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瑩 鄔慧彧
在12月27日召開的2015南藥資源研究與開發國際研討會上,一款選用了海南熊貓葉提取物精製而成的「熊貓葉牙膏」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注意力。
「熊貓葉,是海南黎族民間的藥用偏方,也是一種南藥——艾納香。」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龐玉新博士告訴記者,艾納香具有祛風消腫、活血散瘀之功效,在黎族應用十分廣泛。
從2003年開始,龐玉新團隊專注研究艾納香(俗稱「熊貓葉」)產業,不僅改良了艾納香的傳統提取工藝,而且開發出了口腔護理、化妝品、婦科洗護三大系列產品,獲得專利30多項。
「熊貓葉牙膏」就是其中一種產品,龐玉新團隊正努力讓這種藥材走出黎族大山,走進千家萬戶。
從黎醫身上獲得研發新靈感
2003年,龐玉新深入白沙、瓊中等地的黎族村莊,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海南黎族民間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調查。
海南島遠離內地,在大山叢林中缺醫少藥,如何利用民間植物治病救人呢?直到遇見了熊貓葉,也就是自己本就認識的艾納香,龐玉新的疑問才被解開。
「夏天,黎族母親會用熊貓葉煮水為孩子洗澡,既清爽又能驅避蚊蟲。」來自瓊中百花嶺黎鄉的藥農陳宗懷說,黎族人通過嚼食葉片來祛除口臭、降火、防口腔潰瘍,當地婦女生完孩子後還用熊貓葉洗浴,不用坐月子。「這些獨特的用法給了我新的研發靈感。」龐玉新告訴記者。
後經查閱資料龐玉新發現,早在公元652年,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就記載了艾納香配伍其他草藥治療口臭、體臭的藥方。基於此,龐玉新打算通過現代技術,去了解、挖掘、驗證黎族人的使用方法,把艾納香的功效科學化。
產業化讓艾納香走進千家萬戶
12年來,龐玉新團隊專注研發艾納香產業,他們不斷進行品種篩選、技術改良,研究發明等。
如今,龐玉新團隊相繼完成了艾納香的種質資源評價、GAP規範化生產技術研究等工作,取得專利30多項,先後斬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目前團隊已進入艾納香全產業鏈開發階段。
「想讓艾納香走出黎族大山,讓艾納香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千家萬戶,就要走產業化發展之路。」龐玉新借鑑黎族對艾納香的使用方法,開發相關日用產品。經過5年反覆調整配方,他們研發的第二代艾納香牙膏問世。去年,香港熊貓葉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龐玉新團隊展開合作,整合香港、韓國、德國資源,生產了70萬支「熊貓葉牙膏」。
「艾納香在生態環境優良的海南,一年可生產兩季,我相信艾納香主產區將逐步向海南轉移。」龐玉新說,他們去年在儋州橡膠林裡套種了300畝艾納香試驗田。香港熊貓葉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黃少民也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將在三亞打造7000畝的艾納香種質資源圃、標準生產示範基地及生態觀光旅遊區,合力助推艾納香產業化發展。除此之外,他們還將繼續進行艾納香全產業開發,打造拳頭產品,把艾納香打造成小、名、優的特色產業。
(本報那大12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