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悄然而至了。馬爸爸家的小黑貓又強勢霸屏。與往常相比,今年的雙十一似乎刷新了"新玩法":從1天售賣期改為兩波售賣,預售前置、跨店滿300直減40、星秀貓瓜分20億、最高24期免息、萬劵齊發.....從10月21日開始預售時,一夜之間,就有約2億人成為「尾款人」!總之,錢包是捂不住了哇!
上半場看電商頻刷記錄,下半場看快遞火拼速度。每年雙11狂歡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個物流點爆倉,驛站點爆倉,快遞點爆倉......那麼,來個小調查吧:在雙十一期間,你一共收到過多少個快遞呢?
雙十一小調查
Q.雙十一,你收到過多少個快遞?
A. 0個
「你不買東西也是沒錢,買了東西也是沒錢,那就說明買東西它不要錢啊!不要錢為什麼不買?"
B. 1~20個
恐怖的雙11,情侶們都去約會了,只剩下一群屌絲在購物。
C. 21-50個
難道你忘了當初學習網購的初衷是為了省錢?
D. 50個以上
上帝真的是公平的.這一生它雖然沒給過你傾國傾城的機會,但是給了你很多次傾家傾產的機會,至少每年1次。
顯而易見,雙十一期間的快遞包裹量絕對是超乎想像。有數據表明在2019年,「雙十一」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5.35億,是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在11月11日至18日高峰期間,全行業處理郵快件業務量達到28億件。不得不說「薅羊毛」使億萬萬人失去理智興奮!
快遞爆倉|網絡
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也是極大地促進了快遞、物流行業的興起。現代快遞業的最初設想是在二戰之後逐步確定的。在早期發展時,還只是人工騎馬送件,輪船水運等形式,因此意外事故時有發生,快遞丟件屢見不鮮,物流太慢,效率太低更是常態。
但如今,快遞物流行業逐漸專業化,便捷化。人們寄件、收件有保障,同城快遞兩小時內即可送達,運輸方式也不再是單一模式,這無疑是解決了許多人的燃眉之急。
快遞物流集散中心運輸車
我們也都知道淘寶下單的商品,都需要經歷訂單列印、貨物出倉、物流配單、物流車運輸以及快遞員配送這樣多個環節。但現代化的物流服務也不再單單是指從一地到另一地的實際流程。此外,還包括訂單管理、運輸、倉儲、裝卸、送遞、報關、退貨處理、信息服務等。
物流企業工作流程圖|百度
因此物流信息是具有空間尺度、空間特徵等性質的。並且大約有80%都與空間位置有關,像配送中心位置的選擇、配送點的布局、配送路徑優化、配送車輛的實時監控與調度等。所以,在物流服務的背後,還有一雙「隱形的大手」在推動其向更加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不僅實現了對物流過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而且創造了更高效率、高量質的物流配送服務,大大縮短了快遞送達的時間。
暫且不說它在物流行業中能夠處理大量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就僅僅是「地圖導航」這一方面就已經獨佔鰲頭。貨物跟蹤、運輸路線規劃、導航、信息查詢等功能都為物流行業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物流與GIS
那麼,就拿雙十一貨物來說,地圖究竟是如何幫助貨車導航,加速物流?又是如何幫助快遞員實現高效率配送的呢?
為貨車導航,永不繞路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查看物流線路,明明物流包裹已經到達本市,結果下午卻又去了隔壁省,貌似饒了一個世紀才到你身邊。
物流車其實都是大貨車,它不比一般的車輛,因為體積大,載貨重,所以上路有著嚴格的限高、限寬、限重、限行等限制,一旦駛入限行路段,貨車掉頭就比較困難,不僅違章須交罰款,還有可能會造成道路擁堵,甚至引發安全風險。因此,貨車對地圖導航具有很高的依賴度。
貨車限行區域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地圖」其實早有打算。在快遞貨物出倉時,身上就進行了特殊的標記了——「地理編碼」其實就是經過經緯度轉換的商品位置。通過地理編碼,物流公司將目的地相同貨物進行分單,派單給對應的貨車。貨車上是安裝了GPS導航,通過地圖就能夠實時查詢物流車的位置,一目了然,高效管控貨車去向,這也是消費者可以實時查看自己物流信息的原因。
貨車接受派單,進行配送時。「地圖」也預先為貨車出行規劃了最佳路線,當然,最佳路線不等於最短路線,最短路徑是選擇最佳路徑的一個考慮因素。其次還要考慮實際路況,過路費等信息。
從昌平區到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貨車出行路線規劃
對於貨車而言就是要刨去了限行、限高、限重等道路多限制地區以及路況複雜的區域,選出最佳路徑。這樣,貨車出行就預先有了保障,再也不是盲目靠著貨車司機經驗前行,解決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為物流運輸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中國目前大約有3000萬貨車司機,現有道路貨運車輛已達1500萬輛,平均每天有8400餘萬噸的貨物在運途中。「地圖導航」無疑是解決了3000萬貨車司機的痛點,使其安全為先,永不繞路。
為快遞員導航,永不迷路
物流貨車跟隨著地圖導航飛速奔馳到目的地。你以為你就可以立馬拿到你的快遞包裹了?那還需要快遞小哥幹嘛。物流車先到達的是區域的快遞倉儲點,然後再由快遞小哥配送到各個地方。
這麼多快遞要送到猴年馬月啊!其實如果說是放在菜鳥驛站、蜂巢這樣的快遞點,快遞小哥利用地圖導航自然是輕車熟路的;難的是要一個個配送到用戶手中。快遞小哥不熟悉用戶地址,可能會出現重複往返同一個小區的現象,這才真的是要送到猴年馬月啊!
「地圖」再次上線,還是最優路線的問題。配送之前快遞小哥會對包裹進行入庫,這時每個包裹的「地理編碼」又發揮了作用,根據這些地理位置,地圖就可以進行用戶智能定位,確定具體的坐標POI信息點。當輸入多個目標位置時,地圖就會規劃一條最優路線,將重複的路線規劃為更加合理高效的路徑。快遞小哥根據地圖提供的最優路線,高效配送,輕鬆解決,永不迷路。
配送最優路線示意|網絡
而在此前,京東,菜鳥等還推出了配送機器人。它無疑是智慧物流生態鏈發展的終端體現。其中運用的主要關鍵技術還是「地圖」,只不過是「高精度地圖」。
高精地圖的路徑規劃則要下沉到道路和車道級別。是基於矢量坐標點來確定路網信息、道路屬性信息、幾何信息以及標識物等抽象信息,從而描述空間位置。由於其所蘊含的信息非常豐富也就意味著高精度地圖的數據量極其龐大,難於處理。超擎的時空索引雲技術,同樣也是以矢量坐標點為基礎,藉助邊緣運算的力量,實現高精度地圖上附屬公路信息的低延時共享、毫秒級響應。
高精度地圖是什麼?它是供無人駕駛車輛用的電子地圖,精度達到釐米級,它是需要做到車道線級別的。對於無人車來說,高精度地圖能夠給無人車更多的預判空間。當無人車通過高精地圖知道前方的路況和交通標識信息後,能夠提前做行駛規劃,保證了行車的平穩性和經濟性。
對於配送機器人來說,它們是已經具備自主規劃路線、規避障礙的能力,所以可以自如地穿梭在配送的道路上。當用戶收到貨物送達的消息時,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輸入取貨碼、點擊手機APP連結等三種方式打開配送機器人的貨倉,取走包裹,真正的讓用戶感受到了科技在智慧物流中的強大應用。
京東無人配送車|網絡
但也有人說,配送機器人是小區的「新型殺手」,雖然有「雷達加傳感器的360度環境監測」,但是各個小區環境不一,道路情況不同,是否能夠真的完全識別?對於兒童和老人普遍較多的小區,配送機器人在行進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誤判對老人和兒童造成傷害?一切都還沒有定論。即便如此,機器人配送在物流行業能夠承擔的任務也正在日益擴大。未來,科技會告訴我們答案。
雙11背景下的網購衝擊,使得物流行業愈加發達。今年疫情也是深化了人們線上線下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更加認可了無接觸快遞物流服務。蜂巢,生鮮櫃等智能快遞櫃的出現,也都推動著快遞物流行業向智慧化方向進一步發展。但物流行業想要提供更精細、更個性化的服務,離不開高精度地圖、大數據、無人駕駛等技術。物流與高精度地圖的結合,物流與大數據的結合在未來勢必有著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