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慶雲寺(廣東省肇慶市)
慶雲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位於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四周峰巒環抱,如瓣瓣蓮花,被冠上「蓮花寇」的美稱,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素有「禪、淨、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裡香火歷久不衰。兩年後,棲壑大師應邀到蓮花庵當住待,並隨即大興土木,把緩坡削成七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可見規模之宏大。
2、六祖寺
六祖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四會貞山風景旅遊區內,原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歷史。於清嘉慶十四年重修時,六祖寺的建築面積為60000多平方米,灰沙春牆杉木瓦結構。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別由大門、前殿、後殿及左右輔以的廂房、廊廡及小巷構成一體。寺廟四面環山,山勢峻俏,景色宜人。與六祖惠能寺相鄰的山間,還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等與六祖惠能當年行跡有關的地名和山名。
3、白雲寺(廣東省肇慶市)
白雲寺又稱「龍興寺」,或「鼎湖古寺」,俗稱老鼎。該寺始建於初唐,為禪宗六祖唐大鑑祖師高弟子智常禪師創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高僧鑑真和尚偕日僧榮睿第五次東渡受挫,輾轉至此,榮睿積勞成疾,圓寂於白雲寺。寺內還懸有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住持森本長老為白雲寺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木雕對聯,供人共賞。
4、彼岸寺(廣東省肇慶市)
彼岸寺是肇慶市鼎湖區唯一經宗教管理部門批准擁有僧尼和信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寺廟,原名「彼峰寺」,又名「彼岸庵」是鼎湖及山慶雲寺一分院,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此寺鼎盛時期有僧尼十餘人,信眾遍及肇慶,南番順,港澳,南洋等地。彼岸於1998年1月重建,並在1999年1月17日舉行了三寶佛升座慶典。現寺內供奉有三寶佛,蓮花觀音,地藏以及韋馱菩薩,彌勒佛等。
5、慈雲寺(廣東省肇慶市)
慈雲寺,座落在廣東肇慶鼎湖北嶺山脈東部,蓮花鎮葫蘆山風景區內,慈雲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迄今400餘年,與鼎湖山的白雲寺、慶雲寺同是一脈所承,一氣相通,為嶺南名剎之一。全國叫慈雲寺的寺廟很多,有名的也不少,然而,一般人對肇慶慈雲寺卻知之甚少。說起肇慶的鼎湖山,路人皆知,不過,不為人知的是,慈雲寺還是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招提」兩個字對一般人來說還有些陌生,它們還跟佛教梵文有關。
6、護龍祖廟
護龍祖廟位於肇慶市端州區黃崗鎮前村,始建於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樹懷抱,環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過,廟前遠眺,田園秀色一覽無遺。廟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積136平方米,大門上方鑲嵌楷書「護龍祖廟」石匾,前後殿為硬山頂,面寬進深均三間,建築物前設「低頭牽」,抬梁與穿十混合式梁架結構,兩殿之間以平面方形的卷棚頂廟亭相連,亭兩側空地邊緣,還用矮牆連貫前殿與後殿,使之渾然一體。該廟是肇慶市端州區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廟宇。1984年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7、善慶寺(廣東省肇慶市)
肇慶市善慶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九峰山。善慶寺當時用地約三十多畝,寺院格式:門前有廣場,門口屏風裡的天王殿,兩邊有耳房,有閃廊,中心小天井、正中大雄寶殿,殿後有迴廊、天井、三聖殿、前進耳房有門口外出通道走廊,直通後面的禪房、齋堂,通道的邊上有觀音殿、鐘鼓樓,外邊有一大果園,園內建有一間記禮祠,供安放先人骸骨之用,下面有地藏殿、放生池,外有雜物房,果樹園。
8、寶林寺(廣東省肇慶市)
寶林寺位於四會市貞山街道柑欖村委會上寨村西。該寺祀阮公佛,始建於北宋熙寧四年(1071),初名眾緣寺,明崇禎年間(1628~1644)改名為寶林古寺。該寺佔地面積1134平方米,分山門、前殿、正殿和後殿,深四進,左右兩側輔以廂房、小巷及前後小門等,互相連成一體。主建築為硬山頂結構,出簷平緩,形制古樸,在二、三進院落中建有仿宋代特點的「承露」,建築特點最為奇異。從1988年起該寺經多次維修,新建了圍牆及牌坊。
9、憩庵
在鼎湖,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憩庵,因庵堂與翠竹相輝映而聞名。「憩庵環翠」曾是清朝時期鼎湖十景之一,坐落在坑口辦事處羅隱居委會昌賢村內。憩庵又稱鼎湖下院,據傳鼎湖山白雲寺初創時,香客經西江到達羅隱湧口,白雲寺僧人於村內建庵供香客歇息,故名「憩庵」。民國十二年(1923年)7月下旬,孫中山由廣州乘船到鼎湖山時曾在憩庵小歇,因此,在重修憩庵時,也一併修繕了孫中山先生碑亭。
10、躍龍庵(廣東省肇慶市)
躍龍庵又稱其觀音廟,位於廣東鼎湖山西坑的老龍潭北側。躍龍庵始建於唐代,為當時山內外三十六招提之一。躍龍庵原為磚木結構,單簷硬山頂。建國後尚保存完整,「文化大革命」時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重修,桁條、簷桷換上混凝土預製件。躍龍庵分前後兩列建築物:後列中間為正殿,兩側各有偏殿兩間;前列中為韋陀殿,兩側為廂房和廚房。庵內原供奉的佛像於「文革」中被毀,1981年起,正殿供奉石雕觀音大士像一尊。庵前古樹雞蛋花數株,蒼勁挺拔。1999年至2001年,三年間僧眾對兩座寺庵分期進行全面修葺,修舊如舊,按原樣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