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連江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美。對比從前,小康路上的連江處處可見改變,經濟開發區裡各色企業茁壯成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好上加好。
今夕縣城
今夕大橋
今夕農貿市場
今夕鄉村
連江正用勤勞勇敢描繪著小康路上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7月19日,由中宣部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連江。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廣電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工人日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福建廣播、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福州電視臺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記者們深入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江南鄉梅洋村開展全媒體集中採訪。
據悉,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活動主要圍繞連江縣產業經濟發展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變,講述全縣上下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可門經濟開發區,採訪團一行前往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參觀企業大樓的產品展示廳,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的己內醯胺製造技術、工藝等情況,同時通過座談會形式,與申遠企業有關負責人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感受申遠深厚的企業文化並就公司在化纖領域的布局規划進行了採訪。
據了解,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福州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公司註冊資金16.85億元,佔地5836畝。該公司致力於新興材料科學發展,主要產品為己內醯胺、聚醯胺等化工中間體,副產品為硫酸銨,涉及領域主要為化工及化纖新材料。
2017年7月,申遠一期年產40萬噸己內醯胺及聚醯胺一體化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生產己內醯胺的單體工廠。2018年,申遠啟動二期年產40萬噸聚醯胺一體化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6億元,將於2020年陸續投產。
在梅洋村,面對別具一格的美麗鄉村、穿著紅色馬甲的村直播、如火如荼的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等,採訪團成員倍受震撼,感慨萬千,紛紛掏出筆記本、手機、相機記錄下村子紅色領銜走向振興道路的情景。
林敏攝於梅洋
據梅洋村黨支部書記陳燕金介紹,梅洋村外出務工、出國經商人數較多,村裡有很多留守的家庭主婦、農場莊主,她們有閒又有手藝。如何「盤活」這筆「財富」?2017年,梅洋村成立「姐妹鄉伴」團隊成員主要是村裡的家庭婦女,主打梅花酥、梅花糕、梅花蜜、梅花釀等梅花系列伴手禮。目前,這個系列伴手禮的年銷售額達30多萬元。
去年底,由梅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連江梅妍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著力促進一產三產融合。「姐妹鄉伴」團隊成員由最初的5人發展至近40人。從曾經的老區村、貧困村,到如今的「生態旅遊村莊」,梅洋村走向小康生活的發展之路,映射出村民生活與發展觀念之變,也成為連江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個樣本。
林中庸(守藝人)/攝
為期半天的採訪中,連江縣各級黨委政府堅定信心攻克難關、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取得的顯著成效、連江百姓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故事,給採訪團成員留下深刻印象。
採訪團認為,連江縣經濟發展快速,鄉村振興富有鮮明特色,基層小康故事感人,回去之後將認真梳理在連採訪所見所聞,創新全媒體傳播,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連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