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珍:17歲結婚,與上將楊成武相守66載,生育10個孩子

2020-12-25 大郭小申

1998年10月27日,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迎來了他的84歲生日,這一天,他的妻子帶著兒女們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而儉樸的生日宴會。

老將軍特別高興,兒孫環繞膝前,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

更巧的是,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98年11月28日,又是楊成武將軍和妻子的結婚60年紀念日。

50年金婚,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都是奢望,更何況60年呢。能攜手共度60年,此生太難得了,這得是多大的福氣啊。

楊成武將軍的妻子,更是高興的不行。

她與楊成武將軍商量決定,要為他們的60年結婚紀念日舉行一個紀念活動。為他們60年來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夫妻之情,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妻子很早就開始準備了。她要給丈夫送一件禮物,以表達自己對丈夫60年來如一日的尊重與摯愛之情。

但在選禮物的時候把她給難住了。到底要送給丈夫一件什麼樣的禮物才能表達自己對丈夫60年來的愛呢?

為了選禮物,她絞盡腦汁,終於她想到了要送給丈夫的禮物:信!

一封她珍藏了60年的信!

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這是60年前,楊成武將軍第一次寫給她的情書。

當時的她還是一位未滿18歲的花季少女。

這封情書她珍藏了60年,在戰爭年代無論槍林彈雨,飛機狂轟亂炸,不管轉移多少次,扔過多少東西,這封信她視若珍寶,緊隨其身,完好無損。

在紀念日當天,當她把這封信當做禮物遞到楊成武將軍手裡的時候,楊成武將軍打開一看瞬間愣住了,展信細讀,60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

「你還保存著!?」楊成武將軍既驚奇又詫異的問妻子。

「就是,還保存著。」妻子帶著幸福的笑容看著丈夫。

楊成武將軍都不敢想像妻子是如何完好無損的保存住這封信的。

60年走來,經歷了多少磨難?戰爭年代,一直在轉移作戰。和平年代,為了工作,又經常搬家。再加上十年「浩劫」時的抄家。

直到60年後,當這第一封情書遞到楊成武將軍的手裡時,看著被妻子保存的完好無損的信。他滿是感動。

但楊成武將軍畢竟是在抗日戰場上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大將軍。他寵辱不驚的性格在此時顯現出來,他看到這封信之後,一笑了之。

但很多人不知道,那一天,他的眼睛裡一直含著淚水。

楊成武將軍一生特別愛自己的妻子。

60年,彈指一揮間。

他感謝妻子的一路相隨。

他感謝妻子的不離不棄。

他感謝妻子讓他兒孫滿堂,擁有這常人不可比擬的天倫之樂。

而這封信的主人,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就是17歲結婚,與楊成武將軍患難與共,相濡以沫66年,先後為他生育了10個子女的趙志珍。

01

趙志珍,1921年11月3日出生於河北易縣西古縣村的一戶貧寒家庭。俗語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貧寒的她,從小就很懂事,為了減輕家裡的吃飯問題,很小的她就上山去撿柴,挖野菜,劈柴,摘棉花,地主秋收後, 她就去地主種的地裡拾紅薯,撿花生,瘦小的她每次都能拾好幾斤。

趙志珍10歲那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在中國大地上肆虐橫行。

到處是橫屍遍野,到處是顛沛流離,到處是家破人亡,到處是荒無人煙。

看著日本人的太陽旗,一個個在中國的土地上升起,猖狂的日軍肆無忌憚的站在城牆上,站在高樓建築上,舉手歡呼,以此來宣示他們的勝利。

同胞們在石碑上寫著「以血洗血」,以表示對日本人的憎恨。

日本人吹著喇叭,高頭大馬在中國的土地上高昂的抬著頭,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大跨步的向前進,如入無人之境。

他們那輕蔑無恥的微笑下,是對國民黨政府無能的最好展示,是對國民黨政府置千萬同胞的死活於不顧的最大諷刺,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的屈辱。

所有的有志青年走上街頭,站在高臺上演講,大聲疾呼,告訴同胞們,抗戰的時間來到了。

為了三千萬東北父老,為了四萬萬全國同胞,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在這最危亡的時候,同胞們團結一心,一致抗日。

誓死不當亡國奴,亡國奴還不如喪家犬。

1935年,日軍的鐵蹄進一步向關內伸來,他們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但國民黨政府卻熟視無睹,竟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這更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一致抵制。

1935年12月9日,轟動全國的「一二.九」運動,在北平爆發。

而此時已到北平念中學,同時已經是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的趙志珍就是這次「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中的一員。

12月8號她們接到秘密通知,說12月9號要遊行示威,提出要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他們在接到通知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的為遊行活動做旗子,寫標語。

但這次運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他們用水龍頭衝學生,大木棒打學生,造成很多人受傷。而趙志珍等一批進步青年不顧危險,冒著被打傷的危險,去把這些同學給救回來。

年僅14歲的趙志珍因受到反帝愛國熱情的影響和激勵,懷著一腔熱血,勇敢而堅定的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當中,從此開始了她一生的革命生涯。

02

1937年抗戰爆發後,已經是黨員的16歲的趙志珍,為了加入到和日寇殊死決戰的抗日陣營中,她義無反顧,歷經艱辛從北平回到了已經由八路軍築起抵禦侵略者鋼鐵銅牆的故鄉——冀西山區,當時在冀西山區抵禦日軍的八路軍隊伍是115師獨立團楊成武的部隊。

當時提到115師獨立團楊成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當時的楊成武只有23歲,但已經是老紅軍,老革命了。

他14歲參加閩西農民暴動,17歲擔任團政委,在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出生入死。

長徵中,楊成武率紅四團擔任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連闖4道封鎖線。

紅軍改編後任115師獨立獨立團團長。在平型關戰役中,楊成武更是大顯神威,指揮獨立團進行了「腰站阻擊戰」,擊斃日軍300餘人,有力的保障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

楊成武打仗喜歡使4樣武器,衝鋒鎗、駁殼槍、手槍、大刀片子。一道衝鋒陷陣,楊成武就會和戰士們一起手持大刀片子,向日軍猛砍,不敢說刀刀斃命,但手下絕對不留情。

趙志珍一到根據地就經常聽到關於團長楊成武的故事。這個年輕英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的指揮員很自然的就成為趙志珍心中最崇拜敬慕的英雄。

趙志珍和楊成武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們村子旁邊的天主教堂裡,當時楊成武在這裡開抗日動員大會,作為地方幹部的趙志珍也參加了這次大會。

當看到楊成武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早已被楊團長的英雄事跡聽的耳朵都磨繭子的趙志珍,對楊成武的印象非常好。

第二次見面是1937年底,在北京門頭溝平西齋堂。

當時楊成武已是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受聶榮臻委派,前往平西地區搞部隊整訓。

而這時已經是八路軍戰士的趙志珍等一批女工作隊成員也一起隨同前往。

當時楊成武的司令部就設在門頭溝的一個齋堂裡。齋堂分為東齋堂,西齋堂,楊成武在東齋堂,這些女同志在西齋堂。

由於兩個齋堂連著很近,相互之間見面就多。楊成武平時是一個很平易近人的人,尤其是對這些年紀不大的女八路軍隊員更是照顧有加。楊成武對女同志和有學問的人是非常尊重的。當他們遇到困難,楊成武都是竭盡全力的去幫助他們。

他會經常帶隊去女宿舍,看看她們有什麼所需,有什麼需要幫助。有時也會邀請這些女八路軍同志到司令部去做客。

在相處的過程中,聰明幹練的趙志珍深深的吸引住了楊成武。

趙志珍在與楊成武的相處中,她感到楊師長不僅會打仗,而且喜歡看書,有知識有文化。他對楊成武的崇拜之情更深一層。

但對於趙志珍來說,這種情感只是對英雄的崇敬,而不摻雜一點個人情感。

終於有一天,楊成武用了整整一夜,醞釀琢磨,終於下定決心要給趙志珍寫一一封兩頁紙的簡訊,也正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封情書:

子珍同志:我在很久的時候就想和你說一段私話,我們都是共產黨的幹部,我們的任務目的是一樣的,在以上等等的原因下,我今天向你有一個提議,我們親密地攜起手來,結成一個異性的朋友好吧,盼你給我一個答覆。

當趙志珍接到這一封信的時候,一下子就懵了,雖然他很崇拜楊成武將軍,但她從來沒有往這方面想過。因為,

第一,楊成武是師長,是領導,是上級,是首長,而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八路軍女戰士。

第二,在她的腦子裡,抗日高於一切,不想個人的事情。

第三,當時的她才17歲,從來沒有考慮過婚姻大事。

最終在工作隊團長和政治部主任的有力說服下:

1938年11月28日,17歲的趙志珍和24歲的楊成武結婚。

這兩個在戰爭烽火中相識的人,從此患難與共,相扶相依,相濡以沫的走過了66載的風雨歲月。

03

戰爭的殘酷,必然會導致聚少離多,有時一個命令下來就得馬上走,作為高級將領的楊成武更是這樣,緊張的環境,讓他時刻準備著。剛結婚時,楊成武的手槍時刻在枕頭下壓著。

1939年秋,楊成武奔赴前線,連續獲得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殲滅戰兩個殲滅戰的勝利,一舉殲滅日軍1500餘人,特別是在黃土嶺殲滅戰中一舉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更是受到了毛澤東的通電嘉獎,這是在抗戰中,死在戰場上的日軍最大的一個指揮官。

1939年11月,日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根據地開始瘋狂掃蕩,楊成武全身心投入的到指揮反掃蕩戰鬥當中。根本顧不上與此同時即將臨產第1個孩子的妻子。

當時,為了躲避日軍的掃蕩,即將臨產的趙志珍只能跟著部隊不停的轉移,由於路途顛簸,快到晚上的時候,突然肚子疼的不得了,羊水都破了。戰友們把她護送到就近的一個村子裡。就在這時,敵人馬上就要圍過來了。她又不得不忍著疼痛繼續轉移。直到敵人過去,又回到了這個村子。這時的趙志珍勞累加上疼痛,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偏偏在這時候又趕上難產,費了很大的勁,終於生了她和楊成武的第一個孩子,長女易生。

但敵人偏偏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生下孩子第三天,日軍又來掃蕩,但身體虛弱的趙志珍根本走不了路。當時也沒有擔架,戰友們就把門板拆下來,把她綁在上面,抬著她走。

就這樣綁在門板上的趙志珍懷抱著剛出生的孩子繼續轉移。

在轉移的路上,遇到敵機轟炸,趙志珍堅持讓老鄉把她們母女放下,讓老鄉們先走,免得被飛機炸死,做無謂的犧牲。但老鄉們堅決的要抬著她走。

見到楊成武的那一刻,經歷過生離死別場面的趙志珍再也忍不住了,她放聲大哭。

1940年,趙志珍跟隨楊成武來到了狼牙山。

狼牙山地勢險要,路徑複雜,是阻擊日軍的最好戰略要地。

在狼牙山,趙志珍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八路軍戰士的英勇。

1941年,日軍瘋狂的大掃蕩開始了,根據地的軍民不得不轉移到安全的地區。為了掩護三四萬軍民的轉移,五名戰士不怕犧牲,吸引近3千日軍徑直往狼牙山頂走。

他們靠著團裡支援的手榴彈和子彈,分散活動,節節抗擊,把敵人鬧得暈頭轉向。

子彈打光了,他們也絕不把從敵人那裡得來的槍再交給敵人,紛紛把槍砸碎,在彈盡糧絕下,他們英勇的跳下了懸崖。五位壯士僅有兩人倖存,一個葛振林,一個宋學義,當他們回到部隊之後,楊成武司令員激動的親自為他們頒獎,把勳章掛在他們胸前。

日軍瘋狂的大掃蕩,讓日夜指揮作戰的楊成武病倒了,患上了忽冷忽熱的瘧疾。

就在這時,有漢奸把楊成武的駐紮地告訴了日軍,日軍就派飛機來轟炸。

在這危急時刻,趙志珍抱著孩子,把楊成武一推,讓他趕快走,而趙志珍留下來吸引敵人。

在趙志珍看來,他和孩子是小,保住楊成武是大。

在趙志珍的決絕下,楊成武不得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她們母女。

楊成武一走,趙志珍就徹底放心了。在老鄉的幫助下,趙志珍也很快突出了重圍。

多年以後當趙志珍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她說:

楊成武是巖上青松一般的人,他值得我尊敬,為這樣的人,我樂於付出勞動,付出心血。甚至在我們二者必須捨棄一的時候,我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

04

1944年,抗戰開始轉入攻勢作戰。楊生武被任命為冀中軍區司令員繼續指揮戰鬥。開赴前線就意味著要與妻兒的離別。這對於十分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她,不得不說是一種心裡的痛。

在去往冀中的第一個夜晚,楊成武就著昏暗的馬燈記下了自己思念妻女的心理歷程:

趙志珍與孩子們送我到大門前,女兒易生繼續往前走,趙志珍卻兩手背著,似乎無主意的依傍在門牆上,兩眼不敢正視我的形影,在那種戀戀不捨的情況下,我們暫別了,我說你們回去吧,以後再見,祝你們好!趙志珍只說了一句話,路上要小心些,她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當時的心情是不可能說了,易生追著我送到土臺前,我說易生你回去呀,她一聽,一句話不說的大哭起來,年僅5歲的孩子,捨不得離開爸爸。不願分開,我當時鋼鐵一般硬的心看著她哭,而什麼話也說不下去了,我走了幾步又回頭望她,他仍然站在那土臺上哭著沒有回去。

像無數的女戰士一樣,趙志珍在戰爭年代承受了比男同志更多的磨難和艱辛,而一次次割捨骨肉親情也成了她心中永難平復的傷痛。

趙志珍從和楊成武結婚以後,連續生了4個女孩,但由於戰爭環境的惡劣和殘酷,4個孩子她基本上從來都沒有養過,全部是寄養到老鄉家裡。

之後他又生了第5個孩子,是個男孩,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楊成武的時候,楊成武特別的高興,但高興之餘,趙志珍瞬間又惆悵起來。戰爭讓她根本沒有條件帶孩子。在親自餵養了兩個月之後,她不得不再一次把孩子寄養到老鄉家裡。

沒想到沒過多久孩子就得了麻疹,病來的特別急,又沒有藥進行治療,很快這個孩子就夭折了。

趙志珍悲痛萬分,她感覺非常對不起楊成武,好不容易有個男孩,結果因為沒有照顧好而夭折。

當時她不想把這個消息告訴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楊成武怕擾亂了他的心。

當時有人就說還是告訴司令員為好。

於是,趙志珍就把孩子夭折的事發電報給了楊成武。

正在指揮作戰的楊成武看到電報後,壓抑住悲痛的心情,將電報一折放到兜裡,什麼也沒說,領著部隊繼續前進。

抗戰8年,殘酷的戰爭奪去了趙志珍4個親人,她的三個孩子和她的母親。

在這之後,趙志珍又生育5個兒女,加上戰爭年代生育的5個孩子,趙志珍前後共為楊成武生育了10個孩子。

晚年的趙志珍,每當想起戰爭年代夭折的三個孩子,他的心就是刀刺的一般。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志珍也慢慢的放下了,她曾說過抗日戰爭犧牲了多少人?長徵犧牲了多少人?在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他們同樣失去了親人,失去了自己的骨肉,他們做出了巨大割捨與犧牲,換來了革命事業最終的勝利。

1955年,楊成武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楊成武沒有忘記妻子的深情厚誼,他特意為趙志珍寫了一首詩:

風風雨雨幾十年。海枯石爛意志堅。居家操勞人人贊。輔佐大事吾內賢。

趙志珍說自己做的很不夠,她很慚愧,這些都是她應該做的。

05

2004年2月14號17:35,楊成武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在楊成武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趙志珍滿頭白髮,在兒女的攙扶下,她悲痛萬分的來到丈夫遺體前。她伸出了右手撫摸著丈夫的臉頰,這時的她再也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起來。她俯到丈夫面前含淚說道:「我們會繼承你的遺志。」,然後再也說不出話來。

她用自己的臉頰緊貼丈夫的額頭,然後痛哭著親吻了一下丈夫的額頭,兒女們怕母親傷心過度,攙起了趙志珍,但不忍與丈夫分別的她,再一次俯下身去深情的吻了丈夫的額頭。這一吻,她的嘴唇久久沒有抬起。她知道,從此之後,她再也見不到自己最摯愛的丈夫了。

她用臉頰緊貼丈夫的額頭,久久不忍離去。兒女環繞在她的身邊,看著悲傷的母親,一個個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當水晶棺抬起的那一刻,看著丈夫的遺體緩緩被抬出靈堂。在兒女攙扶下的拄著拐杖的滿頭白髮的趙志珍緊隨其後,一步一趨,滿含熱淚,悲痛萬分。

晚年的趙志珍,經常打開她在丈夫84歲生日時,送給丈夫的那個禮物--那封充滿革命情懷與情感的情書,每每展信細讀,那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都讓她刻骨銘心,永世難忘。

2018年4月17日,丈夫去世14年後,趙志珍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98歲。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楊成武:寫情書弄錯對方名字,情投意合成就美滿婚姻
    楊成武,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創建新中國做出了重大貢獻,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並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將軍足智多謀、屢建奇功,在軍事理論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人這樣評價他:「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善戰又能文,一代名將軍」。
  • 他官至國民黨二級上將,娶17歲的美妻,起義後仍能掌管一省
    在國民黨將領之中,有不少寵妻的將領,其中比較典型的是何應欽,其妻身患癌症不能生育,何應欽對妻子不離不棄,除了何應欽之外還有另一個寵妻的將領,此人叫程潛,是國民黨一級上將。程潛在國民黨之中資格很老,他是湖南醴陵官莊人,還是清末的秀才,1900年,18歲的程潛進入長沙嶽麓書院求學,受進步思想的影響他決定投筆從戎,190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湖南武備學堂。進入武備學堂之後,由於成績優異,在第二年程潛就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前往日本對程潛的人生軌跡有很大的影響,在日本他結識了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志士,這些國民黨的元老成了他的好友。
  • 上將楊成武:25歲軍分區司令,連環計誘出日軍名將之花一炮擊斃
    包括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李公僕先生在內的一批大後方名人為此親自奔赴晉察冀根據地,要求一見那位擊斃了「名將之花」的八路軍指揮員,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此特地將1分區指揮員楊成武從一線召回。當時年25歲的楊成武出現在眾人面前時,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大家還是被年輕的楊成武驚呆了。李公僕先生見楊成武眉清目秀,英武逼人,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好一個白袍小將!」
  • 享譽我軍的三楊:楊得志、楊勇、楊成武
    楊勇(左)、楊成武(中)、楊成武楊得志(1911.1.3—1994.10.25),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南陽橋,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楊成武上將楊成武在長徵途中是紅1軍團2師4團政委,兩任團長則是名將耿飈和黃開湘。在湘江之戰中,楊成武腿部中彈,幾乎截肢。
  • 女孩17歲時收養第1個孩子,如今為照顧兩個養子30歲仍沒結婚
    雖然生活中大多數女性都喜歡孩子,但是很少有人會在自己未成年的時候決定收養孩子,尤其是知道收養孩子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婚姻。據越南媒體8月13日報導,Nguyen Thi Truc今年30歲,來自越南昆嵩省。她出生在貧困家庭,中學沒畢業就輟學打工。17歲那年,Nguyen收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在24歲時又收養了一個相同遭遇的孩子。
  • 順治帝僅活了24歲,一生獨愛董鄂妃,為什麼能生下17個孩子?
    對於清朝晚期的皇帝們來說,最頭疼的事情除了國事就是「生育子嗣」。很多人認為,清末的皇帝普遍比較短命,所以沒能生下孩子。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清早期的一位「短命」皇帝——順治帝,他僅僅活到了24歲,一生唯獨愛著董鄂妃,為什麼他卻能生下17個孩子呢?
  • 55年授銜57位上將名單
    其中將軍軍銜參照蘇聯軍隊的軍銜等級,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4級。  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10人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上將以姓氏筆劃為序,55人分別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甘泗淇、葉飛、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楊勇、楊成武、楊至成、楊得志、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克農、李志民、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渠、陳再道、陳伯鈞、陳奇涵 陳明仁、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嶽、肖華、蕭克、黃永勝、
  • 女人一輩子不結婚,老了會怎樣?66歲單身女人含淚相告,句句戳心
    隨著人們對婚姻和愛情觀念的不斷變化,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為各種不同原因選擇單身獨居,從不結婚。那麼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會後悔沒有結婚而孤獨終老嗎?聽聽這位66歲獨居的女人的懺悔。01. 第一次戀愛未果,致使我今生不嫁今年我已經66歲,至今尚未結婚,也不想結婚。
  • 韓國成世界第一個「零生育率」國家,流行不戀愛、不結婚、不生育
    ,於是選擇不婚不育導致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零生育的國家。在2018年的時候,韓國的生育率僅為0.98,也就是說所有的韓國女人,一年都沒有生育一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的標準應該維持在2.1左右才是正常的,才能夠維持正常的人口更新換代,否則將會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 36歲剩男的後知後覺: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才知道,早結婚有多重要
    02,鄰居王坤今年三十六歲,前段時間經親戚介紹加了一個女孩的微信,本想著這是個脫單的好機會,可沒想到對方在得知他的年齡之後就直接拉黑了他。女孩非常直白的對他說道:「你年齡有些大了,我們真的不適合,就算我不介意你的年齡,我也不能不替以後的孩子著想,你已經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對下一代是有很大影響的,我不能不考慮你的生育問題。」女孩在一家大醫院做護士,所以關於這些她是最為了解的,女孩表示自己之所以想結婚,就是為了要一個孩子。
  • 官至一級上將,妻子不能生育他也不納妾,還為妻子端屎倒尿
    無數人都嚮往美好的愛情,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官位顯要者,美好的愛情總是令人羨慕,今天筆者要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一級上將何應欽,以及他的妻子王文湘。
  • 78歲越南歌手娶了4個妻子生育14個孩子現在還在撈金
    78歲越南歌手娶了4個妻子生育14個孩子現在還在撈金著名的越南歌手制靈,一生娶了4個妻子生育14個孩子過去很多人說,越南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越南的女人地位極其低下。他一生中娶了4個妻子,生了14個孩子,不過他的4個妻子不是同一時間娶回的,也不是同一時間做他的妻子。2020年11月21日,越南媒體再次對這位78歲的老歌手身體狀況和婚姻史進行了報導。目前,他是從加拿大回家撈金,雖已78歲,身體健康,其與現任妻子非常恩愛,妻子是一個賢內助,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 成都「最美袖珍女」結婚了,30歲長得像10歲,婚後生活讓人擔憂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小時候看電視,覺得白雪公主的七個小矮人就是童話中的人物,長大後在知道在生活中,也有一種人,從小就比較瘦小,而且成年以後也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
  • 英國一家庭有17個孩子 一天就能消耗8500毫升牛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廣網」6月20日報導,英國一個有17個孩子的家庭,一天就要喝掉8500毫升的牛奶。據悉,瑞得福一家住在英國蘭開夏一棟有10間臥室的大房子裡,先生瑞得福今年45歲,在鎮上開了家麵包店。瑞得福太太14歲懷孕後堅持把孩子生下來,3年後兩人結婚。
  • 英國33歲女子當外婆 看他國法定結婚年齡
    33歲就當外婆實在驚呆眾人,在中國有很多30多歲女性還沒有結婚,而她竟然當了外婆。15歲就生子,難道他們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是10歲!亦或者母女兩人都是未婚生子?9歲呀~很多孩子還在玩泥巴,伊朗的孩子就可以結婚了~世界主要國家法定結婚年齡如下:伊朗:9歲;荷蘭:12歲;俄羅:14歲;法國:15歲;英國:16歲;菲律賓:16歲;韓國:16歲;日本:男18歲、女16歲;巴西:16歲;中國香港:16歲;
  • 17歲女子嫁給54歲將軍,33年生16個孩子,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公墓
    在國家解放前,那段戰火硝煙的年代,卻也有這樣一對伴侶,丈夫比妻子大37歲,結婚時妻子年僅17歲,而丈夫則年近花甲,兩人婚後相敬如賓,共同孕育16個孩子,活下來的只有6個女兒。這對革命伴侶究竟誰,他們是否將這份超越歲月的婚姻進行到底呢?
  • 91年,30歲沒結婚沒孩子,房價!我特麼「謝謝」你
    原創 | UJ大叔作者 | UJ大叔編輯 | UJ大叔最近幾年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的人數越來越多,不誇張的說10個有6~7個。簡單說就是,女性一生平均生育數量,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標之一。一個正常國家的總和生育率為2.1,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達到正常世代更替,而中國到目前為止已經降至1.4~1.5。
  • 不想結婚生孩子?韓國計劃每月發30萬韓元鼓勵生育
    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
  • 劉嘉玲曬舊照,慶祝結婚10周年,網友:祝福,但沒有孩子可惜了!
    7月21日,是劉嘉玲和梁朝偉結婚10周年的日子。劉嘉玲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張與梁朝偉的結婚紀念照片,並配文說:Happy 10th Wedding Anniversary!」10年前,2008年7月21日,劉嘉玲和梁朝偉,在南亞小國不丹舉行了婚禮。這場婚禮,堪稱明星婚禮的典範,婚禮被曝光的極少,保密性非常高,很多媒體幾乎都沒有一張照片。原來這是因為,去不丹的旅行難度極高,而且費用極其昂貴,再加上梁朝偉和劉嘉玲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很難有香港狗仔隊能到婚禮現場去跟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