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鴿友在交流鑑鴿心得時,經常聽到類似於這樣的話,「這隻鴿子骨架好,應該是一羽快速鴿「,讓有些養鴿新手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到底怎樣才叫骨架好呢?
速度賽和耐力賽對骨頭的要求是不同的,通常在速度賽中鴿友對鴿子骨頭的要求過高。實際上是沒有必要的,所有的力量決定比賽(血統決定良好的力量)的情況下,什麼體型大小、骨骼、肌肉和翅膀等等都是無關緊要的。相反需要一定的耐力的長途比賽對這些方面的要求相對更高,這其中也包括了骨骼。
對於需要耐力的長距離賽,鴿子骨骼要求質地堅韌並且要輕薄。真正一個好的鑑鴿家,可以用手「稱」出一羽鴿子骨骼的輕重來。這句話或情緒聽起來太神乎其神,但仔細思考一下你應該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好的鑑鴿家摸慣了優秀賽鴿,對鴿子的感覺尤其的敏感。同樣的大小,在鴿子的肌肉等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羽鴿子卻明顯比其他鴿子重,就是因為鴿子骨骼(架)大,所以過重。
我們都知道,鳥類為了在飛行過程中減輕體重,骨骼的內部形狀差不多都是孔洞的。不同的鴿子骨骼孔壁的厚薄肯定不會完全一樣,「品系」的不同也會造成鴿子骨骼的優劣差別。孔壁薄且堅韌當然是最好不過。因為過重的骨骼就要多消耗鴿子體力,那會縮短鴿子可以持續飛行的長短。當然,如果骨骼太輕了,高速飛行過程中也會導致骨骼變形過大而壓迫鴿子內臟,這樣子器官功能受阻了,鴿子自然會因為感覺不舒服而放慢飛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