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日本這一天為「女兒節」,不妨了解下

2020-12-10 天天養生匯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日本這一天為「女兒節」,不妨了解下

在民間一直都有「三月三,吃雞蛋」的說法,而且最常見的是薺菜煮雞蛋(薺菜,也叫地菜或地米菜)。據說是吃了地菜煮雞蛋就不會頭痛。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在這一天,有很多老人會用薺菜煮好雞蛋後,帶到街上去售賣。

三月三吃雞蛋的由來

相傳在楚地(指的是古楚國所轄之地,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附近區域。),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三這一天,神農路過雲夢澤(今湖北孝感),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地菜,煮給人們充飢。當人們吃了以後,頭就不痛了,因此就有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事實上,每年的三月三這個時節,正處於早春時節。所謂「乍暖還寒」,尤其是長江中下遊流域,風還比較大,經常春雨紛飛,溼氣很重。是感冒高發時節。受北方寒冷空氣影響,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雨雪天。氣候非常不穩定,早晚溫差較大,因此容易誘發頭痛。

雞蛋我們都知道,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對於食物匱乏的年代來說,這無疑是上等的營養食物。很多疾病或許都是因為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的匱乏有關。

而薺菜,名為菜,很多人也都喜歡當菜來吃,而且味道鮮美,尤其用用來煮雞蛋,味道清香口渴。此外,薺菜還是一味中藥,具有多種功效,有興趣的人不妨去了解一下。因此,這個時節吃些薺菜是非常不錯。尤其是薺菜煮雞蛋,具有養生保健等功效。

在日本,3月3日「女兒節」,要喝蛤蜊湯

在日本,陽曆3月3日是女兒節(或桃花節),寓意是希望女孩子健康成長的節日,有女孩子的家庭,這一天會擺上人偶、白酒、菱餅、桃花等食物來慶祝。由於這段時間,人們肝火會越來越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清肝明目的食物。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蛤蜊也被譽為是男性的「加油站」,而蛤蜊的最佳食用時期是2~3月,此時蛤蜊肉非常肥味美,傳說在日本女兒節食用還可以招來「良緣」。因此,有女兒節喝蛤蜊湯的習慣。

日本平安時代之前,桃花是所有花的代表。相比櫻花,當時的人們更喜歡桃花。桃花在3月上旬競相開放,所以才在3月3日這一天舉辦節日慶典,祭奉桃花。而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桃是代表「長壽」的水果。如蟠桃,傳說是天庭王母種植,用來招待各路上仙的水果。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不能說明什麼。然而,這說明吃桃是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不過現在農藥噴灑過多,是否還具有這樣的功能,有待進步研究。

總而言之,無論是何種傳說,或者是風俗習慣。都表達了一點,那就是人們對於健康、長壽的渴望。在物質文化比較先進的當代,我們更加重視健康,而且有更多的財力物力來提高我們的健康水平,而傳統的飲食習慣,也是勞動人們生活智慧的結晶,可以供我們參考。

咋麼樣,開始準備薺菜雞蛋,還是準去買點海鮮去呢?趕緊行動吧!

相關焦點

  • 今天三月三 不但要吃薺菜花還是古代「女兒節」
    「三月三,薺菜花煮雞蛋」,「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凍得把眼翻」。在南京民間,有不少和「三月三」有關的俗語。今天又是三月初三,「老南京」就來和您韶韶與三月三有關的老南京民俗。 「三月三」是古代的「女兒節」。
  •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農村裡,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含義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農村裡,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含義?馬上就到農曆三月三了,而三月三在農村裡可是一個好日子,也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根據傳說,農曆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而河南等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因此農村裡的百姓對三月三還是比較重視的。
  • 農曆三月三 靖州「傳統美食」薺菜煮雞蛋
    靖州「傳統美食」薺菜煮雞蛋。紅網時刻3月27日訊(靖州站記者 劉媛 許夢娟)「農曆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說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地菜煮雞蛋,記者發現,很多市民在今天就開始準備材料了。3月26日一大早,湖南省靖州縣渠陽鎮八一村村民許桂香領著孫女,來到村口扯薺菜。兩人在田埂上、草坪上認真的找著,沒多大功夫就扯了一大把。「薺菜煮雞蛋,小孩子吃了很好,肚子不痛,清熱解毒。」許桂香介紹起薺菜的傳統吃法。春食薺菜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民俗,到底有什麼深意在裡面?
    鄰居一早去鄉下挖了很多薺菜,要送我一些。在農曆三月三,我們當地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一直都很盛行。很多地方都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但每個地方去吃它的意義也各有不同。兒時,家裡的長輩告訴我們,小孩子吃了薺菜煮雞蛋,石頭都能踩爛。於是我們都乖乖地把雞蛋吃完,還喝上幾口甜甜的湯。於是在夏天,我們一群小夥伴光著腳丫飛奔在石子路上,歡聲笑語,還一度認為是這個雞蛋的神奇力量。有些地方則認為吃薺菜煮雞蛋能讓我們一年不頭暈頭疼。
  •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看到這樣五花八門的吃法,你想說……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是民間傳統習俗,不少地方廣為流傳,至今在農村仍然很流行。尤其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農村具有代表性。農曆三月三這一天,薺菜煮雞蛋吃,在農村有著很多不同的傳說版本,也因此產生了五花八門的雞蛋吃法,當你看到這場景,你想說什麼?
  • 江蘇的「三月三」,是上巳節,是薺菜節,也是女兒節
    當然,最有名的「上巳節」遊春是在杜甫的筆下:「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麗人行》)。「三月三」也被人們稱為「女兒節」。  在江蘇各地,三月初三上巳節的風俗多種多樣,帶有濃烈的地域色彩。  「三月三」相當於古人的「全民春遊日」,這一天前後,桃紅柳綠,草長鶯飛,踏青賞春,郊遊健身,正當其時。
  • 民諺「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這話什麼意思?有...
    民間有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有道理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中的薺菜是什麼呢?
  • 清明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到了今天我才是算搞明白為什麼?
    俗話說得好:農曆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勝過活仙丹。薺菜煮雞蛋是我們的古人就流傳下來的民俗了,但是為什麼每次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有這個習俗了。今天小新不僅給在座的讀者解答以下問題,還給大家帶來這道薺菜煮雞蛋的做法。老人們常說,吃了薺菜煮雞蛋,一年當中老人腰不酸,腿不疼,頭腦清晰明事理。小孩吃了不生病,身體倍兒好長高高!傳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民間故事,我來跟您一一道來。
  • 農曆三月三,薺菜煮雞蛋!100種薺菜家常做法,鮮美可口~
    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就逐漸流傳開來,形成了風俗。點擊圖片 ▲ 收藏本菜譜薺菜煮雞蛋圖文 |多芸轉晴薺菜1把鴨蛋10個鹽適量雞蛋10個1.
  • 三月三,地米菜煮雞蛋的傳說
    陰曆三月三,特別是湖北江漢平原地區,都有一個風俗習慣,地米菜煮雞蛋,吃了頭不疼。三月三這天才效果最明顯。關於這個風俗習慣的傳說,有一說是和華佗有關係,華佗頭疼,自己不得治。有天,夫人採來薺菜(就是地米菜)回來,原本餵豬,華佗一看,芥菜小毒,有降肝火,涼血解毒功效,於是,隨手丟了一把正在煮石滾蛋的鍋裡。煮好的石滾蛋清香撲鼻,湯色碧綠,華佗吃了兩個,喝了一碗湯。過了一天,頭疼病好了,那天剛剛是三月三。於是留下了三月三,地米菜煮雞蛋治療頭痛的風俗習慣。
  • 三月三中國人吃薺菜的由來
    三月三,上巳節,家家戶戶薺菜煮雞蛋,幾千年的風俗了!那麼多野菜,如今最好入口的只有薺菜、苦菜少許幾類了。上元吃元宵,清明寒食,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都有個說頭。上巳節吃薺菜煮雞蛋,很少有人琢磨為什麼吃薺菜?
  • 今天農曆三月三古代的上巳節,好多農民到山上挖薺菜,用來幹嘛?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在三月三這天挖薺菜大多數不是為了當主菜吃的,而是當輔料用的,用來幹嘛呢?當然是煮雞蛋啦,3月3是上巳節,農村的習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可以祛除百病,百毒不侵。三月三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據說是黃帝的生辰,這一天的隆重不比別的節日差,農民們一大早起來就去田野裡挖薺菜,回家煮雞蛋給老人孩子吃,祈禱他們這一年都身體健康,平安無事。當然除了照顧家裡人,還要給黃帝祭祀,畢竟是人家的生日,要燒香上貢表誠心。
  • 農村人為什麼要在三月三採挖薺菜食用?知道原因你也會學著做!
    按說春季採摘薺菜並不用單挑日子,但為什麼很多農家人會特特在這一天去採摘薺菜呢?是這一天的薺菜特別鮮嫩?還是這一天的薺菜有什麼獨特的作用?這其中的講究呀,聽陌上花給你嘮嘮。三月三採摘薺菜和它的藥效有關。而薺菜屬性平涼,開春時節多吃點,能調節體內寒熱平衡,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而古人採藥,都講究個天地靈氣,除了藥草本身之外,天時地利對其效力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古人認為,經過一冬的積蓄,三月春季正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時候,薺菜也不例外,此時的生命力最旺盛,藥效自然也是最強的。而為什麼又以三月三這天的薺菜為佳呢?
  • 三月三 | 天上的風箏,地裡的薺菜,花下的遊人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相傳三月三是人文始祖黃帝的誕辰,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逐漸演變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邀約到江河之濱,男男女女穿上新縫製的春裝,傾城而出,或到山谷採摘蘭草,或到水邊嬉戲洗浴,或到郊野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祛除不祥。  古人過上巳節,是一種親近自然的儀式,是一次詩情畫意的出遊,是一場和春天的親密接觸與美好約會!
  • 你了解「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嗎?來看看各地在這天是怎樣去吃的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也叫中國情人節、女兒節小貼士:你知道三月三的來歷嗎?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代以「幹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宋朝以後,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功效 吃了腦殼就不疼了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功效 吃了腦殼就不疼了時間:2020-03-26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武漢壹周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功效 吃了腦殼就不疼了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媽媽做了地菜煮雞蛋,她說了:吃了頭就不疼了原來還有這神奇功效?
  • 農曆三月三,「皮卡丘」給鄰居們送薺菜和雞蛋
    楚天都市報記者滿達「農曆三月三,皮卡丘給老人送薺菜和雞蛋啦!」這兩天,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青城壹品小區的業主群裡,不少人轉發這則福利消息。「皮卡丘」是誰?作為一名90後,「皮卡丘」助人為樂。正月十六的時候,她和丈夫想到,大家如果一直宅在家裡,肯定有很多不便,扎堆去超市採購物資又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於是,小兩口找到小區物業,申請成為志願者,幫小區居民採購生活物資。後來,更多熱心人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當中。聶先生開了一家貿易公司,代理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等產品。
  • 2020/03上巳節:春浴祓禊三月三,草長鶯飛情綿綿
    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 三月三女兒節,日本人如何為女孩子們慶祝?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兒節。女兒節的日文名稱為「雛祭り(ひなまつり)」。因為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又稱「桃の節句(モモのせっく)」,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 有女兒的家庭,爸爸媽媽會為女兒擺放階梯狀的陳列臺,由上至下,擺放穿著和服的人偶,這種人偶被稱為「雛人形」(ひなにんぎょう)。
  • 今日農曆三月三,你吃地菜煮雞蛋了嗎?
    沒錯,今天是農曆3月3日,又稱上巳節,「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後,上巳節的節期改為陰曆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當然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源也有很多,雲寶百度了一段給大家看。一種觀點認為上巳節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