄進一步向關內伸來,他們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但國民黨政府卻熟視無睹,竟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這更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抵制。
1935年12月9日,轟動全國的「一二.九」運動,在北平爆發。
而此時已到北平念中學,同時已經是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的趙志珍就是這次「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中的一員。
12月8號她們接到秘密通知,說12月9號要遊行示威,提出要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他們在接到通知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的為遊行活動做旗子,寫標語。
但這次運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他們用水龍頭衝學生,大木棒打學生,造成很多人受傷。而趙志珍等一批進步青年不顧危險,冒著被打傷的危險,去把這些同學給救回來。
年僅14歲的趙志珍因受到反帝愛國熱情的影響和激勵,懷著一腔熱血,勇敢而堅定的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當中,從此開始了她一生的革命生涯。
02
1937年抗戰爆發後,已經是黨員的16歲的趙志珍,為了加入到和日寇殊死決戰的抗日陣營中,她義無反顧,歷經艱辛從北平回到了已經由八路軍築起抵禦侵略者鋼鐵銅牆的故鄉——冀西山區,當時在冀西山區抵禦日軍的八路軍隊伍是115師獨立團楊成武的部隊。
當時提到115師獨立團楊成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當時的楊成武只有23歲,但已經是老紅軍,老革命了。
他14歲參加閩西農民暴動,17歲擔任團政委,在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出生入死。
長徵中,楊成武率紅四團擔任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連闖4道封鎖線。
紅軍改編後任115師獨立獨立團團長。在平型關戰役中,楊成武更是大顯神威,指揮獨立團進行了「腰站阻擊戰」,擊斃日軍300餘人,有力的保障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
楊成武打仗喜歡使4樣武器,衝鋒鎗、駁殼槍、手槍、大刀片子。一道衝鋒陷陣,楊成武就會和戰士們一起手持大刀片子,向日軍猛砍,不敢說刀刀斃命,但手下絕對不留情。
趙志珍一到根據地就經常聽到關於團長楊成武的故事。這個年輕英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的指揮員很自然的就成為趙志珍心中最崇拜敬慕的英雄。
趙志珍和楊成武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們村子旁邊的天主教堂裡,當時楊成武在這裡開抗日動員大會,作為地方幹部的趙志珍也參加了這次大會。
當看到楊成武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早已被楊團長的英雄事跡聽的耳朵都磨繭子的趙志珍,對楊成武的印象非常好。
第二次見面是1937年底,在北京門頭溝平西齋堂。
當時楊成武已是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受聶榮臻委派,前往平西地區搞部隊整訓。
而這時已經是八路軍戰士的趙志珍等一批女工作隊成員也一起隨同前往。
當時楊成武的司令部就設在門頭溝的一個齋堂裡。齋堂分為東齋堂,西齋堂,楊成武在東齋堂,這些女同志在西齋堂。
由於兩個齋堂連著很近,相互之間見面就多。楊成武平時是一個很平易近人的人,尤其是對這些年紀不大的女八路軍隊員更是照顧有加。楊成武對女同志和有學問的人是非常尊重的。當他們遇到困難,楊成武都是竭盡全力的去幫助他們。
他會經常帶隊去女宿舍,看看她們有什麼所需,有什麼需要幫助。有時也會邀請這些女八路軍同志到司令部去做客。
在相處的過程中,聰明幹練的趙志珍深深的吸引住了楊成武。
趙志珍在與楊成武的相處中,她感到楊師長不僅會打仗,而且喜歡看書,有知識有文化。他對楊成武的崇拜之情更深一層。
但對於趙志珍來說,這種情感只是對英雄的崇敬,而不摻雜一點個人情感。
終於有一天,楊成武用了整整一夜,醞釀琢磨,終於下定決心要給趙志珍寫一一封兩頁紙的簡訊,也正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封情書:
子珍同志:我在很久的時候就想和你說一段私話,我們都是共產黨的幹部,我們的任務目的是一樣的,在以上等等的原因下,我今天向你有一個提議,我們親密地攜起手來,結成一個異性的朋友好吧,盼你給我一個答覆。
當趙志珍接到這一封信的時候,一下子就懵了,雖然他很崇拜楊成武將軍,但她從來沒有往這方面想過。因為,
第一,楊成武是師長,是領導,是上級,是首長,而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八路軍女戰士。
第二,在她的腦子裡,抗日高於一切,不想個人的事情。
第三,當時的她才17歲,從來沒有考慮過婚姻大事。
最終在工作隊團長和政治部主任的有力說服下:
1938年11月28日,17歲的趙志珍和24歲的楊成武結婚。
這兩個在戰爭烽火中相識的人,從此患難與共,相扶相依,相濡以沫的走過了66載的風雨歲月。
03
戰爭的殘酷,必然會導致聚少離多,有時一個命令下來就得馬上走,作為高級將領的楊成武更是這樣,緊張的環境,讓他時刻準備著。剛結婚時,楊成武的手槍時刻在枕頭下壓著。
1939年秋,楊成武奔赴前線,連續獲得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殲滅戰兩個殲滅戰的勝利,一舉殲滅日軍1500餘人,特別是在黃土嶺殲滅戰中一舉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更是受到了毛澤東的通電嘉獎,這是在抗戰中,死在戰場上的日軍最大的一個指揮官。
1939年11月,日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根據地開始瘋狂掃蕩,楊成武全身心投入的到指揮反掃蕩戰鬥當中。根本顧不上與此同時即將臨產第1個孩子的妻子。
當時,為了躲避日軍的掃蕩,即將臨產的趙志珍只能跟著部隊不停的轉移,由於路途顛簸,快到晚上的時候,突然肚子疼的不得了,羊水都破了。戰友們把她護送到就近的一個村子裡。就在這時,敵人馬上就要圍過來了。她又不得不忍著疼痛繼續轉移。直到敵人過去,又回到了這個村子。這時的趙志珍勞累加上疼痛,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偏偏在這時候又趕上難產,費了很大的勁,終於生了她和楊成武的第一個孩子,長女易生。
但敵人偏偏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生下孩子第三天,日軍又來掃蕩,但身體虛弱的趙志珍根本走不了路。當時也沒有擔架,戰友們就把門板拆下來,把她綁在上面,抬著她走。
就這樣綁在門板上的趙志珍懷抱著剛出生的孩子繼續轉移。
在轉移的路上,遇到敵機轟炸,趙志珍堅持讓老鄉把她們母女放下,讓老鄉們先走,免得被飛機炸死,做無謂的犧牲。但老鄉們堅決的要抬著她走。
見到楊成武的那一刻,經歷過生離死別場面的趙志珍再也忍不住了,她放聲大哭。
1940年,趙志珍跟隨楊成武來到了狼牙山。
狼牙山地勢險要,路徑複雜,是阻擊日軍的最好戰略要地。
在狼牙山,趙志珍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八路軍戰士的英勇。
1941年,日軍瘋狂的大掃蕩開始了,根據地的軍民不得不轉移到安全的地區。為了掩護三四萬軍民的轉移,五名戰士不怕犧牲,吸引近3千日軍徑直往狼牙山頂走。
他們靠著團裡支援的手榴彈和子彈,分散活動,節節抗擊,把敵人鬧得暈頭轉向。
子彈打光了,他們也絕不把從敵人那裡得來的槍再交給敵人,紛紛把槍砸碎,在彈盡糧絕下,他們英勇的跳下了懸崖。五位壯士僅有兩人倖存,一個葛振林,一個宋學義,當他們回到部隊之後,楊成武司令員激動的親自為他們頒獎,把勳章掛在他們胸前。
日軍瘋狂的大掃蕩,讓日夜指揮作戰的楊成武病倒了,患上了忽冷忽熱的瘧疾。
就在這時,有漢奸把楊成武的駐紮地告訴了日軍,日軍就派飛機來轟炸。
在這危急時刻,趙志珍抱著孩子,把楊成武一推,讓他趕快走,而趙志珍留下來吸引敵人。
在趙志珍看來,他和孩子是小,保住楊成武是大。
在趙志珍的決絕下,楊成武不得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她們母女。
楊成武一走,趙志珍就徹底放心了。在老鄉的幫助下,趙志珍也很快突出了重圍。
多年以後當趙志珍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她說:
楊成武是巖上青松一般的人,他值得我尊敬,為這樣的人,我樂於付出勞動,付出心血。甚至在我們二者必須捨棄一的時候,我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
04
1944年,抗戰開始轉入攻勢作戰。楊生武被任命為冀中軍區司令員繼續指揮戰鬥。開赴前線就意味著要與妻兒的離別。這對於十分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她,不得不說是一種心裡的痛。
在去往冀中的第一個夜晚,楊成武就著昏暗的馬燈記下了自己思念妻女的心理歷程:
趙志珍與孩子們送我到大門前,女兒易生繼續往前走,趙志珍卻兩手背著,似乎無主意的依傍在門牆上,兩眼不敢正視我的形影,在那種戀戀不捨的情況下,我們暫別了,我說你們回去吧,以後再見,祝你們好!趙志珍只說了一句話,路上要小心些,她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當時的心情是不可能說了,易生追著我送到土臺前,我說易生你回去呀,她一聽,一句話不說的大哭起來,年僅5歲的孩子,捨不得離開爸爸。不願分開,我當時鋼鐵一般硬的心看著她哭,而什麼話也說不下去了,我走了幾步又回頭望她,他仍然站在那土臺上哭著沒有回去。
像無數的女戰士一樣,趙志珍在戰爭年代承受了比男同志更多的磨難和艱辛,而一次次割捨骨肉親情也成了她心中永難平復的傷痛。
趙志珍從和楊成武結婚以後,連續生了4個女孩,但由於戰爭環境的惡劣和殘酷,4個孩子她基本上從來都沒有養過,全部是寄養到老鄉家裡。
之後他又生了第5個孩子,是個男孩,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楊成武的時候,楊成武特別的高興,但高興之餘,趙志珍瞬間又惆悵起來。戰爭讓她根本沒有條件帶孩子。在親自餵養了兩個月之後,她不得不再一次把孩子寄養到老鄉家裡。
沒想到沒過多久孩子就得了麻疹,病來的特別急,又沒有藥進行治療,很快這個孩子就夭折了。
趙志珍悲痛萬分,她感覺非常對不起楊成武,好不容易有個男孩,結果因為沒有照顧好而夭折。
當時她不想把這個消息告訴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楊成武怕擾亂了他的心。
當時有人就說還是告訴司令員為好。
於是,趙志珍就把孩子夭折的事發電報給了楊成武。
正在指揮作戰的楊成武看到電報後,壓抑住悲痛的心情,將電報一折放到兜裡,什麼也沒說,領著部隊繼續前進。
抗戰8年,殘酷的戰爭奪去了趙志珍4個親人,她的三個孩子和她的母親。
在這之後,趙志珍又生育5個兒女,加上戰爭年代生育的5個孩子,趙志珍前後共為楊成武生育了10個孩子。
晚年的趙志珍,每當想起戰爭年代夭折的三個孩子,他的心就是刀刺的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志珍也慢慢的放下了,她曾說過抗日戰爭犧牲了多少人?長徵犧牲了多少人?在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他們同樣失去了親人,失去了自己的骨肉,他們做出了巨大割捨與犧牲,換來了革命事業最終的勝利。
1955年,楊成武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楊成武沒有忘記妻子的深情厚誼,他特意為趙志珍寫了一首詩:
風風雨雨幾十年。海枯石爛意志堅。居家操勞人人贊。輔佐大事吾內賢。
趙志珍說自己做的很不夠,她很慚愧,這些都是她應該做的。
05
2004年2月14號17:35,楊成武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在楊成武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趙志珍滿頭白髮,在兒女的攙扶下,她悲痛萬分的來到丈夫遺體前。她伸出了右手撫摸著丈夫的臉頰,這時的她再也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起來。她俯到丈夫面前含淚說道:「我們會繼承你的遺志。」,然後再也說不出話來。
她用自己的臉頰緊貼丈夫的額頭,然後痛哭著親吻了一下丈夫的額頭,兒女們怕母親傷心過度,攙起了趙志珍,但不忍與丈夫分別的她,再一次俯下身去深情的吻了丈夫的額頭。這一吻,她的嘴唇久久沒有抬起。她知道,從此之後,她再也見不到自己最摯愛的丈夫了。
她用臉頰緊貼丈夫的額頭,久久不忍離去。兒女環繞在她的身邊,看著悲傷的母親,一個個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當水晶棺抬起的那一刻,看著丈夫的遺體緩緩被抬出靈堂。在兒女攙扶下的拄著拐杖的滿頭白髮的趙志珍緊隨其後,一步一趨,滿含熱淚,悲痛萬分。
晚年的趙志珍,經常打開她在丈夫84歲生日時,送給丈夫的那個禮物--那封充滿革命情懷與情感的情書,每每展信細讀,那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都讓她刻骨銘心,永世難忘。
2018年4月17日,丈夫去世14年後,趙志珍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