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老照片1931年,白沙地區原住民生活,紋身的黎族婦女

2020-12-23 舊影閣

【白沙的黎族男子】黎族人是最早的海南島原住民,該民族源自古代越族;與侗、壯、傣、水等少數民族淵源密切。黎族女子紋身、雞卜、白沙船形屋(幹欄式)等均為古越遺風。

【白沙的黎族女子】黎語種中,紋身叫打登、模歐;是海南黎族的傳統習俗。黎族女子在十三歲左右,須接受特殊標誌的紋身;沒有例外。倘若在紋身前去世,亦需用木炭畫上圖案。

【白沙的黎族民居】白沙黎族自治縣位置在五指山腹地,總面積逾二千平方公裡。白沙原名薄沙,清朝康熙年間改稱為白沙。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設置廣東省白沙縣。

【收割水稻的黎族女子】白沙地區主要種植玉米、番薯、甘蔗、木薯等;灌溉水田約佔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境內的河流谷地、丘陵盆地內;可以雙季種植水稻。

【白沙的黎族女子】清代文獻記載,黎族內部的糾紛發生時,通常由女子出面調解,就可以平息。過去,生活在五指山的黎族婦女,如遇丈夫死亡,便會回娘家生活(不落夫家)。

【白沙的黎族男子】秦漢時期以前,漢人就來到北部沿海從事農、漁生產及經商活動。漢朝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朝在海南島正式設置儋耳郡、珠崖郡;海南島、大陸關係密切。

【黎族傳統紡織技藝】黎族創造了古老的織錦工藝,品種主要有婦女的上衣、筒裙、鞋帽等。工藝上,棉線為主,麻線、金銀線等為輔;相互交織而成。傳統的織錦圖案逾百種。

【白沙的放牛娃】唐朝年間,中央王朝加強了對海南島黎族地區的控制;居住的格局逐漸變為漢在外、黎在內。明清時期,黎漢之間交流頻繁,農業的發展更是趨於一致。

《海南白沙,1931年-1932年。攝影:漢斯·斯圖貝爾》

相關焦點

  • 海南白沙|走進四面環山繚繞的黎情城鄉
    藤器:原料採自海南紅藤或白藤,精心編制雕琢而成。無不堅韌光滑、美觀大方,結實耐用。用於編織藤製家具的藤家族成員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為瑪瑙藤,被譽為"藤中之王"。人形骨簪:黎族婦女盛裝時喜歡佩帶首飾。從頭釵、耳環、項圈到手鐲、腳環樣式很多。多為銀質,各地區略有不同。
  • 黎族阿婆們在檳榔谷裡的「藝術生活」
    攝影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冠宇 在中國最南端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內的檳榔谷景區裡住著一群特殊的老人。他們來自海南各少數民族地區,人生中大半的歲月居住在茅草房裡,過去甚至不會說一句普通話。10多年前,他們與旅遊結緣,來到景區表演織黎錦、展示繡面文身,成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者。
  • 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張茜翼 攝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3日電 題: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記者 張茜翼12月,正是海南咖啡豆採摘的季節。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成宗培最近忙不停。
  • 海南保亭被稱為三亞後花園,年平均氣溫23.7C,大批遊客來打卡
    (這個海南的原住民)獨特而富有神秘氣息的文化。三亞檳榔谷景區主要以海南本土民族黎族、苗族的生活場景和文化為特色,還有獨特的熱帶雨林風光。,紋身是黎族婦女結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須完成的一個程序。對於黎族婦女這種獨特的紋身習俗,學界基本的觀點認為它起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即氏族部落在人身體上刻烙圖騰符號。黎族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原始宗教為主,比較典型的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這在黎族婦女的文身上得到了體現。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沙黎族骨器製作
    骨器是人類繼木器、石器之後又一重要發明。在海南島黎族地區保留著較為古老的制骨工藝,骨簪、骨梳在骨器中最為精美。  黎族骨器製作選用用獸骨、牛骨或牛角刻制進行,刻製成生活用品和藝術品。  黎族骨器製作藝術水平較高的是「人形骨簪」。「人形骨簪」是潤方言婦女的珍貴頭飾,長15~20釐米,寬1.5~2.5釐米,厚0.7~1釐米。雕側身人形頭像。
  • 再現黎族古老風情 紀錄片《織錦上的黎族》在海南檳榔谷景區錄製
    近日,海南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織錦上的黎族》攝製組一行,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錄製海南黎族民俗紀錄片,以紀實手法再現黎族古老的非遺技藝,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錄製現場此次拍攝,攝製組以海南檳榔谷甘什村為原型,在繁茂的熱帶雨林裡循跡狩獵的原始場景,通過黎族匠心人展示的船形屋營造技藝
  • 通訊:「仿佛走進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題:「仿佛走進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臺灣媒體考察海南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波隆!」參加2014年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的20位臺灣媒體記者,24日走進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黎族阿哥豎著大拇指用黎語熱情問好。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重要少數民族黎族、苗族民眾的主要聚居地之一。2012年,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成為海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項目」。  景區內,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實景演出正在舉行。
  • 海南省博物館策展還原海南島原住民的生活世界
    因為80多年前,他先後兩次赴海南進行民族學調查,為後人留下了黎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日前,海南省博物館策劃了「燈下故人——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展覽,將史圖博的調查成果再現,還原了87年前海南島原住民的生活及其精神世界。  史圖博於1885年出生於德國萊比錫,1908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10年任教於耶拿大學。
  • 黎族的歷史竟然如此悠久
    古越人生活習俗上的許多特點,如:斷髮文身、雞卜、巢居等,不僅見於有關黎族先民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甚至在海南黎族人的現實生活中也不難發現它們的痕跡。如至今仍然存在的黎族婦女文身、白沙南開一帶的幹欄式船形屋、雞卜等都是古越人的遺風。在婚俗方面,黎族和壯、侗等民族都有「不落夫家」的習俗,黎族的「玩隆閨」與壯族的「玩公房」、侗族的「坐妹」也有近似之處。
  • 旅遊衛視拍攝三亞宣傳片 了解海南原住民文化
    主持人在景區體驗黎族婚俗。(通訊員劉雨攝)  一路上,鵝卵石鋪成的道路樹影斑駁,老人在屋簷下織錦,黎家阿哥阿妹穿梭於古樸的黎族村落,偶爾有蝴蝶停靠在花叢,入眼皆是美景。跟隨著導遊,攝製組一行在古老神秘的紋身習俗、悅耳動聽的黎族樂器、傳統原始的射魚活動、驚險刺激的高空滑索中,開始了「遊山探險,尋黎訪苗」的精彩路程。
  • 白沙黎族自治縣綠茶調研團了解白沙綠茶產業,走訪五裡路有機茶園
    為加強對海南省產業結構情況的了解,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藉助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海南大學旅遊學院白沙黎族自治縣綠茶調研團於7月21日至27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展開調研,了解白沙綠茶產業鏈,走訪白沙茶園,為白沙茶葉品牌建設建言獻策。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新民歌」傳唱四方
    「叫儂唱歌儂就唱……」站在一片喝彩聲中,久負「黎族歌后」盛名的王妚大眉眼之間蕩起一縷秋波,百靈鳥一般清甜的嗓音便流淌出新社會、新生活帶來的無盡歡欣,「要唱什麼歌?儂要唱,社會主義好;儂要唱,共產黨的領導好;儂要唱,毛主席的恩情長……」  這是1959年3月,王妚大代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什運村的婦女姐妹,赴縣城參加全縣婦女大會時,演唱《叫儂唱歌儂就唱》的場景。
  • 海南還有這麼美麗的地方——遇見美麗白沙
    9月24日,我們坐上了舒適的大巴車,從海口出發前往白沙,參加由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宣傳部、白沙黎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主辦,海南自貿港網紅孵化示範基地承辦的「自貿海南·白沙綻放」DOU出力量城市創造營暨創作者分享會
  • 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慶活動陵水主會場開幕式...
    嘉賓宣布開幕(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央廣網陵水4月8日消息(記者朱永)4月7日晚,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主會場開幕式暨主題文藝晚會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海航體育場盛大啟幕。歷經十年滄桑巨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陵水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日新月異,陵水已連續八年地財收入穩居全省前三,並一躍成為地財收入全國百強縣,創造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範例,譜寫了美好新海南的陵水新篇章!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副司長張玉紅在開幕式上致辭。
  • 一路美麗到白沙:海南少數民族嬉水嘉年華即將開啟
    為有序推動體育旅遊行業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滿足全民健身的需求,激發消費潛力,調動廣大群眾體驗少數民族淳樸趣味活動,全面升級海南「水上運動天堂」品牌,創新推動海南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把海南逐步建設成為全球遊客嚮往的親水運動目的地,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白沙)少數民族嬉水嘉年華將於9月5日至6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文化公園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韻白沙黎鄉美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地處海南生態核心保護區,這裡被譽為「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雲的故鄉」。白沙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20.3萬人,其中黎族人口佔60.1%。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海南島中部的山區縣,在交通不便、基礎滯後的惡劣形勢下,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守住綠水青山 走特色產業化道路  群山連綿,水流蜿蜒。
  • 天涯熱風:「這裡跟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很像!」
    天涯熱風:「這裡跟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很像!」   中新社保亭6月22日電 題:「這裡跟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很像!」—— 臺灣媒體考察海南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布隆!」
  • 白沙打造端午特色鄉村遊 黎族特色文化體驗受遊客青睞
    人民網-海南頻道 原創稿人民網6月26日電(宋彤桐)6月26日,白沙牙叉鎮對俄村鑼鼓喧天,黎家的阿哥阿妹身著傳統服飾,站在村口高唱黎歌,為遊客獻上一杯濃香四溢的山蘭美酒,以黎家人特有的迎客方式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沒錯,就是螞蟻蛋湯,這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一道特有美食。  什麼味道?「像蜂蛹一樣甜,像魚籽一樣鮮。」白沙牙叉鎮一位黎家妹子說:「小時候常吃,現在很難吃到了。」  「螞蟻蛋湯現在也能吃到,不過,要看季節,而且,要提前預約。」白沙縣城醉爽酒樓的黎族大廚說,這螞蟻不是普通的螞蟻,而是在深山裡,長在野生的芭蕉葉縫裡,或者老樹的皮紋裡,是天然美食,滋補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