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雪橇。
七裡地村遊客。 記者 劉曉雲 攝
林口霧凇谷。曹德軍 攝
在鏡泊湖上,驚險的冰瀑跳水、壯觀的冬捕場面,令遊客沉醉,讓人群沸騰;在雪鄉、雪村,銀裝素裹,美景如幻,如織的遊人打雪仗、堆雪人,流連忘返;在蓮花湖畔,凝霜掛雪,美不勝收的霧凇景觀,引來攝影愛好者無數……寒冬降臨,茫茫林海中的牡丹江市迎來了一個歡樂的冰雪旅遊黃金季。
加快釋放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效力,牡丹江藉助全省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舉辦契機,以緊鑼密鼓的創新實踐不斷推動文旅產業擴容。冰雪旅遊通過打好「雪城、雪堡、雪場、雪鄉、雪村、雪原」組合牌,讓人們「歸來不看雪、看過還想看」,把「冷資源」變成「熱產業」。
推出5條精品線路
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牡丹江地區雪量充沛的冰雪資源特點,積雪期最長達到6個月,雪質極佳。以「中國雪城」著稱的牡丹江市,近年來依靠得天獨厚的冰雪旅遊資源,傾力打造「雪堡」「雪鄉」「雪城」「雪場」品牌,已成為東北冬季旅遊,特別是冰雪休閒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扮靚知名品牌,豐富旅遊產品供給。今年,牡丹江市以承辦第四屆黑龍江省旅發大會為牽動,實施品牌引領的整合營銷,通過樹立品牌城市形象,以「冰雪勝境·林海雪原——雪城牡丹江」為冬季旅遊宣傳主題,提升辨識度。
放大冰雪資源優勢,牡丹江市著力打造提升4個引爆點景區。
做強雪鄉龍頭。推出「給力雪」觀景臺和觀光棧道、篝火廣場夜間「黃金四小時」歡樂互動、「羊草山中華祈福園—太陽神鼓」等旅遊產品,闢建林區生產生活觀光體驗區,進一步擦亮雪鄉「冰雪皇冠上的明珠」名片。
打造鏡泊亮點。推出「百裡藍冰」穿越體驗、夢幻冰瀑燈光秀、冰瀑跳水、冬捕漁獵、冰上馬拉松等產品,增強冬季鏡泊湖吸引力和知名度。
呈現林海雪原。設計「林海雪原徒步穿越」和「林海雪原越野自駕」等戶外運動產品,同步完善虎園冬趣、威虎山雪村等自然生態景觀,加快形成獨具魅力的林海雪原產品體系。
叫響雪城雪堡。在持續培育周邊滑雪場、牡丹峰冰雪樂園等環城冰雪遊憩帶基礎上,在城區啟動第20屆雪堡建設,打造一個集民俗風情和冰雪體驗於一體的人文冰雪主題樂園。
以踏雪尋夢(雪鄉雪村)、冰釣冬捕(鏡泊湖冬捕)、激情滑雪(各大滑雪場)、雪地穿越(穿越林海雪原)、雪地溫泉(南湖溫泉)、夢幻雪堡(牡丹江雪堡)、樂賞跳水(冰瀑跳水)、邂逅霧凇(林口霧凇谷)、冬日威虎(橫道東北虎林園)、冰雪娛樂(鏡泊湖、江濱等冰雪娛樂項目)為產品依託,牡丹江全力打造和推介「漁獵文化、冰瀑熱泉」「人文歷史、極致雪景」「自然冰雪、最美雪村」「冰雪口岸、異域風情」和「感受速度、暢想激情」5條「浪漫之冬」精品旅遊線路。
創新「冰雪+」理念
皚皚白雪覆蓋下,整齊古樸的民宿偶有幾縷嫋嫋炊煙,耳中或遠或近都可聽到遊客的嬉笑聲。原生態的農家小院在金溝兩岸錯落有致,東北攤煎餅、石磨豆漿、益創工坊、黑加侖手工作坊、「福」文化體驗工坊、辣椒坊等親子體驗業態和地域特色美食小吃應有盡有……人們在這裡盡情地享受遠離喧囂的慢生活和漫時光。
這裡是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七裡地村,全國第二批旅遊重點村。今年,海林市採取市場化手段,投資1800萬元,精心打造了七裡地生態村項目,把「文商旅林農」各產業在項目中充分整合、融合發展,打造出「四色美好鄉村」,讓昔日的「金鉤屯」變成今日的「生態樣板村」。
七裡地生態村項目包括金溝水街、山野樂園、春裡民宿和映山紅主題餐廳等建設內容,其中,金溝水街是對「金溝屯林海市集」的文化進行復活和創新,以橫道豆腐坊、七裡地麵食館、黑加侖手工作坊三個觀光工廠型的生產作坊為主體,配套了文化業態和親子體驗業態,進一步打造出東北山林版「鄉村振興」和小型「田園綜合體」樣板。
村民丁楚霞在黑加侖手工作坊上班,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讓她感覺很好:「目前這裡已經解決三四十人就業,大伙兒都不用外出打工了,村民特別擁護。」村黨支部書記鄭太勝說,隨著項目越做越好,就業的機會就更多了。
七裡地生態村項目是牡丹江市創新「冰雪+」理念,加快冰雪與其他產業融合的一個新嘗試。
牡丹江市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一二三產最大融合點,發揮旅遊「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推動旅遊與三次產業資源性融合、生產性融合、服務型融合。特別是圍繞「冰雪+」發展理念,牡丹江市加快冰雪與其他產業融合,把海林橫道河鎮區域打造成中國北方影視基地、冬季影視拍攝必選之地,先後有《闖關東》、《3D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
開發建設林海雪山項目,植入《紅燈記》文藝作品元素,打造遊客體驗性旅遊產品。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可研和詳規,森林小火車和核心景點初步設計已完成,預計明年3月啟動治山站遊客中心建設。
深度挖掘特色傳統民俗文化,「鏡泊湖冬捕節」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國家級示範性漁業文化節慶品牌」。鏡泊湖冬季旅遊品牌效應日益彰顯,成為東北地區冰雪旅遊黃金線路的重要支點。
強化主題營銷,開展主題活動,加快冰雪與其他產業融合。牡丹江市通過舉辦鏡泊湖冰上馬拉松、冬果沙棘採摘節、蓮花霧凇節、冰上汽車拉力賽、「冰葡萄採摘節」、雪上越野車拉力賽、威虎山雪村攝影大賽等旅遊節慶活動,增強遊客參與度,提升關注度。
「五大機制」發力護航
10月15日,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冬季旅遊會商工作會議在牡丹江市召開。會上,兩地就加強冬季旅遊監管合作進行了交流座談,並聯合籤署《哈爾濱與牡丹江冬季旅遊會商機制》。實施「客源地和目的地」旅遊市場同步治理,通過開展旅遊市場聯動執法檢查,發布旅遊線路誠信指導價,嚴厲打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影響旅遊服務質量、旅遊企業失信經營等突出問題;做好跨區域遊客投訴案件協查協辦,兩地按照「首問負責、屬地處理、內部轉辦」的工作原則,及時妥善處理跨區域旅遊糾紛投訴案件。
此會商機制的成功建立,標誌著「哈亞雪」一體化發展進入全新階段,促使兩地市場秩序持續規範,為廣大遊客營造舒心、放心、安心的旅遊環境。
12月3日,牡丹江召開全市2020年冬季旅遊工作推進會議,旨在進一步推動疫情常態化下冬季旅遊市場復甦,切實做好冬季旅遊市場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規範冬季旅遊市場秩序,營造規範、有序、和諧、安全的旅遊環境。
隨著牡丹江迎來旅遊旺季,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多方協作、齊抓共管,開展駐點執法、投訴維權、誠信經營、形象塑造行動,重拳整治冬季旅遊行業亂象,讓遊客遊玩得更舒心。同時堅持規範管理、完善措施,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紮實推進應急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全力打造安全穩定旅遊環境。
「五大機制」齊發力,為冬季旅遊市場繁榮助力護航。
完善先行賠付機制。加大誠信基金宣傳力度,暢通投訴舉報熱線,探索「上下遊」雙渠道受理機制,切實提高投訴處理效率。
完善聯合懲戒機制。推行旅遊行業「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密切相關部門執法聯動,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高壓嚴打態勢。
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發揮哈牡冬季會商機製作用,強化信息共享與執法合作,發布「哈亞雪」旅遊線路誠信指導價,堅持「客源地和目的地」同步治理。
完善輿情預警機制。成立雪鄉輿情應對指揮部,打通輿情監測、快速報送、會商研判、及時回應、跟蹤引導工作流程,全力預防負面輿情發酵升級。
完善專項執法機制。深化「利劍行動」,嚴懲黑車黑導、不合理低價遊等行業亂象,加強安全監管、服務,維護冬季旅遊安全和穩定。
冰天雪地,青山綠水;風光獨特,盛裝迎賓。牡丹江的冰天雪地必將迎來更多海內外遊客,冰雪旅遊這塊金字招牌也將愈加閃亮。(張樹永 唐敏秋 記者 劉曉雲)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牡丹江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