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不多的街路石)
舊時漁巷一式的青油麻石,取自於盛產青石的瀛洲紅山。熠熠發光的青石,承載了千百年來漁民的生活和記憶。所有的青石,沒有一塊是規則的,因此數也數不清。經常有無事人在青石街上溜達,瀛洲人因稱無事人為「在數街路石」。據說八十年代很多瀛洲數街路石的青年人,有一段時間,不知怎麼的,就數出很多詩詞來,這說明閒暇與文學的關係。徐志摩也是個數街路石的傢伙,他這樣寫雨巷和青石街,他對陸小曼說:「我愛你,恨不得立刻跟你死去。。。輕輕的穿過那雨巷,看雨巷中零落的丁香,看江南那一筆草就的繁華。青石徑上綠苔悄悄地暗笑,是我們寂寞的距離。」然而,古今中外,要數街路石能數出這樣水平的,想必也沒幾個。
汫洲過去的中心是後路,現在是長數裡的大路。都是幾百年前汫洲山上的麻石一塊一塊砌起來。石的大小顏色不一,地上就變得神韻十足。十幾年前,慈善家林吉旺捐款五百萬,將安路街鋪成水泥路。
小時候赤腳走路,數街路石。青石崎嶇,有按摩的效果,但夏天,青石灼熱,沒有了徐志摩滿南青石街的詩意,走在上面,腳必須迅速撥開,否則燙得難受。幸好,除了那些雙手後插在背後的老人們之外,不論是讀書郎還是漁婦,都在趕路。
我曾經在釣狗蝦回家的路上,因為狗蝦跳出簍外,俯身下去拾撿,腳被青石灼傷,回家用紅花油塗抹,可還是痛了幾天。
冬天的時候,青石街冷透骨,熱鬧的溫暖與冷雨中的青石街形成對比。營神或文藝遊行的時候,跟著隊伍走,小腳被凍得發紫。我到讀初中時,才有拖鞋穿,到讀高中時,才有運動鞋穿。赤腳小子,佛說的觸受,最直接,而記憶也最長久。
(小編在16年拍下的紅宮附近石路)
如今大宮巷路道翻新,剩下最後的一條青石街也將消失。以後「數街路石」會成為一個汫洲特色追憶,一個需要向後輩解釋的俗語。聽說大宮巷還剩下有一小段未鋪,估計很快也將鋪完。想留念,拍照的親最近可就要抓緊時間去了。
<END>
推薦閱讀
汫洲近代歷史紀要
汫洲最後的內海 | 大溝墘(邊)憶舊
爽客,24小時連鎖便利店10月10日汫洲分店隆重開業
家暴,難道是弱者走不出的死局?
朋友圈被這個視頻刷爆了,好懷念當年的電影院啊
汫洲發現1例登革熱病例
旅菲潮人林順參加北京國慶招待會
後生姐家中哺乳被直播毫不知情!
熱愛生活,傳頌正能量,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小編,並註明來源。
提供 | 便民服務 尋人尋物 招工 房產中介
歡迎 | 投稿 贊助 商務合作 業務推廣
汫西兩間厝地轉讓,巷邊兩間,深9米,門口3米,總面積63.9平方。有意請聯繫小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