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走出「品牌+科技」興農之路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2016-2017年,五指山市制定了《五指山市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五指山市畜牧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五指山市「十三五」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年)》,明確農業發展方向、年度發展目標和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同時,制定《五指山市促進農民增收二十四條措施》,採取一二三產業融合等24條措施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山地熱帶高效農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五指山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8元,比上年增長10.7%,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2017年達到10476元,突破萬元大關,同比增長11.5%。

  五指山全市農民增收工作在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省中部地區農民增收工作考核中分別取得了第2名、第3名的好成績,獲省政府獎勵300萬元、200萬元。

  打造特色品牌 發展「產業鏈」經濟

  「今年年初合作社購進第一批五指山五腳豬種豬,半年時間我們社五指山五腳豬已經產仔200頭左右。現在仔豬體重最重的有三四十斤,到年底就可以長到六七十斤,達到出欄標準了。」9月26日,在位於五指山市通什鎮紅雅村的五指山寶島源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合作社理事長陳強一邊打掃豬舍,一邊開心地憧憬著他們的致富夢。

  在這處佔地20多畝的養殖基地,除了配種舍、妊娠舍、產仔舍、保育舍、育肥舍等五大間標準化豬舍,還有一片原生態放養區,各個體型圓滾滾的五指山五腳豬在放養區自由覓食活動,啃芭蕉杆、洗泥坑澡。陳強介紹:「我們這裡建有沼氣池,同時實行人畜分離、雨汙分離、乾濕分離、專人管理,實現汙水零排放。目前我們開闢一塊地計劃種牧草,讓五指山五腳豬的進食更全面營養。」

  五指山五腳豬,又稱老鼠豬、五指山豬,主產於海南省五指山區,是中國著名的小型豬種之一。「五指山五腳豬」已於2017年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並被列入綠色食品名錄,成為五指山市的特色產業品牌,更為五指山五腳豬產業化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經專業測定,五指山五腳豬肉質具有胺基酸種類豐富、含量高(尤其是呈味胺基酸的含量高)以及脂肪含量低的特點,加上其自身體軀小、肌纖維細的特點,熱加工後具有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香氣濃鬱的優美風味。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近幾年,在生豬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五指山五腳豬價格依然保持高位運行,價格甚至於要比其他品種生豬高出10元/斤,利潤相當可觀。五指山五腳豬具有易飼養、耐粗飼、抗病力強、飼料成本低、市場風險小等優點,是農民養殖創收的好途徑。

  去年以來,針對五指山五腳豬零散養殖多、規模養殖少、生產基礎薄弱等現狀,五指山市扶持培育了15家五指山五腳豬養殖場增收示範點及8家五指山五腳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學校+協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等模式,不斷提高五指山五腳豬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五指山五腳豬作為五指山本土特色產品,利用當地豐富的果園、林地,在自然養殖環境下發展生態循環林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五指山市農業局局長陳懷妍認為,規模化發展五指山五腳豬產業符合五指山市畜牧業的發展趨勢,發展潛力巨大,並可以在飲食方面增添一道特色菜譜,豐富當地飲食文化,提高旅遊的吸引力。

  發展五指山五腳豬產業,豬苗質量好壞直接影響了產業發展,種豬是關鍵。為確保提供優質種苗,實現品種質量標準統一,種豬必須提純優育。該項目由海南省農林科技學校提供種豬,要求培育提純的五指山豬優質種豬,苗齡5月齡以上,並做好豬瘟、口蹄疫及高致病性藍耳病的免疫。

  同時,引進海南廣信達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五指山分公司,由公司規範產業市場,統一上市標準。進行統一品牌、統一技術、統一質量、統一價格營銷戰略,打造五指山市地理區域生態優勢品牌和標誌性產業。

  近年來,五指山市積極鼓勵農業企業認證農產品「三品一標」,創建農產品名牌產品。「五指山紅茶」「五指山五腳豬」已通過地理標誌認證,正在申請「五指山樹仔菜」「五指山山雞」地理標誌認證,國家衛計委通過審批憂遁草作為新食品原料,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市有通過地理標誌農產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產品3個、有機食品認證農產品3個、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主體5家、註冊農業商標153件。

  探索「8+n」產業扶貧模式 助力精準扶貧

  「我在合作社負責養殖基地的飼養、打掃工作。合作社每月發我2000元工資,年底還有按勞分紅,我很開心。」今年50歲的紅雅村貧困戶陳育財,年初加入五指山寶島源綠色農業專業合作社,同時和同村其他兩位貧困戶一起,成為了基地的一名常規「工人」,每個月收入有了固定保障。

  據了解,為促進五指山五腳豬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五指山市政府持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16年投入各級財政資金2300多萬元用於發展五指山五腳豬產業,扶持示範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種苗、飼料購買,技術服務等。

  五指山市農業局作為五指山五腳豬扶貧產業牽頭單位,採取「8+n」產業扶貧模式,2017年以來陸續成立8個養殖五指山五腳豬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五指山五腳豬養殖示範點,帶動周邊貧困戶和養殖大戶共同發展。

  8家示範點初始養殖100頭母豬,計劃年出欄肉豬1200頭以上,並逐年擴大養殖規模。每個示範點建設帶動貧困戶至少50戶以上。推動五指山五腳豬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同時促進貧困戶增收,實現貧困戶脫貧從「輸血」向自我「造血」功能的轉變。

  每個示範點還組織基地生產技術人員到海南省農林科技學校進行集中培訓3個月。

  「這樣按標準規模化飼養,便於統一管理,可以保證存活率,保證營養到位,減少飼養成本,有力促進產業做大做強。」五指山市農業局副局長符育山表示,他們將繼續打品牌效應,計劃全市五指山五腳豬年出欄量達到4萬頭規模。

  據了解,為了積極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五指山市大力推廣「公司+學校+協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農民(貧困戶)」「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貧困戶)」等模式,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產業基礎好、經濟效益高的15個特色種養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市現有茶葉8509畝、憂遁草2006畝、樹仔菜1646畝、油茶1986畝、益智3萬畝,五指山五腳豬存欄4.3萬頭,五指山山雞存欄10萬羽,蜘蛛存欄37萬隻。

  開展「1+1+n」市校企聯合模式 注重農村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必然且不可分割的關係。近年來,海南省農林科技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我省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五指山市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變化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為更好地服務五指山市「三農」事業,助推脫貧攻堅,學校近年來致力於為服務「五指山五腳豬」產業鏈發展培養複合型技術人才。

  「五指山五腳豬」產業鏈發展採取「1+1+n」市校企聯合模式,在五指山市委、市政府統籌下,由海南省農林科技學校具體實施,聯合生產、加工、飲食、營銷、物流等相關企業,形成供給側與需求側緊密對接、產業鏈與人才鏈有機銜接、跨行業相互連接的新型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五指山五腳豬」產業鏈主要表現為:生產鏈、加工鏈、消費鏈、營銷鏈,每個鏈環和整個系統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除了科研人才外,還需要相應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鑑於「五指山五腳豬」產業需求以及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培養的特點,結合扶貧工作的需要,學校擬以「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為基礎,融入「產加食銷」等相關專業課程,培養適應「五指山五腳豬」產業鏈發展需要,掌握綜合專業技能,具有必備的職業素養和一定的就業創業能力的中等專業技術技能複合型人才。

  2019年「產教融合創業孵化中心」建成後,學校將引入一批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五指山五腳豬」等特色產業,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食材和飲食文化,就全產業鏈的人才需求開發相應的課程和培養方案。

  同時,五指山市近年來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建五指山雨林茶鄉共享農莊、五指山水滿茶香沃凡有機農莊和五指山永忠村黎寶共享農莊3個「共享農莊」試點。一系列惠農利農舉措極大調動了五指山全市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了大家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五指山

  特色農產品

  五指山紅茶

  五指山是全國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兼具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具有發展綠色、有機高端的高山香茶條件。2015年3月,五指山市茶葉協會正式成立。在五指山市相關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茶葉協會開始著手五指山紅茶地理標誌產品申報工作。同年5月,該協會主辦了五指山紅茶鑑評會,來自省內外的茶葉專家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等五個方面進行鑑評,最後認定「琥珀湯,奶蜜香」是五指山紅茶的典型品質特徵。2015年底,五指山紅茶正式獲得了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登記,成為海南第三個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的產品。

  五指山樹仔菜

  屬熱帶灌木,產自海南五指山腹地,當地人取其嫩梢為菜,故得名「五指山樹仔菜」。樹仔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多倍,維生素C和蛋白質是普通菜的45倍,其嫩梢細嫩多汁、肉質脆、無渣滓、味道鮮美,炒食、煮食均可。由於粗生耐長,種植不需施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保持了原有天然屬性,是富有山區特色的「綠色食品」。海南常見的樹仔菜菜餚有清炒樹仔菜、樹仔菜魚湯等。長在深山人未識的五指山樹仔菜,經過農民移栽引種並不斷推廣,如今已成為酒店餐館頗受歡迎的新型綠色食品。

  五指山憂遁草

  憂遁草是海南黎族地區的一種草藥,當地人稱之為接骨草。當有人發生骨折、割傷時,黎族老人習慣將憂遁草搗碎敷在創口,消炎效果明顯。經研究,憂遁草的類黃酮物質很高,對抗癌有相當高的功效,此外,憂遁草的鈣含量高,且其他營養成分含量也很高,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鐵、鋅、錳、銅、鎳等,可用憂遁草治跌打損傷、骨折、貧血、黃疸、風溼痛等症,是一種無毒且有藥用價值的野草。

  近年來,在企業的開發帶動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憂遁草茶、憂遁草粉以及憂遁草酵素等系列產品相繼研發出來並陸續投放市場。

  五指山山雞

  五指山山雞是原生長於五指山原始熱帶雨林山脈的野山雞品種,不吃人工飼料,而是飲高山清泉水,食多樣性野果、草、蟲等,養殖模式為深山野生散養,具有較高的食用性、藥用性、經濟性和觀賞性等多種價值,是眾多消費者喜愛的綠色有機食品。五指山熱帶雨林野山雞與普通肉雞相比,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味道鮮美,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

  另外,經過國家認監委評定,五指山山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裡面所含的卵磷脂高於市面同類產品的16.3倍。卵磷脂被譽為與蛋白質、維生素並列的「第三營養素」。

  (本版策劃/易建陽 撰文/李金波)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五指山市農業局提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養生地產走出新路子
    本報海口8月28日訊(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徐一豪)2013海南·五指山城市形象推介暨旅遊養生地產展示會於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日開採
    本次活動包括啟動儀式、生態海南茶展示品鑑、茶園觀光、品茶、採茶、長桌宴、篝火晚會等多項內容。五指山以茶為媒,力爭打響海南生態早春茶品牌。  海南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其茶葉以「上市早」和「品質優」被大家熟知。作為我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之一,五指山獨特的山區地形和生態環境非常適合名優茶的種植、加工和生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原生態綠色農產品受熱捧
    保存完好的生態系統、清新的空氣、優質的灌溉水源,給五指山農產品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造就了五指山高品質的農產品。  今年,五指山市組織了五指山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品香園實業有限公司、五指山瑞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等22家企業(合作社)參加2018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展出農產品195種,數量 5346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開採」
    本報五指山1月10日電 (記者林曉君 特約記者劉釗)好山好水出好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到五指山 不算遊海南
    ■ 海南日報記者 張靖超    五指山是中國的著名山嶽,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主峰坐落在五指山市境內,海拔1867米,是海南最高山峰,被譽為「海南屋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憂遁草成五指山貧困戶脫貧解憂草
    五指山萬家寶科技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憂遁草種植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楊國顯介紹,從2014年起,公司便發動周圍的農戶一起種植憂遁草,在五指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憂遁草的規模不斷增長,因此拓展銷路、打開市場、創建品牌成為了企業努力的方向。從2013年起,楊國顯著手向當時的衛生部申報,將憂遁草列入「新食品原料」,經過3年努力,2016年4月,國家衛計委批准憂遁草為「普通食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貓屎咖啡」亮相冬交會
    五指山萬家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顯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已經開發出憂遁草茶、憂遁草粉和憂遁草酵素等相關產品,對於其以後的市場發展,主要瞄準養生保健市場。  五指山野山雞是五指山市當地少數民族在野外放養的一種小種雞,雞身多由瘦肉組成,骨硬肉軟,肉感香而甜讓人百吃不膩。在海南,五指山野山雞絕對是一道風味絕佳的美食。由於野山雞晚上基本都飛在樹上睡覺,所以當地人稱其為「會上樹的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他們的故事,很多是在海南日報的版面及圖片中率先鮮活起來的。  每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腳印,都伴隨著海南日報採編人員心繫大局的思考軌跡。1990年,海口罐頭廠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從新產品的銷售利潤中提取獎勵給開發該產品的科技人才,卻遇到了被指責為「巧立名目、私分國家財產」的告狀風波,海南日報的一篇《海罐重獎科技人員》的報導,為改革者撐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紅楓驚豔海南的秋
    而地處我國南端的海南,展現在你眼前的多半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深深淺淺的綠。  但在海南島腹地的五指山,卻在秋風的吹拂下悄悄地變了顏色:這裡的三角楓像北方的楓葉一樣,慢慢變紅,漸漸掉落,成就一道別樣的精緻景觀。  連綿不斷的山巒,熱帶雨林濃濃的綠,層層疊疊的火紅楓葉,散落一地的楓葉的黃……奪目的色彩盛宴,也讓海南的秋天驚豔無比。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科技讓黎藥「走出深山被人識」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李瑩 鄔慧彧  在12月27日召開的2015南藥資源研究與開發國際研討會上,一款選用了海南熊貓葉提取物精製而成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嘗一嘗海南春天的味道
    海南春早茶先知,好山好水出好茶。海南春茶,在行業內稱為中國早春第一茶,是中國為數不多能在春節之前上市的春茶。「嘗嘗海南春天的味道」,已經成為海南春茶的宣傳口號,而優質五指山大葉種茶葉,近年來以生態、環保、口感豐富被眾多愛茶人士認可,走出海南,走向全國,走進國際,已經成為海南茶企的共同目標。  海南春茶共推中國早春第一茶  海南產茶的歷史十分悠久。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自行車綠色「騎跡」逶迤
    並非僅是業餘驢友,一些自行車賽事,也將五指山作為最理想的賽道之一。1月5日,2014海南國際旅遊島自行車聯賽第一站就在此舉行。  「無論從地形地貌還是政府扶持力度,還是車手們的認可度,五指山發展自行車運動有潛力。」五指山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馬威這樣感嘆道。
  • 海南日報數字報-魅力五指山一流棲居地
    4月3日上午,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節日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推介會,在五指山市的福德萊大酒店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十大名菜」介紹
    五指山小河鮮  五指山地處海南島中部,是海南幾大河流的源頭,水質清澈,水生物較豐富,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河魚,由於活動範圍廣,無汙染,自由覓食,使得其肉質鮮美細膩,口感極佳。當地人在村邊小河裡隨意撈回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小蝦,一同或煎炒、或燉湯、或油炸,時間長了也成了當地餐飲業的一道常見菜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秋冬,五指山上賞紅葉
    進入冬季,香山紅葉已褪去,嶽麓紅葉也無影蹤,國內其他著名景區的紅葉已經凋落,隨著北風遁入泥土,而在海南的五指山,這裡片片紅葉枝頭掛,正如鮮花般,紅得多姿多彩。五指山紅葉,使海南除了「藍色遊」、「綠色遊」之外,又增添了「紅色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旅遊:今客更勝往日
    但隨著海南東線高速的開通,旅行社旅遊路線的調整,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五指山市的旅遊變得有些冷清。近幾年來,五指山市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豐富旅遊產品內容,加大旅遊宣傳營銷,五指山市的旅遊展現出新的活力。  近日,記者來到五指山市太平風景區內的南國夏宮酒店,只見酒店門口,一塊大石頭上刻著「海南第一村」的字樣,十分醒目。  「這裡曾經非常火爆,不提前預定,根本要不到房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海南咖啡從地域化走向國際化
    (以下簡稱2018海南國際咖啡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吸引了28個國家的280多家企業參展。  2018海南國際咖啡展展出面積為13200平方米,共分7大展區,包括國際品牌咖啡展示區、國內品牌咖啡展示區、咖啡設備及相關產品展示區、高端飲品展示區、咖啡文化展示區、咖啡活動比賽專區、產品發布專區。來自28個國家的155家境外咖啡企業和130家國內企業參展,行業領域涵蓋了整個咖啡產業鏈,包括咖啡種植園、咖啡生產企業、咖啡貿易商、咖啡館、咖啡設備生產商以及咖啡培訓機構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油茶攜手致富路 科技助力產業興
    為解決海南油茶產業化發展瓶頸問題,2013年,在海南省科技廳和林業局的立項資助下,海南大學組建油茶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團隊,從資源收集、優良單株選育、芽砧苗繁育、油茶高產栽培、茶油品質分析等方面開展研究,並聯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等多家單位,成功申報2017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海南油茶優質高產關鍵技術及加工產品研發》,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旅遊養生地產展宣傳全面鋪開
    ■ 南島晚報記者 侯豔春 徐一豪     7月26日,「2013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