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莫扎特第四十一,我們配得上美好

2021-02-07 新民晚報

早起,去小區超市買幾樣小菜。大霧茫茫的天氣,忽然想走路了,順勢拐至北門甬道。

自疫情之後,好久沒有走路了。

甬道北面是荒坡、溝渠。大片蘆葦直立原地,遍身灰褐,被雷電燒焦似的一派枯葉相。香蒲最美,近半人高,色至絳黃,仿佛從未蒼老,一生都是簇新而窈窕的,被寒霜浸過冷風拂過,卻黃得如此深刻有內涵,看不夠。蓼、千屈菜、芒草,該枯的,一齊枯了,一叢叢,各自為政。透過茸茸大霧,若隱若現,一樣樣,都蠻好看的。

這世間的一切植物,為何美?因為自然、天生、不做作,還真摯。

甬道兩旁白楊的葉子逐漸冒出新綠,高聳入雲的樹杈間盤踞著數個馬蜂窩,巨大的橢圓形的堡壘,頗有壓迫感。

鳥窩也是有的,三三兩兩,對著天空敞開著的。

溝渠蘆葦叢,糾集著無數灰喜鵲,呼啦啦,穿梭來去;烏鶇,也有的,少,寡不敵眾,比不過灰喜鵲那麼張揚,同樣快速飛過,仿佛追趕什麼又追不上,頗有一點點的落寞之情。

遇到一對喜鵲夫婦,大抵還是前年我晨跑時遇見的那對吧。夫妻倆站在同一棵白楊樹上,面面相覷,嘰嘰喳喳商量著什麼,莫非又要為孵蛋選址了?男喜鵲的穿著打扮以及倜儻清正的神態,較之女喜鵲,更勝一籌。男喜鵲渾身散發的那種藝術氣質,註定是個指揮家,拖曳著一身悠長的燕尾服,適合站在樹巔,迎著寒風指揮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它眼界下的香蒲啊,蓼啊,蘆葦啊,紛紛化身為維也納愛樂樂團各個樂器手。

我一直受頸椎毛病困擾多年,正被這對喜鵲夫婦吸引,停下來,多仰仰頭,觀瞻它們。我仿佛歇息於曠野,除了無邊風聲,耳畔便圍繞這對喜鵲的絮語。相互也不急的,一直在溫存地商討著,該銜來什麼樣子的樹枝什麼樣子的草根,最關鍵是要選好堅固的位置,不然,一陣風來,整個窩勢必有被掀翻的危險。嗯,位置是重中之重。

吹面不寒楊柳風,我仰著頭,翕張著嘴,聽得津津有味,而腦海裡浮現的,正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響曲,越看男喜鵲,越像指揮家哈農庫特——這並非冒犯,因為我唯一只聽哈農庫特指揮的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

這樣蝸居在家的上午,總是要將電腦打開,一首一首地放交響樂,有了這樣隆重的陪伴,我做起繁瑣如一的家務來,便不覺得煩躁,漸漸的,獲得了安寧。

這麼多年,還是喜歡拉赫瑪尼諾夫、柴可夫斯基,無論是交響曲,抑或鋼協,我都喜歡他們。每當旋律乍起,便深感溫暖,縱然孤身於遼闊海洋,也不覺靈魂的孤單。但,每次,最不能聽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八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的音符令人恐懼、窒息,而當下的我,更是陷入到對於不曾確定的未來的恐懼中。

聽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響曲,猶如置身聖誕夜,溫暖密集的音符,佻躂而來,上下飛旋,帶著使命,感染每一人的靈魂——每一個活著的生命,都要快樂,都值得快樂。雖然我的童年從未擁有過蛋糕、紅襪子、聖誕樹這樣的奢侈品,但,被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響曲瀰漫著,包裹著,也一樣快樂。

快樂是可以感染人的,每一個小小的人,都可以通靈地活過,並且活得深刻,不為冰雪嚴寒所覆蓋。

在莫扎特的音樂氛圍裡,小我會覺知被這個浩瀚而宏大的世界認真接納過了,似乎每一寸肌膚都流淌著蜜意,是橘黃色的光,籠罩著世間所有的你我。

原來,我們是配得上美好的啊。

走路結束,回家來,動手挑蝦線,南美速凍蝦,蝦黃豐富,雜拌薑絲清蒸,蘸醋吃,可口;再去陽臺,將前陣買回的一小塊鹹肉割下一半,炒青蒜;再將平包菜一片片折下,手撕。五花肉切成薄片,爆炒之,也可口。

做這些瑣瑣屑屑事,情緒不再低落。

記得有「好事不如無」的說法。內心安寧,勝過一切,哪怕外界紛擾。所謂內心安寧,不正是心裡無事嗎?

心裡無事,是生命最好的狀態。(錢紅莉)

相關焦點

  • 聽莫扎特第四十一,我們配得上美好
    男喜鵲渾身散發的那種藝術氣質,註定是個指揮家,拖曳著一身悠長的燕尾服,適合站在樹巔,迎著寒風指揮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它眼界下的香蒲啊,蓼啊,蘆葦啊,紛紛化身為維也納愛樂樂團各個樂器手。我一直受頸椎毛病困擾多年,正被這對喜鵲夫婦吸引,停下來,多仰仰頭,觀瞻它們。我仿佛歇息於曠野,除了無邊風聲,耳畔便圍繞這對喜鵲的絮語。
  • 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莫扎特的這首《第四十一交響曲》,C大調,K551,完成於1788年8月10日,是他最後的交響曲,也是他最優秀的器樂作品(第四十一之後交響曲均為後來發掘的他的早期作品)。朱庇特是希臘神話中的創造之神,這個標題是後人對這首作品的尊稱。
  • 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K551(C大調)
    作品: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K551(C大調)  作者: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  指揮:肯特長野  演奏:柏林交響樂團  作品介紹:  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C大調,K551,完成於1788年8月10日,這是他最後的交響曲,也是他最優秀的器樂作品。
  • 莫扎特:遊戲兒童的多重變臉
    電子合成器的聲音出來,是一段好聽的旋律,明快,節奏感強,但旋律的作者是誰,聽了大半天的我茫然不知。十幾年後在聽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的唱片時,我突然憶起聽過的那段電子合成器的聲音,原來就是對此曲的改編,用的新配器。其實那時也不知道什麼電子樂,而莫扎特音樂讓人過耳難忘的特點,像刻刀留下了痕跡。記得當時在上學路上,自己還反覆哼哼這段旋律。
  • 神秘的「莫扎特效應」是什麼?聽莫扎特音樂能讓人變得更聰明?
    大學生在聽了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比如,「與聽放鬆指令和不聽音樂時相比,聽了音樂的大學生智商得分(IQ)提高了8或9分。」這種現象後來被廣泛稱道為「莫扎特效應」。對此現象作者給予了因果關係的解釋。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摘要]1791年的今天,天才作曲家莫扎特逝世,年僅36歲。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今天,你還在聽莫扎特嗎?在世界音樂史中,被冠以「天才」的作曲家頗多,但真正能當之無愧「天才」稱號的非莫扎特莫屬。一位只活了35歲的作曲家,至今仍被廣大音樂愛好者作為音樂藝術的化身來崇拜和敬仰,實屬難得。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愛因斯坦「死亡就是我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這句話,也許是對莫扎特的最高評價。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莫扎特就是我們的地平線
    但是在這裡,我們找不到莫扎特。富特文格勒認為:莫扎特把我們帶回早已失去的童年。很可能指揮大師又錯了——莫扎特把我們帶往人生的真正成熟之年。莫扎特總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莫扎特這個人,也許並不在我們的聆聽裡。
  • 鋼琴家休伊特指尖下寧靜的莫扎特
    即使是在莫扎特自己種類繁多的音樂作品中,他的鋼琴協奏曲依然脫穎而出。因為莫扎特不僅是演奏鍵盤樂器的大師,他還為這種樂器配以管弦樂進行創作,作品中充盈著高度的詩意與優雅。這些特點在莫扎特《第27首鋼琴協奏曲》中尤為明顯。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2017年07月21日 16 :解放周末/悅賞・廣告 稿件來源:本報訊莫扎特是家喻戶曉的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他的全名是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其中的阿瑪德烏斯意為「上帝的寵兒」。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像表妹一樣,很多希望孩子「贏在子宮」的父母,甚至在胎教時就已經給胎寶寶聽莫扎特了,但是聽莫扎特或古典音樂真的能讓娃更聰明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摘要]1791年的今天,天才作曲家莫扎特逝世,年僅36歲。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今天,你還在聽莫扎特嗎?在世界音樂史中,被冠以「天才」的作曲家頗多,但真正能當之無愧「天才」稱號的非莫扎特莫屬。一位只活了35歲的作曲家,至今仍被廣大音樂愛好者作為音樂藝術的化身來崇拜和敬仰,實屬難得。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愛因斯坦「死亡就是我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這句話,也許是對莫扎特的最高評價。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可是我們在聽它的時候,懂得了悲傷,了解了世上存在那樣深邃而克制的情意,我們在聽它的時候,完成了自己。——田藝苗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蕭邦降D大調第十五前奏曲 「雨滴」你為什麼做古典音樂普及?
  • 莫扎特的創作有哪些?最喜歡的是?及其喜歡的原因!
    莫扎特作品: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伊多梅紐》《後宮誘逃》《劇院經理》《女人心》《蒂託的仁慈》交響樂《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G小調第40號交響曲》《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第三十五交響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喜歡莫扎特的作品是什麼及其喜歡的原因
  • 帶著這些誤解,你永遠也聽不懂莫扎特
    聽莫扎特能讓人聰明? 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兩百餘年後,這個世界上冒出「莫扎特效應」這一名詞。按照網上流傳的說法,「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能使人聰明,開發智力。 「莫扎特效應」是法國醫生託麥提在1991年編纂出的一個詞,來源於他的著作《為什麼聽莫扎特》。
  • 聽莫扎特就比聽「小蘋果」聰明?關於孩子音樂培養的誤區與建議
    平時他的同學來我們家玩兒時總喜歡東敲敲西彈彈的,估計印象特別深刻。   不過音樂這個話題太大了,我想今天咱們就先來說說可能有些爸爸媽媽會覺得有點兒高冷的古典音樂吧。不少人說孩子聽古典音樂好,尤其聽莫扎特的最聰明,聽流行樂、「小蘋果」什麼的要壞耳朵,真是這樣嗎?有依據嗎?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聽音樂呢?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圖/論文截圖這項研究是為了了解學生們,在花十分鐘做了下面三件事的其中一件後,於某項智力測驗上的表現如何:在這十分鐘裡,有的學生聽的是教人放鬆的指令,有的只是安靜地坐著,而其餘學生則聽了十分鐘的莫扎特鋼琴曲。接著,所有人都做了同樣的測驗。
  • 莫扎特故居前的沉思
    薩爾茨堡是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故鄉。我們在薩市吃了午飯,前去瞻仰莫扎特故居。天空下著綿綿細雨,冷風颼颼。時而夾雜著鹽粒大小的雪花,像是我們南方的嚴冬天氣,風吹在臉上像針扎般刺痛。我們撐著雨傘,艱難地穿行在並不寬敞的街道和裡弄裡。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 聽莫扎特真能變聰明?(圖)
    《麥兜響噹噹》中,麥太為生個聰明孩子去參加莫扎特效應學習班,沒想到被分到對照組——聽的是搖滾。結果,生出的麥兜有些低能。望子成龍的麥太,讓麥兜補習莫扎特音樂,以期聰明一些。莫扎特效應真有如此神奇嗎?聽音樂能讓人更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