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每一口,都是小野二郎的理念。
▲ 這是預覽版本,完整版本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收聽。
長按識別二維碼
很久沒寫態度欄目了,我記得最初設立的時候,A夢君常常寫一些城市文化差異,滬語、本地人外地人之類的事情,講多了大家也聽了膩煩,這次來談點愉快的----美食。
上海每年有許多餐飲店開出來,也同樣有許多餐飲店倒閉關門,這座城市公平和殘酷的地方是每一個挑剔的味蕾都不會屈服於任何一種美食。
圖:度娘 文:A夢君
好吃的地方,天天人滿為患。不好吃的地方,縱然「花頭精」再多,裝修精緻、擺盤優美、服務熱情,但你去看倘若沒有口味的支撐,照樣讓你關門全鋪蓋走路。
其實,現在城市人喜好美食,不斷追求味蕾的愉悅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但也有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選擇吃點什麼路邊攤都要點評一通,最令我驚訝和費解的是,不少人對KFC、麥當勞點評一通,只為了換一些「星級」等級。
美食,除了味蕾還有文化
現在人的味蕾明銳,語言卻好像退化了似得。
「好吃麼?」
「好好吃哦!」
「怎麼好吃?」
「.........總之就是很好吃啊!」
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但很多人卻說不上來,中國美食博大精深,酸、甜、苦、辣味道豐富,烹飪方式都有很多種,到了一些人口中卻只有「好吃哦」,我表示費解。
▲ 建築設計師ANZO談了談他去日本品嘗小野二郎壽司的故事,據他說日本米其林之旅的總費用在十萬左右,其中有一大部分費用還需要支付給引薦人,用以獲得去吃壽司之神的機會。而且引薦人是帶著ANZO去參觀日本築地市場後,再去品嘗小野二郎的壽司,我去,我寫不下去了,餓死。
除了描述上的枯竭,不少人對餐飲背後的文化並不好奇。
連鎖店是如何經營的?
燒烤店的差異化特色?
甜品店的制勝法寶?
港式餐廳的本土化改變?
日料....為何不下300元在上海已經吃不到好的了?
或許有人說「吃個飯,想那麼多幹嘛?」
那我要說,你了解的越多,越能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美食」,也才能在上海這座都市裡,學會判斷什麼樣的美味合乎你口味。
美食裡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這個詞幾乎已經被一些所謂「媒體人」、「新媒體」和二三品牌給用爛了,尤其是一些賣手藝的,什麼皮具、制琴等等,動不動就「匠人精神」,一些「文藝」視頻短片最喜歡提「匠人精神」了,匠你妹啊。
還是聽聽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吧,一輩子就做壽司。
▲ 哦,對了,現在小野二郎已經退休了。網上還有一起事件有關於臺灣、還是香港女生來著?在小野二郎店裡耍大牌,不尊重壽司之神的八卦,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 是啊,只要不是戇大,每天重複同一件事,匠人之心不是夢,我每天都會吃飯,所以我有匠人之心。
▲ 小野二郎與安培、歐巴馬~
▲ 原來金剛狼也吃過小野二郎的壽司~
▲ 這是內誰來著?啊啊啊,忘了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