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寒風呼嘯,女孩如折翼蝴蝶,從21層墜落。地面冷硬如鐵,只穿著內衣的身體卻再也感受不到寒冷……
近日,一名17歲女孩冬夜只著內衣,從湖北武漢某居民樓的21層天井墜樓身亡。當時在現場的,只有她認識不到四天的男友。男友自稱二人曾吵架,都宣稱跳樓,女孩跳了,男孩既沒施救也沒報警,轉身離開。女孩家人根本不相信男友說法,女孩生前性格活潑,不可能突然跳樓自殺。而且大冬天的夜裡,女孩怎麼只穿了一身內衣呢?最可疑的是看到女孩墜亡,男友居然沒有報警就離開了。目前,該男友已被警方拘留。
遺憾的是,事發現場沒有攝像頭,當時正值深夜,也很難有目擊者。女孩是自殺還是他殺,還得等警方的調查結果。
這起悲劇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關注,墜樓女孩是湖南人,而且沒有成年,怎麼跑到無親無友的湖北武漢去了呢?這個年紀不應該在學校讀高三嗎?
01
據與墜樓女孩一起長大的堂姐說,女孩念初中的時候,就認識了社會上的人,並和一個男人離家出走。家人後來報了警,才知道她在湘潭打工,便前往湘潭接她回家,但幾天後她又走了。此後幾年,她輾轉各地打工,過得非常辛苦。家裡人也很難聯繫上她,多次勸她回家,但她就是不肯回來。
2018年,她到武漢打工,具體幹什麼家人都不知道,最近聽說在學習紋身。就在去世前幾天,她曾經跟別人說,想要找個男朋友,未來好好過日子。可那個男友顯然不像個能好好過日子的人。
有人說,從這女孩混社會的經歷,就能看出她是個浮浪女子,跟那個男友是一路貨色。將來歲數大了,玩夠了,再找個老實人接盤,這樣的女孩根本不值得同情。
難道女孩真的是自甘墮落,自取滅亡?
02
女孩的身世其實很不幸,母親早逝,父親曾經入獄服刑,童年是在大伯家長大的。雖然和堂姊情同親姐妹,但畢竟缺少父母的關愛。
心理學研究發現,6個月大的孩子就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不同的個體,自己的生存完全依賴父母。一旦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和關愛,他們就會十分恐慌,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隨時可能被拋棄。這種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的缺乏,會使孩子不夠自珍自愛。
墜樓女孩初中時正值青春叛逆期。情竇初開的她對愛情十分好奇,就像一頭小鹿,想去喝湖水,又因不知水深只敢在湖邊不斷伸蹄試探。這時一個成熟的所謂「社會人「出現了,他告訴她湖水很甜,並帶她一起喝。涉世未深的她,會非常依賴這個人,並誤以為這種依賴就是愛情。從小缺愛的孩子更渴求愛,就算刀口舔蜜也在所不惜。
她決絕地隨他離家出走,卻發現他只是對她別有所圖,那根本不是愛,可她已為這一廂情願的愛付出太多。這時,家人找到了她,她本可迷途知返,但也許在家人的話裡感到了羞辱,也許是愛情的失敗,讓她對自己徹底失望,本就不夠自珍自愛的她,選擇了自暴自棄。從小寄人籬下的她,也希望早早獨立,便再一次離開家,打算重新開始。
我們可以想像,她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孤身一人在外,會遭遇到什麼。既沒有學歷,也沒有體力,她靠什麼謀生呢?只能掙扎於社會邊緣,求安穩生活而不得。她渴望一個能給她帶來安全感的男人,卻總是遇人不淑。在愛情中一次次飛蛾撲火,最後焚盡全身。
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又寄人籬下。原生家庭的傷,像一隻無形的手,將女孩一點點推向深淵。
我們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不要用「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恐嚇孩子。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將來才不會為愛迷失。
然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難道我們就要一輩子被原生家庭所累?
03
《終身成長》一書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某個城市的報紙上,出現了一件奇怪的事。讀者前一天看到報紙在表彰一個政府要員,他為城市管理做出了突出貢獻。第二天的報紙上,他就成了殺人犯。讀者迷糊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報紙弄錯了。
原來,這兩個人是雙胞胎兄弟,報紙上的照片讓大家以為是同一個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他們的父親好賭,賭輸了就去喝酒,喝醉了回家就打人。這樣的原生家庭,給雙胞胎兄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可有著同樣糟糕的父親和家庭環境,他們的人生卻是兩個極端。
當記者採訪他們時,殺人犯弟弟一臉無辜地說:「攤上這樣的父親,我能得到好的教育嗎?我如今變成這樣,都怪他!」
而記者又採訪哥哥,問他成長於這樣的不良環境下,為何能有這樣大的成就?哥哥只回答了一句話:「家庭、父母,我沒法選擇,也無法改變,只能靠我自己。」
同樣的原生家庭,甚至從基因上來說,兩人天資是一樣的,最後卻走出了兩種人生之路。一個事業有成、受人尊敬;一個走入邪途,被人唾棄。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家庭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還是看到有許多卓越的人,能夠治癒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傷痛,自我成長超越。
所以,原生家庭雖然對我們的人生有重要影響,但卻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別拿原生家庭當藉口,來掩飾自己的不夠努力。
如果你是一個擁有女兒的父親,請給女兒多一點愛,讓她們不必過早地為愛痴狂;
如果你背負著原生家庭的傷,請不要氣餒,磨難與痛苦會讓你變得比別人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