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悶聲大發財。低調行事,往往才是賺錢最容易的一方,股市亦然。
百潤股份就是這樣的存在,在不屬於任何一個熱點的背景下,連續一年多趨勢性上行,儼然一副牛市的特徵。
只提百潤,可能會讓你感到陌生,但是說到銳澳雞尾酒,想必一定會為你所熟知,RIO的母公司實質上為上海巴克斯酒業有限公司,而後者全資控股股東則是百潤股份。
數據顯示,自2017年中報至今,預調雞尾酒的營收佔比常年超過80%,最高值達87.81%,換言之,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雞尾酒公司。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支撐這家雞尾酒公司走強呢?其上漲背後的內在邏輯何在?難道酒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真的如此重要?
預調雞尾酒的龍頭
從酒類的細分上看,有白酒、黃酒、啤酒、雞尾酒等等,雞尾酒又被分為現調酒與預調酒,前者通常需要現場調製,後者則是預先調好並封裝,也是RIO雞尾酒的主營產品。
雖然官方並未正式就雞尾酒作出行業排名,但當午茶君在雪球論壇上向網友提及這家公司的時候,還是有部分網友將其視作雞尾酒行業的龍頭公司。
而在部分商超,雞尾酒貨架上銳澳雖佔據了多層貨架,然相關的競爭者洋品牌似乎也不在少數。
作為非商務化的娛樂場合,酒精爭的並不是面子,而是實實在在的味道,在這種背景下,雞尾酒更多了那麼一層飲料的意味。
曾幾何時,當這片市場還是一片藍海的時候,茅臺、五糧液也推出雞尾酒。
然而,時至今日,午茶君通過淘寶搜索相應的關鍵詞,前幾頁均無法查詢到茅臺悠蜜的身影,而五糧液德古拉則無法被檢索到。
白酒企業,由於其自身自帶的商務名詞,而雞尾酒則偏向於年輕化、娛樂化,這使得巨頭的優勢反而成了其掣肘。
這一點上,從產品的包裝顏色上似乎就可略知一二,黑色的包裝,似乎註定了他必將被年輕群體拋棄的命運。
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篩選、淘汰,銳澳似乎成了國內雞尾酒中活得相對好的一個。
如今,RIO市場佔有率已超過80%,作為活下來的極少數,似乎早已成了預調雞尾酒行業的代名詞。
但其實百潤股份並非是天生的雞尾酒企業,據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公司於2014年收購了上海巴克斯酒業,使後者成為了自己的全資附屬子公司,而在此之前,百潤股份的主營業務則是食用香精和煙用香精。
對此,百潤股份曾說道,食用香精在食品中所佔的比例往往只有1%左右,但卻左右了食品的味道,這也保證了食品廠商對香精供應商的相對依賴性,即,一般確立了合作夥伴,很難隨意選擇更換。
巧合的是,百潤股份的老本行卻恰巧是做香料的。
一次轉型,造就了今日之局面,可以說是香料行業的一次華麗蛻變了,然而,前途似乎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一帆風順。
大幅度減少營銷
2017年,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中,銳澳雞尾酒逐步退出了「跑男」等熱度綜藝節目的贊助視野中,選擇了減少廣告支出。
三年前,世界似乎並不是這麼一番景象。
2014年,Rio豪擲2億深入植入熱門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2015年,Rio繼續贊助「跑男」第二季,並先後植入《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把愛帶回家》等多部熱門電視劇。
站得高,摔得狠。在經歷了2014年的一路高歌猛進之後,2015年Rio後繼乏力,2016年銷售額甚至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據2016年百潤股份8月披露的財報顯示,上半年Rio銷售收入同比減少75.14%,淨利潤同比下降123.64%。百潤受此拖累,集團上半年整體虧損1.45億元。
直接體現在財務數據上的就是,2017年的銷售費用直接腰斬。
此外,不同於白酒的是,雞尾酒並不會越囤越為香醇,相反有著嚴格的保質期限定,一般RIO雞尾酒的保質期為12個月,而RIO微醺系列則可以達到18個月。
較長的保質期,確定了其為快消品的本質,但在銷售高峰過去之後,不禁使之前瘋狂囤貨的經銷商傻了眼。
對此,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為了更好的著眼於產品本身,隨之推出的周冬雨代言款「微醺」系列,似乎在獨飲一塊打開了新的市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糾紛尚待解決
據公開資料顯示,百潤股份本身積累了一定量的訴訟案,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與日本三得利的著作權糾紛一事。
界面新聞早年的一則報導顯示,銳澳「微醺」牌雞尾酒疑似抄襲了三得利「HOROYOI」牌的外包裝,而被後者告上法庭。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於2018年1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巴克斯酒業曾不服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的民事案件,並上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但隨即被法院駁回,維持案號為(2018)京0108民初19484號的判決。
然而,京0108民初19484號」案號查詢相關判決卻無法查詢到相關的一審信息。
據企查查顯示,該案已於2019年11月19日14:00開庭,但相關的細則卻遲遲未能公布。
如果真的被判侵權的話,不知消費者是否會認包裝呢?還是認「微醺」系列本身呢?這又是否會對高位的股價造成壓力?
後續的進展,午茶君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