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連江人最愛吃的「紅糟」,沒吃過敢說自己是連江人嗎?

2021-02-17 連江生活


提起連江美食,有個重顏色的東西頗有名氣:且遠遠地看那一碗,紅裡透著紫,紫裡帶著點褐,撲鼻而入中有著一絲酒香,甭管燒湯、油炸、煎炒,一勺下去,立馬色香味鬱。沒錯,這就是連江獨一無二的紅糟菜。蝦油、老酒、紅糟是對連江印象最深刻的三味。而要看一個人是不是連江人,拿紅糟菜一試便知。

有人說,「除了愛,再沒有什麼能夠比食物恰如其分的感受故鄉的滋味」。的確,愛吃甜的連江人將紅糟融入了基因裡,一碗紅糟,散發著迷人的氣息,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紅糟融入了基因裡,一碗紅糟,散發著迷人的氣息,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紅糟的起源已然不可考,有說是唐的,也有說是宋的。

估計和蝦油、老酒一樣,紅糟的發現也屬偶然。最初大概是釀青紅酒的夥計,釀完青紅後的紅曲捨不得扔大著膽子拿來當調味,結果它不僅掩蓋各種腥味,還香氣撲鼻,色彩也讓人食慾大開。宋朝有個當官的在《朱子語類》裡,提到了朱熹曾說過的一句話:「今福州紅糟即古之所謂醴酒也,用匙挑吃。」

翻譯一下,就是咱老福州今兒吃的紅糟早在宋代,就被善用。

朱大家對於烹飪可能一竅不通,但卻有著一雙善於發現美食的眼睛。所以這麼來算,紅糟少說也有千年歷史。北方的魯菜也是有用紅糟來作作料的。但最終還是閩菜將其發揚光大。

如果讓我給紅糟取個芳名,大概會是「醉半街」。作為配料界著名的百搭神器,熗糟、淡糟、拉糟、爆糟、香糟、醉糟、煎糟、灴糟、醃糟、汆糟汁、酒釀糟.就沒有它不能相配的。

紅糟,實際是做青紅酒後篩濾剩下的渣料。糯米和紅曲在經過浸泡後,倒入罈子發酵等步驟後,長時間靜置後,糯米和紅曲沉入壇底,將酒篩濾後盛出,剩下的渣滓就是紅糟了。

連江人每年冬至時節,會洗壇釀酒,待到來年春天,新酒初成,就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和春酒了。而連江人喜食海鮮,逢年過節,親朋好友還送大尾大尾的草魚和鰱魚,這時紅糟就派上用場了。

紅糟裡面有難得的天然紅色素,反腐去腥,加香提鮮調色,春吃酒糟筍,夏嘗酒糟鰻,秋來酒糟螺,冬吃酒糟肉,四季皆宜。

至於那一份微醺的醉香,是閩菜裡不可複製的亮點,更是連江人一份難捨的家鄉味,一份母親的家常味。


經典菜餚:糟鰻

將鰻魚去皮改刀成小段。

加入嫩薑絲、魚露、料酒、雞粉、咖喱粉和紅糟醃製。

調脆皮漿,鰻魚裹上漿煎至九成熟 。

調醬汁,倒入適量的油,炒香生薑後,加入魚露和酒糟;再加入料酒、白糖和清水;最後加入雞粉、咖喱粉和五香粉煸香。

將煎炸好的鰻魚放入醬汁中翻炒煨制。

翻炒煨制好之後就可以出鍋裝盤了。

其他特色紅糟菜

紅糟肉,是紅糟入葷菜的頭牌。熱油下紅糟,倒入白乎乎的五花肉加入蔥姜蒜,大火燒熟慢燉,收汁後,晶瑩透亮,糟香四溢,在熱得失去胃口的三伏天,兩碗米飯不在話下。紅糟夾光餅,是連江人飲食中的一味至愛,肥而不膩的紅糟肉碰上熱乎的光餅,酥脆和爽滑混雜肉香和酒香,輕而易舉就徵服了你的胃,更不知陪多少人度過兒時的歡樂時光。

醉糟雞在閩菜中頗有江湖地位,對糟的妙用,是雞餚中的上品。一鍋普通的燉雞,足以收買你的味蕾,但你要吃過生糟醉雞,那滋味足夠你整年整月,念念回味。

肥母雞是醉糟雞的精髓原料,待生雞成熟雞,倒入紅糟、茅臺酒入味,散發出的異乎尋常的酒香,就能讓整碗菜有股子超凡脫俗的滋味。這世上,大概沒有連江人不愛紅糟排骨。怎麼做都好吃,但凡大大小小的聚會,紅亮亮的紅糟排骨一上桌,幾乎就被秒殺。

淡糟香螺片,一道非常考究刀工的菜餚,一道閩菜的代表菜。螺片切厚了不易熟,切薄了容易老,只有經驗豐富的大廚才能駕馭。

紅糟爆蜆子

紅糟煨筍片

穿行在連江的大街小巷,

悠長的夜晚,

一碗紅糟菜,看似簡單,

卻讓無數連江人魂牽夢繞,

那是因為只有經過紅糟「洗禮」後的食物,

才能把它靈魂的味道激發出來。

最新鮮的食材、最淳樸的匠心


就是一份好味道


原食記為你找回最初的味蕾記憶


「隨時而變,應需而生」


是原食記對待食物的觀念

           

時間的味道就是原食記

來源:平話、福州知了

微信文章不過癮?朋友圈刷膩了?找工作、找房子、找二手、找朋友全都有!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連江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你覺的是黑暗料理,而連江人說是美味…
    記得有個外地朋友說蝦姑的前腳像螳螂不敢吃後來他鼓起勇氣吃了一隻吃完後他說除了怕它的前腳也怕它的身子原來他嘴皮被蝦姑殼割破了小時候小編看到海邊的石頭上長滿了很多藤壺,但是沒人吃,現在在酒店倒是看到蠻多人點藤壺了,味道還是比較鮮美的。
  • 證明你是連江人,餐桌上必須常吃的20道菜!!
    洋燒排呈現了閩菜酸甜口味的特色,入口脫骨、骨香肉嫩、酥而不爛,是一道連江人喜愛的家常美食。對於肉控來說,午飯配上一塊洋燒排是不是十分過癮呢!想來連江人是很愛這道菜的,大多食客吃這道菜最愛埋在下面的粉絲,吸收了鱘的精華,吃起來甜滋滋美味得很,鱘肉要做到半含肉汁才好。
  • 連江人最愛吃的18種海鮮做法!趕緊學起來吧!
    福建的人均海產量和人均海產品消費量都是穩居全國第一,如果中國最能吃海鮮的是福建人,那麼福建最能吃海鮮的就是連江人
  • 最讓連江人思鄉的18道市井美食,你最喜歡哪個?
    曉澳的花蛤,百勝的蟶;黃岐的花蟹,道澳的鱟;筱埕的黃瓜,琯頭的鱘;苔菉的魚丸,東洛的鮑;官塢的海帶,丹陽的雞;中麻的紫菜,鹿池的茶;東湖的琵琶與牛肉;東塘的西瓜,西莊的桃;小滄鄉的烏飯,玉華山的兔;貴安的溫泉,梅洋的花;安凱鄉的地瓜燒淡如水,大官坂的跳跳魚骨頭軟,下嶼村的扁肉皮薄如紙,定海灣的丁香魚味兒香,最讓連江人思鄉的18道市井美食,你最喜歡哪個?
  • 紅糟,連江地道美食元素,記憶裡醉人的味道!
    紅糟是閩菜中非常特別的一種調味料,連江人愛吃紅糟,也擅用紅糟。
  • 咱們連江人最常吃的十種餅,哪種是你最愛?
    在連江,有中秋送餅的習俗。春卷有著悠久的歷史,立春吃春卷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包成卷,營養又美味,是連江人常見的美食之一。這種光餅是來自福安,但在我們連江人的美食清單裡依然有著一席重要之位。雖然大家的來源都是戚繼光抗倭,但只有福安光餅,留名「繼光餅」!只有福安光餅,儘可能保持與400年前戚繼光吃的光餅一樣。
  • 盤點連江傳統風味小吃,沒吃過20種的都不算連江人……
    小時候經常吃的連江小吃,你已經多久沒有吃過了?
  • 連江人壟斷國內50%網吧,大部分撞球廳、遊戲廳都是連江人經營
    連江素有「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美稱,遠洋漁業非常發達,但是連江最出名的卻不是這些鮑魚、海帶之類的海產品,而是網吧和電玩娛樂行業。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連江人就開始在全國各地從事撞球廳、遊戲機廳,而且在全國大部分撞球廳和遊戲機廳都是連江人在經營。1996年國內第一家網吧在上海誕生沒多久,精明的連江人就開始涉足網吧行業,最先,先在撞球廳、遊戲機廳裡擺十幾臺電腦,開起了網吧。
  • 福建人最愛吃的閩菜「紅糟」,微醉的鄉愁伴著秋意濃烈了思鄉的福建人!
    沒錯,這就是連江獨一無二的紅糟菜。蝦油、老酒、紅糟是對連江印象最深刻的三味。而要看一個人是不是連江人,拿紅糟菜一試便知。有人說,「除了愛,再沒有什麼能夠比食物恰如其分的感受故鄉的滋味」。的確,愛吃甜的連江人將紅糟融入了基因裡,一碗紅糟,散發著迷人的氣息,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連江人的年夜飯菜單,80道本地菜隨你挑!
    再過4天就除夕啦!!問題來了,連江過年都要吃啥?
  • 教你如何一眼分出福清人、長樂人和連江人
    1、到過長樂的福清人多半會感慨,長樂的交通設施齊全,馬路可真寬啊!可路上咋還沒有通計程車?出門除了打摩的公車,只能叫拉拉車。2、到過福清的長樂人多半會感慨,福清的城市建設氣派,樓盤可真多呀!可龍江咋還沒有排汙治理?乘涼除了爬玉融公園,只能去步行街。
  • 講真,我太羨慕連江人了
    講真,遊妹太羨慕連江人了!北茭村坐落在連江黃岐半島的最東邊大大小小的海鮮排擋,也少不了各式各樣的貝殼類,一口氣吃下十幾個扇貝粉絲,一大鍋烹出的生蠔,蒸著吃蘸著料,再來一瓶啤酒,才是夏天的正確打開方式。除了新鮮的蝦蟹魚,連江還有很多招牌特色美食值得推薦,魚丸,魚餃,鍋邊,肉燕,碗糕,魚面,太多了,來一次根本不夠啊!
  • 沒吃過這36道美食,就全當沒來過連江!
    連江除了山青水秀外,街坊美食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連江最好吃的美食。
  • 在連江溫麻公園的一幕被拍下,引無數連江人圍觀...
    在公園裡最常見的,就是三三兩兩或站或坐聚在一起嘮嗑的。在這裡,來來往往都是熟人,碰上了總要寒暄幾句,嘮嘮家長裡短。公園內的這幅雕像,完全對應那句:悠然見南山。連江溫麻公園就像是屬於我們連江人自己的「清明上河圖」代表的不止情懷和童年的回憶更是老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 【美食】連江美食大全,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家鄉味道?
    吃!了!今天,我們開啟連江本土美食大評選!連江人的生日必備,一定是一碗媽媽親手煮的高湯線面!一碗高湯,幾塊豬腳,兩個蛋,幾塊香菇,組成了最地道的美味。鍋邊糊,是連江人最常吃的早點之一,一碗熱乎乎的鼎邊糊,為新的一天提供滿滿的動力。
  • 原食記 | 地瓜燒,連江人夢中家鄉的美酒佳釀
    連江人團圓喝的那碗地瓜燒,用柴火土灶蒸餾,是為了讓酒香能醇正久遠。酒的度數可以根據喜好自己調節,或濃或淡,自給自足就好。最新鮮的食材、最淳樸的匠心就是一份好味道原食記為你找回最初的味蕾記憶「隨時而變,應需而生」
  • 【美食】最全的連江古早味早餐盤點!你都吃過哪些?
    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只為這座城裡的「美食」。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本土小吃,小吃也是最能代表這個城市的美食,最能體現這座城市的文化細節,連江也不例外,小吃文化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深根拌麵】這是很多連江人的記憶,兩代人的店開在巷子對面,深根拌麵滷味店,如今不多見的豬油拌麵。
  • 深夜十點之後,這裡才是連江最熱鬧的街...
    就這麼一直奮戰到清晨,再吃一碗鍋邊,基本上就完成了一次老連江人夜生活的任務。現在大大小小的各地菜系風味餐廳琳琅滿目,遍布連江的各個角落。最初的大排檔食材都很新鮮,基本都是當天現買現做,有經驗的排檔食客者都能吃的出是否新鮮,這大概也是當初大排檔的風味一直很受歡迎的原因吧。或許再過幾年,大排檔也將成為一種年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