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綠韻白沙黎鄉美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容朝虹 通訊員 王偉 曾少斌

  「薄紗掩映朝陽出,青山秀水黎歌長。」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地處海南生態核心保護區,這裡被譽為「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雲的故鄉」。白沙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20.3萬人,其中黎族人口佔60.1%。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海南島中部的山區縣,在交通不便、基礎滯後的惡劣形勢下,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守住綠水青山 走特色產業化道路

  群山連綿,水流蜿蜒。坐落於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遊的白沙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如果說海南島是一座綠色寶島,那麼白沙就是寶島上的「綠心」。

  如何守住這一顆「綠心」,留住這一片綠水青山,在保護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崛起,是白沙人一直以來秉持的發展理念,也是白沙面臨的一道難題。

  既要留住白沙的生態美,更要富裕白沙人。一直以來,在堅持生態立縣的基礎上,白沙並沒有放慢發展經濟的步伐。

  2016年,白沙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機,積極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在保證傳統特色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升級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白沙全年有序調減甘蔗、木薯種植面積2萬畝,新增紅心橙、菠蘿蜜、香蕉等熱帶水果近5000畝。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林下種養業等林下生態經濟。通過「林-雞」「林-豬」「林-姜」「林-藥」等模式,引導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電商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新的突破口,讓身處交通不便尷尬局勢下的白沙,搭上快速發展的直通車。成熟的商業模式、因地制宜的有效機制、加上廣闊的物流渠道,為白沙當地特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開闢出一條廣闊大道,從而為白沙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良好的自然生態是白沙持續健康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守護好白沙青山綠水是省委、省政府鄭重的政治囑託,也是全縣人民共同的歷史使命。」白沙縣委書記張蔚蘭說。

  傳承特色文化 展民族繁榮新氣象

  篝火通紅,歌舞漫天。「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的盛大節日,是海南少數民族民俗節慶文化的重要代表,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三月三」不僅展現了璀璨的海南黎族苗族文化,也反映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

  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在白沙都會舉行盛大的民俗節慶活動,黎族苗族同胞們會身著盛裝匯聚一堂,載歌載舞,緬懷先祖,祈福安康,呈現「山水黎鄉·綠韻白沙·歡樂三月三」的盛世主題。

  「去年『三月三』期間,咱們店裡的銷售非常火爆。今年我們要提前準備,爭取讓我們的產品大賣!」姜媽媽產品直銷中心店員高興地說道。

  作為白沙傳統的特色民俗文化,每年「三月三」等節慶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力地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白沙電子商務產業園裡,白沙綠茶產品直銷中心、五裡路有機綠茶、旦旦有驚喜、姜媽媽產品展銷中心、黎藥養生天堂等一家家當地特色產品直銷店裡,店員們備貨、盤點、上架……忙得不可開交。

  如今,「三月三」也已經成為白沙邀請各方朋友體驗黎苗風情、感受優美生態的最佳目的地的重要形式。2016年,白沙作為海南「三月三」活動的主會場,規模盛大空前,在活動舉辦期間,共吸引了遊客10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達3.26萬人次。

  「『三月三』活動的成功舉辦,不但能充分展示了我縣民俗風情,也向省內外遊客宣傳推介了白沙的民俗文化,進一步提升白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白沙縣民宗委主任王國理表示。

  發展全域旅遊 建美麗鄉村

  鬱鬱蔥蔥的七十萬年隕石坑、從天而降的紅坎瀑布、仰天枕臥的美女峰、雲霧繚繞的九架嶺……白沙的自然景觀可謂完美。然而,說到白沙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旅遊景點,羅帥村當之無愧。

  在鸚哥嶺山腳下,白沙縣城牙叉鎮到瓊中什運鄉的公路旁,美麗的羅帥村坐落於此。這裡水景獨特、山景奇妙,吃住行遊條件樣樣兼具,有著「羅帥雨林山莊之稱」。

  2010年,白沙以項目開發的形式,引進成熟企業對元門鄉的羅帥村進行整體改造。

  2012年,白沙實施「美麗鄉村」計劃,羅帥村正式成為鄉村旅遊點。到羅帥村感受吸氧、抓蝦、摸螺、爬山、種菜,已成為人們體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完美田園生活的首要選擇。

  近兩年,在國家推進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白沙主動響應,從點、線、面謀劃打造全域旅遊建設,積極發展以芭蕉村和羅帥村為代表的特色鄉村旅遊。同時,加大旅遊市場整治力度,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成效明顯。2016年,白沙全縣接待遊客47.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6億元,分別增長50.57%和38.81%,其中接待過夜遊客33.2萬人次,同比增長21.26%。

  「今年『三月三』期間,我們將舉辦羅帥民俗遊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研討會活動。一方面可以借活動契機,向廣大遊客宣傳白沙當地極具民族特色的村寨,另一方面邀請省內外旅遊專家學者參與考察研討,為我縣鄉村遊、民俗遊出謀獻策,推動白沙旅遊健康發展。」白沙縣文化旅遊商務局局長賴偉介紹。

  「下一階段,我們將立足白沙當地生態環境優勢,深入發展生態遊、養生度假遊、紅色旅遊等特色旅遊產品,讓我們美麗的白沙山水成為省內外的重要旅遊目的地,為我縣發展全域旅遊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賴偉說。(本報牙叉3月29日電)

  邀你遊

  白沙主要景點

  隕石坑 位於牙叉鎮東南9公裏白沙農場內,是我國發現的第一個隕石坑,直徑3.7公裡,為距今約7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此處爆炸而成。置身於隕石坑內,舉目四望,但見鬱鬱蔥蔥,低緩山坡上茶樹密布,排列成行,綠意盎然。

  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 位於白沙邦溪鎮,面積357.8公頃。主要動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雞、海南山鷓鴣等。

  紅坎瀑布 位於元門鄉東南部,距縣城24公裡。瀑布源於海拔1101米的紅坎嶺,兩岸峰巒矗立,溶巖密布,總落差145米。瀑布下是近千畝水面的紅坎水庫。層巒疊嶂倒映水中,整個地區森林茂密,植被多樣,生態環境優美,是探險、休閒、垂釣和度假的好去處。

  羅帥村天涯驛站 位於白沙元門鄉,有「羅帥雨林山莊」之稱。東與瓊中為依,東南與五指山交界,南與樂東相連,西與昌江接壤,北與儋州毗鄰。這裡空氣清新,每立方分米負氧離子高達萬個,是名符其實的熱帶天然大氧吧。

  老周三天湖黎寨 位於白沙細水鄉,是南渡江上遊的一個美麗村寨,位於松濤水庫邊。村寨三面環山,只有水路與外界聯繫,所以遊客須從松濤水庫牙港碼頭坐船40分鐘才能抵達。水路沿途峰巒逶迤,林木蔥蘢,青山如黛水如天。

  白沙舉辦七大活動

  歡慶「三月三」

  (一) 篝火狂歡文藝晚會

  時間:3月29日晚上20:00-22:00

  地點:縣文化廣場

  (二)「三月三」開幕式暨豐收祭典巡遊活動

  時間:3月30日上午8:00-9:30

  地點:縣文化廣場

  (三)長桌宴及民歌對唱

  時間:3月29日下午17:30―19:00

  地點:牙叉鎮南叉河兩岸河堤

  (四)特色商品美食展

  時間:3月29日-30日8:00至22:00

  地點:白沙電子商務產業園、牙叉鎮濱河南路

  (五)羅帥民俗遊活動

  時間:3月29日至3月31日

  地點:元門鄉羅帥天涯驛站

  (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時間:3月10日至4月30日

  地點:全縣範圍

  (七)群眾趣味性民俗體育競技活動

  時間:3月30日上午9:00—11:00

  地點:白沙中學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白沙黎族自治縣,地處海南中部山區,是海南核心生態保護區,境內山峰林立,廣大山區出產多種原生態食材,除各種野菜外,還有各種山珍,如鸚哥嶺下露天放養的小黃牛、小種農家豬與野豬交配繁殖的五腳豬、在山林裡能飛上樹梢的山雞以及山螞蟻、山老鼠等等。  除了各種少見的山珍,遊客來白沙,還可以品嘗到各種地道的黎族、苗族同胞的特色菜餚與小吃。
  • 白沙十一舉辦「山水白沙,醉美黎鄉」慶國慶,鄉村遊活動
    白沙縣文旅商局在10月1日—10月3日開展「山水白沙,醉美黎鄉」慶國慶,鄉村遊活動。據悉,本次的「山水白沙,醉美黎鄉」鄉村遊主題活動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品黎家酒+鄉村音樂派對》《百人竹竿舞表演+黎族迎客歌舞表演》《白沙茶園山歌對唱+集字贏大獎》《遊美麗鄉村+系列趣味活動》《2018 海購節.白沙站享半價購》《觀省級傳承人黎族制陶工藝+領白沙旅遊紀念品.》等六餘項文旅活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住木屋採果蔬慢品黎鄉風情
    ■ 本報記者 曾毓慧  特約記者 吳峰 通訊員 符海周  10月6日,在晨曦微風中,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阿羅多甘共享農莊
  • 舌尖上的白沙 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螞蟻蛋湯,讀者看到這幾個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擘畫鄉村振興 添美山海黎鄉
    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表示,昌江將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拼搏競發,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朝著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目標闊步前行,著力書寫昌江「三農」新篇章。  A  產業興旺   鋪就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昌江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 走進綠韻白沙,五裡路有機茶園和黎鄉白準村醉遊人
    最近,跟著頭條達人們探訪白沙去了。如果不知道去哪玩,建議大家可以去白沙玩玩。這裡雖然沒有三亞的海,三亞的五星酒店,但這裡有醉美的黎鄉,別致的民宿,藏在大山裡,給人以回歸自然的感覺。沒有嘈雜聲,沒有汽車尾氣,一覺醒來,吸一吸負氧離子,滿滿的精氣神,這裡就是個天然氧吧裡。
  • 走進綠韻白沙,沉醉於五裡路有機茶園和黎鄉白準村
    最近,跟著頭條達人們探訪白沙去了。如果不知道去哪玩,建議大家可以去白沙玩玩。這裡雖然沒有三亞的海,三亞的五星酒店,但這裡有醉美的黎鄉,別致的民宿,藏在大山裡,給人以回歸自然的感覺。沒有嘈雜聲,沒有汽車尾氣,一覺醒來,吸一吸負氧離子,滿滿的精氣神,這裡就是個天然氧吧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裡的長桌宴夜空下的七坊歡
    ■ 本報記者 賈磊 曾毓慧  「嘀嘀嗒,嗒嘀嗒」伴隨著一曲傳統黎族打柴舞的樂曲,11月10日晚,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高石老村文化廣場上
  • 龍江農場職工群眾踴躍參加白沙三月三活動
    「三月三」「山水黎鄉綠韻白沙」文藝晚會暨篝火狂歡晚會現場 人民網海南視窗4月12日電 4月9日上午,白沙一河兩岸已是人山人海,觀光橋、超大的文化公園的每個角落上都已經擠滿了數萬名前來觀看祭祀巡遊的群眾,2016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大裡:大美黎鄉醉遊人
    如今的大裡黎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遠道而來的遊人,還給走出「深閨」的黎族歌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阿婆的期盼、阿婆的呼喚,呼喚黎家的少年,回家把黎歌唱……」從小妹村走出去的王通,在省內各大舞臺上抱著吉他淺唱這首原創黎族民謠《黎家阿婆》。  黃昏下,回欄的牛群擺動著木鐸,三五成群的村民踏上歸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墾白沙茶業公司入選茶業新銳十強企業
    本報牙叉11月23日電 (記者鄧鈺 實習生馬思思)海南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海南農墾白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王下「黎花裡」已成為昌江建設「山海黎鄉大花園」、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範例。  美如世外桃源  引遊客驚嘆  在黎花一裡·「詩裡畫裡」三派村,村裡民居的房牆上繪滿了一幅幅富有民族風情文化的牆畫,涉及黎家生活、黎族建築以及傳統農耕等內容,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海南最美的旅遊公路上看風景
    ■ 黃慧  都說海南是最適合自駕的地方,新鮮的空氣,平坦的道路,伸手觸摸微涼的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林深處風景新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特約記者 王偉  地處海南生態保護核心區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山花「爭豔」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大雨啊快快下來吧,阻攔姑娘們回家的路。」  「你們求雨下來,想阻擋我們回家的路,我們就戴著你們的新草帽,穿著你們的雨衣回去!」
  • 鐵礦枯竭到「綠色轉型」:海南昌江展山海黎鄉之美
    (中國減貧故事)鐵礦枯竭到「綠色轉型」:海南昌江展山海黎鄉之美中新社海南昌江11月24日電 題:鐵礦枯竭到「綠色轉型」:海南昌江展山海黎鄉之美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王曉斌在海南中部山區的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三派村村民小組組長吉亞洪今年「五一」開張村裡首家黎族農家樂。由於慕名而來的遊客日增,吉家夫妻店忙碌不停。王下鄉是昌江最偏遠、曾經最貧困的黎族鄉鎮之一。今年5月1日,昌江縣政府打造「中國第一黎鄉」「黎花裡」文旅項目迎客,向外界展現山海黎鄉之美,讓祖祖輩輩「靠山吃山」的黎族鄉民品嘗到「旅遊飯」的滋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自今年3月17日,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啟動以來,海南日報派出多名精幹記者,奔赴全省各地,發掘、講述三尺講臺上點亮一生精彩的人和事,呈現躬耕在教育一線的教師群體的奮鬥與堅持。截至7月21日,60名由大眾推薦產生的「最美教師」候選人的感人事跡呈現在海南日報教育周刊的版面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科技讓黎藥「走出深山被人識」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李瑩 鄔慧彧  在12月27日召開的2015南藥資源研究與開發國際研討會上,一款選用了海南熊貓葉提取物精製而成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山綠水出好酒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編者按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除令人為之迷醉的各式各樣的酒類,有關酒的詩詞歌賦自古以來更是層出不窮,不勝枚舉;因為飲名和詩名聞名於世的詩人,也是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