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宋開禧二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徵服戰爭,徵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1227年)在徵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窩闊臺汗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於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徵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稱「貴由汗」。貴由是前任大汗孛兒只斤·窩闊臺的長子,母為乃馬真後。他早年參加徵伐金朝,俘虜了其親王。又曾經和拔都西徵歐洲。1246年通過忽裡臺大會即位,1247年吐蕃歸附蒙古帝國,翌年貴由死亡,汗位轉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貴由廟號為定宗,諡號簡平皇帝。
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
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徵,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徵西亞諸國。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
央忽必烈汗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帝國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大汗,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鬥爭中獲勝,但西方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他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蒙古本土。
烏力吉圖鐵穆爾汗
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鐵穆爾(1265年-1307年),元朝第二代皇帝。蒙古語稱完澤篤皇帝。元世祖孫、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後,他於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寶,總兵鎮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對外戰爭,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鈔幣貶值。曾發兵徵討八百媳婦(在今泰國北部),引起雲、貴地區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魯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漸衰敗。死後諡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