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控股張玉良:國企混改最好形成「金三角」股權結構

2020-12-17 證券之星

「我們全部採用了國有、社會資本及團隊資本『三足鼎立』的股權結構。我始終認為,沒有經營團隊和核心員工持股的混改是不徹底的,因為推進性不夠,最主要人才的動力機制沒有發揮好。」5月30日,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在第十一期國資大講壇上談及國企混改時如此表示。

帶領綠地控股率先實施國企混改、並獲巨大成功的張玉良,無疑是最有資格談國企混改經驗得失的企業家之一。

綠地集團誕生於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大規模啟動的1992年,1997年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成改制,2015年實現企業整體上市,2018年總資產規模首破1萬億元。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積極踐行者,綠地集團在自身不斷推進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積極參與央企和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綠地集團先後通過混改,投資入股了原寶鋼建設、貴州建工、江蘇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河南公路工程公司以及東航物流、上航國旅等國企,並取得多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嘗到國企混改甜頭的張玉良表示,經過長期的改革實踐可以看到,國企改革特別是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核心的體制改革,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激發了活力,通過混改,企業擺脫了傳統國企的束縛和局限,能夠以市場化為導向,大膽地探索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經營管理機制;其次是增強了動力,特別是通過員工持股,把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捆綁,激發了員工的動力;再次是提升了實力,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多元化,提升了企業的資本實力、戰略視野、治理水平等多方面的軟硬實力。

歷史經驗可以啟迪未來。未來如何進一步深化國企混改?張玉良認為,國企混改最好形成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員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權結構,這樣更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應該優先在競爭性領域國企實施混改,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應該更多創造條件推進集團母公司層面的混改,因為只有在母公司層面實施混改,才能從全局和根本上對企業制度進行變革,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動力和競爭力。應該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公開、透明地推進混改。如果具備條件,最好通過混改推動企業上市成為公眾公司。這樣既能使企業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又能使國有資產真正做到「進退有序、合理流動」。

張玉良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該兼顧「混」和「合」兩個方面,「混」是手段,「合」才是目的。對混改企業而言,好的社會資本,不僅應該帶來「錢」,提升企業的資本實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協同效應,提升企業競爭力。要建立靈活機制,細化企業的運營管理、考核、決策等制度。混改後的企業要著力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優秀的價值觀,使企業核心經營管理團隊迸發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焦點

  • 專訪綠地張玉良:國企混改再出發 「排雷」需答好「三問」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專題研討會期間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焦點、熱點、難點,全面激發混改的化學發應,將為新時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機制和發展活力。與誰混:「綠地式」混改的「金三角」股權經驗「『與誰混』,本不應成為問題。
  • 綠地張玉良:國企僅在子公司混改不會觸動母公司機制
    在「國資重鎮」上海,甚至在全國,綠地集團都是一家「明星」國企。不僅因為它是國內房企「千億俱樂部」成員之一,更因為它是為數不多的將國有股降到50%絕對控股底線之下的國企。不僅因為它是國內房企「千億俱樂部」成員之一,更因為它是為數不多的將國有股降到50%絕對控股底線之下的國企。2013年末,綠地集團引入平安、鼎暉等5家戰略投資者,招募20.87億股,引入資金117.3億元。通過增資擴股,綠地集團國有股降到50%以下。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近期在多個場合談及「混改」實踐,並要「努力成為上海及全國的先行者、排頭兵」。
  • 綠地控股張玉良:轉型不是去地產化
    綠地式混改綠地在混改上,本就有著不容忽視的發言權。2015年通過引入五家投資機構入股金豐投資,綠地實現了整體上市,也創造了A股當時交易金額最大的一次「借殼」。這是綠地的輝煌時刻,也被外界認定為國企混改的典型案例。
  • 東方航空「混改」持續深化 綠地控股上航國旅
    3月19日,記者在綠地控股(600606.SH)與東方航空(600115.SH)聯合舉行的籤約儀式上獲悉,綠地控股以2.51億元競得東航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航國旅」)股權項目。根據重組方案,綠地控股將推動上航國旅進一步混改。
  • 國企改革十大經典案例及國企混改「4+1模式」
    一般需結合四種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礎上實施,不可單獨實施。在實際運用中,佐佑國企改革中心發現,國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單一模式的混改、多種模式的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組合式混改。將以雲南白藥、中油資本、中糧資本、綠地集團、江蘇高投的混改案例為大家系統解讀「4+1模式」。
  • 綠地作為老牌國企路在何方?
    2020年7月26日,綠地發布公告,國資股東此次擬轉讓至少約17.5%股權。此次股權轉讓的目的是想讓綠地再次充分市場化的同時保留國資足夠的持股權,依然保留綠地的國資屬性。從上面的股權結構圖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大股東為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29.13%;上海地產持股比例25.82%,為第二大股東;上海城投持股比例20.55%,為第三大股東;上海地產、上海城投均由上海國資委100%控股,這意味著,上海國資委通過上海城投和上海地產持有綠地的股權比例達46.37%,遠超第一大股東。
  • 707億國企混改基金裡的地產魅影 帶頭大哥中國誠通有何來頭?
    據了解,國企混改基金的投資方式為主要通過股權投資和創設、參股子基金投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投資活動,投資領域為重點投向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反向混改項目,預計總規模高達2000億元。截止目前,雖然國企混改基金並沒有對外公開的官方網站。
  • 綠地收購上航國旅65%股權,混改模式首次涉足大消費板塊
    3月19日,綠地控股(600606.SH)與東航集團舉行「投資入股上航國旅」籤約儀式,宣布綠地以2.51億元競得東方航空(600115.SH)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航國旅」)股權項目,綠地將持有上航國旅65%的股權,東航股份持有35%的股權。
  • 綠地與東航籤約控股上航國旅,酒店旅遊產業實現「一體兩翼」
    根據重組方案,綠地將推動上航國旅進一步混改,綠地計劃逐年釋放最高達25%的股權給上航國旅管理團隊,形成綠地、東航、管理團隊「三元股權結構」的「綠地模式」。此次是綠地繼參與東航物流混改之後再度攜手,綠地控股與東航集團近幾年在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層面多次牽手,已成為央企與地方國企積極互動,充分挖掘和發揮雙方資源品牌優勢,實現業務互補、聯動發展的典型代表。
  • 綠地控股與中國東航集團籤約,酒店旅遊產業完善「一體兩翼」布局
    3月19日,綠地控股(600606.SH)與東航集團舉行「投資入股上航國旅」籤約儀式,宣布綠地以2.51億元成功競得東航股份(600115.SH)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航國旅」)股權項目,綠地將持有上航國旅65%的股權,東航股份持有35%的股權。
  • 綠地金控三季度大手筆掃貨 武漢中商直逼舉牌線
    作為國企混改樣本的綠地集團,其掌門人張玉良對於國企混改可謂是情有獨鍾。2015年7月,在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2015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綠地集團的排名上升到第258位;2015年8月,23歲的綠地集團以借殼方式在A股實現整體上市(綠地金控亦在上市資產中),成為國企混改的成功案例。
  • 2.51億,綠地控股東航旗下上航國旅
    今日,東航集團與綠地控股(600606.SH)舉行「投資入股上航國旅」籤約,綠地以2.51億元競得東方航空(600115.SH)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航國旅」)股權項目,綠地將持有上航國旅65%的股權,東航股份持有35%的股權。上航國旅是東方航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此前已經尋找戰略投資者多年。
  • 上海國資混改提速:綠地2.51億獲上航國旅65%股權
    綠地頻頻參與國資混改,構建旗下產業鏈資源優勢。   3月19日,綠地控股(600606.SH)與東航集團舉行「投資入股上航國旅」籤約儀式,宣布綠地以2.51億元成功競得東方航空(
  • 天津又一國企混改落地!
    天津又一國企混改落地!,舉行天津醫藥集團混改籤約儀式,標誌著醫藥集團混改落地,天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斬獲新的重大成果。此次摘得天津醫藥集團股權的津滬深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上實集團為參與天津醫藥集團混改,專門牽頭成立津滬深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津滬深」具象化代表著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
  • 計劃增投超千億 上海綠地集團參與廣西建工混改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獲悉,今天上海綠地控股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將廣西作為重點投資區域,在已有項目外,重點圍繞國企混改、國際貿易、科技創新、總部經濟、大健康、軌道交通等「六大領域」,預計未來五年內新增投資超1000億元。
  • 對話綠地董事長張玉良:轉型不是"去地產化",聚焦"十四五"構築"多元...
    日前,新華社旗下陸家嘴金融網對話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先生,傾聽他對於新時期"綠地新模式"的剖析。 構築"地產+"生態圈,優化調整產業布局 1、問:近年來,房企轉型備受關注。綠地是引領轉型的領軍者之一,深耕"地產+",在轉型道路上走得最快最遠。
  • 每經專訪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做「加減法」不是追求單一房地產收入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趙橋2月7日,綠地控股(600606,SH)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在圍繞地產開展的「加法」和「減法」背後,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的「算盤」到底是怎麼打的?在複雜的經濟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下,2018年綠地又將迎來哪些挑戰?
  • 央企混改再下一城!中鹽成功的兩大關鍵,9月國企混改最典型案例
    健康持久的股權結構,是一個混改企業長期家庭幸福的基石,有天生缺陷的股權結構,是混改企業隨時陷入爭端的導火線。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從全資國有進行混改,形成什麼樣的股權結構最優?我們一直以來的基本建議是:一股領先+相對分散+激勵股份這個結構在中鹽股份混改案例中,再次部分得到驗證。通過混改,中鹽股份原股東所持股份數不低於總股本的60.1%,其中中國鹽業集團將持有中鹽股份55.577%的股權。
  • 2.51億收購上航國旅65%股權!綠地這回是要「上天」
    繼參與東航物流混改之後,3月19日,綠地控股宣布以2.51億元成功競得東航股份(600115.SH)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航國旅」)股權項目,綠地將持有上航國旅65%的股權,東航股份持有35%的股權。 此次是「綠地混改」模式首次涉足大消費產業領域。
  • 綠地總裁張玉良預測:每年預計倒閉20-30%房企
    今年是綠地控股整體上市後首個完整財年。近日,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對話新浪財經,詳談綠地控股未來發展。今年綠地在房地產項目、基建等領域展開多項併購,全年目標實現合同銷售收入3200億元,經營收入2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