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建始縣高坪鎮土嶺村盤踞在深山峽谷的皺褶裡。曾經的土嶺村,「路無三步平,人無三分銀」。如今的土嶺村,懸崖之旁,鄉村公路硬化;土嶺之頂,水晶葡萄年年豐收;峽谷坡地,一管清水進農家;村莊之中,特色民宿悄然興起。
2017年1月,國網恩施供電公司結對幫扶土嶺村。公司選拔駐村工作隊的「招賢令」撥動了郭金軒、孫東、袁龍、譚明月4位員工的心。自此,他們踏上土嶺村的幫扶之路。
圖為國網恩施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與土嶺村村民交談。
最溫暖的答卷 贏得村民的信任
「峽谷兩面是掛坡,峽谷底下石頭多。」平均海拔1200米的土嶺村,難找半畝平地, 8個村民小組185戶685人,分布在掛坡地上,「偏遠貧窮」是土嶺的代名詞。
村書記盧發軒給工作隊介紹,2017年初,土嶺村尚有貧困戶53戶175人,是無水無路無產業的「三無村」。
入山問樵、遇水問漁。駐村後,隊長郭金軒帶領工作隊員在村書記盧發軒的配合下,家家到戶戶落,召開小組會、屋場會、群眾會,核查情況、宣講政策。
「我家地場壩是工作隊想辦法平整硬化的,房子也是工作隊維修的,鋪蓋被褥也是他們送來的。」 曾經話都懶得說的湯永書,如今逢人就誇工作隊。
跟湯永書一樣,村裡幾十戶貧困戶都在工作隊的鼓勵和幫扶下,重拾了生活信心,有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從被認為「做樣子」「走過場等提拔」到與村民親如一家,第一任工作隊長敦金軒回憶駐村工作,無限感慨。
國網恩施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在建始縣土嶺村走訪。
最圓滿的答卷 讓村民「有水吃」
「沒有水吃真造孽,本想多養殖幾頭豬,缺水沒得辦法呀。」 8組田德階向駐村工作隊訴說,到峽谷挑水,一趟要個把小時。有時腳一滑,水桶滾到谷底會摔成幾塊。
通過走訪,駐村工作隊了解到,解決吃水難問題迫在眉睫。
撰寫調研報告,規劃實施方案,給公司領導匯報飲水困難。一回回找水源,一次次論證、測算,石子路磨壞了工作隊員的鞋底。
2019年7月,土嶺村爭取到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的捐贈資金80萬元。當年10月底,土嶺村及鄰村600多人和1000多頭牲畜的飲水難題得到解決。
2020年,田德階養殖能繁母豬,年收入40多萬元。他計劃明年投資40萬擴大養豬規模。2組50多歲的貧困戶段申建,養豬20多頭,土雞100多隻。這是水帶來的財富。
最嘹亮的答卷 掛壁路變身美麗鄉村公路
在深山峽谷改善交通,不是件容易的事。土嶺地勢陡峭,千辛萬苦修好的路常常被山洪衝垮,懸崖上的掛壁公路沒有真正解決交通問題。
「要讓掛壁公路變身美麗的鄉村公路」,2017年春末,在工作隊與村支兩委的工作例會上,修路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
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支書盧發軒一道,跑項目,寫報告,向縣領導「訴苦」,向交通部門「要路」。最終,1700萬元公路建設資金落地土嶺。
修路期間,工作隊員和村支兩委輪流蹲守在工地,渴了喝山泉水,餓了啃方便麵,全力監督工程質量和安全。
2018年底,從國道到土嶺村各村組主幹道的道路被硬化,昔日的掛壁公路,華麗轉身為玉帶般的水泥路。
圖為駐村工作隊在村裡查看葡萄長勢。
最美的名字 村民的「跑腿」者
如何牽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經過考察調研,種植葡萄,切合實際、順應民心。
工作隊和村支兩委開始產業發展的「跑腿」之路:爭取產業發展資金;組織種植大戶到貴州學習葡萄種植管理經驗;聘請農技專家進村講授種植管理技術……
如今,土嶺村已發展水晶葡萄600餘畝,葡萄種植戶153戶,佔農戶總數的82%。3年來,土嶺村累計產出優質葡萄13萬餘斤,實現銷售收入100多萬元。
圖為土嶺村村民採摘水晶葡萄。
7組村民黃光榮說,家裡的3畝葡萄,每年純收入達2萬元,全是工作隊幫助銷售的。品牌打響了,往後自己也能銷售了。
綠色,是土嶺的底色。全村10000多畝森林,發展森林康養得天獨厚。
在工作隊幫扶下,土嶺村開辦7家民宿。多方爭取資金170萬元,修建了民宿旅遊接待中心。
現任駐村工作隊長譚明月對土嶺村未來發展躊躇滿志:「土嶺有活力,村民有夢想,為土嶺『跑腿』我們有信心!」(吳文華)
圖為土嶺村開辦的民宿。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