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承載幾代人記憶的汫洲青石街

2021-02-14 汫洲社區

(僅剩不多的街路石)

舊時漁巷一式的青油麻石,取自於盛產青石的瀛洲紅山。熠熠發光的青石,承載了千百年來漁民的生活和記憶。所有的青石,沒有一塊是規則的,因此數也數不清。經常有無事人在青石街上溜達,瀛洲人因稱無事人為「在數街路石」。據說八十年代很多瀛洲數街路石的青年人,有一段時間,不知怎麼的,就數出很多詩詞來,這說明閒暇與文學的關係。徐志摩也是個數街路石的傢伙,他這樣寫雨巷和青石街,他對陸小曼說:「我愛你,恨不得立刻跟你死去。。。輕輕的穿過那雨巷,看雨巷中零落的丁香,看江南那一筆草就的繁華。青石徑上綠苔悄悄地暗笑,是我們寂寞的距離。」然而,古今中外,要數街路石能數出這樣水平的,想必也沒幾個。

汫洲過去的中心是後路,現在是長數裡的大路。都是幾百年前汫洲山上的麻石一塊一塊砌起來。石的大小顏色不一,地上就變得神韻十足。十幾年前,慈善家林吉旺捐款五百萬,將安路街鋪成水泥路。

小時候赤腳走路,數街路石。青石崎嶇,有按摩的效果,但夏天,青石灼熱,沒有了徐志摩滿南青石街的詩意,走在上面,腳必須迅速撥開,否則燙得難受。幸好,除了那些雙手後插在背後的老人們之外,不論是讀書郎還是漁婦,都在趕路。

我曾經在釣狗蝦回家的路上,因為狗蝦跳出簍外,俯身下去拾撿,腳被青石灼傷,回家用紅花油塗抹,可還是痛了幾天。

冬天的時候,青石街冷透骨,熱鬧的溫暖與冷雨中的青石街形成對比。營神或文藝遊行的時候,跟著隊伍走,小腳被凍得發紫。我到讀初中時,才有拖鞋穿,到讀高中時,才有運動鞋穿。赤腳小子,佛說的觸受,最直接,而記憶也最長久。

(小編在16年拍下的紅宮附近石路)

如今大宮巷路道翻新,剩下最後的一條青石街也將消失。以後「數街路石」會成為一個汫洲特色追憶,一個需要向後輩解釋的俗語。聽說大宮巷還剩下有一小段未鋪,估計很快也將鋪完。想留念,拍照的親最近可就要抓緊時間去了。


<END>

推薦閱讀

汫洲近代歷史紀要

汫洲最後的內海 | 大溝墘(邊)憶舊

爽客,24小時連鎖便利店10月10日汫洲分店隆重開業

家暴,難道是弱者走不出的死局?

朋友圈被這個視頻刷爆了,好懷念當年的電影院啊

汫洲發現1例登革熱病例

旅菲潮人林順參加北京國慶招待會

後生姐家中哺乳被直播毫不知情!

熱愛生活,傳頌正能量,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小編,並註明來源。

提供  |  便民服務 尋人尋物  招工 房產中介

歡迎  |   投稿   贊助    商務合作    業務推廣

汫西兩間厝地轉讓,巷邊兩間,深9米,門口3米,總面積63.9平方。有意請聯繫小龍女。

相關焦點

  • 探索新型水產養殖、暢通電商銷售渠道……廣東潮州饒平縣汫洲鎮做...
    精深加工提品質冷鏈物流促銷售走進汫洲鎮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鮮蠔加工廠,濃鬱的海洋氣息撲鼻而來。汫洲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林偉周說:「汫洲6萬多人口,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從事和蠔有關的工作,有1萬多人在手工撬蠔肉。大蠔、對蝦加工是汫洲人的主要收入來源,解決了大批的就業問題。這一顆顆鮮蠔,可以說是汫洲人眼裡的珍珠。」眼下正是鮮蠔開始採收上市的時節。
  • 汫洲美食|海鮮九大做法,看過不怕留不住潮汕老公的胃
    在我心中最好吃的海鮮當然是汫洲海鮮。在八十年代,季節性的海魚很多,漁民都是滿載而歸,而魚不是全部在紅山碼頭被收購一空,還有漁婦用肩挑擔子走街串巷叫賣的,如姑魚,花驕之類。我幾歲的時候竟然就懂得挑魚,有一次有個中嬸挑著兩筐花嬌在巷頭叫賣,一群大人都過去挑,我也湊過去幫忙挑,沒有人教我,但我就挑那些長得圓圓的,魚身光澤有彈性的。賣魚的人都不敢相信,說你這麼小就懂得挑又肥又鮮的魚。
  • 汫洲文學 | 二十四節氣詩
    芒種芒種移栽秧稻青,休漁閉港息炎溟。午天常起風時雨,片霎走雲驚疾霆。夏至天理循然時俗移,難尋送扇贈囊脂。立竿無影日環食,夏至巧逢辰象奇。有關於汫洲的人文趣事等均可。原創或轉發(需註明出處)。一經錄用,有稿費表示。
  • 汫洲拾遺 | 鴻門十三鄉之《上山家散鄉記》
    在這鄉境南與西之間便是古驛道澄饒汫洲堡至鳳江堡(今黃岡)的必經路段,曾建古驛站「三裡亭」,經過往官商士農停息納涼。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山家柯氏人丁日漸興旺,直到清道光年間,據說因柯氏宗祠的風水大敗而讓原本人丁日漸興旺的柯氏走向衰敗,柯氏宗祠建於雙石山下與深泉洋交接處。宗祠坐南朝北,面朝下山家,為前後兩座格局建築,氣勢輝煌,宏偉壯觀。
  • 汫洲傳說 南坑槽「少帝泉」,7百多年前發生過一件大事
    ▲南坑槽,「少帝泉」  南坑槽「少帝泉」  南坑槽,位於汫洲小紅山與大紅山之間的小峽谷,原名南坑,只因在亂石的隙縫下有噴泉湧至坑嘴口
  • 汫洲有一家:海釣、吊蠔直撈,船上餐廳,體驗討海人生活的基地
    現在饒平汫洲就有一家專業的海上體驗基地——饒平縣討海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先試為快,選擇一個風和日麗,風平浪靜的日子,出發到碼頭。喜歡湊熱鬧的我們出發了。到達基地,海釣,參觀生蠔養殖汫洲大蠔,俗稱近江牡蠣。
  • 合肥又一公園走紅,承載幾代人的記憶,今斥資2億迎來重新擴建
    合肥又一公園走紅,承載幾代人的記憶,今斥資2億迎來重新擴建合肥在眾多的旅遊城市中,算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存在。倒不是因為這裡的風光不美,只是因為合肥在旅遊上的宣傳是比較少的。但是這裡美好的徽派建築,這裡的山山水水,若是不看一次,未免算是一種遺憾。合肥有一座公園走紅,這裡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如今斥資2億元,迎來了重新擴建,相信會讓人們更有歸屬感。
  • 成都記憶:清朝末年的天涯石街紅燈區
    與此同時,成都區域內的大量私娼則全部被集中到東門的天涯石街列室群居,不準私自接客,天涯石街的妓女大多為殘花敗柳,她們的客人一般是些小商小販、散兵遊勇,即無「闊人」又無「貴人」。如果不想當妓女者,官府會安排到東門的大田坎官辦紗廠做工。因此,天涯石街逐漸的形成了老成都最早的一條規範化的紅燈區。
  • 饒平特產 | 汫洲生蠔,海山紫菜,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汫洲的蠔,肥美鮮嫩,豐腴脂白,能經得住誘惑的有幾個?不過我們今天,要講與蠔絕佳搭配的經典美食:紫菜蠔湯中的——海山紫菜。
  • 承載著深圳3代人的回憶!大小梅沙,是時候說再見了……
    點擊播放 GIF 1.3M圖源:小梅沙東門市場、東湖公園遊樂場、蛇口漁人碼頭、香蜜湖美食城…這些熟悉的地名,承載了無數深圳人的童年歡樂20多年的回憶,真的要說再見了嗎?關於大梅沙的記憶@秋秋秋啊_記得小時候去大梅沙,家裡還沒買車,都是坐公交車去。還要轉兩趟,咣當咣當顛簸兩個多小時才到。下車後暈頭暈腦的,還要緩一緩才能切換到快樂玩耍狀態。@miaomiao跟閨蜜第一次旅行,來大梅沙看海。我們在沙灘上瘋瘋癲癲的打鬧,清晨五點起床看海上日出。
  • 上下杭—承載老福州的歷史記憶
    這片福州的老城區,承載了不知多少代人的歷史記憶,在這邊我們可以體會到福州老城區的韻味,了解到老城區的歷史!上下杭,顧名思義「杭」跟航道有一定的關係,作為舊時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有著許多老福州的記憶,藏著很多老福州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去探尋。福州的上下杭是指上杭街路和下杭路,以及附近的街區,也被成為「雙杭」。原來的上下杭裡都是一些老舊的記憶,破舊的房屋,掛滿衣服的街道,經過近些年政府大力改造後,以前的棚屋房已經不見了,變成現在錯落有致的更能體現老福州韻味、各有各特色的新建築!
  • 故鄉的萍洲
    永州八景之一萍洲春漲,是湘江和瀟水匯合處,零陵地區古城。美名瀟湘,我美麗的故鄉!她如一塊碧玉在瀟湘二水上飄舉,又名萍島。古樹楚竹,樓閣小路,萍洲書院古老,丹桂飄香,令人嚮往!春風習習,四面微波蕩漾。乘船停靠碼頭,我便飛步上岸,登上百級臺階,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進入環島大道。林蔭道,似一條長長的綠色走廊。
  • 再見了!即將消逝的慈湖老街,承載著我們童年記憶的地方!
    近些年,馬鞍山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棚戶改造」,在改善我們生活環境的同時,也一點點帶走了記憶中的馬鞍山...一些我們熟悉的記憶、顏色、味道或是體驗,再也回不到從前。那些消失的地方,早已成為馬鞍山人心底深處,最遙遠的一份眷戀。
  • 石街橐橐穆家堡
    聽穆家堡幾位「鄉賢」講,穆家堡先民有順口溜流傳:「胡半莊,孫一方,丁三巷,顧一角,董家沒幾庹(tuo)。」以此民謠發洩對董寶琛家族的憤懣。因為董家人丁雖少,但家業非常之大,擁有田產、酒坊、油坊、碾米坊、牛船席、棺材鋪、醬園、輪船公司等,還發行流通券,行號「謙泰恆」。為防強盜打劫或鄉民小偷小摸,董家專門設有看護家院的保安隊。
  • 印度西姆拉承載滄桑記憶
    印度西姆拉承載滄桑記憶
  • 鄭州二七廣場,承載一代人記憶的U型天橋開拆了
    承載一代人記憶的二七U型天橋,要跟大家正式說再見了。10年前,你可以站在這裡,看二七廣場周圍美景,看周圍百貨商鋪林立,感受到鄭州的繁華,在這裡有過多少天橋故事,這裡承載著一代鄭州人的回憶。有人不舍,有人期待,承載了多少的人和事,多少的過往留在了那裡,看到橋還能回憶感慨一下,現在橋沒了,所有過往跟著一起沒了。儘管如此,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展,一些記憶會消失,另一些記憶也會增加。鄭州二七廣場周邊地下空間升級改造完成後,行人將會以地下通道的形式為主,二七廣場地面層也將建設成為一片真正的城市公園。
  • 一家滿載成都味道豆花老店,承載幾代人在歷史變遷中對味道的記憶
    承載的不僅僅是獨特的口感,同時也記錄著歷史的變遷。門臉不大,不仔細看可能會錯過。正面看純白色的豆花,配上幾顆枸杞,讓這碗豆花瞬間變得有生氣。輕輕攪拌,紅糖和醪糟的味道滲滿整碗豆花。酥肉豆花酥肉豆花是高配版饊子豆花,頂部多了幾塊酥肉。
  • 老街說故事|道不盡的老街情懷,承載了多少重慶人的記憶!
    慈雲老街人文攝影熟悉的街景,滿載的回憶,總有些故事會跟一條老街、幾棟老建築有關,情懷滿溢,終成這城市裡抹不掉的記憶。從童年時坐在長輩膝頭聽說慈雲老街的故事,到長大後關於老重慶的記憶,再到客走他鄉時忘不了的家鄉情……都繞不開這條蜿蜒的老街,可以說這裡匯集了一部巴渝文化史。
  • 周末閱讀:百年榕樹的洲心記憶
    80後洲心村民何碧兒對修改北江一路擴建方案「保留」洲心大榕樹頗為不解,也不太關心大榕樹存活與否。  洲心大榕樹在福塘村北江邊,100多年前村民昌叔的曾祖父種下榕樹時,洲心人大多居住在榕樹以北沿河一片。「有了這棵榕樹後,洲心人世代生活都很安穩,它是洲心人的福祉」,老一輩的洲心人都叫它「風水樹」。  榕樹生長成拱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