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旅行者1號和2號飛船的主要成就
(旅行者2號)第一艘訪問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飛行器(旅行者2號)第一個拍攝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環的太空船(旅行者2號)第一艘發現地球以外活火山的宇宙飛船(在木星的衛星Io-Voyager 1上)第一艘探測地球以外行星上閃電的太空飛行器(木星-旅行者1
-
NASA「旅行者二號」穿越太陽系 揭星際空間交界處面紗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4日,《自然天文學》上的文章介紹了美國宇航局(NASA)「旅行者二號」(Voyager 2)探測船,揭秘了人們知之甚少的太陽系遙遠邊界。這個超遠邊界就是太陽能量影響最遠之處,也是星際空間開始的地方。
-
發射升空41年後,旅行者2號進入了星際空間
2018年11月5日,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Credits: NASA/JPL-Caltech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上面六張圖,是旅行者2號最重要的六個歷史時刻。41年後,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1日零點,NASA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上宣布,通過比較旅行者2號上搭載的不同儀器傳回的數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通過了日球層的外部邊緣,進入了星際空間。這個邊界,稱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裡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
-
旅行者1號可能尚未進入星際空間
旅行者1號真的已經闖入星際空間了嗎?有科學家指出,我們還應該再檢驗一下,才能夠下一個定論。圖片來源:SPL2012年,旅行者號任務團隊宣布,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抵達了比其他任何人造物品都更遙遠的地方。
-
「旅行者2號」飛出日光層 開啟探索星際空間之旅
圖像顯示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位置。12月10日,NASA宣布「旅行者2號」已與先一步進入星際空間的「旅行者1號」勝利會師。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本報記者 劉 霞今日視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日宣布,航行了41年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進入生命的下一個徵程——飛出日光層開始探索星際空間,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又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旅行者2號」目前距地球約180億公裡,該任務也成為NASA迄今運行最久的太空探索任務。
-
「旅行者2號」探測器傳回首批數據發布 星際空間並不是絕對真空
圖片來源:NASA官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張夢然 2012年,「旅行者1號」(Voyager 1)進入星際空間,傳回了非常寶貴的日球層頂數據。但是,由於探測器上的等離子體設備損壞,地球上的研究人員,根本無法收集到那次穿越的完整數據。 但現在,人類擁有了「旅行者2號」(Voyager 2)穿過星際空間的首批數據。
-
NASA為什麼要在旅行者2號飛入星際時關閉它的系統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射於1977年,NASA的工程師們已成功讓其飛行了將近42年——它們是歷史上飛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器。但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7月8日宣布稱,是時候讓旅行者2號的部分部件停止運行了。旅行者2號距離地球超過112億英裡,但它的速度是每小時34391英裡,也就是每秒10英裡,所以它仍在快速地遠離地球。
-
科普:「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看到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張瑩)一年前,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飛出日球層,成為繼「旅行者1號」之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從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看到了什麼?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發一組論文,詳解「旅行者2號」傳回的首批「星際穿越」數據,讓人們得以窺見太陽系與星際空間「接壤」之處的神秘圖景。(小標題)觀測到對稱的日球層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公報中介紹,「旅行者2號」搭載了5個科學探測設備。此次發表5篇論文,每篇側重解釋一個探測設備所獲數據。
-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6年後,旅行者2號也飛了出去,進入星際介質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的時候,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發射了幾百個探測器,除了行星和衛星,還有小行星的探測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探測器,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的一種探測器,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旅行者1號,這個飛行器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中,那麼,旅行者1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探測器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旅行者1號是NASA發射的一個外太陽系探測器,它的重量只有815千克,發射與70年代,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是現在依然還在正常工作。
-
星際穿越滿一年,旅行者2號看到了哪些新鮮事?
(圖片來源:文獻[1])北京時間2019年11月5日0點,《自然·天文》期刊在線發表了五篇論文,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中看到的新鮮事。通過這兩個探測器的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太陽風和星際物質的相互作用使得日球層頂附近出現了豐富而複雜的相互作用結構。
-
184.7億公裡飛了42年,旅行者2號揭示星際介質奧秘,並非空無一物
飛行在這個世界裡的飛船既不是《三體》小說中的藍色空間號,準備逃離太陽系,也不是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在探索未知空間,而是人類引以為傲的旅行者2號,根據2020年1月2日最新數據顯示,旅行者2號已經來到了184.7億公裡外,被美國宇航局確定突破了太陽系日光層,進入到星際介質,成為距離地球「第二遠」飛船。
-
旅行者1號推進器沉睡37年被喚醒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邊緣星際空間...
)進入星際空間,是目前飛進恆星際空間唯一的地球人造物體。「旅行者2號」是「旅行者1號」的姐妹探測器,也在1977年發射,雖然它的調姿推進器性能還不錯,工作正常,但未來幾年,它也將進入星際空間,並面臨同樣的定向能力下降帶來的挑戰。「旅行者2號」先發射,但由於選擇的飛行軌跡不同,將永遠落在「旅行者1號」身後。
-
旅行者一號重燃推進器
NASA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蘇珊娜·多德(nasa-噴氣實驗室)說:「由於這些推進器在經歷了37年的停用後仍然有效,我們將能夠將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的壽命延長2到3年。」為了這個新計劃,工程師們挖掘了古老的「航行者號」的數據與軟體。其中大部分程序都是用彙編程序語言編寫的,就如同推進器本身一樣古老。試點火是成功的。現在,工程師們計劃在2018年1月開始使用TCM推進器來進行主宇宙飛船的定位控制,他們可能會指示旅行者2號執行同樣的任務。根據恩裡克·麥地那(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說法,旅行者1號和2號分別有14和23公斤的聯氨。
-
星際穿越後的「旅行者二號」仍未恢復
科技日報北京2月5日電(記者張夢然)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近日消息稱,不久前才給人類帶來大量穿越星際空間的寶貴數據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探測器,突然因功率不足關閉了其搭載的所有科研儀器,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師們全力搶救後,探測器「回到正軌」仍在運行中
-
既然宇宙膨脹速度遠超光速,為什麼旅行者號還能飛往星際空間?
雖然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膨脹速度遠超光速,但這與旅行者1號和2號以及另外三艘太空飛船飛向星際空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這是兩種宇宙尺度上的事情。由於遍布宇宙空間的暗能量作用,空間本身正在加速擴張,這會導致空間中的星系被互相拉開。如果星系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空間膨脹越多,所以它們被拉開的速度也就會越快。按照目前的哈勃常數來估算,如果宇宙中兩個星系的距離大於140億光年,它們因為空間膨脹而被拉開的速度就會達到超光速。
-
經過30年來最長的一次無線電沉默,NASA聯繫上了旅行者2號
展示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位置的藝術家概念圖,現在它們都在日球層之外,也就是受太陽影響的區域。圖片來自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2020年10月29日,美國宇航局與1977年從地球發射的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重新建立了聯繫。飛船現在距離地球超過116億英裡(188億公裡)。它超越了日球層頂,也就是太陽的影響結束和星際介質開始的邊界區域。
-
雙胞胎旅行者1號和2號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消息,旅行者2號太空飛行器可能終於進入了星際空間,與地球的距離或已超過 110 億英裡(180 億公裡),超越了日光層。雖然說是雙胞胎,可是旅行者2號1977年8月20日發射,旅行者1號16天之後才發射。
-
旅行者2號飛出日光層 3萬年後出太陽系
【手機中國新聞】12月11日,「旅行者2號」飛出日光層,成為第二個飛入星際空間的人造太空探測器,NASA預計在3萬年後飛出太陽系。旅行者2號探測器於1977年8月20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是美國航天局研製的飛往太陽系外的兩艘空間探測器的第二艘。旅行者2號以一個不同於旅行者1號的飛行軌跡接近土星,通過接近泰坦(土衛六)的引力而產生的引力彈弓。探測完土星後,它又繼續飛向天王星和海王星。旅行者2號於1986年經過天王星,於1989年經過海王星。
-
旅行者2號正式飛出日光層!本世紀還有一艘探測器也將離開太陽系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人造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而所謂的日光層也就是太陽風粒子可以抵達的最遠距離,一旦飛出了日光層,那麼就基本不受太陽風粒子影響了,探測器將直接面對複雜莫測的星際空間。根據旅行者2號探測器上的數據,NASA科學家確認探測器穿越日光層的時間是在11月5日,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對星際空間進行探索。
-
旅行者2號:我飛出太陽系了嗎?
史上第二次,人造物體到達了恆星之間的星際空間。經過41年的飛行,旅行者2號探測器脫離了太陽風的範圍,進入一片人類陌生的太空。 儀器數據顯示,直到最近,旅行者2號周圍空間中瀰漫的還主要是從太陽流出的等離子體。這種被稱為「太陽風」的流出物形成了一個「泡沫」(即日光層),將太陽系中的行星包圍在其中。 日光層的邊界被稱為太陽風層頂,是炎熱的太陽風與寒冷、密集的星際介質相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