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武義十大碗」已經成為武義特色美食的一張「金名片」。其實,它不是僅僅只有10道菜,而是對應不同的季節,又分為春夏版和秋冬版,總共有14道菜。
▼
武義醋雞、熟溪小魚、履坦豬蹄、宣平豆腐、清溪螺螄、武義風肉、冰糖宣蓮、紅燒鵝肉、清炒山梔花、石斛燉老鴨。
秋冬版十大碗:
武義醋雞、熟溪小魚、履坦豬蹄、冰糖宣蓮、紅燒鵝肉、農家豆腐娘、新宅洋芋餅、油炸蔥花肉、泥鰍焐毛芋、石斛燉老鴨。
每一道菜餚,既有老底子的味道,又有新文化的氣息。當然可能還有很多大家心中的家鄉菜餚沒有在這裡,畢竟大武義物博佳餚多。但是,經歷了一年多時間,我們把熱度最高的菜餚選入,儘量涵蓋了軟硬菜,南北地,新舊美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當然,也希望讓更多人愛上武義味道。
享受美食,享受生活,畢竟我們很用心在呈現武義人間煙火味。
醋味十足,香嫩可口的醋雞,金黃透亮,濃稠的雞汁散發著一股酸甜的誘人香氣,垂涎欲滴,其味無窮。出了武義再也嘗不到這個味道,作為十大碗的頭牌,應該是毫無爭議實至名歸的。
它的原料也並不複雜,本地土雞1隻、料酒、陳醋、大蒜子、色拉油、生抽、鹽、糖。將本雞出水後,用色拉油翻炒,加入料酒、陳醋,慢火烹飪。
說起這道菜,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從前有一位員外置辦宴席,手忙腳亂的廚師錯把一碗陳醋當成清水烹煮雞肉,可誰知就是這麼一個意外的失誤反而讓客人們食慾大增,口口稱讚,成就了一道酸辣脆甜的地方名菜。
鄉野溪間的小魚,野味清甜、醇厚、味道鮮美。
熟溪小魚精選山區野生小魚、農家米酒、老薑、菜籽油。將油鍋燒熱後,將小魚下鍋煎制金色,加入調料用慢火燜熟。
豬蹄也寓意著金榜「蹄」名,萬事順意。每逢佳節,履坦挨家挨戶都會燉上一鍋豬蹄,不僅用來宴請招待客人,更是包含著履坦人對未來生活的一份美好寄予。
用料也很簡單,上乘豬前腳,藥材,生薑,蔥即可。將豬蹄去毛整理乾淨,對開。放至滷湯中慢火滷1.5小時,撈出瀝乾;然後改刀成小塊上桌,肉質富有彈性。肉多而不膩,有嚼勁。
你知道僅用黃豆和清水就能做成豆腐嗎?
頭一天晚上,先把洗乾淨的黃豆浸泡起來,第二天將其磨成生豆漿,接著用細紗布進行過濾、擠壓,把擠壓出來的漿汁倒入鍋內煮沸,然後往裡面添加鹽滷,使豆漿凝結成豆腐花,再把豆腐花倒入容器中,蓋上紗布、木板,等它冷卻後就成了豆腐。
做成的豆腐煲清爽嫩滑,濃濃豆香味,十分美味可口。
在武義,吃螺螄的旺季是在5月份到10月份,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
將螺螄洗淨、焯水後,加入蔥、姜、蒜,下油鍋爆炒3-4分鐘即可。不僅清香肥美,而且沒有泥腥氣。
郭洞,既非城郭更非山洞,此乃武義所轄的一處山村,是一處中國民俗文化村、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AAA級旅遊區、有「江南第一風水村」之譽。
春節期間村民宰殺整豬來慶祝一年的好收成,將整條豬肉掛在戶外屋簷下,風乾的風肉,肉肌更是細嫩,脂肪豐滿,香味撲鼻,爽口不膩。
將風肉開水泡一小時,蒸籠幹蒸30分鐘,切片。風肉肌細嫩,脂肪豐滿,香味撲鼻,爽口不膩。
宣蓮產於原浙江宣平縣,始種於唐朝顯慶年間(656~660),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嘉慶六年(1802年)列為朝廷貢品。
作為「中國三大名蓮」的武義宣蓮,以顆大粒圓、飽滿肉厚、肉酥味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而著名。
宣平貢蓮、冰糖。將宣蓮在冷水中泡一小時,洗淨瀝水,待用。將蓮子入沸水中燜,煮至熟,加入冰糖即可。
宣蓮很特別的地方在於,當地的蓮種,世代自留,從來沒有引進或者改良過。千年來,一直保持它特有的清香滋味和甘甜粉糯口感。
甜成適口,鵝肉酥爛、細嫩,色澤美觀。
老鵝洗淨切塊,待用。鍋內油熱後,放鵝肉煸炒,金黃色,生薑大蒜料酒醬油,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燜,煮1.5至2個小時即可。
傳說劉伯溫在俞源常住的時候有好友從遠方來,沒有什麼可招待,恰巧看到水塘裡還有一隻鵝,就把鵝殺了來招待客人,並將鵝隨意地用土陶罐裝好放在炭火上煨。兩人聊得非常高興,一時間就把鵝給忘了,直到四周香味瀰漫才意識到。
如今烹飪方式已經過改良,唯一不變的是所用的鵝肉是武義縣內特有的傳統灰鵝,肉質嫩、味鮮美。
豐潤的花瓣汁水充盈,蘊藏著山野的鮮美。
山梔花洗淨,過水晾乾待用。鍋內油熱後,放入大蒜爆香。入山梔花稍炒幾下。加適量糖,鹽,一點點鮮味生抽,稍炒後,加少量味精即可。
可食用的梔子花並不是那種被稱為「白蟾」的大花大葉的梔子,而是小巧精緻的山梔。武義人習慣把它叫做「山梔花」。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油煎梔子花的做法,名為「簷卜煎」。而相較於油煎、羹湯,武義人更愛清炒。
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石斛據說可以起死回生,更是武則天長壽美麗的養生秘方。
壽仙谷藥業是武義一家百年傳承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也是一家集名貴中藥材和珍稀食藥用菌品種選育、研究、栽培、生產、營銷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中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來自壽仙谷藥業集團石斛及本地農戶散養老鴨,湯味香濃,清香不膩。
農家散養老鴨,加石斛藥膳,湯味香濃,清香不膩。將老鴨洗淨後,放沙煲中慢火燉製1.5小時,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
在很久以前,武義南部山區生產資料物質匱乏,手中的豆子遠遠不夠磨一整桌豆腐,於是才有了這麼個變通的辦法,用少量的豆子作出同樣美味的佳餚。
選用精選黃豆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漿而成,燒制時多添加肉末、蔥蒜等配料,燒好的菜餚濃淡適口,鮮香誘人,色澤奶黃,味道鮮美。
泥鰍肉質細韌,營養價值高,《本草綱目》記載泥鰍「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
相傳東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曾孫阮孚,赴任廣州刺史時,看到這裡風景秀麗,棄官於明招山隱居,用宮廷方法就地取材到田裡捉泥鰍,到菜地裡撿小芋子,焐上一鍋,燒出這道菜。
將泥鰍過油備用,毛芋翻炒,加入黃酒、佐料,用慢火燜燉。山區野生泥鰍,清甜爽口,滋陰壯陽。
新宅山民種植土豆歷史久遠,因山區獨特地理、氣候等優越條件,所產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特別高。
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並富含18種胺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胺基酸。
將煮熟後的土豆去皮,用刀拍成餅狀,入油鍋中煎制兩面金黃色,用精鹽、味精拌勻裝入盤中;鍋留底油,青紅椒切粒炒香;放入乾菜炒香,略加點料酒、味精,倒在土豆餅上即可。取材自然,幹香四溢。
營養豐富,香脆可口的油炸蔥花肉,基本上是每家每戶新春佳節都會上的一道家常菜,老少皆宜。
將豬肉剁成肉末,蔥切成蔥花,加鹽,酒,雞精,水,入碗攪拌。再取豆腐皮攤開,將肉末攤在豆腐皮上,包成一塊厚片,收口時用麵粉粘牢。
碗內加麵粉,澱粉,鹽水等製成糊。鍋燒熱倒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將包好的生品掛糊,放入油中炸,炸至金黃色撈出,儘量把油滴盡後,用刀切成條狀,可配番茄醬一起食用。
////
武義,一座美食之城,
處處藏著人心對食物的在意和精細。
武義「十大碗」,濃縮的不僅是武義人的味道,
還記錄了武義人的百味故事、家鄉情懷。
不論你我,聽到這些名字,就會有屬於我們的獨家記憶。
一菜一飯皆生活,一琢一飲皆修養。
生活,處處是情懷。
本期攝影:李恩光
感謝天然居為本次拍攝提供場地與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