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醫藥和豪森醫藥,這兩家中國醫藥(百強企業同處江蘇連雲港,上市多年使得孫飄揚的恆瑞醫藥在當地幾乎無人不曉,略顯低調的豪森醫藥近幾年飛速發展,其掌門人鍾慧娟另外一個身份,是孫飄揚的妻子。
夫妻雙方同是一個行業領軍企業的負責人,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多年前的MBO使得孫飄揚成為富人榜的常客,截至2012年底,其個人財富約為81.18億元。厚積薄發的豪森醫藥在鍾慧娟的領導下大有趕超恆瑞醫藥之勢,正在謀劃的豪森香港上市,或將使鍾慧娟的個人財富井噴。而近來業界流傳的分家傳言,亦令二人財富走向備受關注。
藥界夫妻店
孫飄揚控制的恆瑞醫藥,前身是連雲港製藥廠,孫飄揚曾任該廠技術員。1990年,他出任廠長,帶領這家作坊式小廠在1991至1996年間開發了20餘個新產品,1996年銷售收入突破億元。1997年其改組為恆瑞醫藥。如今,恆瑞的抗腫瘤藥銷量連續七年在國內排名第一,市場份額超過12%。
順風順水的恆瑞醫藥在2000年上市。上市公告顯示,其當時的控股股東連雲港恆瑞集團為國企,彼時擔任該集團總經理和董事長的孫飄揚,並沒有出現在股東列表裡。2003年,恆瑞醫藥啟動股改,到2006年股改完成時,孫飄揚已通過MBO方式實現「國退民進」,恆瑞醫藥的控股股東變成了連雲港天宇投資,而孫飄揚則是後者的實際控制人。轉變之間,孫飄揚身家暴漲,且成為恆瑞醫藥的第一大股東。
或許正由於孫飄揚遲遲未能控制恆瑞,1995年,合資的豪森醫藥誕生了,有報導稱,其港資股東為香港人陳俊達。次年,孫飄揚的妻子、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擔任化學老師的鐘慧娟,辭職下海,開始擔當豪森領導者的角色,從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做到董事長和總裁。
鍾慧娟幹練務實、作風低調,在她的帶領下,豪森醫藥逐漸成為醫藥行業的一匹黑馬。其第一個拳頭產品、抗生素藥物「美豐」1997年4月投放市場,當年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2003年,豪森醫藥進入了「全國醫藥百強企業」行列。如今的豪森醫藥,主要從事抗生素、抗腫瘤、消化道、內分泌及精神類等五大類藥品的研發生產,是中國最大的抗腫瘤和精神類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大躍進式發展的豪森醫藥,大有追趕上恆瑞醫藥之勢。在2006年第一屆中國製藥工業百強榜中,恆瑞醫藥排名35,豪森醫藥旗下的豪森藥業排名69。在2012年的榜單上,恆瑞醫藥和豪森藥業的排名分別為第23位和第28位。具體到收入上,2011年,恆瑞醫藥的營收為45.5億元,豪森醫藥則超過35億元,跟上市多年的恆瑞醫藥相比已不遑多讓。
影子公司會否終結
孫飄揚的恆瑞醫藥和鍾慧娟的豪森醫藥,不僅由同一家人執掌,其業務線的重合度也相當高,尤其在抗腫瘤藥領域。由於成長迅速,二者同為跨國藥企的「眼中釘」,與其有多起官司。豪森旗下的澤菲和歐蘭寧,曾被美國禮來公司訴侵權。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則曾以侵犯其產品原料合成工藝專利為由,將恆瑞醫藥告上公堂。
這兩家規模已相差不大的「夫妻店」,由於產品同質化非常明顯,被外界指責「穿一條褲子」經營的模式已有多年。在業界,豪森醫藥被稱為恆瑞醫藥的影子公司,二者經常並肩作戰。雖然雙方對此都予以否認,但據稱,兩家企業在藥品批文、產品研發、銷售渠道上「不分彼此」的情況已多次出現。
一個例證是,2012年11月,孫飄揚稱,公司旗下新藥西帕替尼和海那替尼兩藥品由於客觀原因開發中止。而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信息顯示,該兩項藥品分別於2010年11月和2010年6月獲臨床批件,而申報企業均為豪森藥業。有傳言稱,恆瑞此次臨床批文的叫停,或與二人婚姻觸礁有關。
2008年孫飄揚曾公開表示,豪森醫藥會被併購到恆瑞醫藥旗下,不過此事遲遲沒有下文。隨著豪森醫藥近幾年的迅猛發展,恆瑞併購豪森一事在外界看來已經幾乎不可能,有傳聞稱,豪森醫藥打算在香港單獨上市。假設豪森此舉成行,鍾慧娟名下的財富,或將超越孫飄揚。成為公眾公司後,孫氏夫婦的雙簧能否繼續上演,豪森與恆瑞會否徹底分道而行,值得關注。(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