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一月份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以來,絕多大數國家實行了邊境封鎖,對經濟衝擊巨大。作為以人的移動性和聚集性為特徵的旅遊行業,更是受到沉重打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預計2020年國際旅遊將比2019年下降80%,1億崗位面臨危機。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旅遊業暫時陷入停滯,但人們的旅遊需求並沒有消失。多國正在總結經驗、制定規劃,想方設法挽救旅遊市場,渴望快速提振經濟。受疫情影響,一般國際航班入境都需要有14天隔離期,最基本的國際旅行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屢屢提及的限制少、風險低的「旅行泡泡」計劃,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應對方案,被視為飽受疫情摧殘的旅遊業求生的一種有益嘗試。
1
「旅遊氣泡」的概念
「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是指鄰國或附近且疫情狀況相近的國家之間的獨家合作關係,兩個目的地政府和相關機構建立一定的工作機制,互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允許檢測呈陰性的旅客乘坐專門的航班不受隔離檢疫限制來往於兩個目的地之間。「泡泡」(Bubble)一詞,在英語當中常常被用來解釋為「交際圈子」。「旅行泡泡」就好像把兩個國家包在一個受保護的泡泡裡一樣,讓彼此國家未感染病毒的遊客可以自由流動,在無需隔離情況下跨境,通過互惠協議促使區域旅遊業擺脫休眠狀態。
「旅遊泡泡」是由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所創造的詞。它們建立了三邊夥伴關係,使本國公民可以進入彼此領土,而這種自由的通道後來被稱為「旅行泡泡」。這個安全泡泡不僅限於旅遊業,也讓波羅的海三國能夠重新建立貿易關係,並重振其他領域。在「旅行泡泡」計劃中,一部分國家同意對部分國家開放邊境,其餘國家的旅行者仍被禁止入境。故此,「旅行泡泡」也稱為「旅遊走廊」(travel corridors) 或「冠狀病毒走廊」(corona corridors)。
旅行泡泡成行要求多:「旅行泡泡」的旅遊模式,其對於目的地及客源國的疫情控制、穩定的合作關係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推行「旅行泡泡」必須保證「無疫情」,必須對國家和民眾有利,還必須保持限制和法規的一致性。旅行泡泡的形成不僅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檢疫措施達致互信,更多還取決於氣泡成員之間經濟貿易規模和互補程度。如果成員間的經貿聯合足夠緊密,就更容易形成氣泡,以互相滿足各自的經濟需求。《經濟學人》研究發現,即使國家地區間達成協議,允許雙邊放開航空旅行,如果缺乏信任,雙方的努力仍很難達到成效。
「旅行泡泡」、「旅遊連廊或橋梁的意義」:「旅行泡泡」作為恢復正常旅行的必要第一步,可以為全球旅遊業樹立一種新模式。推動著各國朝復甦之路緩步前進,讓人們感覺社會正在恢復常態,可以乘坐飛機出行。儘管旅行泡泡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至少已經朝正確方向邁出第一步。隨著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隱形橋梁不斷湧現,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控制境內的疫情。至今,「旅行泡泡」可以說是讓經濟再度起飛的最佳解決辦法,而對旅行者來說,它讓我們能夠期待未來會再有機會探索世界。
「旅行泡泡」的經濟效益:「旅行泡泡」可以幫助兩國激活萎靡不振的旅遊業。旅行泡泡形成的潛在經濟規模可達到全球GDP的35%,佔所有貿易與服務的39%,並且是全球旅遊消費的42%。《經濟學人》認為,規模較大的「旅行泡泡」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如同區域性的貿易協議比雙邊貿易協議更有效益,旅行泡泡涵蓋的範圍越大,經濟效益也越高。
2
世界各國的旅遊泡泡
新冠疫情何時結束尚不清楚,為重振旅遊市場經濟,有很多國家推行或討論「旅行泡泡」或「旅遊走廊」政策,大膽嘗試「旅行泡泡」,想方設法挽救旅遊,渴望快速重啟經濟,但各地開放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不同。
1
歐洲的旅遊泡泡多但受到疫情反覆的影響
歐洲是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也是幾個大洲中最早開始實施開放旅遊計劃的,有很多國家根據歐盟各國的不同情況,推行或執行「旅行泡泡」政策。從6月15日開始,大部分國家都開始重啟跨境旅遊,建立特殊的「旅遊走廊」或「旅遊泡泡」。東歐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國家,目前都已經開始實施東歐國家間的人員互通,邊境管制已經取消。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早在4月份,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都成功控制了疫情爆發,就宣布在5月15日起就建立了三個國家間的「旅遊泡泡」,這是是歐洲首個「旅遊泡泡」。同時,波羅的海三國並將芬蘭和波蘭納入範圍,將芬蘭納入表明「旅行泡泡」可以將並不接壤的國家劃入同一個範圍,形成連廊。
捷克對歐盟20國開放:由於疫情控制較好,捷克6月8日向 「安全國家」如奧地利、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的居民開放邊境,並對歐盟20個國家重新開放邊境,東歐和中歐大多數國家都在綠碼之列,持低風險「綠色健康碼」國家公民可自由進入捷克,不需被隔離。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都紅碼和黃碼入境,須得到捷克衛生部特別許可,並提供由醫院出具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目前,捷克與奧地利、德國的陸路邊境都已開放,仍設有檢查點。但同時,捷克的歸國人員仍需在抵達後出示陰性核酸檢測結果或進行隔離。
德國開放度最高:德國先和奧地利逐步取消邊境管制,又與法國,奧地利和瑞士構成「旅遊泡泡」,再和疫情不太嚴重的東歐國家實現自由流動。6月16日開始,德國將對歐盟幾乎所有國家,包括瑞士、英國、冰島、挪威全面開放邊境。唯一例外的是瑞典和西班牙,要等到6月21日。此外,德國16個聯邦州的開放程度會略有不同。德國和法國、澳大利亞之間也可能出現「旅行泡泡」。
奧地利景點期待遊客前往:由於疫情,人流如織的奧地利旅遊熱點城市哈爾施塔特曾都看不到遊客。為此,6月15日開始,奧地利與東歐緊鄰國家及西歐主要國家打開邊境,建立「旅遊泡泡」,可自由往來,高危國家如英國、西班牙、瑞典遊客必在入境時接受隔離檢疫,隔離14天,其他歐洲國家遊客則不需。
英國「空中橋梁」(air bridges):英國政府宣布對法國和愛爾蘭免除檢疫,與愛爾蘭、法國的「旅行泡泡」立馬出現,被封鎖近後,「旅遊泡泡」成為渴望享受陽光假日的英國人給燃起了希望,成了成就旅遊的「空中橋梁」(air bridges)。這些措施將使來自感染程度較低的國家的人們可來到英國。
丹麥不再強制隔離:從6月15日開始,丹麥和德國、挪威、冰島和愛爾蘭建立「旅行泡泡」,來自這三個國家的遊客入境不需要隔離,同時入境必須持超過6晚的酒店預訂。但如果是來自這三國人口超75萬的大城市,還是要隔離。另外,芬蘭也進入了丹麥的旅遊泡泡。由於緊鄰瑞典完全放飛自我的群體免疫政策和超高感染死亡率,丹麥不對瑞典旅行者開綠燈。
希臘不僅對歐盟開放,也對中國開放:希臘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最早開放旅遊業的,也是最早對中國也開放的國家。作為歐洲人享受海灘假日的主要目的地,希臘將巴爾幹和波羅的海國家,德國及以色列和賽普勒斯等鄰國在第一波就建立「旅行泡泡」,但可能需接受隨機測試。目前,建立「旅遊泡泡」可入境希臘的國家名單共有29個,中包括歐洲大部分國家,還有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在雅典機場,仍然會執行隨機的抽樣測試。
土耳其的「泡泡」:疫情對土耳其旅遊影響深重,旅遊業是該國經濟支柱,年均遊客數世界第六,旅遊收入世界第十四。2019年,該國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4%,入境遊客約5000萬人。為挽救旅遊業,6月,土耳其的「旅行泡泡」恢復與40國家的定期航班,首批允許入境國包括奧地利、巴林、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德國、希臘、賽普勒斯、新加坡等,之後是*比利時、荷蘭、挪威和韓國等。
比利時疫情控制較好:從6月15日開始,比利時對歐盟幾乎所有國家,英國、挪威、瑞士等國建立「旅行泡泡。但是西班牙、瑞典例外。
荷蘭對30國開放:荷蘭整體開放度也是非常高的,從6月15日開始,對歐盟幾乎所有國家及瑞士、挪威、冰島等開放。和德國幾乎一致,例外也一樣,對瑞典和西班牙不行。
瑞士先與鄰居建立「旅行泡泡」:從6月15日開始,瑞士率先與鄰國德國、法國、奧地利開放邊境,邊境 仍保持測溫檢查,並可以實施進一步的核酸檢測。
芬蘭:最早與愛沙尼亞局部開放邊境,但只限於商人、學生或教師的「旅行泡泡」;斐濟、以色列和哥斯大黎加可能在今年9月之後加入旅遊泡泡。
義大利沒建立旅遊泡泡:歐洲疫情從義大利開始,雖然該國是一個受歡迎的夏季旅遊目的地,但義大利是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旅遊泡泡」不適用於義大利。但是,威尼斯的旅遊卻有了生氣。
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近20%的GDP來自於外國遊客的消費,是目前為止歐盟國家中旅遊收入佔GDP的最大佔比。與鄰國斯洛維尼亞達成免隔離的「旅行泡泡」,希望吸引國際遊客湧入其著名的亞得裡亞海海灘。
馬爾他:馬耳作為歐洲申根國家之一,七月重開邊境,和包括中國的45多個國家建立了旅行泡泡,提早布局疫後中國市場,中國遊客到訪馬爾他無需隔離或提前進行核酸檢測。
總之,歐洲的旅遊泡泡是全球最大最多的,但是由於疫情的反覆,秋冬第二波的疫情到來,使得法國、德國之後是英國再次採取封國,刺破泡泡。
2
亞洲借「旅行泡泡」激活旅遊業
在亞洲,東南亞國家都在進行雙方接觸,越南和泰國也搭建更多旅行走廊,希望能實現國民互遊;馬來西亞正在與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協商共推「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計劃;印尼、越南等國家也在考慮推行「旅行泡泡」以挽救旅遊業;中國正考慮擴展其「旅行泡泡」計劃,新加坡解除對大陸遊客的限制,肯定了中國的有效防範。其實很多海外市場都急等著中國的遊客。中韓兩國雙方在制定一減少飛行限制的旅遊泡泡,為商旅人士開通了快速通道;日本在為明年的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制定更多的措施和「旅行泡泡」。
泰國: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泰國,希望通過「旅行泡泡」重振旅遊業,並初步向商務人士和來泰進行海外醫療的人員開放,每天1000人次;接著和中國、韓國、日本等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國家結成安全出行合作國家,陸續向遊客團體開放,允許更多地區加入「泡泡」。「旅行泡泡」短期內無法實現,使得入境泰國無需隔離14天,泰國會採取嚴格防控措施保證入境人員健康安全。
新加坡旅遊泡泡:新加坡已啟動「旅行泡泡」計劃。從6月18日起,新加坡放寬對來自中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入境。新家坡是亞太地區第二個與中國達成旅行快捷通道的國家,兩國為雙方商務和公務人員開通往返新中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和廣東等六省市的「快捷通道」。並從11月6日起,持有健康碼並檢測為陰性的到新旅遊的大陸遊客不再隔離,直接可以在新旅遊。
新加坡「旅遊氣泡」框架5項內容:
(1)旅客須接受兩地互認的72小時新冠測試,並呈陰性結果;(2)就旅客往來目的不設任何限制;
(3)旅客抵埗後,無須接受強制檢疫或履行居家通知,行程亦不受限;
(4)旅客將須乘搭特定航班,並不會載有任何轉機乘客或非「旅遊氣泡」旅客;
(5)「氣泡」規模可隨時作出調整,特定航班數目可增減甚或暫停,以配合兩地疫情最新發展。
菲律賓:正採用新旅行模式「旅行泡泡」,當地的薄荷島、長灘島和巴拉望島因上述地區的疫情數量較低,傳染風險不高,都被選為「旅行泡泡」目的地。
日本:之前向四個安全國家開放旅行泡泡:越南,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泰國。10月30日宣布,對中國、韓國、越南、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紐西蘭、汶萊等9個國家和地區解除渡航中止勸告(中止旅行警告)。針對這些地區的傳染病危險信息級別由3級下調到2級(克制不緊急不必要的渡航)。由此,從11月1日起,1、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入日本之前,原則上不再需要進行出發前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2、從這些國家和地區來的人到達日本後,無論國籍,都不再需要在機場內進行核酸檢測,等待檢測結果。為了順利召開明年的奧運會,日本將會制定更多的措施和「旅行泡泡」!
即使亞洲國家疫情控制較好,但出於審慎的文化和要求,旅遊泡泡發育並不如歐洲。
3
世界其他國家的旅遊泡泡
美國和加拿大:在5月21日,隨著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開始實施的解除旅遊限制,北美「旅行泡泡」由此形成。但是最近一段由於美國疫情加重,加拿大採取措施,刺破了旅遊泡泡。一般來說,最大的旅遊市場其實基本都在國內。美國的國內旅遊市場最為龐大,所以,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組成的「旅行泡泡」基本上以美國國內市場為主導,再加上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國內市場。同時,美國由於對疫情缺乏統一的應對措施,檢測和接觸者追蹤率較低,短期內美國不太可能被邀請加入世界各國的「旅行泡泡」計劃。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世界上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為成功的兩個發達經濟體。澳大利亞是紐西蘭最大的遊客來源國;紐西蘭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遊客來源國,僅次於中國。紐西蘭每年接納的國際遊客中,澳大利亞遊客佔40%,而旅遊業是紐西蘭最大的出口產業。疫情後,兩國幾乎完全封關,旅遊業大受打擊。
六月中旬開始,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就「旅遊泡沫」談判,以儘快建立「跨塔斯曼海峽旅行泡泡」(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恢復安全通航重新開放邊界,恢復兩國人民往來旅行和貿易,拉動旅遊消費,使兩國恢復經濟。但繼續禁止其他國家公民入境。但兩國在疫情信息掌控上並不同步,紐西蘭當前還沒有疫情追蹤軟體,而有450萬澳大利亞人有疫情追蹤軟體。在實際執行上遇到不少問題,旅遊泡泡因一些細節問題,泡泡效果不如預期。
(下)文更多精彩,敬請持續關注。
註:本文內容來源博雅方略,作者為博雅方略研究院白墨,如引用、轉載請聯繫申請白名單,嚴禁未經允許的非法轉載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