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類節目熱潮背後能看到什麼?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近日,吳鎮宇怒斥湖南衛視對費曼受傷一事不負責任的態度,再次把親子類節目推上風口浪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風波未過,第三季已經開始緊鑼密鼓開始拍攝,而同樣關注度頗高的親子類節目《爸爸回來了》已經開播。在這股親子類娛樂節目熱潮的背後,我們能看到什麼?又可以收穫些什麼?

  和以往一樣,一個相親節目火了,全國的電視螢屏都在忙著「相親」;一檔選秀節目火了,馬上出來十幾個類似節目開始選秀;自《爸爸去哪兒》爆棚的人氣吹響了親子類節目的衝鋒號角,有24檔親子類節目先後出現。但是親子關係不是一昧的被觀眾拿來消費的。幾歲的小孩子也是無辜的,節目組也不應該為了追求利益,不對小孩子的安全負責。在看親子類節目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看後樂一下而已,從這些明星親子當中看到的更多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影子,引起我們對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深思。

  從前的中國家庭,老一代的爸爸當道,通常是人在場,卻不在孩子教育的現場,更不在情感現場,孩子多半是以放養的方式長大。現在的中國家庭,新一代爸爸上場了,索性連人也不在場了。狂飆突進的時代,爸爸們都在忙,早出晚歸,兩頭和孩子不照面,正常的工作之外,還有加班和應酬,尤其是應酬,已經成了和孩子搶爸爸的最強大力量。我們所擁有的,也是節目裡那些孩子擁有的,是一個個忙到無暇顧及和孩子有很多溝通的的爸爸,電視節目通過對爸爸們瑕疵的放大,喚出我們對自己是否正確處理好了和父母或者是孩子間關係的拷問。

  看到鏡頭下明星親子們日常的互動,我們也常常能想起自己小時候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我想看這類節目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更多的是內心深處對缺失的親密的親子關係的渴望。

  看這些節目的時候,也能更深地體會到父母把我們培養長大的艱辛不易,也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也許很多父母不善言語,無法表達出他們對我們的關切,但是父母對我們深厚的愛是無可置疑的。在節目裡,吳鎮宇對費曼的教育十分嚴格,可謂是一位嚴父的象徵,可是在事發一年之後,想起兒子的受傷事件無人負責,這位嚴父也會氣到怒摔話筒。父母對我們的愛的表現方式可能各不相同,但卻都有一顆拼盡全力保護我們的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趁父母還健在,多多和父母溝通,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儘儘孝道,是我們看完節目深思過後應該做的事情。我相信,多多表達對父母的愛,多為父母做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不會讓以後的自己感到遺憾。(中國臺灣網網友:邸澤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盤點這些年的親子類節目,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上榜
    這些年各類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有各種綜藝節目,音樂的、出去旅遊的、最重要的是親子類的節目。親子類節目非常多,而且非常受觀眾們的喜歡,很多萌娃在親子節目裡被觀眾喜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的親子類節目,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上榜。
  • 親子類節目扎堆螢屏 被批內容雷同原創力不足
    [導讀]親子類節目扎堆螢屏,因其節目風格健康向上,收視率較高,製作成本又較低。但24檔親子類節目相繼播出,這些節目形式和內容大同小異,暴露了綜藝節目原創力不足、節目類型匱乏的問題。隨著《爸爸去哪兒》熱播,親子類節目已成螢屏熱點,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至少有24檔親子類節目已經備案,衛視即將出現親子類節目井噴現象。儘管收視率很高,口碑也不錯,但還是有專家和網友指出,親子類節目扎堆現象再次暴露了原創綜藝節目匱乏問題。10月27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家衛視以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主任張跣。
  • 親子類節目由「臺綜」轉戰「網綜」,深層次創新將成節目未來發展方向
    2015年親子類節目熱度依舊,全年20個親子類節目播出將近350期節目,原創的親子類節目達到了15個,將親子類節目逐漸推到政策「風口」。縱觀近些年電視螢屏上播出的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無外乎圍繞著「親」、「子」、在哪裡「秀」、如何「秀」及「秀」什麼這幾個元素在創新和演變。
  • 評《虎媽貓爸》:引發親子教育反思熱潮
    評《虎媽貓爸》:引發親子教育反思熱潮 2015-05-27 11:27:43該劇收官當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虎媽貓爸》在獲得與會專家點讚同時,也引發社會各界的共鳴與熱議,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親子教育反思熱潮。有觀眾評價,《虎媽貓爸》所表達的內容及引起的教育反思,遠超國內同類電視劇,特別是將教育現實原汁原味搬到電視劇中,讓觀眾與劇中家長和孩子共同思考、一起成長。
  • 文化類節目要井噴? 優酷《圓桌派》引領潮流
    中國古代就講詩教,詩能讓人溫柔敦厚,背後有一個從審美導向引入到價值導向這樣一個基本的判斷。中國傳統社會自六經之一的《詩經》以來,孔子時代就拿《詩經》來教育學生。有內在道理。  「所以,如果因為這個浪潮而把詩詞教育引入教育體系,或者加大這個比重,我個人是樂見其成的。」蒙曼說。
  • 親子節目本周末扎堆開播 綜藝節目進拼爹時代?
    昨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和青海衛視《老爸老媽看我的》兩檔親子類節目在長沙舉行發布會,宣告新節目即將開播;明日,陝西衛視也將為第四季度親子節目《好爸爸壞爸爸》舉行發布會,三檔親子類節目扎堆開播,是否預示綜藝節目進入星二代「拼爹」時代?
  • 周治平鍾愛親子類綜藝節目 欲創作新作回饋樂迷
    臺灣資深唱作人、歌手周治平  搜狐娛樂訊 近日,臺灣資深唱作人、歌手周治平被爆父愛泛濫,尤其喜愛收看內地「親子類」綜藝節目。  周治平平日生活簡單,除了演出之外,經常在家收看電視綜藝節目。最近在內地火爆的「親子類」綜藝節目,尤其令他喜愛。生活中,他成為父親已經有些年。或許是有切身的體會,像《爸爸去哪兒》這類的節目中,明星爸爸們帶著自家心肝寶貝玩耍的一幕幕,才特別令他感慨。感動縈繞心田的時刻,靈感也突然來敲心靈之門,他甚至準備創作相關新作奉獻給多年來痴愛他的樂迷。
  • 文化類節目要井噴? 優酷《圓桌派》引領潮流
    中國古代就講詩教,詩能讓人溫柔敦厚,背後有一個從審美導向引入到價值導向這樣一個基本的判斷。中國傳統社會自六經之一的《詩經》以來,孔子時代就拿《詩經》來教育學生。有內在道理。  「所以,如果因為這個浪潮而把詩詞教育引入教育體系,或者加大這個比重,我個人是樂見其成的。」蒙曼說。
  • 探析《爸爸回來了》節目的受眾心理
    摘 要:2014年4月浙江衛視推出了大型明星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回來了》,此節目一經播出就有了較高的收視率,同時也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追捧。這檔節目取得不俗成績的背後,是對電視受眾心理準確的把握。本文主要是對該節目的受眾心理進行分析。
  • 親子類的節目想起了爸爸去哪兒的第一季萌娃
    當時播出後,有太多的明星都後悔沒有參加爸爸去哪兒,畢竟在當時在國內還沒有親子類去旅遊的節目,即使這個節目也是模仿韓國綜藝節目爸爸帶我去哪兒,在國內第一季播出後,火的一塌糊塗。第一季的萌娃,最吸引人的就是林志穎的兒子KIMI了吧!畢竟林志穎是多少女生中的偶像,他帶著KIMI去上綜藝節目,太期待了,而小小志奶身奶氣的臺灣腔,更是甜甜的吸引小姐姐小哥哥們去喜歡。
  • 《媽媽是超人》這樣的親子類綜藝節目能夠爆紅,其原因無非有三
    近年娛樂圈突然興起了一股綜藝熱,在這種浪潮的推動之下,一大波綜藝節目便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出來,而在這些眼花繚亂的綜藝節目當中,又以《跑男》《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這三檔真人秀節目最負盛名,也最具影響力,而隨著觀眾們的審美疲勞越發嚴重,《跑男》和《極限挑戰》這兩檔王牌綜藝節目的口碑也似乎在不斷走低
  • 網綜新標準:少兒親子類節目15條細則,家長們知道幾條?
    昨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發出了關於綜藝節目內容相關審核標準的細則。其中包括了關於少兒親子類節目的相關規定,目的為了淨化網絡環境,提升網絡節目的整體質量,共94條細則裡有15條涉及到未成年人,家長了解幾條?
  • 一檔全新親子美食類節目即將開播
    一檔全新親子美食類節目即將開播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9-04-1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
  • 2017好看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有哪些 盤點好看的音樂類綜藝節目
    《中國好歌曲》  2014年1月,CCTV-3推出《中國好歌曲》節目,成為音樂類綜藝節目裡的一股清流。《中國好歌曲》由《中國好聲音》原班人馬打造,其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國內首檔聚焦於「造曲」,而非「造星」的歌唱真人秀節目。  在《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中,霍尊的一首《卷珠簾》令人印象深刻。
  • 金鷹卡通推明星親子闖關真人秀《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logo  搜狐娛樂訊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引發全國性親子話題討論熱潮,而收官在即的節目也刺激著國內電視媒體對親子節目的熱捧,日前在湖南廣電2014的節目推介會上就鮮明的顯示出電視湘軍對親子話題的深挖興趣:不但將於寒假重新開播全新的《變形計》第七季,由金鷹卡通衛視製作的少兒節目《麥咭麥咭紅》也將於周一至周五登陸湖南衛視的下午5點檔,昨日有知情人微博透露,專注兒童節目的金鷹卡通也將試水明星親子闖關真人秀,寒假期間攜手日本NTV聯合推出大型季播真人秀,暫定名《瘋狂的石頭》
  • 近些年本土文化類綜藝節目大熱,這個領域的火爆說明了什麼?
    一直以來,像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等這些地方衛視的一系列娛樂明星類綜藝節目霸佔了觀眾的視線,比如《我們來了》、《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我們相愛吧》、《極限挑戰》……這些綜藝節目因為娛樂性強、聚集了一大批流量擔當,所以播出的時候總是能佔據熱搜榜。
  • 戶外親子真人秀節目發展策略研究
    摘 要:湖南衛視推出的大型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節目開創中國電視史同類節目收視率的高峰。如何策劃、編排、製作本土版的戶外親子真人秀節目,滿足當地觀眾對此類節目的收看需求?寶貝》每期節目以四、五對父子的生活體驗為線索,採用紀實手法記錄下兩天一夜的時間裡孩子們的種種表現,再現了孩子在面對欄目組設置的一系列挑戰時表現出的真實、有趣的童真;也讓一同陪伴的父親們從這些遊戲環節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體察到自身在親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發揮了節目寓教於樂的功能。 一、《加油!
  • 「最難做的親子節目」《星星知我心》 明星做臨時父母
    本以為自己是「孩子王」的鬼鬼吳映潔也遭遇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挫敗,「本來看其他的親子類節目,以為照顧孩子是多麼溫馨多麼甜蜜的事情,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她就哭,我簡直是快崩潰了」。  本以為自己「年長」更有經驗的瞿穎和「有照顧孩子經驗」的平安,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  節目總導演馮軍坦言:和《人生第一次》相比,這真的太難做的節目了。
  • 淺析文化類電視節目走紅現象
    關鍵詞:文化類電視節目;走紅;傳播機制;創新路徑 中國是一個傳統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近年來的西學衝擊日漸衰微,中華民族傳統的詩詞歌賦獨領風騷,佔據著人們的關注重心。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價值不可磨滅,與現代傳媒結合的中華文化,引起了全社會學習中華古詩詞、歷史、語言的熱潮,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對於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 廣東現周六周日親子遊熱潮,文化與體驗類產品最受家長歡迎
    2020年旅遊產業與產品均在全面重構,過去的參團遊、公司企業遊已經慢慢變成了家庭遊、親子遊,遊客的出遊習慣也從過去的「低頻次、高消費、長途遊」變為「高頻次、低消費、周邊遊」,家庭親子遊成為主流。國慶假期過後,廣東正式入秋,秋高氣爽,氣溫宜人,適合出遊,許多景區與文化場館出現了親子遊熱潮,文化類的產品最受家長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