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打通百姓閱讀「最後一公裡」

2021-02-23 51廬江網

補齊短板、因地制宜、文旅融合……近年來,廬江縣積極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増效,已經建成6個城市閱讀空間,改造完成20多個農家書屋,打通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補齊工作短板

「過去文化站離得遠,想去看書不方便,現在搬到公園裡來了,空閒的時過來散散步,到圖書館裡坐下來喝喝茶、看看書,感覺很愉悅。」樂橋鎮街道居民胡浩深有感觸地說。

為了有效整合資源,樂橋鎮將鎮文化站搬進「閱讀空間」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結合,並引入皖新傳媒運營,廣泛開展文化文藝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樂橋鎮的文化站升級改造只是一個縮影。從2009年—2011底,廬江縣17鎮均建成了規模不低於3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可隨著時間推移,農家書屋資源閒置、機制不活、內容不合口味、數位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凸現,急需解決。

改革勢在必行。2018年起,廬城建設了6座「閱讀空間」,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實現了政府和市場雙贏,政府、企業和群眾三方受益,打造集閱讀、文娛、德治、休閒「四位一體」的新型城市文化綜合體。

「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及運營模式,為農家書屋改革提供了樣本,指明了方向。2019年起,廬江縣借鑑城市閱讀空間運營模式,推進鄉鎮閱讀空間建設,同時在有條件的鎮、村(社區)先行試點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轉型升級。」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德全介紹:「我們把這個經驗複製到農家書屋和鄉鎮文化站轉型升級上來,補齊這塊短板,實現基層圖書館與城區圖書館聯動發展,讓書香在鄉村飄起來。」

為了讓這項惠民工程落實落細,廬江縣出臺《廬江縣推進城市閱讀空間建設、農家書屋轉型升級圖書獎補辦法》,從政策層面予以引導、支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採取政府投入、購買服務的方式,按政府公益性項目組織實施。

因地制宜實施

「外形是糧倉,裡面卻是裝修一新的書屋,在這裡看書,別有一番情調。」礬山鎮樂華村56歲的村民盧惠紅說:「一座舊糧倉變身農家書屋,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閱讀快樂。」

礬山鎮農家書屋建設有個特點,所有場地都是通過舊房屋、舊學校或其他公共設施改造而來,通過加固、裝修就能直接投入使用,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不僅盤活了社會沉冗資源,同時實現「一地多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時,釋放了閱讀空間效能。

盛橋鎮許橋村是將破舊的小學校園改造成的農家書屋,結合黨建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漁耕文化,打造黨建學習平臺,成為村民們看書學習的好地方,也成為基層黨組織的活動陣地。

冶父山鎮魏崗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空間,建成少兒、老年、青年3個閱覽室,共藏書有1萬多冊,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周邊群眾步行十多分鐘就能到達這座農家書屋,就能體驗到這裡的濃濃書香,如今閱讀已經成為村民們每天閒暇時最喜歡做的事。

「在農家書屋升級改造過程中,一是向中心村落集中,二是向中心學校集中,把農家書屋真正建在農民家門口和農村少年兒童身邊,確保農家書屋便民惠民、富有人氣、發揮效益。」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鄧芳介紹,每個新型農家書屋面積原則上不小於200平方米,按照「4+X」功能合理設計空間。「4」是指閱讀、活動、展示、休閒等4個標配服務功能,「X」是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四點半學校,以及代購、郵寄、快遞、電信等便民服務,通過功能擴容,增強農家書屋的吸引力和服務力。

文旅融合發展

春天花開如雪,秋天結果如金,冬天積雪如玉……白湖鎮六崗村芝麻灘梨園是網紅打卡旅遊地,村裡把旅遊項目和農家書屋升級改造結合起來,在景區裡打造了「時光列車書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眼下,一列綠皮火車靜靜地臥在梨園中,已經改造成農家書屋。步入其中,坐下來,憑窗閱讀,別有一番情趣。

「我和我的家人經常來這裡遊玩,春天的時候也可以賞花,秋季可以品果,冬季可以來踏雪,玩累了的時候,可以到書吧裡坐坐,增加了旅遊樂趣。」合肥遊客姚亞蕾高興地說。

在農家書屋升級改造中,廬江縣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將農家書屋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將農家書屋與旅遊項目結合,讓書香夢與美好的田園生活結合,讓農家書屋有書讀、有人管、有活動吸引,形成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的生動局面。

相關焦點

  • 潞城區:打通鄉村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
    潞城區:打通鄉村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0-04-13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梅山:打通辦稅服務「最後一公裡」
    梅山:打通辦稅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0-12-16 17:11:42 來源: 浙江在線 > 通訊員 仇涯昕   為打通辦稅服務「最後一公裡」,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梅山保稅港區稅務局與農商銀行梅山支行、梅山街道辦事處合作,在銀行業務大廳與街道辦事處大廳設立了自助辦稅服務區。
  • 打通健康服務「最後一公裡」:金華婺城百姓在家有「醫」靠
    金華婺城百姓在家有「醫」靠。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讓你們操心了,這麼冷的天還跑過來幫我們做檢查。」近日,浙江金華婺城區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的家庭醫生葉華鋒帶領「三服務」團隊來到白龍橋鎮馬海地村進行隨訪。
  • 湖北郵政:打通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
    湖北郵政——打通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周唯閱讀提要快遞進村難,一直是困擾農村電商經濟的突出瓶頸。近年來,省郵政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郵政」)把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作為立業之本,加快布局農村電商寄遞網絡,探索推進郵政與民營快遞合作,切實破解快遞下鄉「最後一公裡」難題,服務「三農」,助推鄉村振興、興農富民。鶴峯縣,位於恩施州東南部,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快遞配送至城鎮裡不能進村,一度成為影響當地農產品出山、工業品下鄉的「堵點」。現在情況如何?
  • 三水區衛生監督所:打通飲水安全「最後一公裡」
    佛山日報訊 記者吳昱萱報導:昨日,三水區衛生監督所召開二次供水使用單位衛生工作會議,完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規範二次供水一單位一檔案整理、建檔和日常管理,提高管理質量,打通飲水安全「最後一公裡」。
  • 「馬路醫生」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
    市政設施管理處黨總支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安排專人到現場查看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保障學校師生出行安全,打造「平安校園」,相關人員及時與校方溝通,交換意見並制定了維修方案。考慮到學校教學秩序和學生通行安全,市政設施管理處養護一所維修施工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對學校大門前的破損路面進行了突擊修復。
  • 莊河市大營鎮:打通文明創建「最後一公裡」
    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衛生進一步提升,將美麗鄉鎮建設寫入村規民約,百姓環境意識不斷提高,觀念不斷轉變。    以鄉村文明建設為突破口,全面吹響鄉村振興號角    大營鎮新房村今年67歲的老黨員都興全在鎮裡可是小有名氣,他的一曲《家鄉步步高》,通過自發組織的農民文藝宣講服務隊,唱響大營鎮各個村。
  • 臨滄雙江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雙江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全力推進交通扶貧攻堅各項工作,圍繞群眾滿意交通建設,真心幫扶,精準發力,真正實現「進出順暢、互聯互通、四通八達、安全便捷」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切實改變群眾出行難、行路難、運輸難的狀況,著力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
  • 貴州金沙:完善交通扶貧網打通「最後一公裡」
    如今,已實現交通公路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雙超車」,百姓成了公路網的最大獲利者。進入椪柑基地的產業路。陳雪 攝金沙縣沙土鎮青山村位於烏江邊上,當地村民種植6000餘畝的椪柑,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村裡只有一條水路連通外界,出行靠一雙腳、貨物靠肩挑背馱,守著「金飯碗」餓肚子,椪柑滿枝卻因為運輸不便,造成銷路不暢、爛在枝頭。
  • 濟寧市兗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濟寧市兗州區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突出「管用實用」,築陣地、抓隊伍、建機制,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群眾的「連心橋」,百姓的「新家園」。
  • 劉冬文:公益小貸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艱難的最後一公裡
    公益小貸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艱難的最後一公裡眾所周知,貧困人口貸款是最難的,難點在於他們夠不著金融機構的門檻。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一個社會企業,中和農信的宗旨是「中情於農,和諧於信」,為貧困人口提供小額信貸支持,幫助他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打通農村金融服務艱難的最後一公裡,被譽為「山水間的百姓銀行」。
  • 暢通「最先一公裡」 打通「最後一公裡」 「八和」特色調解室打造...
    暢通「最先一公裡」 打通「最後一公裡」 「八和」特色調解室打造司法為民服務新品牌 2020-11-16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群眾在一起】手推車打通生活服務「最後一公裡」
    【和群眾在一起】手推車打通生活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0-08-04 21: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濟南「智慧中藥房」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記者近日從濟南市衛健委、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濟南已建成三家智慧中藥房,日煎煮能力達13000方,推動了中藥集採、處方流轉、智能煎藥、網際網路問診、配送一體化,打通了中醫藥服務「最後一公裡」,抓一劑中藥最快只需要幾秒鐘,變「人等藥」為「藥等人」。
  • 廣東衛視《從農場到餐桌》打通農產品流通最後一公裡
    這是一檔聚焦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為農產品打通流通最後一公裡的三農融媒體節目。大小屏融合傳播,為農產品升級帶貨在電視大屏,《從農場到餐桌》節目將結合戶外農田覓食和演播室美食烹飪兩種場景。外景部分將用紀錄片方式拍攝田間場景和潮農故事,呈現鄉村美景風物風俗、推廣優質農產品,傳遞自然健康的飲食理念。
  • 北京通州:24h智能文化空間開放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超萬冊圖書、非遺作品展示、朗讀亭、讀報機、自助借還機、舒適的親子閱讀空間……在這裡,市民不僅可以享受24小時的舒適閱讀,也可體驗智能化自助服務帶來的便利。城市副中心首家24小時智能文化空間正式開放走進位於車站路的24小時智能文化空間,琳琅滿目的書籍分類碼放,麵塑、漆雕等精美非遺作品展示在櫥窗中。
  • 江南區打通致富「最後一公裡」獲獎
    近日,在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暨第十四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上,江南區黨委、政府申報的「南寧市江南區打通致富『最後一公裡』」從近千項民生工程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2020民生示範工程」獎。該論壇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主辦。
  • 莆田打通農村交通「最後一公裡」
    便捷出行得益於近年來莆田著力打通農村交通運輸「最後一公裡」的努力。近年來,面對農村群眾居住分散、公交路線無法全面覆蓋、快遞物流下鄉受堵等問題,莆田在全省首創農村公交換乘站接駁模式,實現長短途交通工具無縫接駁,同時積極盤活閒置農村客運站,打造農村物流轉運中心,進一步增強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鎮街】通濟街道:基層「政務公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鎮街】通濟街道:基層「政務公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2020-09-28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峰:「政策超市」打通幸福最後一公裡
    這些困惑誰來解決,只有政策超市,只有農村政策的直通車才能打通農民朋友思想的最後一公裡,打通農民朋友幸福的最後一公裡,解決農民朋友的期盼,解決農民朋友的問題,清除農民朋友的憂愁。啟動民智,惠及民生,讓農民朋友了解了政策,也吃下了定心丸,生產、生活、幸福都能從「政策超市」裡「購買」到,從「政策超市」裡選擇需要,實現生產、生活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