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先來嘗嘗我們種的火龍果,每個都個大、果甜、汁多!」近日,在陝西省富平縣石橋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裡,村支書王勝學熱情的招呼記者品嘗剛採摘下來的火龍果。
火龍果是熱帶和亞熱帶的水果,怎麼會生長在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陝西富平?「這多虧了對口幫扶我們的丹陽市雲陽街道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幫我們蓋了四座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大棚,讓我們成為富平第一個成功種植火龍果的基地!」面對記者的疑惑,王勝學笑呵呵的解釋道。
石橋村距離習仲勳故居只有1.5公裡,而火龍果基地就在公路邊,也是必經之路。隨著紅色旅遊的升溫,每年前往參觀瞻仰習仲勳故居的幹部群眾絡繹不絕。王勝學就尋思著通過發展高效農業和觀光農業,讓年集體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石橋村走上小康之路。
經過多次考察之後,王勝學和村兩委班子選中了種植火龍果:「我們這裡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久,生長周期長,如果能解決保暖的問題,火龍果的品質肯定是一流的,經濟效益也是十分顯著的!」但是要想建設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大棚,前期的投資十分巨大,加上配套的捲簾機、灌溉的機井、基地的道路硬化等,這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石橋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就在王勝學一籌莫展的時候,對口幫扶的丹陽市駐富平聯絡組主動找到了王勝學,在聯絡組的牽線搭橋下,丹陽市雲陽街道與石橋村所在的淡村鎮結成了對口幫扶的對子,並把石橋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列入了蘇陝協作的項目。
2018年,丹陽市雲陽街道的領導帶著各村的幹部以及上市公司恆寶股份和擅長建築的江蘇丹鳳集團的負責人來到了石橋村,在對該項目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後,決定分三年對火龍果種植基地進行對口幫扶,首批資金18萬元馬上到位,其中雲陽街道城北村負責具體對接,有著豐富大棚種植經驗的「蔬菜村」天元村負責技術指導……,很快原來雜樹亂草的荒地上,四座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大棚的豎了起來,引進的6500株火龍果苗種了下去……
淡村鎮副鎮長王海龍幫我們算了一筆帳:我們這兒原來是傳統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一年兩季毛收入每畝2000元,淨利潤只有每畝700元。而火龍果畝均產量有4000公斤一畝,每公斤可賣7.5元,刨去人工、肥料等成本,每畝可收入4-5萬元一畝。這樣石橋村年集體收入可達到30萬元,一下子就翻了64倍!
每年春天,當富平石橋的火龍果花開了,不僅吸引了富平縣城的居民前來賞花,而且周邊的蒲城縣、銅川市、三原縣的群眾專程跑來觀賞。另外富平莊裡鎮看到火龍果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也開始種植火龍果了。
富平縣委常委、副縣長張衝表示,產業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目前蘇陝協作的農業產業項目已經在富平大地遍地開花,張橋的甜瓜、曹村的柿子、美原的葡萄、老廟的黃芩……不僅成為了富平農民的富民產業,更是蘇陝協作的友誼象徵!(丁灝 吳劍 張輝 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