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旅遊:今客更勝往日

2020-12-12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易建陽

  五指山市曾經是旅遊的熱土,吸引著各地遊客紛至沓來。但隨著海南東線高速的開通,旅行社旅遊路線的調整,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五指山市的旅遊變得有些冷清。近幾年來,五指山市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豐富旅遊產品內容,加大旅遊宣傳營銷,五指山市的旅遊展現出新的活力。

  近日,記者來到五指山市太平風景區內的南國夏宮酒店,只見酒店門口,一塊大石頭上刻著「海南第一村」的字樣,十分醒目。

  「這裡曾經非常火爆,不提前預定,根本要不到房間。世事變化無常,隨著旅遊經濟的下滑,這裡也逐步變得冷清,經營困難,最終被轉手。」南國夏宮酒店相關負責人胡志堅告訴記者,有「海南第一村」之稱的五指山度假村的興衰是五指山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胡志堅介紹,五指山度假村原名通什度假村,1986年建成開業後,一度火爆。那時候,遊客從海口過來,從東線到三亞,然後從三亞走中線,返回海口,五指山市是海南旅遊的中轉站,當時五指山市只有4家酒店,而過夜遊客又非常多,床位格外緊張,酒店都不用設營銷部,客房不愁賣不出去。

  1995年,海南東線高速公路開通,這是五指山市旅遊走下坡路的一個轉折點,有些旅行社不再安排遊客來中線,五指山的遊客接待量下滑明顯。

  「為了搶客源,五指山市的景區景點採取給導遊回扣等不正當競爭手段,客人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激烈,形成惡性循環,一些景區景點經營困難,最後不得不關門。」胡志堅說。

  旅遊的不景氣,五指山度假村也變得蕭條,2004年到2005年,歌舞表演等項目停掉,經營處於虧損狀態,不少員工離開。2006年,海南度假村公開拍賣,被南京21世紀投資集團拍得,並改名叫「南國夏宮」。

  在五指山市旅遊發展的大起大落中,可以發現,交通、旅行社旅遊線路安排以及旅遊產品打造等方面都會對旅遊產業發展產生影響。

  「近幾年來,五指山市在完善旅遊設施,豐富旅遊產品的同時,加大旅遊宣傳力度,一些『候鳥』人群和自駕遊客陸續到五指山旅遊觀光,養生度假。」五指山市旅遊發展局局長陳鍵說,五指山市的旅遊呈現復甦的景象,節假日,五指山市景區景點變得熱鬧起來。去年五指山全市接待遊客131萬人次,同比增長11.35%,旅遊總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29.86%。

  (本報五指山4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到五指山 不算遊海南
    ■ 海南日報記者 張靖超    五指山是中國的著名山嶽,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主峰坐落在五指山市境內,海拔1867米,是海南最高山峰,被譽為「海南屋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開採」
    本報五指山1月10日電 (記者林曉君 特約記者劉釗)好山好水出好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日開採
    本報五指山1月7日電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李金波)1月8日上午,以「海南春早茶先知」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秋冬,五指山上賞紅葉
    進入冬季,香山紅葉已褪去,嶽麓紅葉也無影蹤,國內其他著名景區的紅葉已經凋落,隨著北風遁入泥土,而在海南的五指山,這裡片片紅葉枝頭掛,正如鮮花般,紅得多姿多彩。五指山紅葉,使海南除了「藍色遊」、「綠色遊」之外,又增添了「紅色遊」。
  • 海南日報數字報-魅力五指山一流棲居地
    4月3日上午,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節日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推介會,在五指山市的福德萊大酒店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自行車綠色「騎跡」逶迤
    並非僅是業餘驢友,一些自行車賽事,也將五指山作為最理想的賽道之一。1月5日,2014海南國際旅遊島自行車聯賽第一站就在此舉行。  「無論從地形地貌還是政府扶持力度,還是車手們的認可度,五指山發展自行車運動有潛力。」五指山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馬威這樣感嘆道。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紅楓驚豔海南的秋
    而地處我國南端的海南,展現在你眼前的多半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深深淺淺的綠。  但在海南島腹地的五指山,卻在秋風的吹拂下悄悄地變了顏色:這裡的三角楓像北方的楓葉一樣,慢慢變紅,漸漸掉落,成就一道別樣的精緻景觀。  連綿不斷的山巒,熱帶雨林濃濃的綠,層層疊疊的火紅楓葉,散落一地的楓葉的黃……奪目的色彩盛宴,也讓海南的秋天驚豔無比。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貓屎咖啡」亮相冬交會
    「我們今年參展的農產品主打五指山紅茶,除此之外,還有憂遁草、五腳豬、野山雞蛋、百花蜜、靈芝、高山蔬菜、花卉等。」五指山市農業局局長陳懷妍透露,今年冬交會上,五指山「貓屎咖啡」將首次亮相。  好山好水出好農產品  五指山海拔高,緯度低,熱帶雨林密布,森林覆蓋率達86.44%,這裡光、熱、水資源豐富,是海南多條河流發源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旅遊養生地產展宣傳全面鋪開
    ■ 南島晚報記者 侯豔春 徐一豪     7月26日,「2013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十大名菜」介紹
    五指山小河鮮  五指山地處海南島中部,是海南幾大河流的源頭,水質清澈,水生物較豐富,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河魚,由於活動範圍廣,無汙染,自由覓食,使得其肉質鮮美細膩,口感極佳。當地人在村邊小河裡隨意撈回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小蝦,一同或煎炒、或燉湯、或油炸,時間長了也成了當地餐飲業的一道常見菜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養生地產走出新路子
    本報海口8月28日訊(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徐一豪)2013海南·五指山城市形象推介暨旅遊養生地產展示會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做大中部綠色旅遊「蛋糕」
    隨著海南旅遊的升級轉型,海南中部山區綠色旅遊發展方興未艾,呈現蓬勃生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五指山市以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市縣在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包裝旅遊產品以及旅遊產品營銷等多方面下功夫,呀諾達熱帶雨林、檳榔谷黎苗文化、五指山漂流等旅遊景區和產品倍受遊客青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原生態綠色農產品受熱捧
    五指山紅茶、五指山五腳豬、憂遁草等特色農產品受熱捧,市民客商紛紛下單購買。  五指山海拔高、緯度低,熱帶雨林密布,森林覆蓋率達86.44%,這裡光、熱、水資源豐富,是海南多條河流發源地。五指山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降雨量1690毫米,年平均日照2000小時左右。這裡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素有「天然氧吧」「南國夏宮」「海南綠肺」等美譽。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走出「品牌+科技」興農之路
    在這處佔地20多畝的養殖基地,除了配種舍、妊娠舍、產仔舍、保育舍、育肥舍等五大間標準化豬舍,還有一片原生態放養區,各個體型圓滾滾的五指山五腳豬在放養區自由覓食活動,啃芭蕉杆、洗泥坑澡。陳強介紹:「我們這裡建有沼氣池,同時實行人畜分離、雨汙分離、乾濕分離、專人管理,實現汙水零排放。目前我們開闢一塊地計劃種牧草,讓五指山五腳豬的進食更全面營養。」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中西部旅遊期待「春暖花開」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陳詩雨  近年來,海南中西部如同一匹「黑馬」,在海南環島鐵路聯通促進中西部交通的便利下,以其特有的自然風貌、民族特色、旅遊文化,使得我省旅遊在「東熱西冷」的現象得到了改觀,海南中西部旅遊也慢慢以其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去郊遊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遠途旅行對於生活在島上的人來講,大多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嘗一嘗海南春天的味道
    同時,開採季系列活動也是茶、旅、文融合的節慶活動,海南一年接待中外遊客7000萬人次左右,海南獨特海島下午茶文化對遊客有著較強的吸引力,海南島茶之旅是深度體驗「海南深呼吸」另一種方式。而海南生態有機好茶,更可以成為海南特色旅遊商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海南日報就與黨的事業同呼吸、共命運,與海南這片熱土肝膽相照、血脈相連。  從海防前線到經濟特區,海南在萬頃碧波的南海上崛起。海南解放的隆隆炮聲、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陣陣鑼鼓、波瀾壯闊的海南開發熱潮、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亞洲聲音、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火熱場景……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南日報目睹了瓊島的成長壯大,也見證了她的光榮與夢想。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限量版」地產走俏 投資養老總相宜
    一首《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曾唱遍大江南北,作為國內重要旅遊目的地,這裡有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風景區、牙胡梯田、黎峒文化園以及大峽谷、紅峽谷、雨林峽谷三大漂流,五指山這座熱帶雨林中的城市令人嚮往。  五指山擁有全世界保護最好的三大原始熱帶雨林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五指山還是海南5條河流的發源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憂遁草成五指山貧困戶脫貧解憂草
    新鮮的憂遁草剛剛從地裡摘下,上面還泛著綠油油的露水,但在農戶的眼中,這不僅僅是即將栽種的農作物,更包含著對以後生活的改變和憧憬。  30多歲的黃高翔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在上幼兒園,這個四口之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兩畝多的稻田和幾塊山坡地,全家一年的收入捉襟見肘。