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千裡煙雨柳江是那麼美,沒想到畫卷裡的中國畫是來自攝影作品,如果不是朋友一再告訴我,這是攝影作品,我敢和人打賭這是神筆馬良再世的潑墨,是中國畫把大自然的再現,沒有雕琢的斧痕,是心緒的隨意揮灑,是墨韻浪漫的嬗變,「不若見詩如見畫」,讓千裡如詩如畫,如仙如神的柳江亮麗地在我眼前展現。這是我在新華網上看到的卡卡和龐程攝製、周全撰文的《煙雨柳江千裡畫卷》,我的視覺和心靈都受到的強烈的震撼.意猶未盡,不把內心感受盡情傾訴,難以釋懷。
【畫卷的山水呈現神奇的美】
人人都說桂林山水美,但看到了《煙雨柳江千裡畫卷》我敢說煙雨柳江和桂林山水一樣美,柳江和灕江是姐妹江,柳江和灕江一樣的美。
千裡畫卷徐徐展開,讓我看到柳江從黔南穿山越谷、義無反顧、蜿蜒逶迆地穿行在桂中大地,「兩岸青山相對出」,如同長江三峽移柳江。
柳江她是看好了柳州的人傑地靈,為柳州增添嫵媚的仙氣和靈氣而來。桂中大地一派「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佳境。兩岸若隱若現的山山嶺嶺如雲中仙,霧中的神,不離不棄和柳江相依相傍。
柳江飄似青羅帶,青山猶如碧玉簪,群山的倒影如仙女浣紗,曼妙輕歌。柳江靜如處子,江水潺潺流淌,安詳、寧靜,像微微拂動的絲綢,水天極目處,凝成一種乳白色的薄霧緊緊地貼在江面上,岸邊群山千姿百態。
夜幕籠罩,岸邊燈火輝煌,是閃閃爍爍、五光十色、搖曳多姿的霓虹燈,輝映出沿岸城鄉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情景,輝映出沿岸城鄉繁榮富強和文明。
群山中東籬山窩裡幾縷淡淡的雲霧緩緩升騰,飄飄忽忽散成一片薄紗,在半山腰縈繞飄蕩,飄渺中透著神奇,朦朧中含著清秀。山上古樸的小村莊,是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白雲生處的人家。江邊彎彎的道路上,若隱若現阡陌田園,是人們繁衍生息賴以生存的滄海桑田。
千裡柳江,兩岸桃紅柳綠,滿目春意盎然的景象。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鎮,在迎風起舞的煙雲中如瓊樓玉宇,美不勝收。
長虹飛跨過浩浩江水,天塹變通途。那是原始的生態環境和現代文明天然結緣。到處是人勤春早的景色,侗寨的鼓樓、風雨橋,瑤家的寨子,苗家的竹樓,都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宛如天上人間、海市蜃樓。
高速路像一條銀色的飄帶,柔軟的弧線纏繞著柳江,而上直達三江口,穿越煙雨,飄逸而美麗。像一條遊韌的紐帶牽引著神奇美麗的山山水水。這是一幅讓人看不夠,道不盡的山水美的神奇畫卷。
【畫卷的內蘊有豐厚的美】
這是一幅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畫卷,記載了古老而年輕的柳州在新時代的前進道路上奮發有為的青春寫照。這是一幅歷史底蘊深厚的畫卷,千裡柳江沿岸40多個民族團結和睦、榮辱共存、生產生活,積澱出母親河特有的寬厚包容、深沉和莊重。這是一幅充滿希望夢想的畫卷,柳江煙雨的柔美襯託著柳州宜居福地的恬靜溫馨和婀娜多姿,孕育我們民族對偉大復興的追求和願望。
柳江很美,作者所採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中國畫手法把她再現,凝聚著獨特的風格和審美情趣。宋代大文豪蘇軾說:「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如果作者沒有詩人的深思妙想與高雅情趣,如果沒有文化的深厚修為以及獨特的領悟力,就不可能創作出浩瀚壯麗的煙雨柳江千裡畫卷,去凸現中國文化獨有的特色和氣質,讓我們通過畫面表現的藝術,去認識柳江,理解柳江,欣賞柳江。
柳州是文化歷史名城,有與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齊名並互為呼應的「柳江人」,幾萬年前就在這條奔流不息的柳江邊上繁衍生息;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柳州在唐貞觀八年因柳江正式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種柳柳江邊,談笑一揮間,澤被柳州越千年,還留下「江流曲似九迴腸」的名篇。劉三姐在魚峰山下傳歌成仙,而今柳州山歌成海,都是三姐親口相傳。悠悠柳江、蔥蔥翠杉、輕歌曼舞、田園綠意、淡雅清新溢出一股浸入骨髓裡的延續萬年的文化基因。
古老而又充滿青春活力的柳州,創城正經歷了十八載春秋,作者在這時候展現千裡柳江是有著深刻的含意,創城的底色應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環境文明。柳州一直是廣西工業重鎮,在人們心目中應該是鋼花璀璨,馬達轟隆。但鮮為人知的柳江真面目誰人曾與揭開,誰人曾與知曉,是「養在深閏人未識。」作者在創城的過程中,不惜爬山涉水,不惜長途勞頓,溯源而上,以創新的手法去展現千裡柳江,顯現柳江沿岸優美的原始生態環境,顯現柳江兩岸人民保護生態的堅韌精神,這無疑是給柳州創城夯牢了堅實的基礎,體現柳州創城的底氣和自信。同時也是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人發現柳州的美,宣傳柳州的美。
【畫卷的技巧有創新的美】
作者的攝影採用了中國畫的藝術風格,這是攝影技巧的創新,讓我們從攝影效果中體會中國畫追求意境的表現,而意境又超越具體物象,充分發揮藝術想像力,以獨特的攝影語言傳達出一種理性的傳神寫照,把神奇美麗的柳江展示出來。作者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廣泛吸收新的表現元素和手段,吸納各種文化營養,借鑑各種藝術形式的觀念,用獨特的畫面向世人描繪柳江驚豔的生態美景、別有洞天的意趣和天地祥瑞、萬物協和的新氣象。
。
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為廣大宣傳工作者提供了最鮮活、最豐富的創作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攝影出彩的源頭活水。走進歷史現場,投身現實情境,以切身感受體驗當前社會深刻變化,用實實在在的實踐去展現當前發展成就和我們建設的優美生態環境。實現了情與景融,思與意諧,神與物遊,從而營造詩情畫意、和諧交融的深遠境界。這樣的作品才會真實、生動、有溫度,才能激發人們的共鳴,達到打動人、鼓舞人、鞭策人奮發向上的目的。所以我看了《煙雨柳江千裡畫卷》產生最迫切的願望就是:
一定要去遊覽柳江。(作者:自治區政府辦公廳 韋能雄)
(來源:在柳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