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速遞—閩南地區佛手瓜和龍鬚菜露地栽培技術

2021-02-13 漢斯出版社

閩南地區佛手瓜和龍鬚菜露地栽培技術

Ope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hayote and Chaylte Vine in Southern Fujian


作者:

練冬梅, 賴正鋒, 姚運法, 洪建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 漳州


關鍵詞:

佛手瓜;龍鬚菜;閩南地區;露地栽培技術;Chayote;Chaylte Vine;South Fujian;Open Cultivation Technique


原文連結: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35530

閩南地區佛手瓜和龍鬚菜露地栽培技術


1. 引言


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等,是一種葫蘆科佛手瓜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19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臺灣最初以食用瓜為主,後開發為菜用龍鬚菜(佛手瓜嫩梢),之後傳入大陸,成為特色蔬菜,現國內南北地區均有種植 。佛手瓜棚架爬蔓生長,其果實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鉀低鈉、賴氨酸和組氨酸含量高的特點 。龍鬚菜匍匐生長,其嫩莖葉營養也很豐富,鮮甜可口,風味獨特,屬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性蔬菜 ,可清炒或做湯,也可用開水浸燙後涼拌。近年來閩南地區將佛手瓜和龍鬚菜作為特色蔬菜進行開發利用,現將佛手瓜和龍鬚菜露地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2. 品種選擇

佛手瓜品種根據果皮顏色和果實表面有無刺毛分為綠色無刺、綠色有刺、深綠色無刺、深綠色有刺、白色無刺和白色有刺。綠皮佛手瓜產量比白皮佛手瓜高,達5000 kg/667m2。閩南地區佛手瓜一般選用綠色無刺作為的栽培品種。龍鬚菜則所有品種均可栽培利用。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種植時間

佛手瓜不耐高溫,高於30℃生長緩慢,35℃以上植株生長明顯受抑制。閩南低中海拔地區露地栽培的適宜時間為10月上旬~12月下旬,高海拔地區全年均可種植。

3.2. 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力適中、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種植,前茬作物不宜為瓜果類作物,避免重茬。田間土壤深耕翻犁前施足底肥,每667.7 m2施2500 kg腐熟的有機肥,50 kg過磷酸鈣。 

佛手瓜整地要點:將田地整平,按行距4 m,株距4 m,每667.7 m2種植35~40株的密度進行挖穴。佛手瓜為爬蔓結瓜,需進行搭架,主要搭架方式為平棚架和拱形架,30 × 30 cm尼龍網蓋網。 

龍鬚菜整地要點:將田地整成畦帶溝1.2 m,畦高30 cm,株距50 cm,按單行種植。

3.3. 育苗移栽 

種瓜選擇:選用已發芽或芽眼微微突起,個頭肥壯、均勻,無病蟲害,無損傷,充分成熟的佛手瓜作種瓜。高海拔地區種植佛手瓜可利用佛手瓜宿根芽越冬繼續爬蔓結瓜。 

播種育苗:宜選擇在溫室中播種育苗。選用蓬鬆的基質土(泥炭土:蛭石:珍珠巖比例為2:1:1)作為營養土,將發芽的種瓜平放在盛有基質土的營養缽(袋)內(20~30 cm),覆土3~5 cm,每個營養缽(袋)播1個種瓜,並澆透水。 

定植移栽:待瓜苗長到4葉1心時開始定植,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瓜苗,除去營養缽(袋),連根帶土移栽到田間,澆足定根水。瓜苗易受凍害,氣溫達到10℃以下時瓜苗生長緩慢,達到5℃以下時停止生長 ,高海拔地區一定要注意防凍害,氣溫在15℃以上移栽,移栽後可用稻草或乾草覆蓋。佛手瓜移栽後用一根竹子引蔓上架。

3.4. 田間管理 

佛手瓜田間管理:幼苗期,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溼潤,無需施肥。上架期,每株選擇生長最旺盛的2~3根莖蔓上架,摘除基部多餘側芽,一般追肥1~2次,離瓜蔓0.3~1.0 m處環狀施肥,每株每次施入腐熟的有機肥5 kg,三元複合肥1 kg,隨後澆水。開花結果期,保持土壤溼潤,結合澆水,追2次三元複合肥。 

龍鬚菜田間管理:幼苗期及時中耕鬆土和澆水,瓜苗高度長至20 cm後進行摘心,促進側枝的生長。採摘期,需施3~4次氮肥與三元複合肥,為龍鬚菜補充充足的營養。

3.5. 病蟲害防治 

佛手瓜和龍鬚菜病害主要為霜黴病、白粉病、蔓枯病,佛手瓜蟲害主要為瓜實蠅、蚜蟲、白粉蝨,龍鬚菜蟲害主要為蚜蟲、白粉蝨、小菜蛾、紅鏽蜘蛛、薊馬。高海拔種植佛手瓜和龍鬚菜,病蟲害相對較少。防治原則主要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霜黴病防治:69%烯醯嗎啉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白粉病防治:62%腈菌唑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蔓枯病防治:25%的嘧菌酯3000倍液噴霧。 

瓜實蠅防治:植株上方懸掛黃色粘板,或者2.5%金甲維鹽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已被叮咬的果實摘除泡水消滅蟲卵。 

蚜蟲和白粉蝨防治:植株上方懸掛黃色粘板,或者2%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加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800倍混合液噴霧。 

小菜蛾和紅鏽蜘蛛防治:用阿維菌素1500倍液噴霧。薊馬防治:50%樂果800倍噴霧。

3.6. 凍害防護 

在閩南高海拔地區露地栽培佛手瓜時,主要進行以下3種情形防凍。 

冬前凍害預防措施:可在佛手瓜棚架上方覆蓋遮陽網,緩解凍害。寒冬凍害預防措施:選擇避風向陽的冬暖地塊種植;預防排水溝積水結冰。晚霜凍害預防措施:應及時利用乾草覆蓋保溫,預防晚霜凍害,促進宿根芽萌發生長,提高佛手瓜早期產量。 

3.7. 採收 

佛手瓜採收要點:一般在開花授粉後20 d左右,用剪刀採摘,並輕拿輕放,為避免果與果之間碰撞導致機械損傷,可用紙或網套逐個包好,裝入果筐中,以2℃~5℃儲藏最佳。採收前期2~3 d採收1次,盛果期1 d採收1次。鮮食瓜採摘不宜過晚,否則瓜皮變厚,瓜肉纖維化,影響口感。 

龍鬚菜採收要點:種植瓜苗30 d後,側枝長至30 cm,採摘嫩梢長度20~25 cm,基部留1~2節,採收前期每隔3~4 d採收1次,盛產期1 d採收1次。採收後,用泡沫箱裝箱,置於2℃~5℃儲藏,可儲藏5~7天。

3.8. 留種 

留種的佛手瓜應選擇生長勢強、耐熱、結瓜多的植株。種瓜可適當延長時間,為花後30 d左右,需充分成熟,果實無病蟲害,果皮顏色變黃白時方可採摘,種瓜收穫時果皮避免機械損傷,可用紙或網套逐個包好,裝入果筐中,儲藏於4℃~10℃條件下。種瓜儲藏期間需檢查,若發現爛瓜則要丟棄,一般可存放4個月左右。(龍鬚菜的種即是佛手瓜留的種,因此無需介紹龍鬚菜的留種)

4. 結語 

通過多年對閩南地區佛手瓜和龍鬚菜的露地栽培實踐,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選擇高產優質品種、正確種植時間、適宜種植地區,加強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以及凍害防護等措施,採取正確採收及留種方式,才能有效增加經濟效益。

漢斯出版社為答謝大家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現推出免費贈送期刊活動,只要您成功推薦10名好友關注漢斯出版社微信號,添加小編QQ報名參加,聯繫小編核實,我們將為您免費贈送往期期刊一本!(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喲)。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下載論文!

Wechat ID:hansicbs

投稿聯繫:027-86758873

    QQ:2194278918

投稿郵箱:hans.submit@gmail.com

合作聯繫:service@hanspub.org

相關焦點

  • 佛手柑、佛手瓜和龍鬚菜
    佛手瓜在臺灣就非常常見了。我第一次見佛手瓜真的以為是芭樂,完全是姊妹樣,結果它是純蔬菜來的,和芭樂沒有一毛錢關係。佛手瓜涼拌、清炒、煲湯,甚至涮火鍋都可以,算是百變的一種蔬菜。臺灣人的佛手瓜家常菜,清炒和煲湯比較常見。一般的瓜類炒過會變軟,佛手瓜炒過還有爽脆的口感而且很清甜。
  • 龍鬚菜佛手瓜苗如何種植產量高?
    °  佛手瓜苗又叫龍鬚菜,是以佛手瓜嫩莖做為特種蔬菜,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近期有網友諮詢:佛手瓜苗怎麼種植,種植佛手瓜苗用什麼品種最好?若以採收嫩莖為主,耕種幫建議選擇長勢強、分枝多、結果多、瓜光滑無刺、品質優的綠皮品種,如福州古嶺合掌瓜。種瓜要求個頭肥大、表皮光滑、茸毛不明顯、芽眼微微突起、無傷疤破損、充分成熟。 佛手瓜苗栽培季節與方式  如肇慶地區在11月下旬催芽,12~1月播種育苗,2~3月定植(其他地區需根據本地環境條件選擇適宜時期)。生長前期多與葉菜類間套種。
  • 藥材佛手與食用龍鬚菜的佛手瓜是同一種植物?我們一起看看
    這些年裡家鄉也興起種龍鬚菜了,它是一種藤類會植物,等到季節的時候,每天都會有人來收購,摘嫩芽部份的,收購的價格高低不等,有時五六塊多,有時兩三塊,有時呢一塊多每斤也有時,鄉親們也總一時一個說法,價格高時,啊,明年多種一些!
  • 香甜清脆的佛手瓜,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佛手瓜,是原產於中美洲地帶,葫蘆科的植物,在國內多以零星栽種,因其宣傳並不是很足,當前也只有在個別地方的人比較會認可食用佛手瓜。其實它們是很豐產的,種上一棵也能收穫到兩種不同的蔬菜,那就是食用鮮瓜與它們的嫩梢(俗稱龍鬚菜),售價也比同類的瓜類要貴上一些。那麼如何對其栽培?
  • 貴州佛手瓜冬季管護技術要點
    佛手瓜屬一年種植、多年採收作物,具有適應性廣、產量高、產值相對較高、種植和管理技術要求相對低、當年種植當年有收益等特點,成為貴州石漠化、荒漠化地區種植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貴州,從海拔200米到1800米均有佛手瓜種植,荒漠化和石漠化地區有「一捧土能種一株瓜」的說法。
  • 佛手瓜的種植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更好的栽培佛手瓜?
    佛手瓜屬於葫蘆科,但它外觀長得卻不像葫蘆,倒是看起來像梨,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菜餚梨,所以他既可以當菜吃,又可以當水果吃,很多人都非常喜愛。但是在種植方面可能就不那麼精通了,想要種好佛手瓜,在栽培方面要注意一些問題。
  • 為什麼有些地區種植的佛手瓜,產量不高呢?
    佛手瓜別稱,洋絲瓜、合掌瓜、萬年瓜、菜餚梨等稱呼。為葫蘆科佛手瓜屬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原產地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由19世紀初傳入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慢慢流傳至山東、河北等地。對於這種瓜肉美味多汁,口感質感細膩,清香鮮美的佛手瓜,我這邊村裡也有人種植起來。
  • 南菜北栽,佛手瓜北方保護地栽培病蟲害少,做好管理也可以高產
    目前國內栽培的面積比較大。㈠佛手瓜的特徵特性佛手瓜是葫蘆科佛手瓜屬中的多年生攀緣性的草本植物,它在溫暖的地區可以宿根越冬,能做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地區露地進行栽培是作一年生栽培,在保護地的設施下也是可以作為多年生來栽培的。
  • 龍鬚菜,佛手瓜苗
    龍鬚菜,佛手瓜苗龍鬚菜的藤蔓嫩芽因為形狀捲曲、宛如龍鬚般,因此被稱為龍鬚菜。龍鬚菜是屬於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所以除了可以控制體重,也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的蔬菜。龍鬚菜鐵質含量豐富,適合生理期來臨的女性或是長期素食者。龍鬚菜的鉀含量高,每100公克就有220毫克的鉀,能預防高血壓形成,尤其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的血管有益。龍鬚菜無論是清炒或汆燙皆美味,但要在龍鬚菜變色時就立即撈出,如此既可以減少維生素的損失,也不會讓龍鬚菜口感太老。
  • 作為佛手瓜的尖梢,它被稱為龍鬚菜,肥料追施有訣竅
    作為佛手瓜的尖梢,它被稱為龍鬚菜,肥料追施有訣竅!對於不同地區的老百姓,自然在蔬菜的喜好上也會隨同地區有所差別,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南方和北方的菜系自然在色澤以及味道的調整上也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南方有一種蔬菜名叫龍鬚菜,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會將其和龍爪菜進行混淆。
  • 南京地區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技術
    南京地區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技術劉科偉月季又名月月紅,是薔薇科薔薇屬多年生植物 。月季花色鮮豔豐富、花形美麗多樣、花期較長,品種眾多,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譽。現以地栽大花月季為例,探索適合南京地區的栽培管理方式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大花月季在南京的栽培應用和生產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 佛手瓜因花似佛手而得名,是短日照植物,長日照下則不開花結果
    佛手瓜因花似佛手而得名,是短日照植物,長日照下則不開花結果佛手瓜別名:洋絲瓜、合掌瓜、菜餚瓜、梨瓜。屬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蔓生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一帶。我國華南及西南均有栽培。佛手瓜是宿根攀緣植物,溫暖地區作為多年生蔬菜栽培。
  • 油菜露地栽培技術,及管理方式,看完栽培起來簡單很多
    露地栽培油菜一般可分為春季、越夏、秋季栽培。1.春季栽培南方地區一般於當年早春作菜秧栽培,採收幼嫩植株供食,供應期為4~5月。但「春分」後播種的,亦可栽植大菜供應。近年來南京等地將四月慢等晚春油菜,從晚秋播種、冬前定植、4月供應的露地栽培法,改為12月至次年1月小棚或冷床育苗、早春定植,使四月慢的抽薹期延遲15~20天。在北方地區春季露地栽培油菜,選用良種、適期播種育苗是春季栽培成敗的關鍵之一。應選用冬性強、抽薹遲、耐寒、豐產的品種,如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品種。5~6片真葉是油菜移栽的適宜苗齡。
  • 觀賞瓜你了解多少品種?掌握栽培技術要點,推動觀光農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如火如荼,農業科技園和觀光園嘗試種植各種新、奇、特觀賞植物吸引遊客。觀賞瓜類因其獨特的外形和顏色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廣受人們歡迎,成為農業園區種植的主要觀賞品種。現將國內栽培的主要觀賞瓜類品種及在湖北地區的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 這種佛手瓜苗又叫龍鬚菜,在新豐這個地方量產!
    時下正是佛手瓜採摘的季節,但在遙田鎮新群村的一個種植基地,村民們不摘瓜而只摘瓜苗的嫩梢
  • 紫葉生菜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技術
    紫葉生菜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技術王 楠 徐小輝紫葉生菜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其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綠色生菜,尤其是紫葉生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除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預防高血壓、減緩肝功能障礙外,還對改善視力、預防眼部疲勞等具有一定功效)和多種礦物質(礦物質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利尿、鎮靜、安眠、防止腸內堆積廢物、抗衰老和抗癌等作用),因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 佛手茶、佛手瓜和佛手柑,到底是什麼關係?
  • 南京地區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技術
    南京地區大花月季露地栽培管理技術劉科偉月季又名月月紅,是薔薇科薔薇屬多年生植物 。月季花色鮮豔豐富、花形美麗多樣、花期較長,品種眾多,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譽。現以地栽大花月季為例,探索適合南京地區的栽培管理方式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大花月季在南京的栽培應用和生產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 無公害蔬菜佛手瓜 小龔
    可能有不少朋友聽說過,它就是佛手瓜。這種蔬菜切起來的手感又有點像水果,烹飪之後口感淡而細嫩。據說還有一些藥用價值,那這次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佛手瓜的一些小知識。山東省臨朐縣種子管理站發表的《佛手瓜的營養價值及高產栽培技術》中提到,佛手瓜在臺灣有另一種名稱萬年瓜。其實它的別名還有很多,安南瓜、壽瓜、合手瓜、捧瓜等等。
  • 種上佛手瓜 抱回「金娃娃」——貴州省惠水縣佛手瓜產業發展見聞
    佛手瓜產業發展思路也是如此。惠水縣從2016年開始重點發展佛手瓜產業,近4年來,該縣緊緊圍繞省委「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嚴格遵循「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產業「八要素」,聚焦坡耕旱地低效種植調減和500畝以上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扶貧「221111」工程和「一村一場一園一社」建設為主抓手,全力推動蔬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