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學校的學生擔心有一天學校拆了,他們會無處可去。莊慶鴻攝
「開學了,看到學校換上了新的窗戶,牆壁也粉刷一新,真開心。可是走近了卻看到大大的『拆』字。如果學校拆了,我們去哪兒上學呢?我們不想離開教室,我們想上學……」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沒有電的環境下刻苦學習著。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給我們停水停電,是因為我們是外地的孩子嗎?但我們同樣是祖國的花朵,為什麼就不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教室?……現在天越來越冷了,外面天黑得也越來越早了,我不知道我們還要在黑暗中等多久……」
北京紅星打工子弟學校小學生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們的願望——能夠坐在光明的教室裡學習——但現在學校能否存在下去都是個未知數。由於所在地村委會不再同意出租土地,並以斷水斷電相威脅,紅星學校面臨被強拆的危險。
從今年開始,我國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費,同時政府明確提出要切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然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依舊不容樂觀。
停水停電就因為我們是外地的孩子嗎?
走進紅星學校,正是下課時間,孩子們在教室外玩耍嬉戲,玩沙包、跳皮筋。牆上用白漆寫的一個「拆」字顯得很刺眼,但孩子們似乎已經熟視無睹了。
「咻——」一陣哨子聲響起,該上課了,孩子們又得回到昏暗的教室裡。自從停水停電以來,紅星學校只能以哨子代替鈴聲,孩子們喜歡的電腦課和音樂課再也無法上,甚至連課間操也不能做了。
紅星打工子弟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東升鄉小營大隊潘莊村北,成立於1999年,現有學生1426名,教職工56名。由於師資水平高,收費又低,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
今年8月,紅星學校所在的村委會突然要收回土地,這讓紅星學校一下子面臨停辦的危險。
據校長謝振清介紹,學校校舍及土地是她從北京商人龐春來處租來,龐春來此前從小營村委會租的此地。1999年,謝振清和龐春來籤訂合同,一年租金22.5萬元,合同籤訂到2008年。2006年,在原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因為村裡劃了一片地並拆除了部分校舍,她和龐春來再次籤訂合同,從2006年至2011年,租金不變。
據稱,在龐春來與村委會的合同上,約定租地至2012年12月31日期滿。但村委會不承認有這份合同,認為租期已到,而且龐春來在轉租過程中擅自將合同中規劃的商業區改做學校,村裡有權收回土地。雙方矛盾愈演愈烈,後來村委會派人進校在牆上寫了「拆」字,並從8月25日開始停了水電。
「我們是提前付過房租的,如果突然收回,這1400多個孩子怎麼辦呀?」謝振清說。學校和小營村委會反覆溝通,希望協商解決,不要影響孩子們上課,卻未果。
紅星學校的條件本來就很簡陋,教室是兩排水泥平房,每間教室只有一扇窗,陰天時根本看不清黑板。「停了電,這1400多個孩子都要戴上小眼鏡了。」謝振清苦笑著說。
紅星學校只好向海澱區教委求援。但實際上,紅星學校一直沒有取得辦學資格,「誰不想有個名分,可辦不下來,就這麼懸著。」謝振清說,主要是辦學條件達不到標準,比如沒有200米的跑道,但這對於紅星學校這樣的民辦學校來說太難了,這意味著要提高收費標準,「農民工哪有那麼多錢啊。」
謝振清為記者算了一筆帳:現在紅星學校有小學一年級到初三共1400多名學生,低年級學生比例較大,小學生每學期學費400元,中學生600元,書費單收。56位老師平均月工資在1000元上下,每月支出6萬元,一學期總共30萬元。房租、水電及桌椅設備維修費每學期又需支出16萬元,學校收入的50餘萬元學費所剩無幾。「說實在的,學校連換個水龍頭,都要老師跑批發市場買最便宜的。有的學生家裡經濟困難,我們就不收學費。今年我們一分錢沒收的就有十幾個孩子,減去一、兩百元學費的有50多人。學校也很艱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