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puoketrader
作 者| 熊鵬
來 源| 全球宏觀投機
導讀
《兵臨城下》是一部最好的交易員電影。
世界上最殘酷的職業是什麼?戰爭年代是狙擊手,和平時代是交易員。他們的殘酷性,體現在他們是一個人的戰爭,真正的對手和敵人只有自己。
瓦西裡·格裡高葉維奇·扎伊採夫上尉(俄語:Васи лий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二戰時期蘇聯陸軍著名狙擊手,他在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在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之間,瓦西裡總計擊殺大約242名敵軍。不過真實數目可能更高,部分學者認為甚至可能高達400人左右。一戰成名。
2006年1月31日,瓦西裡·扎伊採夫的遺體以隆重的軍禮被重新遷葬到馬馬耶夫崗。他的遺體埋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紀念碑下,碑上寫著瓦西裡的名言:「我們沒有任何撤退的餘地。」(事實上該語出自赫魯雪夫,當時擔任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總政委。)
極端壓力:你只有一顆子彈
狙擊手每天出任務回來後都要慶祝,認為是上帝多讓他們活了一天。這種心理狀態,只有那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可以做到,但是即便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每個狙擊手在真實的現場,都面臨巨大的恐懼、不安、迷茫和沮喪的情緒,瓦西裡也不例外。
瓦西裡作為狙擊手的開頭是非常順利的,因為德軍尚未適應狙擊作為一種作戰方式。當德軍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們派出了王牌狙擊手科寧少校,與瓦西裡帶領的狙擊隊展開廝殺。第一次遭遇瓦西裡就損失了兩名隊友,這對他的心理打擊很大,他第一次對自己是否可以擊敗對手產生了懷疑。
為了鼓舞瓦西裡的士氣,赫魯雪夫調來了曾經在科寧手下受訓的優秀狙擊手輔助瓦西裡,然而,經驗豐富的科寧少校利用了他們的大意,射殺了自己曾經的學生,這給瓦西裡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瓦西裡開始認為對手是神一樣的存在,自己不可能再戰勝他。
狙擊手的工作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任何的疏忽都會帶來致命的傷害。而精神集中是一種能力,是大腦排除各種情緒幹擾後將能量集中於大腦前額葉的能量匯集行為。然而,由於人類大腦固有的結構,導致我們很難排除情緒的幹擾,甚至很多時候,情緒會控制我們的大腦。
瓦西裡有一段時間處於高度的壓抑狀態,每次與科寧的較量都以失敗告終,其中一次極其難得的伏擊機會,居然由於自己打了個盹兒而白白錯失。實際上,這個時候他的內心狀態已經非常壓抑和焦慮,他要求蘇軍不再宣傳自己。
這種狀態,幾乎就是利佛莫爾1915年的狀態,經過長達6年的低迷後,他已經山窮水盡,身負百萬巨債,利用最後的一點關係,經紀商給他融資了500股,這是他最後的一顆子彈。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人在這種狀態下面,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煎熬。在這種極端壓力下面,如何可以讓自己的精神高度集中到真正最重要的事情上面來?
這是很多職業交易員的精神困擾來源。對於在金融機構工作的人員,兼職交易員,是很難理解這種壓力的。對於有固定收入的人而言,交易失敗了只是運氣不好,下個月領取工資和獎金後可以再來。但是對於職業交易員,當面對每個月的生活開銷、交易必備支出、不時之需,這些都是只能從交易中獲取,而交易稍有不慎,就是導致本金的大幅縮水。這樣的壓力是每一個職業交易員都會遇到的,沒有遇到的只是說明你從事這個職業的時間還不夠長,經驗還不夠多。
回到正題,那麼,瓦西裡怎麼應對這種極端壓力呢?
在電影的設計中,瓦西裡實際上沒有真正走出這個困境。尤其是當他看到沙夏被殺(部分的原因正是他自己的過失),愛人被傳死訊後,他的精神狀態實際上是崩潰的。某種程度上,我相信這個設計是合理的,因為我們不能假設人有無窮的承受力,即便是對於每天都在生死一線的那些個人意志非常堅強的人。
幫助他完成這個困境的是他的情敵兼隊友,在意識到即便是在蘇聯,人與人之間也是不平等的,為自己構陷瓦西裡感到自責,決心以自己的生命引出科寧少校。這當然是一個戲劇性的設計,但是在真實的歷史記錄中,的確不乏這樣的自我犧牲才能完成一個艱巨的任務。
電影裡,反覆回放的一個鏡頭就是,少年瓦西裡因為錯失良機,導致馬匹被狼吃掉後的懊悔,這是伴隨他一生的噩夢。這也是我理解的巨大的痛苦會改變大腦思維結構的例子。
這裡隱含的意思是,看到隊友為了引出敵人而犧牲,瓦西裡剎那間放棄了所有的情緒,迅速找到了一個最佳伏擊點,因為他相信科寧少校一定會走出掩體來查看自己是否真的被擊斃。而科寧少校這個時候同樣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為自己終於擊敗對手高興,而作為狙擊手,摘下對手的槍,是一種榮譽,他必須親自去驗證。
畢竟人都不是神,即便是經驗豐富如科寧者,在瞬間的喜悅情緒下,也會帶來判斷的失誤。實際上,從第三方的角度,科寧應該懷疑那個露出的腦袋是不是誘餌。而科寧的學生,瓦西裡的助手,就是用這一招試圖引誘科寧反而被殺,但科寧最終自己也死在了這個上面。
學會與極端壓力共存,或者儘早意識到,每個職業交易員都會有那麼一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對於很多交易員,你都會在某一天,意識到,你只有一顆子彈。
耐心與勇氣
利佛莫爾在伯利恆鋼鐵戰役中最為人稱道,或者他自己最得意的,其實是他等待了整整六個禮拜。這種耐心,是交易員最可貴的品質之一。
關於耐心,J.L晚年總結,一個經驗指標就是,一年只有三四次交易機會,一些大的機會五六年一次。所以,應該放棄絕大部分交易。
耐心,更多的是指等待交易機會成熟時的等待,而不是指持有倉位,尤其是錯誤倉位後的堅持。
耐心是狙擊手最重要的品質。為了擊殺一頭狼,少年瓦西裡可以在雪地裡面待很長時間,一動不動,像一塊石頭。
耐心是可以習得的嗎?這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從人類大腦結構來講,獲取現實滿足是可以提供大腦最大滿足的。但是,大腦也有一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通過期待獲得滿足,心理學上稱之為延遲消費。有一些實證研究的數據表明,具有延遲消費能力的孩子更容易獲取成功。所以,及時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延遲消費可以帶來更大滿足。
瓦西裡非常幸運的從小就練習打獵,在真實的一線環境中,他很早就領會了耐心才有回報的含義,因此,在加入狙擊戰中,這一點對他是毫無障礙的。
而利弗莫爾則是經歷了多年失敗以後,才明白耐心的重要性。所以,習得耐心,必須要經歷一個長時期的磨練過程。當然,有些人天性就習慣耐心,他們在這個方面犯錯的可能性就略低,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這樣的人有時候容易在勇氣方面犯錯。
勇氣來自於自信,真正的自信來自於過去的成功經驗。之所以我說是真正的自信,那是因為初學者往往也很自信。我們講的可以傳授的交易能力,其實就是在這個地方,即建立對某個交易品種持續有效的監控能力,識別交易機會。
利佛莫爾在伯利恆鋼鐵戰役中非常充分的體現了耐心和勇氣的價值。耐心在於他等待了6個禮拜才建立倉位,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當時的大盤還不太配合,僅有少部分股票上漲;而勇氣則是體現在他把所有的資金都購買了這隻股票,同時,浮盈加倉。
PS:各位!由於訂閱號將原來的時間順序推送改成了亂序閱讀,你可能沒法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
如果你喜歡我們,請多多點擊的「在看」,或把撲克投資家「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