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花季少女杜鵑,兩次被學校後勤主任拍到與男同學的「親密照」。
她為此受到了兩次停課教育的處罰後,因為實在承受不了這份壓力而自殺。
事情的開端只是杜鵑與同桌男生在食堂門口嬉鬧,被拍到所謂「親密照」。
學校根據後勤主任拍攝的這照片,責令家長各自帶杜鵑與同桌回家去教育。
這次停課教育的處罰,讓16歲的杜鵑感到很委屈,但是沒有人聽她的辯解。
經過幾天的停課後,杜鵑與同桌男生回到了學校,當晚兩人在課後聊天時。
不料被學校後勤主任看見,於是兩人再次被其拍下了「親密照」並被處罰。
兩人這次被家長帶回家停課教育長達半個月,杜鵑無力承受壓力服藥自殺。
兩張照片重千斤。
當事人辯解沒用。
杜鵑性格開朗活潑好動,與同桌男生說笑打鬧,但並未發生早戀。
第一次被拍到「親密照」,就是因為兩個人在食堂門口嬉笑打鬧。
在這個過程中男生碰到了杜鵑的手,被後勤主任勒令站住並拍照。
在停課反省後,倆孩子心裡都感到很惶恐無助,一天都沒敢接觸。
到了晚上,倆人才敢一起走,正說話呢,就又被後勤主任給逮到。
男生嚇得不輕撒腳就跑被阻攔,杜鵑被呵斥威脅後只好站在原地。
兩次回家停課反省的處罰,僅憑這兩張所謂「親密照」作為依據。
班主任武斷地認為這倆孩子是早戀,違反了校紀,給班裡抹了黑。
根本就不願聽,或者壓根就不相信兩個孩子的辯解,直接叫家長。
兩個孩子回到家,家長也沒有傾聽孩子的解釋去與孩子相互交心。
那位後勤主任更是憑直覺辦事,任何解釋的機會都不給兩個孩子。
這件事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人相信孩子的解釋,當真是百口莫辯。
即使是犯了罪,還有權力為自己辯護,倆孩子卻被剝奪了這權力。
男女授受不親。
還在大行其道。
世上最難禁絕的恐怕就是男女之間的感情了,因為這違背人性。
男女授受不親的年月,都還有不光彩的男女之事發生何況如今。
少男少女正值青春懵懂,而早戀也確實影響了學業和身心健康。
而如何防止孩子們早戀,確實考驗著家長和學校的神經和智商。
簡單粗暴的性別隔離,真的就管用嗎?恐怕只會適得其反罷了。
禁絕男女生之間的一切正常交往,只會令孩子們更加好奇早戀。
把早戀妖魔化,甚至把把性別對立引入到杜絕早戀的教育中去。
就只會讓早戀顯得更加神秘,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感到好奇。
防止早戀不能靠堵,而是應該疏導和引導,就像大禹治水那樣。
試想一下,學校教育出一大幫從沒有和異性接觸經驗的孩子們。
在進入大學之後,所有的男女之防的堤壩蕩然無存,何以自處?
這種情感禁絕的培養方式,就像是堰塞湖,一旦決口後果難料。
正確引導。
任重道遠。
學校對早戀的防治,都還停留在一刀切的水平,那麼誰來扛起這責任?
防止早戀都知道必須靠引導,可是在實際操作當中就變成了簡單粗暴。
因為個別老師和學校自身就沒有這個金剛鑽,所以才會這樣野蠻操作。
那麼多青春期教育的專家學者,為什麼不能在預防早戀上發揮作用呢?
一些花裡胡哨的所謂社會實踐都能讓孩子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沉浸其中。
那麼情感疏導和預防早戀為什麼卻要束之高閣?寧願採取低級的手段。
杜鵑用生命來自證清白,確實讓人感到心疼,那可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請尊重孩子們的青春,不僅因為我們也曾年少,更因為他們才是未來。
成人都把握不好的問題,在孩子們身上都必須切割乾淨,這不是正道。
對於杜鵑遭遇的這件荒唐事,您有何看法?評論區敬候您的真知灼見。
用心觸摸生活,感悟人間真情。
相信人間值得,哪怕已成世上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