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閏年#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在民間又被稱為陰曆,很多節日都是根據農曆來制定的。比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重大節日都是農曆。
農曆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回歸年為年的長度。所以,農曆是以陰曆為基礎,融合陽曆而成的曆法,成為陰曆並不正確,準確的說法是陰陽曆。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疑問,為什麼農曆中每隔兩三年會突然多出一個閏月?會出現一年十三個月的情況。還有就是為什麼春節會在1月和2月之間無規律的變動?
為什麼農曆會有這種情況呢?農曆月份按照月亮運行的規律設置的,但是年確實參考的太陽運行規律。農曆大月為三十天,小月為二十九天,也就是朔望月的長度,但是回歸年的長度大概為365天。
問題出現了,農曆一年12個月共354天,而回歸年為365天,一年就差不多相差了十天左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那十來年之後,農曆的新年就要在夏天度過了。
所以,為了協調陰曆年與陽曆年之間的天數。是兩者大體對應,農曆採用了設置閏月的方式。
現行農曆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會設置一個閏月,那一年將會有十三個月,比如今年就是閏四月,也就是今年農曆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四月。
每次置閏的那一年,春節的時期就會完後推遲一段時間,大概在2月中旬,而後幾年裡,每年提前十天左右,等到1月中下旬時,又會是一個新的閏月,所以春節就會在1月和2月間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