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成宗培檢查晾曬的咖啡豆。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3日電 題: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記者 張茜翼

12月,正是海南咖啡豆採摘的季節。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成宗培最近忙不停。

曾經的海南白沙咖啡「養在深閨人未識」。白沙咖啡生長於白沙隕石坑,白沙隕石坑處在緯度25-30度附近,土壤肥沃,自然環境優良,隕石坑中礦物質豐富。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白沙農場的農戶和當地黎族同胞就利用隕石坑內的邊腳地種植咖啡。經過30多年的發展,白沙咖啡種植戶已發展到三個鄉鎮100多家。然而,因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信息不暢通等原因,咖啡農戶當時只能將白沙咖啡低價賣給收購商。

農戶採摘咖啡豆。 成宗培供圖

2014年春節,「80後」白沙小夥成宗培返鄉探親期間得知了父親及其他咖啡種植戶的咖啡果銷售難問題,看著老父親的愁容和他滿樹的咖啡果,成宗培有了一些擔心和思考。

在外務工的成宗培決定返鄉創業,推廣家鄉的咖啡。起初,成宗培利用自己做銷售的經驗,帶著自家種植的咖啡來到海南澄邁縣福山、萬寧市興隆等咖啡廠進行推廣。通過不懈努力,他成功與收購商達成協議,將原來一斤還不到一塊錢的收購價格上漲到了每斤三塊多,比收購商的收購價高出5倍。

同年,成宗培成立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當地農戶和黎族同胞抱團發展,共同尋找咖啡更好的銷路。合作社的成立喚起了農戶們的勞動激情,他們增加咖啡的種植面積,使得咖啡的產量直線上漲,同時也導致供大於求,30多噸的咖啡豆在倉庫裡成了滯銷的「燙手山芋」。

這次的咖啡滯銷事件也讓成宗培明白:單一的咖啡銷售模式,遠遠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白沙咖啡豆採摘中。 成宗培供圖

2016年,成宗培帶著社員,借著政府扶持電商發展的「東風」,開啟電商之路,憑藉著自己的種植經驗,結合咖啡種植基地、工廠和網店,解決了從咖啡生產到包裝再到銷售等一系列問題。成宗培創新白沙隕石嶺咖啡品牌,推出「精品咖啡豆、咖啡粉、掛耳式咖啡」等多款產品。在當年「雙11」那天,白沙隕石嶺咖啡銷售金額達30萬元,遠超預期。

「以前農戶採摘咖啡,不管品相和品質只知道按堆賣,在合作社的統一指導下,他們對產品進行挑選和分類。通過統一產品標準和精心策劃、包裝,品相上乘的咖啡價格就能增加不少。」成宗培說,隕石嶺咖啡口感絲滑、回甘很好,受到消費者青睞,其中很多都是「回頭客」。

成宗培推動白沙咖啡品牌化建設,積極與知名第三方平臺合作,通過「合作社+電商」模式,把白沙咖啡賣到廣州、北京、浙江等十幾個省市。

經過幾年的發展,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生產、供貨、網銷一體化」模式。同時,合作社已推動隕石坑周邊的元門鄉、細水、牙叉鎮農戶和貧困戶種植,種植規模達3000畝以上,年產值超過800萬元。合作社的社員由最初的10人發展到現在的300多人,為周邊村民提供了上百個崗位。

成宗培稱自己是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從懵懂摸索到熟練運用咖啡種植技術,如今他已是一名咖啡種植能手。今年,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固定分紅+種苗提供+技術支持」的新模式,讓咖啡種植戶增收的同時,更加注重咖啡的品質。

為了做好白沙咖啡的深加工和產業鏈建設,成宗培已在白沙縣城附近建成一座咖啡加工廠,實現從原材料粗加工到精加工的產業鏈升級完善,未來規劃發展成為一個標準化、規模化的咖啡加工廠,打造白沙咖啡中高端產品,讓白沙特色咖啡走得更遠。(完)

相關焦點

  • 海南創業青年群英譜
    華裔青年梁文彬和村裡的創業夥伴一道,生產海南特色農產品黃燈籠辣椒醬,他通過微商、電商,讓自己的辣椒醬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  林維希望海南黃辣椒醬能夠銷到更遠的地方。於是,2015年,當時28歲的他前往新加坡創業。他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讓「麼彬」品牌註冊了商標,並通過新加坡SGS國際權威認證,成功打開通了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出口渠道。
  • 走進海南白沙,見證黎族村落的脫貧之美
    姚純銘 攝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南達村是海南省「十三五」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海南電網公司自2015年開始對南達村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先後派出馮在先、鄭德懷等4名扶貧幹部開展扶貧工作。海南電網出資為村民們修建了廚房,每家廚房外牆上都畫著富有黎族特色的圖畫,還有黎族的大力神圖騰。幾乎每個廚房的內部都十分寬敞,迎合了黎族人民「吃飯的地方一定要大」的習慣。
  • 海南白沙:村書記家喻戶曉 帶領黎家脫貧致富
    在國家級貧困縣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一提起方香村原黨支部書記吳理文,四裡八鄉一帶是家喻戶曉,雖然他已卸任,但這個當了20年村書記的老人,當地黎家人還是念念不忘。因為他改變了這片土地上黎家鄉親的生活軌跡。
  • 海南老照片1931年,白沙地區原住民生活,紋身的黎族婦女
    【白沙的黎族男子】黎族人是最早的海南島原住民,該民族源自古代越族;與侗、壯、傣、水等少數民族淵源密切。黎族女子紋身、雞卜、白沙船形屋(幹欄式)等均為古越遺風。【白沙的黎族女子】黎語種中,紋身叫打登、模歐;是海南黎族的傳統習俗。
  •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文物上的黎族山海文化
    在袁金華的私人博物館內,有關黎族的文物被歸為山文化,有關漢族的文物則被歸為海文化,似乎山海之間有著一道黎漢文明分界的天然屏障。然而,人類近水而居的本能又讓我們相信,海南黎族現在的這種聚居格局,有其歷史原因。
  • 端午小長假:海南白沙黎族特色鄉村遊受青睞
    凌楠 攝中新網海南白沙6月27日電 (凌楠)6月26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鑼鼓喧天,黎家的阿哥阿妹身穿精美的黎族服飾站在村口高唱黎歌,為遊客獻上一杯濃香四溢的山蘭美酒,以黎家人特有的迎客方式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
  • 通訊:海南黎村苗寨美 鄉親奮力奔小康
    符宇群 攝 中新網海口1月7日電 題:海南黎村苗寨美 鄉親奮力奔小康 記者 張茜翼 大山之間,一條條道路連接大山內外,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安住著萬千民眾;農業基地裡,生產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現代化的校園裡,書聲琅琅……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記錄著海南各族同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
  • 我關注的自貿港|白沙黎家山蘭酒坊創辦人朱曉保:釀好黎家米酒 發展...
    我叫朱曉保,是來自白沙黎族自治縣的一名地道黎族小夥。早在2007年,我與很多年輕人一樣,帶著雄心壯志,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廣東省的打工之路。可是,由於見識少、閱歷淺,在外輾轉打拼的幾年時間裡,職場之路並不順利。
  • (中國減貧故事)從茅草屋搬進小樓房的海南黎族,變了啥?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8日電 泰國《星暹日報》採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從茅草屋搬進小樓房的海南黎族,變了啥?  中新社海口12月26日電 題:從茅草屋搬進小樓房的海南黎族,變了啥?  作者 王辛莉 張茜翼 符宇群  67歲的黎族阿婆陳香蘭今年在自家二層樓上開了一間茶葉作坊,一年賣了50斤五指山手工茶。
  • 海南老照片1931年,白沙地區原住民生活,紋身的黎族婦女
    【白沙的黎族男子】黎族人是最早的海南島原住民,該民族源自古代越族;與侗、壯、傣、水等少數民族淵源密切。黎族女子紋身、雞卜、白沙船形屋(幹欄式)等均為古越遺風。【白沙的黎族女子】黎語種中,紋身叫打登、模歐;是海南黎族的傳統習俗。
  • 海南還有這麼美麗的地方——遇見美麗白沙
    9月24日,我們坐上了舒適的大巴車,從海口出發前往白沙,參加由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宣傳部、白沙黎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主辦,海南自貿港網紅孵化示範基地承辦的「自貿海南·白沙綻放」DOU出力量城市創造營暨創作者分享會
  • 再現黎族古老風情 紀錄片《織錦上的黎族》在海南檳榔谷景區錄製
    近日,海南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織錦上的黎族》攝製組一行,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錄製海南黎族民俗紀錄片,以紀實手法再現黎族古老的非遺技藝,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錄製現場此次拍攝,攝製組以海南檳榔谷甘什村為原型,在繁茂的熱帶雨林裡循跡狩獵的原始場景,通過黎族匠心人展示的船形屋營造技藝
  • 創立黎人文化IP,研發黎族圖紋鑲嵌藝術品…這位黎族姑娘讓傳統文化...
    在海南五指山市東北處,坐落一處名為水滿的鄉鎮,水滿鄉裡的水滿文化源遠流長。生於水滿鄉的黎族姑娘卓書顏,在傳統黎族文化的浸潤下,生命的印象裡也刻下了黎族特有的符號。民俗文化如何變現為商品,既能讓文化傳承,又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一直是文化傳承的關鍵點,也是卓書顏返鄉創業想要回答的問題。
  • 80年前的海南黎族人是個什麼樣子?
    風情海南> 1937年2位美國探險家鏡頭中的海南「這座城市讓我聯想到古巴的首都哈瓦那
  • 返鄉創業正當時 | 帶領鄉親「趕著牛兒」奔小康
    2009年年初,蔣佔龍在赴河北、內蒙古等地考察後,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創業。他從引進10頭乳肉兼用的西門塔爾牛起步,一步步攻克了疫病防治的技術關、團隊建設的管理關,推動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如今,龍躍牧業已經成為佔地面積110畝、年出欄西門塔爾牛3000多頭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海南黎族婦女紋身:正在消失的紋身之美
    白沙南圖文 | 李漢仁海南黎族婦女的紋身,具有神秘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尤其是面對它即將消失的現實,促使我產生了十分緊迫的留存意識並一次次付諸於行動作品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海南黎族人的人文歷史、民族風情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其中,黎族民俗特色之一——婦女的紋身,受到了許多民族學和社會學專家學者的關注,他們十分希望我把故事講述下去,更希望我能用圖片的方式將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產物留存下來。
  • 「星光隊員」吳磊海南公益直播,感受白沙黎族民俗魅力
    周五的這一天,吳磊作為「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的「星光隊員」之一,來到了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親身體驗黎族獨特的民俗與文化魅力。這一趟公益之行對於吳磊來說,不但了解到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同時也度過了非常有意義的一天,一直都在儘自己的力量去做公益的磊磊,真的很優秀!
  •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圖騰——萬物有靈崇拜
    南海網推出白沙河谷專題片  解密黎族文物保護  在原始人信仰中,圖騰多緣起於祖先崇拜,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但對黎族而言,迄今為止的考古資料尚未發現哪一種動物或植物是黎族人專有的圖騰物。
  • 海南三個黎族村莊「變身記」
    新華社海口4月16日電 題:海南三個黎族村莊「變身記」新華社記者 李金紅清晨五點,天還沒完全亮。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銀坡村村民符國華就離開家門,進山巡視了。這裡位於海南省鸚哥嶺腹地,是海南島中部的生態核心保護區之一,也是海南黎族聚居區之一。
  • 鄖西小夥帶領全村鄉親開網店 一年賣出1.5億元
    鄖西小夥帶領全村鄉親開網店 一年賣出1.5億元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0日 10:07 來源:湖北日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帶領全村鄉親開網店一年賣出1.5億元  鄖西小夥入選淘寶村「十年十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