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2021-01-13 海南日報數字報
  「這裡山清水秀,天空湛藍,好像被水洗過似的,一塵不染,感覺白雲就在山頂上飄浮著,觸手可及。」「五一」期間,但凡到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遊玩過的遊客,無不被王下鄉特有的峰巒疊嶂、蒼莽雨林、神秘洞穴等自然景觀所驚嘆。再加上精心打造的「黎花三裡」文旅項目、獨具魅力的黎族風情等,令人留連忘返。

  「五一」小長假,昌江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態保護的同時,將旅遊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以「夏品芒果香·黎花三裡遊」為主題,推出王下鄉「黎花裡」文旅項目、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登山、海尾溼地公園賞花、棋子灣趕海等系列活動,吸引遊客超過14萬人,其中過夜遊人數18319人次,同比增長23.7%,帶動周邊群眾增收。王下「黎花裡」已成為昌江建設「山海黎鄉大花園」、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範例。

  美如世外桃源

  引遊客驚嘆

  在黎花一裡·「詩裡畫裡」三派村,村裡民居的房牆上繪滿了一幅幅富有民族風情文化的牆畫,涉及黎家生活、黎族建築以及傳統農耕等內容,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這些圖畫被稱為「流動的黎族文化博物館」,是王下鄉·黎花裡獨具魅力的美麗鄉村人文景觀,其結合黎族風情,在保留原有舊牆面的基礎上,以繪畫加文字說明的形式多方面展現黎族人民生活、傳統農耕、非遺技藝等,讓遊客更加全面了解黎族的人文歷史。

  「我們20多名驢友是第一次來王下,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感受。」來自東方市的遊客陳冬華說,王下鄉民風純樸,村民熱情好客,是一個值得體驗原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在特色產品市集上,來自各個鄉鎮的土特產、新鮮果蔬,獨具風味的竹筒飯、魚茶、肉茶、甜酒釀等黎族特色小吃,讓遊客大飽口福。

  藍天白天之下,一排排嶄新漂亮的紅瓦白牆小別墅被綠水青山環抱,村道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種滿鬱鬱蔥蔥的黃花梨樹,加上新建的浪悅黎奢民宿、濱河長廊、文化廣場等,尤如置身於世外桃源一般。「太美了,生活在這裡是一種享受。」走在黎花三裡·「酒裡歌裡」浪論村時,來自海口的遊客王青發出驚嘆。

  來自海口的戶外達人郭瓊認為,王下鄉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原生態,在這裡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黎族文化,而且有山有水,特別適合露營。只要解決了道路狹窄、完善基礎設施等瓶頸問題,假以時日,王下鄉必將成為海南西線旅遊的熱點。

  豔美王下

  引媒體網友熱烈追捧

  王下鄉的美離不開昌江縣委縣政府的傾心關愛。2018年,王下鄉獲評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後,如何把王下鄉的綠水青山轉化為真正的「金山銀山」,成為這一屆縣委領導班子認真考慮的問題,這才有了2019年初,昌江高位謀劃「黎花裡」文旅項目、全力將王下鄉打造成為中國魅力黎鄉的舉措。

  王下鄉的美離不開昌江縣委縣政府的傾心關愛。2018年,王下鄉獲評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後,如何讓王下鄉的綠水青山轉化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就成為這一屆縣委領導班子認真考慮的問題,這才有了2019年初,昌江高位謀劃「黎花裡」文旅項目,全力將王下鄉打造成中國魅力黎鄉的舉措。為此,昌江政府投入900多萬元建設浪論村的文化廣場、濱河長廊、村民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而海南客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則投入2000萬元來打造浪悅黎奢民宿,政企攜手打造中國魅力黎鄉。

  正如遊客陳冬華所說的,「一個政府能夠在這麼偏遠閉塞的深山老林裡,打造文旅項目,充分體現了當地縣委縣政府心懷百姓、體恤民情。」沒有政府和企業的投入,王下鄉再美,也只能是待字閨中 。

  揭開面紗,王下鄉的美令人驚豔,引來數十家媒體競相採訪,不惜筆墨為王下「黎花裡」喝彩,昌江、王下鄉、黎花裡等字眼成為網絡熱詞。

  「五一」期間,中新網、光明網、人民網、澎湃新聞、封面新聞、海南日報及其客戶端、南海網其客戶端、南國都市報等中央、全國、地方性權威、熱門媒體網站、報刊電視等均就相關事宜進行報導關注,提供了豐富的稿件來源,受到其他媒體的廣泛轉載。

  另外,一些自媒體帳號也頻頻通過新浪、百家號、今日頭條、網易等平臺刊發相關信息,微博大V等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述眼前所見景象,並予以積極的評價,為昌江王下鄉的美麗黎鄉閒適之感打「Call」,引起大批網民的興趣,發出「好想去旅遊啊」「黎族文化了解一下」「希望有機會可以去一次」等感嘆。

  據了解,「五一」期間,昌江還舉行了「探訪溼地,感受自然」「荷塘月色,溼地夜遊」旅遊文化活動等系列活動,廣大遊客在海尾溼地公園體驗燦爛花海;在西部最美的海灣——棋子灣看碧海奇石;登上霸王嶺「森」呼吸,賞古樹名木聽猿啼;在山海交融的美景中,享受昌江文明生態之美。

  本版策劃/林楓 李德乾

  文/林楓 林朱輝

相關焦點

  • 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李昊 攝王下鄉黎花裡形象門景觀。林楓 攝芒果樹下的浪漫。昌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山清水秀,天空湛藍,好像被水洗過似的,一塵不染,感覺白雲就在山頂上飄浮著,觸手可及。」「五一」期間,但凡到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遊玩過的遊客,無不被王下鄉特有的峰巒疊嶂、蒼莽雨林、神秘洞穴等自然景觀所驚嘆。再加上精心打造的「黎花三裡」文旅項目、獨具魅力的黎族風情等,令人留連忘返。
  • 深山藏王下,黎花三裡尋
    以黎族文化為核心,以自然原生態為體驗重點,塑造三個不同的村落文化意向,進而打造「黎花裡」文旅項目,實現天然融合。黎花一裡 • 詩裡畫裡 • 三派村這裡是進入王下鄉的第一個黎族聚居村落,是「王下鄉·黎花裡」文旅項目的形象門戶、遊客集散地。
  • 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風光絕美,黎風濃鬱,一遇傾心
    被稱為「孕育黎族文化的母親河」——昌化江流經此地,淳樸純正的黎家後人在這裡世代繁衍,生生不息,這片土地上代代傳承著黎族石祖崇拜、黎錦編織、山蘭種植等傳統黎族文化。這裡就是「中國第一黎鄉」——王下鄉,海南少有的純黎族鄉鎮,全省唯一的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純美純淨的自然風光和原真原始的黎族文化,絕對是你一遇傾心的白月光。
  • 深山藏王下 黎花三裡尋 這裡風光絕美,黎風濃鬱,一遇傾心
    你看過昌江紅豔如霞的木棉花海,體驗過棋子灣的逐浪之趣,領略過海尾溼地公園的醉人風光,感受過霸王嶺山水石林、天然氧吧……當你覺得你對昌江的旅遊已經了如指掌,在深入霸王嶺的腹地,還藏有一處秘境,傳統與現代並存,神秘與燦爛同在,被譽為「海南香格裡拉」。
  • 海南這個藏在深山裡的小鎮,風光絕美,只來一次便念念不忘
    見過海南的大海、雨林、高山,走過海南的各種高端遊、奢華遊、秘境遊、鄉村遊……如果你想看海南最原始的、純美的原生態山水,最不能錯過的便是「中國第一黎鄉」昌江王下,獨特的黎風黎情、純樸的黎人黎技,走過一次便讓你久久不忘。從昌江縣城驅車行駛至霸王嶺深山腹地,一路上穿山越嶺,峰迴路轉,經過約一個半小時車程,便能抵達王下黎花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麥歌王子」愛黎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難,做音樂很難,做民族音樂,難上加難。」  1月9日,採訪2018年中國(海南)民歌盛典決賽選手麥昌崛時,海南日報記者多次聽到他反覆用「難」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 從海口驅車4小時,深入昌江王下鄉就為看這神秘的黎花裡
    初到村口,會看到一巨大石碑,上面雕刻著「王下鄉·黎花裡可以到街上的黎家小館,吃吃王下山雞,五腳豬。由於黎族人民地處熱帶雨林深山裡生活,對大自然的神奇崇拜,都以動物、植物為崇拜對象!所以其建築上,多數看到怪獸形的造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和昌:要讓黎家樂器登上國際舞臺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詩婷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只有拇指大小的口唎卻能發出洪亮聲音,「高矮胖瘦」不一的唎咧能「唱」出不同的音調,1米多長的灼吧獨具特色,椰子殼內傳出的樂曲低沉婉轉……走進海南省民族歌舞團黎族樂手陳和昌不足30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鄉風味醇 白沙美食多
    沒錯,就是螞蟻蛋湯,這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一道特有美食。  什麼味道?「像蜂蛹一樣甜,像魚籽一樣鮮。」白沙牙叉鎮一位黎家妹子說:「小時候常吃,現在很難吃到了。」  「螞蟻蛋湯現在也能吃到,不過,要看季節,而且,要提前預約。」白沙縣城醉爽酒樓的黎族大廚說,這螞蟻不是普通的螞蟻,而是在深山裡,長在野生的芭蕉葉縫裡,或者老樹的皮紋裡,是天然美食,滋補價值極高。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民歌山花「爭豔」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大雨啊快快下來吧,阻攔姑娘們回家的路。」  「你們求雨下來,想阻擋我們回家的路,我們就戴著你們的新草帽,穿著你們的雨衣回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科技讓黎藥「走出深山被人識」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李瑩 鄔慧彧  在12月27日召開的2015南藥資源研究與開發國際研討會上,一款選用了海南熊貓葉提取物精製而成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歌曲推陳出新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實習生 林敏  【編者按】  這兩天,黎族歌手黃婷丹的微信依舊能收到來自四面八方朋友們的祝賀,與此同時,她的朋友圈裡還有友人在發著「十一」期間央視播出「中國民歌大會」時她唱歌的照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安最美屬沙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問到黎安港什麼海鮮最為出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古驛道上尋「遺珠」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如果把環島驛道比作一串項鍊,那驛站則是項鍊上的珍珠。數百年風雨滄桑,珍珠脫落或蒙塵。於是我們小心翼翼地找尋僅存的「遺珠」。
  • 海南黎家酒文化
    「酒滴」與「蒸酒」    黎族米酒根據釀法分為兩種:一是甜酒,二是水酒甜酒的釀法是:用糯米或山蘭糯米為原料,用水浸泡半天后撈起放進木.額或蒸鍋裡蒸成乾飯。晾乾後,放進用芭蕉葉或甜酒葉裹封的吊籮(滴酒筐)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多種形式傳承黎族民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易建陽  2008年6月,黎族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擘畫鄉村振興 添美山海黎鄉
    昌江縣委書記黃金城表示,昌江將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拼搏競發,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朝著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目標闊步前行,著力書寫昌江「三農」新篇章。  A  產業興旺   鋪就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昌江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 昌江王下:打造黎鄉「香格裡拉」
    昌江王下:打造黎鄉「香格裡拉」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浪論村新貌。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李德乾 攝最近,每每走過剛建好的牙勞橋,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大炎村的黨支部書記張文東,都笑得很開心。「走了這麼多年的漫水橋,現在再也不會怕雨季洪水斷路了。」大炎村所在的王下鄉,地處霸王嶺,群山環繞,是昌江最偏遠的鄉鎮。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醉美山村 樂在瓊中
    雖然它名為茶,實際上和我們平日裡喝的紅茶、綠茶等等毫無關係。魚茶是對一種類似壽司食物的叫法,是居住於高山山區的人們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主要食材是經過天然發酵過的高山熟稻米,再加上鮮魚肉、魚腩、豬肉、牛皮或雞蛋等做配料,其味道鮮美。凡是喝過魚茶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實在堪稱一絕。  三色飯  三色飯是海南中部山區苗族人民的傳統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