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休閒度假為旅遊業迭代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10-01 聞旅

受2020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文旅產業遭遇了百年難遇的衝擊。儘管行業復甦挑戰猶存,但事實上,早在疫情發生前,傳統旅遊就已經陷入某種瓶頸,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困境的滋長。當形勢劇變,如何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反哺自身轉型升級,最終實現涅槃重生?一系列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9月22日-24日,由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舉辦。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集百家之長,涉及休閒度假產、學、研等在內的產業鏈各方,對此展開了深入探討。


1、國民消費升級站上關鍵節點


回溯行業發展史可以看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的觀光旅遊支撐了上個時代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首個「黃金歲月」。但伴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帶來消費理念的進階,以「低價團」、「數人頭」、「門票經濟」等為標籤,傳統旅遊業態演變出尷尬的市場供需錯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旅遊與休閒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戴學鋒


談到這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旅遊與休閒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戴學鋒對此有著深入研究。以鄰近的日、韓為參照,他在此次大會上談到,當年這兩個國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前後,旅遊行業發生了全面的革新。


首先是消費觀念,「在這個階段,他們不再認為工作是唯一目的,享樂成為老百姓正當的需求,休閒度假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旅遊需求迎來全面爆發,除了出境旅遊人次快速增長,旅遊消費也在快速增長,包括在產品需求上,其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從簡單的觀光旅遊向更多方面轉變。」


這一趨勢並非偶然,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杜一力在此次會上指出,中產階級的概念不光是一個收入概念,更是生活方式概念。區別新中產和老中產的,不是誰收入多和誰收入少,核心是新中產的生活方式更進步,更先進,更科學。


「新中產具有進步效應、發展效應和財富效應,更能引領消費。我們看過和分析了很多案例,當世界經濟遇到大的挫折和危機,美國中產階層並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些中產家庭最開始少消費多儲蓄,但是堅持不到3個月,其家庭生活消費佔比就回到了94%,這就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消費率;而對比中國中產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房產財富擁有情況,其足夠支撐更高的消費力。」


而當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之際,類似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按照戴學鋒的判斷,受疫情影響,儘管中國的經濟發展當前遭遇階段性打擊,但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國內整體經濟形勢仍將維持長期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在蛋糕已經做到如今規模的情況下,從「共同富裕」的角度出發,未來中國不僅不會出現富人大大減少,反而會出現窮人大大減少,中產的消費基礎將持續得以夯實。



此次大會發布的《2020國內休閒度假復興指數》,對此觀點予以了充分佐證。攜程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孫博文在此次大會上介紹,目前,攜程平臺上的國內酒店訂單已經恢復疫情前到80%,門票和租車恢復到100%。在酒店市場,高端酒店成為復甦龍頭,攜程在亞太地區千餘家高星酒店帶貨超百萬間,預售均價達到1200元以上;與此同時,平臺的主題遊銷量同比增長達到95%,暑期房車訂單量同比50%,環比100%,越野自駕、房車旅拍等新型旅遊模式,已經成為大眾潮流。


而杜一力同樣指出,這次疫情不會讓國內中產階層倒退,只是極大的考驗中產階層的生活習慣。中產階層在面臨各種不確定中,生活方式不會變,消費狀態會調整,消費決策會謹慎,奢侈消費會減少,但是對消費的要求會更精緻,整體上會變得更加成熟。


「在2000年,中國人均GDP到2000—3000美元,國內遊需求和出境需求都開始爆發。這個過程說明,發展階段才是根本機遇。在新的階段,中產階級主流化是成長機遇,精神文化需求強化是結構性機遇。而當中產階級進程向好,需求向好的同時,旅遊能不能向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適應能力,變革能力和創新能力。」


2、疫情加速休閒度假時代潮流


可以看到,需求端的消費升級在持續演進,而作為回應,政府對社會管理方式同樣出現了變化。

戴學鋒談到,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後,政府不再把經濟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唯一目標,而會把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納入重要發展指標。「在這個階段,政府大量改善基礎設施,為老百姓出行提供更多方便;同時採取了更多的活動,比如說大型賽事活動迎合老百姓的需求。這個階段,民營資本也開始大量進入旅遊休閒度假。」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


對於這一點,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在此次會上做出了進一步解析。他認為,包括運營、發展和環境在內,旅遊要素可以分為三類,其中運營要素重點在企業,發展要素重點在營商環境,環境要素本身是公共產品的意義越來越大。伴隨旅遊發展歷經不同階段,各要素的權重佔比也在變化。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今環境要素越來越突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以此為背景,新的變化正在發生。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興消費、加快發展文件,這對推動旅遊業、休閒度假消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各地將獨立推進休閒旅遊、度假旅遊、健康旅遊、醫療旅遊、體育旅遊、休閒農業、山地旅遊、鄉村旅遊等旅遊業態。並以養生、養老、親子、遊學等有機結合。加快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和新道路。


由此可見,在全球旅遊業陷入泥潭、中國疫情防控實現決定性勝利的大背景下,國內休閒度假所承載的使命與時代意義被進一步放大。


在魏小安看來,國內休閒度假的消費浪潮和競爭熱潮已經產生,發展機遇就擺在面前。所以國家層面講循環,循環的核心就是要轉起來,其中涉及到流量和流速——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作用越大,這樣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能起到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動作用。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在此次會上指出,發展休閒度假產業有利於豐富中國旅遊業的類型,有利於增加中國旅遊業的效益,有利於提高中國旅遊業的整體競爭力,是實現中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在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的同時,也為以休閒度假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的跨越發展和創新變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何更為具體地表現這種潛力,戴學鋒對此做了詳細闡述。在他看來,伴隨國內人均GDP邁入1萬美元大關,中國將進入更高旅遊休閒度假時代;與此同時,早前中國旅遊休閒度假超前發展,原因是基尼係數高,但大部分高端休閒度假消費到了海外;而在疫情造成孤島效應下,中國將通過發展高端旅遊休閒度假,形成高端旅遊休閒度假消費回流。而這個消費回流的窗口期不會很長。如果抓住機遇,將未來形成路徑依賴,將會有更多高端休閒度假消費截留國內。因此,十四五時期,特別是十四五前期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時期。


3、如何拓展行業升級之路?


得益於良性的市場供需雙向引導,在休閒度假領域,國內已經湧現出不少優秀城市代表,且行業發展趨勢並未受疫情過多影響。但客觀上,由於自發性粗放發展、相應頂層規劃缺位等因素,國內休閒度假髮展至今,對比國外仍存在顯性差距。


以日本為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針對出境遊市場制定了幾個倍增計劃,其出境旅遊人次從一千萬到兩千萬,給日本和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進入21世紀,日本提出觀光立國,希望實現入境旅遊倍增,當時日本的入境客流是400萬人,到2008年達到800萬人次,2017年變成3200萬人次,2020年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日本入境遊人次將衝破4000萬。究其原因,仍在於其政策規劃、產品細節、服務理念、營銷思維等方面的體系化升級。


戴學鋒指出,儘管國內休閒度假市場還在持續擴大,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市場發展不充分等依然是當前國內旅遊供給存在的問題。


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邵琪偉


有鑑於此,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副主席邵琪偉在此次會上指出,新的背景下,作為行業智庫,應該超前研究、超前布局,著力探討新路徑、創造新動能,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這是推動全球和中國旅遊業恢復振興必須抓緊做的事。也是恢復和發展休閒度假產業必須抓緊做的事。


作為旅遊業頭部企業,華僑城方面對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有著深刻理解。華僑城旅遊投資管理集團總裁張樹民在此次會上談到,疫情期間,行業內出現了產業虛無論、產業貶低論、產業逃離論、產業糾錯論等各種論調和情緒,也出現了「寄生行業、漂浮行業、邊緣行業」等諸多說法。其次,是近幾年就已經出現的、當前文旅企業發展普遍存在的五大困難,分別是盈利困難、融資困難、模式困難、退出困難和求救困難。第三,行業發展困難有深層次原因,全行業有五大深層次難題待解,分別是:政策體系不全,目標路徑不明,成功案例不多,發展因果不清,文旅融合不深。


儘管挑戰重重,但張樹民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旅遊行業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體系、良好的供給基礎、巨大的人才基奠,以及不可磨滅的創新意識。但文旅業要發展,需要形成新的共識,要跳開現有政策構建新的產業發展評價體系,如建立起「國民旅遊度、政策作用度、市場發育度、產業影響度、文旅融合度」等新的綜合評估指標體系,把旅遊真正框定在應有的地位去審視;學界也應該通過對發展階段、發展區域的界定鎖定、精準研究和動態描述,充分利用「投資乘數」「就業乘數」「投入產出率」等模型,而並非只停留在「涉及面廣、拉動性強、就業層次多」等表面性描述。


總的來看,儘管對比國內外比較差距仍在,但行業升級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杜一力看來,好的度假產品一口氣是打造不出來的,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這是一個生命體的成長演變,從調整、恢復到精緻,我們的產品應該都有這個過程。同時,旅遊產品是人類生活方式的體現和提升,不可能任意進化。下一個10年,儘管度假生活仍需要物質條件的支撐,但以』大眾精緻』和』後現代精神』的精神需求為核心,將決定休閒度假真正的產品方向。」


受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震蕩影響,國內的經濟發展挑戰猶存。在魏小安看來,將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比較,旅遊業的綜合性最強、拉動力最大、就業領域寬廣,在「六保六穩」的作用也非常突出。所以,在進一步的城鄉大循環中,旅遊仍然會成為先鋒,這就需要業界謀求創新發展,而其核心就是賦能消費,至於具體該如何實踐?他給出了下述方法論實操。


第一是內容豐富;第二是跨領域;三是重資產投入,大家把輕資產掛在嘴上,我認為沒有重資產的投入過程,何來輕資產的運作?四是集團化運作,藉此集團優勢在資產層面騰挪;最後就是創新,一是產品創新,短期起作用,第二渠道創新,中期面對國家新戰略的調整,我們必須要跟上,通過文旅行業對應性戰略促進地方新戰略的發展。」


以遂寧為例,魏小安指出,遂寧實際上就是在推進一個新戰略——從傳統的觀光旅遊轉向休閒度假的發展。「改變傳統工業城市和農村的形象,創造休閒度假一線城市,這就是一種模式化調整,至於調整的作用,相信在未來幾個月,我們將會看到顯著的效果,這樣的作用必然會推進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也將進一步推進整個休閒度假行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休閒度假為旅遊業振興發展添動力
    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引爆點」和「先行者」,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疫後旅遊業迭代發展好抓手~休閒度假走起
    新冠肺炎疫情在衝擊全球旅遊業的同時,也為以休閒度假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的跨越發展和創新變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旅遊消費模式,正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可以說,儘管新冠疫情影響了當前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給未來變革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如何精準把握市場趨勢,轉型升級,最終實現涅槃重生?
  • 段強:發展休閒度假產業是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人民網遂寧9月23日電(丁亦鑫)9月22日-24日,由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休閒度假是中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休閒度假產業有利於豐富中國旅遊業的類型,有利於增加中國旅遊業的效益,有利於提高中國旅遊業的整體競爭力,是實現中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 為河北旅遊發展注入新動能「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聯盟」成立
    同時,由靈壽縣倡導並發起,聯合河北省內太行山沿線重點區、縣倡議成立「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聯盟」,並發布「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聯盟」共識,為太行山沿線文化旅遊資源系統化、產業化發展注入新動能。鳳凰網河北、抖音同步在線直播,共吸引超50萬人在線觀看。
  • 2020旅遊業將涅磐重生:休閒度假產業擔當先行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引爆點」和「先行者」,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平臺能為港澳人員提供225項足不出境即可線上跨境通辦的政務事項。由此,該平臺實現了港澳居民享有與內地居民相同的身份認證服務。這只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互聯互通的一個小例子。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優勢集成效應逐步釋放,為香港、澳門的發展注入新動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
  • 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召開 休閒度假正成為旅遊業「基本盤」
    本報訊9月23日,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省遂寧市開幕,本屆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研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探索休閒度假產業促進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新路徑、凝聚各方共創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 段強:休閒度假產業是後疫情時代中國旅遊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9月23日,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開幕。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的同時,也為以休閒度假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的跨越發展和創新變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 以2020休閒度假大會為契機,遂寧開啟休閒度假髮展新徵程
    大會舉辦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業界專家、學者、精英,和休閒度假領域的管理者、投資者、運營者、研究者,以及文旅集團、目的地、投資商、媒體代表約450餘人齊聚遂寧,除就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展開研討外,還針對遂寧休閒度假當下建設及未來發展把脈問診,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與建議,從多個角度、多層方面來激發遂寧休閒度假髮展潛力與活力,並指明了下一步升級新方向。
  • 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召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34;和&34;,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升級的&34;和&34;,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無錫融創文旅城為文化旅遊行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經濟效應:按下長三角旅遊一體化的快進鍵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給無錫的經濟和旅遊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無錫是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園林資源豐厚,人文底蘊深厚,入選原國家旅遊局頒布的首批「中國旅遊休閒示範城市」名單。在無錫「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圍繞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目標,明確提出無錫融創文旅城是全域旅遊空間結構的重點項目之一。自2019年6月29日開業,無錫融創文旅城在一年的時間裡,共計接待遊客約1000萬人次,成為無錫的一張全域旅遊新名片。
  •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柳河引進一批特色項目
    年初以來,柳河縣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產業鏈條優勢,科學精準謀劃和引進一批科技創新、醫藥產業、旅遊文化、基礎建設類項目,為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今年,柳河縣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36個,總投資115億元。
  • 邵琪偉:休閒度假旅遊產業應超前思考探索新實踐
    人民網遂寧9月23日電(鄂智超)9月22日-24日,由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舉辦。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
  • 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中新網武漢6月19日電 題: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記者 張芹  位於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的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重要節點城市,這座老工業基地如何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近期,武漢捷報頻傳。
  •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休閒度假將成為未來旅遊業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9月22日,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開幕。會上,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表示,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
  • 開封文旅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培仕說,進入新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將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彰顯文化優勢,築夢詩和遠方,賦能出彩開封,文旅融合新動能,古城煥發新活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續寫新華章。  文化事業成果豐碩 藝術創作成就斐然  文化藝術碩果纍纍。
  • 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召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疫情之下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引爆點」和「先行者」,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崔保華:加速旅遊生態圈建設 推動休閒度假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遂寧9月23日電(記者 胡挹工)9月22日-24日,由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舉辦。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
  • 「鐵水聯運」為長三角地區高速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長三角地區乘著國家經濟發展這趟「快車」,逐漸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一個地區的繁榮發展與建立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體系休戚相關。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網將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在一起,再加上暢通便捷的運輸組織能力,有效促進了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 開局新展望丨2021:疫情助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開局新展望(5)■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國內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旅遊消費者也習慣了戴著口罩出行的旅遊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