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打開電視,不少頻道都在播放真人秀節目,製作成本節節攀升,明星出場費價格不菲。其實對深圳這座城市來說,音樂真人秀並不是新鮮玩意,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了。那就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妹、打工仔自娛自樂的平臺——大家樂舞臺。以「自願、自薦、自費、自演、自娛、同樂」為特色的大家樂舞臺1986年誕生之後,立即得到百萬外來勞務工的熱烈歡迎和熱情參與,成為深圳本土文化一張亮麗名片。到了1987年11月,深圳各界青年「迎全運」「中華之光」文藝晚會在大家樂舞臺舉行。大家樂舞臺,彼時儼然成了屬於草根深圳人的文化中心。
1987年11月18日,深圳各界青年「迎全運」「中華之光」文藝晚會在大家樂舞臺舉行。晚會上,深圳市藝術中心、深圳市武術隊以及參加「大家樂」晚會自薦自演者等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對於深圳「大家樂」舞臺,可能許多80後、90後有些陌生,但對於最早一批來深建設者而言,卻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大家樂舞臺陪伴著無數打工妹、打工仔度過自己的深圳年華,見證了無數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早期深圳特區的「打工者之家」
喧囂、平民……老深圳人都知道,深圳曾經有這麼一個大舞臺,它是屬於市民自己的,只要有才藝就可以上去表演,下面不乏捧場和歡呼的觀眾。這個面向外來務工人員的群眾舞臺,名字叫做「大家樂」。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了20多年,被認為是深圳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先驅者和標誌性活動。後來風靡全國的超女、快男的海選方式,最早就是在深圳大家樂舞臺上出現的。
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劉林波回憶說:1983年12月28日,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正式成立,是深圳團市委下屬事業單位。1986年7月9日,以水泥砌成的簡易露天舞臺「大家樂」首創於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它以「自願、自薦、自費、自演、自娛、同樂」為特色,得到百萬外來勞務工的熱烈歡迎和熱情參與,成為深圳本土文化原創經典,當年底被新聞界評為「深圳市十大新聞」之一,被譽為「平民夜總會」和「打工者之家」。1988年,大家樂被評為「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設十項成就之一」。1989年大家樂藝術團成立,在全市各區鎮建立了數十個大家樂活動網點,大家樂陣地網絡開始形成。1990年,大家樂舞臺以最高票數當選「深圳市文明單位雙十佳」單位。
1991年,深圳市政府撥款65萬元建成大家樂新舞臺,舞臺配備鋼網結構及燈光音響設備,煥然一新。1993年,大家樂舞臺舉辦卡拉0K月賽、季賽和年賽,並在此基礎上推出「明日之星」專場演出,造就了一批人才。1994年,響應黨和政府「讓民工留在當地過年」的號召,首次創辦「深圳是我家」系列文化活動,引起全國反響。1995年推出青年業餘歌手「個人演唱會」系列活動。1996年,推出「千人廣場舞會」和明星演唱會,大家樂舞臺成為國內明星演出的焦點,先後舉辦了火風、陳明等明星的個人演唱會。「叢飛生平最主要的舞臺就是在『大家樂』。我在大家樂舞臺見過他的表演,極具舞臺感染力,很受歡迎!」劉林波介紹說。
「大家樂」成了深圳文化名片「大家樂」舞臺創建之後,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廣場文化形式和參與面廣、輻射力強的大眾文化特徵,成為市民特別是打工青年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深圳社會文化形式,贏得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讚譽。據介紹,高峰期的時候,因為每晚到「大家樂」自薦表演的青工人數太多,報名後通常要等候一個星期才輪到上臺,因此「大家樂」的演出從原先的每周末一次改為後來的每周兩三次,再後來甚至變為每天一次。演出時,連露臺、舞臺後面的小山坡也被人群擠佔得水洩不通。
劉林波表示,大家樂舞臺是集「移民文化、大眾文化、廣場文化」三位一體的嶄新文化模式,曾向全市乃至全國推廣。據介紹,深圳全市曾先後建立起130多個大家樂活動網點。大家樂活動由此深入到社區、學校、企業、村鎮、軍營,成為深圳群眾文化的大景觀、廣場文化的代名詞。大家樂先後被評為「深圳市文明單位雙十佳」「廣東省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化建設先進典型」「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2000年3月,中央文明辦等六部委在深圳市舉行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大家樂活動」啟動儀式,將大家樂向全國推廣。據團中央統計,至2003年,全國共建成102個「大家樂」活動點。
談及「大家樂」文化產生背景,劉林波表示,主要是與特區經濟迅猛發展相適應;與百萬外來青年文化需求相吻合;與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相一致;與青少年事業發展相配合。深圳經濟特區創建後,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口急劇增長,而文化娛樂設施建設一時難以與經濟增長同步。伴隨特區建設的發展,百萬青工投入特區建設。他們年輕力壯,青春勃發,白天大多在流水線上作業,晚上需要有一個溫暖、融洽的精神家園來充實和慰藉自己,大家樂文化活動正與打工青年特點相吻合。劉林波說:「在『大家樂』舞臺,無論是登臺表演還是臺下觀看,彼此是平等的,心態是歡樂的,氣氛是融洽的。『大家樂』的這種開放性與參與性,使他們很快就適應和融入了深圳。」
舞臺改擴建後將迎來再出發「大概是2004、2005年以後,大家樂舞臺逐漸走向衰落。」劉林波說。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文化活動、娛樂節目越來越豐富,以及電視、網絡、手機的普及,大家樂這種草根娛樂的形式逐漸淡出了都市白領的生活,從而退出深圳的主流文化市場。因此,許多近年前來深圳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深圳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舞臺。
2008年,因為旁邊修建地鐵,大家樂舞臺被圍擋起來,演出也隨之停止。隨後,大家樂舞臺作為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整體改造項目的一部分開始進入改擴建階段。2012年1月,承載著一代深圳人特殊記憶的大家樂舞臺成為歷史,被拆除重建。劉林波介紹說,在「大家樂」舞臺舊址建設的深圳青年宮佔地面積19596平方米,建築面積37760平方米,成為集深港國際青年交流中心、青年教育館、大家樂文化中心、義工博物館、青年社團總部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青年活動基地。
據2009年11月27日公示的《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方案》顯示,「大家樂」舞臺作為特殊的城市歷史記憶和文化設施將被保留。劉林波表示:「隨著改擴建工程的實施,重建的『大家樂』舞臺建在舊址後面,也是一個露天活動廣場,廣場上的舞臺面向荔枝公園,將配套有現代化的燈光音響設施。今後,原有『自願、自薦、自費、自演、自娛、自樂』的大家樂廣場文化模式將被保留,市民仍然可以免費上臺表演節目。大家樂舞臺將在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迎來再出發,服務的主要群體仍然是市民和青工。」據介紹,目前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改造後的部分場地項目已經投入使用,重建後的大家樂舞臺預計將於明年正式對外開放。
本版統籌 晶報記者 馬驥遠
本版採寫 晶報記者 羅俊傑(圖片為資料圖)
(馬驥遠/DIV 作者:圖片為資料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